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的辨证施护和健康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水肿中医护理常规1、概念因肺、脾、肾对水液宣化输布功能失调,使体内水湿滞留,泛溢肌肤所致。
病位在肾、肺、脾,与膀胱、三焦有关。
肾性、心源性、营养不良性水肿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2、临床表现以面部、四肢、腹部,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
3、临证护理1)阳水证:病室宜干燥,清洁。
热重者宜偏凉爽,湿重或兼表证者宜较温热。
宜给滑利渗湿的食品,以助清热利湿,2)阴水证:患者需要保暖,病室宜向阳,多加衣被。
3)浮肿尿少者,遵医嘱给予中药煎水代茶饮。
4)呕吐、发热者,宜食清热利水之品。
5)胸闷、气促、口唇紫绀者,遵医嘱吸氧。
6)湿毒上泛、恶心呕吐不止者,可服姜糖水或遵医嘱用止吐药。
7)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对长期卧床的患者,预防压疮的发生。
8)重症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水肿严重者,经常变换体位;眼睑及面部水肿时,可垫高枕;下肢水肿重者,适当抬高患肢;阴囊水肿者,用提睾带托起。
4、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肥腻之品。
2)水肿初期遵医嘱给予无盐饮食,肿势消退后可改低盐饮食。
3)阳水证者,可给予清热利水之品。
4)阴水证者,饮食宜富有营养。
5)脾虚湿困者,可给予健脾利湿之品。
6)腹胀者,少食产气食物。
5、给药护理1)阳水兼风者,中药宜热服,盖被,饮热粥或姜糖水后安卧,以助汗出。
2)阴水证者,中药宜温服;若伴恶心呕吐者,在服药前生姜擦舌或少量频服。
3)服攻下逐水药者,中药应频服,并观察二便情况。
4、情志护理鼓励患者消除恐惧、忧虑、急躁、悲观等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6、并发症护理肾功能衰竭:(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神志、呼吸、血压、水肿、食欲、二便、皮肤瘙痒等情况。
(2)若发现患者尿量减少、乏力、口中氨味、尿素氮偏高等肾衰先兆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3)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新鲜,减少探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
(4)准确留取血、尿标本送检,及时发现肾功能变化。
(5)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7、情志护理鼓励患者消除恐惧、忧虑、急躁、悲观等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水肿的中医辨证施护的内容有哪些(1)阳水:①阳水患者病室应干燥、清洁,热重者宜偏凉爽,湿重者宜温热,空气新鲜,光线充足。
②宜绝对卧术休息。
护理时,态度和蔼,耐心细致,水肿甚而致胸闷、敝气者取半卧位,床单需干燥平整,无渣屑,无皱折,严防皮肤破损感染。
③患者脾胃功能弱,宜选且清淡、易消化而富于营养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面条、稀粥等。
因此证风水泛滥,宜给滑利渗湿的食品如菠菜、空心菜、芹菜、黄花菜、黄瓜、冬瓜、茭白、西瓜、雪梨、荸荠、鲜藕汁等。
④阳水初期,应吃无盐饮食肿势渐退后,改为低盐,忌食辛辣、烟、酒等刺激性物品。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
水肿》中用赤小豆、桑白皮、鲤鱼、白术方治水肿,明确指出:“鱼勿用盐”、始终一切断盐“、慎盐酱五辛”。
历代诸家重视忌盐。
⑤阳水兼热者,因大便干结,多食蔬菜、水果及含粗纤维的食物,并可适当用缓泻药如麻仁丸,润肠通便,切忌用药过猛,使体力不支而晕倒。
⑥头面部肿势烈,可用浮萍草煎水熏蒸,以促发汗消肿,但勿受凉。
⑦风水兼有外邪可给芫荽煎水代茶饮,以助发散,当表证未除时不宜攻下。
⑧阳水患者有喉蛾红肿疼痛时,用锡类散或喉风散吹于患处,一日三次,并加强口腔护理,每日可用淡盐水或银花甘草水嗽口,达到清热毒目的。
⑨攻逐一法为治阳水常用之法,虽有立竿见影之效,但易伤正,故服药前测体重、腹围,服药后观察全身变化及大便情况,做好记录。
⑩严密观察水肿的变化。
肺病多头部先肿;心病多下半身肿;脾病多四肢先肿;肝病多胁痛而腹先肿;肾病多早上面肿、晚上足肿。
水肿的消退多从上而下。
若四肢消退而腹部增大,则为水脱津亡,预后多不良。
(2)阴水:①患者属虚寒型,常畏寒,需多加保暖,病室宜向阳,室温偏高,平时多加衣被,免受风寒。
②阴水病程缠绵,反复不愈。
心情急躁易怒,要多加关心,树立信心。
③患者全身浮肿而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退,皮肤极易破损,故要特别加以保护,经常用温水清洗,切忌动作粗暴,用力硬擦。
对皮肤皱襞处要细心擦净,擦干,撒以滑石粉。
水肿的中医辨证施护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水肿的中医辨证施护及效果。
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40例水肿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予以中医辨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辩证施护能够有效提高水肿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水肿;中医辨证施护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的以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
水肿有阴水、阳水之分,阳水易治,阴证难除。
