时钟同步网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397.00 KB
- 文档页数:9
—传输网络构架与维护规范中国电信接入网维护及装维技能竞赛教材编写小组编制目录第1章中国电信SDH/WDM网络结构、业务组织及维护规范 (4)1.1组网拓扑: (4)1.2中国电信SDH/DWDM网络结构 (6)1.3业务组织 (7)1.4SDH/DWDM传输网维护规范 (9)1.5光传输维护注意事项 (12)第2章中国电信同步网结构、维护规范 (16)2.1网络结构 (16)2.2骨干频率同步网: (16)2.3骨干时间同步网: (18)2.4维护规范 (19)第3章MSTP典型业务及应用 (22)3.1EPL (22)3.2EVPL (23)3.3EPLAN (25)3.4EVPLAN (26)第4章40G/100G、超长距无电中继波分现网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及维护要求 (28)4.1主要限制因素 (28)4.1.1色散容限 (28)4.1.2PMD容限 (29)4.1.3OSNR容限 (31)4.1.4非线性效应 (32)4.2维护要求 (33)4.2.1设备运行环境 (33)4.2.2安全操作 (33)4.2.3日常维护要求 (34)第5章长途传输网络业务开通及调测流程、规范 (36)5.1调度发起原则及调度发起单位 (36)5.2业务调度流程及规范 (36)5.2.1带宽型业务 (36)5.2.2数据骨干网中继电路 (39)第1章中国电信SDH/WDM网络结构、业务组织及维护规范1.1组网拓扑:传输网络通常采用链型组网、环型组网、星型组网、格状组组网等方式:链形组网:当部分波长需要在本地上下业务,而其它通道需要继续传输时,就需要采用光分插复用设备组成的链形组网。
链形组网应用的业务类型与点到点组网类似,且更加灵活,可用于点到点业务,也可运用于简单组网形式下的汇聚式业务。
环形组网:网络的安全可靠是网络运营商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为了提高传输网络的保护能力,大多数都采用环形组网。
环形组网适用范围最广,可用于点到点业务,汇聚式业务和广播业务。
《数字通信原理(第三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数字通信原理》习题解答第1章概述1-1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特点分别是什么?答:模拟信号的特点是幅度连续;数字信号的特点幅度离散。
1-2 数字通信系统的构成模型中信源编码和信源解码的作⽤是什么?画出话⾳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模型。
答:信源编码的作⽤把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即完成模/ 数变换的任务。
信源解码的作⽤把数字信号还原为模拟信号,即完成数/ 模变换的任务。
话⾳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模型为1-3 数字通信的特点有哪些?答:数字通信的特点是:(1)抗⼲扰性强,⽆噪声积累;(2)便于加密处理;(3)采⽤时分复⽤实现多路通信;(4)设备便于集成化、微型化;(5)占⽤信道频带较宽。
1-4 为什么说数字通信的抗⼲扰性强,⽆噪声积累?答:对于数字通信,由于数字信号的幅值为有限的离散值( 通常取⼆个幅值) ,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噪声⼲扰,当信噪⽐还没有恶化到⼀定程度时,即在适当的距离,采⽤再⽣的⽅法,再⽣成已消除噪声⼲扰的原发送信号,所以说数字通信的抗⼲扰性强,⽆噪声积累。
1-5 设数字信号码元时间长度为1s ,如采⽤四电平传输,求信息传输速率及符号速率。
答:符号速率为N11106 Bd码元时间10 6信息传输速率为R N log2 M 106 log 2 4 2 106 bit / s2Mbit / s1-6 接上例,若传输过程中 2 秒误 1 个⽐特,求误码率。
答:P e 发⽣误码个数 (n)12.5 107传输总码元 ( N ) 2 21061-7 假设数字通信系统的频带宽度为1024 kHz ,可传输 2048kbit / s 的⽐特率,试问其频带利⽤率为多少 bit / s / Hz ?答:频带利⽤率为信息传输速率204810 3( bit / s / Hz)10242bit / s/ Hz频带宽度10 31-8 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数字通信技术⽬前正向着以下⼏个⽅向发展:⼩型化、智能化,数字处理技术的开发应⽤,⽤户数字化和⾼速⼤容量等。
目录一:NSS系统的功能二:DX200的硬件结构和功能:三:DX200软件包的结构。
四:DX200的I/O系统五:信令部分:六:编号计划七:移动性管理和鉴权八:简单介绍一下无线知识:九:路由管理十:短信和语音信箱十一:网络结构概述十二:呼叫流程。