水肿在西医学中常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如肾源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功能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以及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水肿等[1]。
选取我科收治的40例水肿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水肿的中医辨证施护及效果。
汇报如下。
1资料选取我科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40例水肿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6例(占65%),女性患者14例(占35%),年龄37~64岁,平均年龄(52.6±2.1)岁。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予以中医辨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
具体如下。
2.1辩证施护2.1.1水肿:与肺失通调或脾失转输或肾失开合,水液潴留有关。
(1)病情观察:①观察水肿的部位、起始部位、程度、消长规律以及小便的量、色、次数,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并应辨别阴水和阳水:若病势急,浮肿多由上睑起,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易复则为阳水;若起病缓,肿多由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则为阴水。
②定期测血压、量体重,如有腹水,定时测腹围;并监测各项理化检查的变化,如尿常规、血清电解质、肾功能和B超、X线的结果等,及时记录以判断水肿消长情况。
水肿的辨证施护【摘要】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以致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臀背甚至全身浮肿,严重者伴有胸水、腹水。
本症的治疗、护理,主要是腰以上水肿当发汗,腰以下水肿当利小便为治疗护理原则。
我们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辨证施护,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水肿;护理;辩证施护;辩证施膳1一般护理1.1生活起居方面,应注意病室安静,通风向阳,做好病室内消毒,以避免各种感染。
1.2水肿显著者应卧床休息,轻症或恢复期可适当活动,但要避免过劳。
1.3饮食宜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忌食辛辣肥腻,限制钠盐摄入,必要时还应限制饮水量。
1.4慢性病人,由于病情反复或已知预后不良,常有抑郁、焦虑心情,所以要加强精神护理,对病人要同情、安慰和鼓励,并以高度责任心和周到照顾去的病人的信赖和得到安全感。
1.5水肿严重时,可经常转换体位;眼睑及面部水肿时,可垫高枕头;阴囊水肿者,可用阴囊托带托起;胸腔积液伴有呼吸困难时,可采用半坐卧位。
水肿时要注意皮肤护理,如衣裤、被褥要柔软、平整,以防止皮肤损伤或感染,水肿部位要避免针刺或注射。
2病情观察观察尿量及出入量并及时记录,定期测量体重,有腹水时则进行腹围测量。
尿量突然减少时,应考虑到肾功能衰竭或心功能衰竭。
利尿时如见到皮肤弹力减退、恶心、腹胀、乏力、食少、嗜睡时,考虑到脱水、电解质紊乱或酸碱平衡失调,应及时检查血常规、血比重、钾、钠、氯,并迅速与医师联系,已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3辩证护理辩证应以阴阳为纲,感受外邪,以表、热、实症为主,水肿来势较急,多为阳水;劳倦内伤,以里、寒、虚症为主,水肿反复发作者,多属阴水。
阳水、阴水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互相夹杂存在。
3.1阳水症候:水肿来势迅速,先有眼睑浮肿,继之发展到全身,按之没指,小便不利,兼有寒发热,咽痛喘咳,指节酸楚、苔薄白或黄,为风邪外袭,称为风水。
若兼有身困肢重,胸闷纳呆,苔腻脉缓,为水湿侵渍。
兼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或有痈疮溃烂,舌红苔黄,脉象滑数,为湿热或湿毒侵淫。
中医科水肿护理常规水肿就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多由外感风邪,感受水湿,皮肤疮毒,饮食劳倦内伤所致。
病位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涉及膀胧、三焦。
临床辨证分阳水证、阴水证两类:风水相搏、水湿浸渍、湿热内蕴属阳水证;脾虚湿困、阳虚水泛属阴水证、现代医学中得肾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内分泌失调引起得水肿等,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定时开窗通风。
三、重症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高度水肿而致胸闷憋气者,可取半卧位;下肢水肿较重者,适当抬高患肢,水肿减轻后可适当活动。
四、重症患者应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对长期卧床得患者,做好预防褥疮护理、五、饮水量视尿量而定,一般以总量多于前一日总出量500m1为宜,若有高热、呕吐、泄泻者则适当增加入量。
六、谁确记录24小时出人量,定期测量体重,如有腹水时测量腹围,做好记录。
七、水肿部位不宜针刺,皮肤瘙痒时勿重抓,以免流水不止,导致感染。
八、出现尿血时,遵医嘱做尿红细胞形态学分析(尿MDI)与细菌培养。
九、加强心理疏导,消除恐惧、忧虑、悲观情绪,增强患者与疾病作斗争得信心、十、观察水肿得部位、程度、消长规律、尿量及颜色、体温、血压、舌象、脉象得变化、如观察到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医护协作处理:1、24小时尿量少于400m1或尿闭。