十三:NOKIA交换机基本操作指令一:NSS系统的功能:G SM系统有三部分组成,即NSS、BSS、NMS构成。
我们主要介绍NSS部分。
王洧旺圩南高于FE改造NSS的网元主要有M SC,VLR,HLR,EIR,AC组成。
在NOKIA的NSS系统中M SC 和VLR集成在一起,HLR和AC集成在一起。
M SC(m obil e switch cen tre)的作用是完成交换机所覆盖的区域中的手机进行控制和话音交换的功能,也是移动系统对其他公网之间的接口,它可以完成网络互连、CCS7、计费等功能。
MSC还可以完成BSC之间、M SC之间的切换,以及辅助性的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
VLR(v i sitor l ocati on regi ster)拜访用户寄存器,是一个动态数据库,存储了该交换机下的所有登记的用户的信息,如:手机的号码,手机是否开机,手机的位置区,手机有无待发的短信,手机都激活了哪些附加业务等等。
HLR(h om e l ocati on regi 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是一个静态的数据库,一旦用户入网后,就会存在。
HLR存了用户的业务情况,地址信息---当前手机所处位置的VLR地址。
A C(Au th en ti cati on Cen tre)鉴权中心,鉴权三位素存于此处。
EIR(Equ i pm en t Iden ti ty regi ster)设备识别寄存器。
将手机的IMEI号分别存放在白、灰、黑三张表中。
在中国EIR未使用。
二:DX200的硬件结构和功能:1):DX200 M SC的结构图。
2):各功能块的作用:1,OMU ... OP ERA TIO N A ND MAI NTE NAN CE UNI T操作维护单元包括检测,告警和恢复功能,人机命令接口。
《认识钟表》说课稿《认识钟表》说课稿1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钟表》,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第7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是认识钟表的初始课。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对比中会认、读、写整时。
2)在经历制表、认表、记录时间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钟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按时作息。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整时、记录整时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对特殊时刻的认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我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和理解新知。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我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利用迁移,深化提升: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课堂的学习活动成为对他们原有经验的总结和提升。
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三.说教学过程为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构建了自主探索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用提升、交流评价”。
1.质疑激趣同学们,你们都几点起床?你是怎么知道时间的?这里有12个数学宝宝,你能把它们送到钟表的家吗?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
大连海洋大学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数字电子钟姓名:学号:班级:院系:指导教师:起止日期:大连海洋大学课程设计报告纸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目录一摘要 (2)二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2)三秒脉冲信号发生器 (5)四设计原理及其框图 (5)五设计总结 (9)六参考文献 (10)数字电子钟课程设计摘要数字电子钟是一种用数字显示秒﹑分﹑时的记时装置,与传统的机械钟相比,他具有走时准确﹑显示直观﹑无机械传动装置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电子手表,大到车站﹑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的大型数显电子钟。
本课程设计要用通过简单的逻辑芯片实现数字电子钟。
要点在于用555芯片连接输出为一秒的多谐振荡器用于时钟的秒脉冲,用74LS160(10进制计数器)74LS00(与非门芯片)等连接成60和24进制的计数器,再通过七段数码管显示,构成了简单数字电子钟。
一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一、设计目的1、熟悉稳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2、培养学生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
二、设计任务1、设计一个有“时〞,“分〞,“秒〞〔23小时59分59秒〕显示且有校时功能的电子钟;2、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电子钟。
三、设计要求1.用555定时器设计一个秒钟脉冲发生器,输入1HZ的时钟;〔对已有1kHz 频率时钟脉冲进行分频〕;2.能显示时、分、秒,24小时制;3. 设计晶体震荡电路来输入时钟脉冲;4.用同步十进制集成计数器74LS160设计一个分秒钟计数器,即六十进制计数器;5.用同步十进制集成计数器74LS160设计一个24小时计数器,6. 译码显示电路显示时间。
四、参考资料1.杨志忠卫桦林数字电子技术根底高等教育出版社.2.缪新颖曹立杰丛吉远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大连海洋大学自编教材.二电路设计原理工作原理数字电子钟由信号发生器、“时、分、秒〞计数器、译码器及显示器、校时电路、整点报时电路等组成。
向量测量装置(PMU)基础知识(2010-5-13)一、同步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同步相量测量是利用高精度的GPS 卫星同步时钟实现对电网母线电压和线路电流相量的同步测量,通过通信系统传送到电网的控制中心或保护、控制器中,用于实现全网运行监测控制或实现区域保护和控制。
交流电力系统的电压、电流信号可以使用相量表示,相量由两部分组成,即幅值X(有效值)和相角φ,用直角坐标则表示为实部和虚部。
所以相量测量就必须同时测量幅值和相角。
幅值可以用交流电压电流表测量;而相角的大小取决于时间参考点,同一个信号在不同的时间参考点下,其相角值是不同的。
所以,在进行系统相量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时间参考点,高精度的GPS 同步时钟就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参考点。
任意两个相量在统一时间参考点下测得的两个相角的“差”即为两地功角,这就是相量测量的基本原理。
设正弦信号:可以采用相量表示为:由式(2)可见,相量有两种表示方法:直角坐标法(实部和虚部)和极坐标法(幅度值和相位)。
交流信号通过傅里叶变换,将输入的采样值转换到频域信号,从而得到相量值。
式(1)可以用相量的形式表示出来:如图1-1 所示,V(t)代表变换器要处理的瞬时电压信号,通过傅里叶变换,电压或电流可以用相量的形式表示出来。
二、组成结构1. 基本结构:2. 基本实现方式:3. 组合方式: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组合方式,类同与原RTU与目前测控装置组合方式。
a) 集中式子站集中式子站一般集中组屏,通信方式简单,通信电缆较少。
适用于集中主控式的变电站及发电厂和电厂开关站,PAC-2000 电力系统相量测量装置可以直接与多个主站通信。
b) 分布式子站分布式子站能显著减少二次系统电缆长度,大大降低二次系统负载,工程设计灵活,降低安装工作量,提高测量精度。
适用于规模很大或测量信号分散的发电厂和变电站,PAC-2000 电力系统相量测量装置可以通过数据集中器来构建分布式子站,数据集中器将各PMU 的信息透明发送到主站,同时将主站的命令信息发送到各PMU 中。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钟表一.说教材:【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研究数学。
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可见时间是多么的宝贵。
但时间对孩子来说却非常抽象,他们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
平时,与家长交流,听到家长报怨最多的是孩子做事拖拉,没有良好的作息惯。
另外,这些孩子刚步入小学,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差别很大,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时间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