2、表情淡漠、疲乏无力、腹胀、呼吸深长、胸满气急、恶心呕吐。
3、气短促、吐白色泡沫、面白唇紫、冷汗肢厥、烦躁心悸等水气凌心之危候。
十一、临证(症)施护:1、风水相搏、及水湿浸渍及阳虚水泛者,若水肿剧,适当限制水量。
汗多时及时擦干。
2、湿热内蕴者,皮肤有疮疖溃疡时,按外科换药护理。
3、水气凌心:胸闷、气促、口唇紫绀者,遵医嘱给氧气吸人。
4、湿毒上泛恶心呕吐不止者,可服热姜糖水或按揉内关穴。
十二、水肿严重者,应经常变换体位;眼睑及面部水肿时,可垫高枕头;阴囊水肿者,用提睾带托起。
水肿的辨证论治水肿的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阳水和阴水是水肿的两种主要类型。
阳水多因感受风邪、水湿、疮毒、湿热诸邪所致,起病较急,病程较短,肿多先起于头面,按之凹陷即起,常伴烦热口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等表、实、热证。
阴水多因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引起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所致,起病缓慢,肿多先起于下肢,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常伴小便少但不赤涩,大便溏薄,神疲气怯等里、虚、寒证。
辨证时应注意阳水和阴水之间可互相转化,需用动态的观点进行辨识。
二、治疗原则水肿的治疗应分阴阳而治,阳水主要治以发汗、利小便、宜肺健脾,水势壅盛则可酌情暂行攻逐,总以祛邪为主;阴水则主要治以温阳益气、健脾、益肾、补心,兼利小便,酌情化瘀,总以扶正助气化为治。
虚实并见者,则攻补兼施。
三、分证论治___1、风水泛滥症状:浮肿起于眼睑,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甚者眼睑浮肿,眼合不能开,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痛,小便短少等症。
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口渴,舌质红,脉浮滑数。
偏于风寒者,兼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
如浮肿较甚,此型亦可见沉脉。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
方用麻黄、生石膏、白术、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物,以宣肺散表、清热健脾、化湿消肿为主。
也可以加入浮萍、茯苓、泽泻等药物,以协助宣肺利尿消肿功效。
如果风热偏盛,可以加入连翘、桔梗、板蓝根、鲜白茅根等药物,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如果风寒偏盛,则去石膏加入苏叶、桂枝、防风等药物,以助麻黄辛温解表之力。
如果出现咳喘较甚的症状,可以加入杏仁、前胡等药物,以降气定喘。
如果出现汗出恶风的情况,可能是卫气已虚,可以使用防己黄芪汤加减,以助卫解表。
如果表证渐解,但身体仍然感到沉重且水肿不退,可以按照水湿浸渍型进行治疗。
对于湿毒浸淫的症状,可以使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进行治疗。
前方使用麻黄、杏仁、梓白皮等药物宣肺行水,连翘清热散结,赤小豆利水消肿;后方使用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等药物加强清解湿毒之力。
水肿(肾病综合征)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风水相搏:开始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全身浮肿,皮肤光泽,按之凹陷易复,伴有发热,咽痛,咳嗽等症。
舌苔薄白,脉浮或数。
2、脾虚湿困:面浮足肿,反复消长,劳后或午后加重,脘胀纳少,面色晄白,神倦乏力,尿少色清,大便或溏。
舌苔白滑,脉细弱。
3、阳虚水泛:全身高度浮肿,腹大胸满,卧则喘促。
畏寒神倦,面色萎黄或苍白,纳少,尿短少。
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或结代。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水肿1.监测体重、腹围、出入量等指标。
2.重度水肿者宜卧床休息,头面眼睑水肿者应头高位,下肢水肿明显可抬高足部,阴囊水肿可用阴囊托托起。
3.遵医嘱中药泡洗,重度水肿者禁用。
4、遵医嘱中药外敷。
(二)倦怠乏力1.加强患者安全宣教,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
2.遵医嘱艾灸,取关元、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肾、神门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严格遵医嘱服药,交代用法、用量、时间及注意事项,勿私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2、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时间宜在空腹或两餐之间。
3、注意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反应,并及时报告医生。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1.中药泡洗足部:浸泡温度为38~41℃,时间30~45分钟,每天1次,泡洗同时可按摩涌泉穴。
2.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3.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4.艾灸(详见附录2)。
5.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保证病室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2.做好个人卫生。