所以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惯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时钟是孩子们了解时间、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因而设计教学活动《认识时钟》,以此为契机,生成有关时间的主题活动,引起学生对时间的关注。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造就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研究意识3、思维拓展目标:使学生初步树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放置时间的优秀惯。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准备:课件、时钟实物二、说教法学法: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非常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捉住他们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一下方法: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研究。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数学研究与现实糊口的联系,使数学研究贴近糊口。
重庆信科设计有限公司新员工技术培训——SDH光传输技术及传输设备安装工程授课人:殷茜2004-7-8第一章SDH传输技术理论基础 (4)1.1 SDH概述 (4)1.1.1 SDH产生的技术背景——为什么会产生SDH传输体制 (4)1.1.2 与PDH相比SDH有哪些优势 (6)1.1.3 SDH的缺陷所在 (8)1.2 SDH信号的帧结构和复用步骤 (9)1.2.1 SDH信号——STM-N的帧结构 (9)1.2.2 SDH的复用结构和步骤 (10)1.1.1 140Mbit/s复用进STM-N信号 (12)1.1.2 34Mbit/s复用进STM-N信号 (15)1.1.3 2Mbit/s复用进STM-N信号 (16)1.2.3 映射、定位和复用的概念 (18)1.1.4 异步映射 (19)1.1.5 比特同步映射 (19)1.1.6 字节同步映射 (19)1.1.7 浮动VC模式 (19)1.3 SDH的开销 (22)1.3.1 开销 (22)1.3.2 指针 (32)1.4 SDH网络结构和网络保护机理 (35)1.4.1 基本的网络拓扑结构 (36)1.4.2 链网和自愈环 (37)1.4.3 复杂网络的拓扑结构及特点 (45)1.4.4 SDH网络的整体层次结构 (47)1.5 光接口类型和参数 (50)1.5.1 光纤的种类 (50)1.5.2 光接口类型 (50)1.5.3 光接口参数 (51)1.6 定时与同步 (53)1.6.1 同步方式 (54)1.6.2 主从同步网中从时钟的工作模式 (55)1.6.3 SDH的引入对网同步的要求 (55)1.6.4 SDH网的同步方式 (56)1.1.8 SDH网同步原则 (56)1.1.9 SDH网元时钟源的种类 (57)1.1.10 SDH网络常见的定时方式 (57)1.6.5 S1字节和SDH网络时钟保护倒换原理 (59)1.7 传输性能与测试 (62)1.7.1 误码性能 (63)1.7.2 可用性参数 (64)1.7.3 抖动漂移性能 (65)1.7.4 SDH的测试方法 (66)1.7.5 测试内容 (67)1.8 网络管理简介 (67)1.8.1 TMN基础 (67)1.8.2 SDH管理网 (68)1.8.3 SDH管理能力 (68)1.8.4 OSI模型和ECC协议栈 (68)第二章SDH设备示例 (69)2.1 SDH设备的逻辑组成 (69)2.1.1 SDH网络的常见网元 (70)2.1.2 SDH设备的逻辑功能块 (72)2.2 中兴SDH设备——U NITRANS ZXSM-150/600/2500 (86)2.2.1 系统框架 (87)2.2.2 机架结构 (88)2.2.3 系统子架结构 (88)2.2.4 单板功能描述 (89)第三章光传输通信工程SDH光传输设备的安装设计 (91)3.1 传输设备安装工程设计的内容范围及步骤 (91)3.1.1 通信工程项目设计程序 (91)3.1.2 长途光传输通信系统传输设备安装工程初步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92)3.1.3 长途光传输通信系统传输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图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93)3.2 传输设备安装工程设计(包括传输系统设计) (95)3.2.1 设计应遵循的总原则 (95)3.2.2 传输系统的设计 (95)3.2.3 辅助系统 (98)3.2.4 网络组织 (99)3.2.5 通道安排与衔接 (100)3.2.6 传输系统性能指标(技术指标要求,严格参照规范执行,没有其它工程考虑。
学士学位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GPS高精度授时时钟设计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所在学院:专业:农业电气化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P89LPC952高速单片机的GPS卫星授时时钟。
它由接收机、中央处理单元、LCM显示、键盘、输出接口组成。
利用接收机提供的标准时间信号,通过中央处理单元对数据的处理,从而可同步输出时间数据,保证高精度授时。
这不仅解决了时间获取问题,而且能真正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时间校准。
更创新性地集成了全世界212个城市的实时时间显示。
与传统方法相比,这种全新的时钟同步方法具有实现手段简单、精度高、范围大、不需通道联系、不受地理和气候条件限制等众多优点,是时钟同步的理想方法。
本文介绍了基于P89LPC952的GPS授时时钟装置的硬件;根据装置要实现的功能,给出了主程序和中断程序的流程图和程序介绍。
关键词:授时时钟P89LPC952 GPS 中央处理单元ABSTRACTABSTRACTA kind of GPS satellite timing clock based on the P89LPC952 High-speed MCU is recommended in the following thesis. It is composed of receptors、central proceeding sections, LCM, keyboard and output connectors. The central proceeding section could deal with the data to make the output time data by use of the standard time signals supplied by receptors, thus, keeping highly precision timing. By this way, not only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time obtained, but also the time in the worldwide is really completely unified. Even more, creatively integrates 212 cities of the world wide’s real-time display.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 this new synchronous clock plan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simple, high precision, wide extension, no channels needed, no confine of geography and weather environment and so on. It is the ideal way to synchronize the clock. In the following paper, represent the hardware of the GPS timing clock based on the P89LPC952 High-speed MCU.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 of the device, list the flow chart of the main program and the interrupt program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ose programs.Keywords:Timing clock P89LPC952 GPS Central proceeding section目录摘要 ........................................................................................................ I I ABSTRACT (III)前言 (IV)1.绪论 (1)1.1设计提出的意义 (1)1.2课题主要内容 (1)2.系统设计基础 (2)2.1设计思想 (2)2.2方案选择 (2)2.3本章小结 (3)3.系统组成原理及硬件设计 (4)3.1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4)3.2硬件电路的设计 (4)3.3本章小结 (10)4.软件设计 (11)4.1软件系统结构 (11)4.2主要算法设计 (12)4.3本章小结 (15)5.PCB设计、组装及调试 (16)5.1 PCB的设计 (16)5.2 PCB焊接组装 (17)5.3电路的调试 (17)5.4本章小结 (18)结论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1)附录1 系统原理图 (22)附录2 主要源代码 (23)前言20世纪70年代的计算机革命产生了一群新的时间用户,他们需要精确的计算机时间。
4 时钟同步网4.1 一般规定4.1.1 铁路时钟同步网(又称“频率同步网”)用于为铁路数字通信等网络提供基准频率信号。
4.1.2铁路时钟同步网由一级时钟节点、二级时钟节点、三级时钟节点、定时链路、网管系统及配套设备组成。
4.1.3铁路时钟同步网分为骨干同步网和铁路局内同步网。
铁路骨干同步网由全网基准时钟(简称PRC、一级时钟节点)、区域基准时钟(简称LPR、一级时钟节点)、定时链路和网管系统组成;铁路局内同步网由LPR、二级时钟节点(SSU-T)、三级时钟节点(SSU-L)、定时链路和网管系统组成。
原则上骨干同步网为一个同步区,每个铁路局为一个同步区。
全路采用混合同步方式,每个同步区内采用主从同步方式。
4.1.4 时钟同步网的网络管理分为二级。
一级网管设置在通信中心,负责铁路骨干同步网的管理;二级网管设置在各铁路局,负责铁路局内同步网的管理,在同步时钟设备所在地根据需要设置本地维护终端。
4.2 设备管理4.2.1 时钟同步专业与其他专业的维护界面以同步时钟设备配线架上的连接器为界,连接器(含)至同步时钟设备由同步专业维护。
4.2.2 维护部门应根据时钟同步网维护需要,配备原子钟、时频测试仪、频率计、SDH分析仪(具备抖动、漂移测试功能)等相关仪表。
4.2.3 维护部门应具备以下技术资料:(1)相关工程竣工资料、验收测试记录;(2)时钟同步网网图;(3)机架面板图;(4)端口运用台账;(5)应急预案;(6)设备及仪表技术资料(含说明书、维护手册、操作手册等)。
4.3 设备及网络维护4.3.1时钟同步网维修项目与周期见表4.3.1。
表4.3.1 时钟同步网维修项目与周期类别序号项目与内容周期备注日常检修1 设备状态检查日网管或机房2 告警等事件检查分析处理网管3 卫星接收机运行状态检查月网管4 地面输入链路的频偏统计5 时钟设备(含卫星信号)频率偏差检查季网管或仪表6 设备表面清扫机房(雷雨后天馈线及防雷检查)7卫星接收机天线馈线及周边环境检查8 定时链路状态检查网管9 系统数据备份并转储集中检修1 时钟设备输出口频率偏差测试年开通3年及以上设备每种类型端口使用仪表抽测1路2 时钟设备输出口MTIE、TDEV测试3时钟设备输出口抖动测试4 设备地线检查、天馈线防雷装置检查雨季前5 配线及标签检查重点整修1 承担定时链路的SDH网元SEC时钟输出口抖动测试根据需要仪表2承担定时链路的SDH网元SEC时钟输出MTIE、TDEV测试3 定时链路SDH网元数检查、调整网管4 系统隐患整治可根据需要检查各项质量指标5 系统版本升级6 网络优化调整4.4 质量标准4.4.1时钟同步设备、SDH设备应具备正确标示、识别、传送同步状态信息(SSM)的功能。
各级时钟同步设备、SDH网元时钟均应处于正常跟踪状态,且主备用时钟输入口的时钟质量等级均应达到一级时钟等级。
4.4.2正常工作情况下,卫星接收机应同时跟踪不少于4颗卫星。
4.4.3检查GPS或北斗天线馈线系统,遇到不满足GPS或北斗接收要求的阻挡和干扰等因素时,应立即处理。
在雷雨季节前应对天线馈线的防雷装置进行检查。
4.4.4同步时钟设备输入输出接口频率偏差(用Δf/f表示)应符合表4.4.4的要求,统计时间为3个月。
表4.4.4时钟同步设备输入输出接口频率偏差指标占百分比Δf/f≤1×10-11≥95%1×10-11≤Δf/f≤1×10-9≤4.50%1×10-9≤Δf/f≤1×10-8≤0.50%4.4.5 时钟同步网的网管应具有设置频率偏差门限的功能,超过频率偏差门限的信号应能实现自动报警。
对于某些版本的网管,可以设置频偏告警门限。
对于只能设置一个频偏门限的设备,一级时钟设备频偏告警门限设置为1×10-11,二级时钟设备频偏告警门限设置为1×10-9,三级时钟设备频偏告警门限设置为1×10-8。
对于某些时钟同步网网管,其频偏门限的设置方式使用时间间隔误差(TIE)门限值的设置方式。
要满足某一频偏要求,不同测试时间对应的TIE门限值不同。
测试时间与TIE门限值的数据可以使用厂家模板,也可以自定义。
表4.4.5是测试时间与TIE门限值的一组数据,在整个测试时间内TIE绝对值小于该组数据的信号其频偏小于1×10-11。
表4.4.5 测试时间与时间间隔误差关系表测试时间(s)10 100 1000 3000 10000 86400 TIE门限值55000 10000 3010 1010 310 45(10E-12s)4.4.6在正常跟踪情况下,对大于7天的连续观察时间,PRC设备的时钟输出信号的频率准确度应优于±3×10-12;在所有运行条件下,PRC/LPR/SSU-T/SSU-L/SEC设备的2048kbit/s、2048kHz同步接口输出抖动应符合表4.4.6(a)的要求,SSU/SEC的STM-N同步接口的输出抖动应符合表4.4.6(b)的要求。
表4.4.6(a) PRC/LPR/SSU-T/SSU-L/SEC的输出抖动输出接口测量带宽,-3dB频率点(kHz)峰峰值(UIpp)PRC/LPR 20~100 0.05 SSU 20~100 0.05SEC 20~100 0.5 49~100 0.2注:对于2048kbit/s和2048kHz同步接口,UIpp指的是时钟频率的倒数。
表4.4.6(b) STM-N 同步接口的最大允许抖动输出接口测量带宽,-3dB频率点(Hz)峰峰值(UIpp)STM-1e注1,2500~1.3M 1.5 65k~1.3M 0.075STM-1注3500~1.3M 1.5SSU 65k~1.3M 0.15SECSTM-4注31k~5M 1.5 250k~5M 0.15STM-16注35k~20M 1.5 1~20M 0.15STM-64注320k~80M 1.5 4~80M 0.15注:(1)采用CMI编码格式、符合ITU-T建议G.703要求的电接口。
(2)对于采用G.813建议选项Ⅱ时钟或G.812建议Ⅱ、Ⅲ或Ⅳ类时钟的网络,STM-1的要求适用于STM-1e。
(3)对于STM-1,1UI=6.43ns;对于STM-4,1UI=1.61ns;对于STM-16,1UI=0.402ns;对于STM-64,1UI=0.1ns。
4.4.7 所有运行条件下的PRC设备时钟输出口漂移网络限值MTIE(最大时间间隔误差)应符合表4.4.7(a)和图4.4.7(a)的要求, PRC设备输出口漂移网络限值TDEV(时间偏差)应符合表4.4.7(b)和图4.4.7(b)的要求。
表4.4.7(a) PRC设备输出漂移网络限值(MTIE)观察时间τ(s)MTIE(ns)0.1<τ≤100025+0.275ττ>1000 290+0.01τ图4.4.7 (a)PRC设备时钟输出口漂移限值(MTIE)表4.4.7(b) PRC设备输出口漂移的网络限值(TDEV)τ(s)TDEV(ns)观察时间τ≤100 30.1<τ≤1 000 0.03τ100<τ≤10 000 301 000<τ≤100 000 27+0.000 3τ10 000<图4.4.7 (b)PRC设备输出口漂移网络限值(TDEV)4.4.8 SSU-T/SSU-L(统称SSU)设备的输出口漂移网络限值(MTIE)应符合表4.4.8(a)和图4.4.8(a)的要求,SSU设备输出口漂移网络限值(TDEV)应符合表4.4.8(b)和图4.4.8(b)的要求。
表4.4.8(a) SSU设备输出口漂移网络限值(MTIE)τ(s)MTIE要求(ns)观察时间τ≤2.5250.1<τ≤20010τ2.5<τ≤20002000200<τ>2000 433τ0.2+0.01τ图4.4.8 (a)SSU设备输出口漂移网络限值(MTIE)表4.4.8(b) SSU设备输出口漂移网络限值(TDEV)τ(s)TDEV要求(ns)观察时间τ≤4.3 30.1<τ≤100 0.7τ3.4<τ≤1000000 58+1.2τ0.5+0.0003τ100<图4.4.8(b)SSU设备输出口漂移的网络限值(TDEV)4.4.9跟踪卫星时的LPR设备的漂移指标与PRC设备相同,跟踪地面链路时LPR 设备的漂移指标与SSU设备相同。
4.4.10 在正常跟踪情况下,定时链路的任意一个SEC设备的输出漂移网络限值(MTIE)应符合表4.4.10(a)和图4.4.10(a)的要求,SEC设备输出漂移网络限值(TDEV)应符合表4.4.10(b)和图4.4.10(b)的要求。
表4.4.10(a) SEC设备输出口漂移网络限值(MTIE)τ(s)MTIE要求(ns)观察时间τ≤2.52500.1<τ≤20100τ2.5<τ≤2 000 2 00020<τ>2 000 433τ0.2+0.01τ图4.4.10(a)SEC设备输出口漂移网络限值(MTIE)表4.4.10(b) SEC设备输出口漂移网络限值(TDEV)τ(s)TDEV要求(ns) 观察时间τ≤17.14 120.1<τ≤100 0.7τ17.14<τ≤1 000 000 58+1.2τ0.2+0.000 3τ100<图4.4.10(a)SEC设备输出口漂移网络限值(TDEV)4.4.11承载定时链路的SDH 系统各网元时钟应处于跟踪状态,且任何网元的AU 指针调整事件数应符合传输网章第2.5.2.5条的规定。
4.4.12 一级基准时钟源的定时信号经过若干段SDH 链路及若干个SSU 节点到达末端,若链路中SSU 节点数k 和SDH 网元数N 达到最大限定数即称该链路为极长定时链路。
极长定时链路参见图4.4.12。
在极长定时链路中,以LPR 为基准时,k=5,以PRC 为基准时,k=7;在极长定时链路中两个节点时钟间串入的SDH 网元数N=20,从始端到末端串入的SDH 网元总数最多60个。
PRC/LPR SSU第1个N 个SDH 网元第K-1个SSUSSU第K 个N 个SDH 网元N 个SDH 网元图4.4.12 极长定时链路示意图4.4.13地面输入链路频率偏差。
无传输告警时,信号的Δf/f<1×10-11(一天平均),三个月内仅允许三次超过此值。
4.4.14 卫星信号频率偏差。
无卫星信号传输告警时,信号的Δf/f<2×10-12(一天平均),三个月内仅允许三次超过此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