3.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中低强度的有氧耐力运动项目,如步行、慢跑、骑车等。
4.指导患者进行中医养生功的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等。
(二)饮食指导给与优质低蛋白、低磷高钙、低脂饮食,热量与糖类的摄入要满足机体生理代谢的需要,限制钾、水分和盐分的摄入,戒烟酒。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下肢肿中医辨证水肿水肿就是指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使肺失通调、脾失传输、肾失气化、膀胱开合不利,导致体内水湿潴留,泛溢肌肤,表现以头面、眼帘、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水肿既就是一个有独立意义的病证,又就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水肿有阴水、阳水之分,阳水易治、阴水难除,久则反复发作,不易速愈,甚至危及生命。
西医学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及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水肿均可参考本篇辨证施护。
【病因机制】水肿的形成与风邪袭表、外感水湿、饮食不节、体虚劳伤有关。
风为六淫之首,每夹寒夹热,侵袭肺卫,肺失通调,风水相博;久居湿地、冒雨涉水或衣着冷湿、汗出渍衣,使水湿内侵,脾为湿困,使其健运之职,致水湿停聚不行;嗜食辛辣肥甘,久则湿热中阻,损伤脾胃;或平素饥饱失宜,饮食失于调摄,脾运不健,生化无权,传输失司,水湿壅滞;体虚劳伤、先天禀赋不足或年高体弱;久病喘、咳痢或产后体虚,或劳倦过度、纵欲无节、生育过多等,损伤脾肾,水湿输布失常,泛溢肌肤,均可发为水肿。
水肿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
病因多为风邪、水湿、疮毒、瘀血。
病机特点为肺失通调、脾失传输、肾失开合,水液潴留,泛滥成肿。
病性总属本虚标实,有阴水、阳水之分,两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辨证施护】(一)辨证要点1、辩阳水与阴水阳水多为实证、热证;阴水多为虚证、寒证。
凡因风、湿、热毒邪侵袭,起病急骤,病程短,水肿以上半身为甚,伴有外感症状者属阳水;有肺肾亏损所致,或羊水失治日久转化,起病慢,病程长,反复发作,水中以下半身为甚,伴有正气亏虚表现者属阴水。
2、变病因辩外感与内伤,外感常有恶寒发热、头痛脉浮等表证;内伤多由内脏亏虚、正气不足所致。
外感多实,内伤多虚。
外感日久不愈也可由实转虚;内伤正气不足,表卫虚弱,又易招致外感。
一般而言,水肿头面为主,恶风头痛者,多属风;水肿下肢为主,纳呆身重者,多属湿;水肿而伴有咽痛溲赤者,多属热;因疮痍、猩红赤斑而至水肿者,多属疮毒。
---------------------------------------------------------------最新资料推荐------------------------------------------------------水肿中医护理方案水肿(肾病综合征)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水相搏证:眼睑、四肢及全身水肿,皮肤光泽,按之凹陷易复,苔薄白,脉浮或数。
(二)水湿浸渍证:全身水肿,按之没指。
乏力纳差,泡沫尿。
苔白腻,脉濡缓。
(三)湿热内蕴证:全身浮肿,皮肤绷紧光亮,腹大胀满。
胸闷,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泡沫尿。
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四)阳虚水泛证:腰以下浮肿为主,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劳累后加重,小便短少,纳差便溏,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五)脾虚湿困证: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溏泻,偶有浮肿,舌苔厚腻,脉缓等。
(六)气虚血瘀证:面浮肢肿,气短乏力,肢体麻木,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1 / 6(七)气阴两虚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尿中多泡沫,舌红苔薄,脉细数或沉细。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水肿 1.轻度水肿病人适当活动,重者卧床休息,胸水、腹水时宜取半坐卧位。
2.饮食护理:限制水、钠和蛋白质摄入。
3. 病情观察:观察水肿部位及程度变化。
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和腹围,观察水肿消长情况。
4.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
5. 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发生。
头面眼睑水肿者应将枕头垫高;下肢水肿明显可抬高足部;阴囊水肿可用阴囊托托起。
6. 遵医嘱中药熏蒸。
(二)泡沫尿及尿量变化 1.监测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蛋白等。
标本留取应正确、及时,避免尿液过度稀释或浓缩,防止标本污染或变性。
2.注意观察发热、剧烈运动,以及体位改变等因素对患者泡沫尿(蛋白尿)的影响。
3.对少尿、无尿患者必须关注 24 小出入量等变化,监测有无高钾、高血容量、酸中毒及其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水肿
一、生活起居
1.保持病室整洁安静,温湿度适应。
2.注意卧床休息,劳逸结合。
二、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低盐或无盐饮食,少食多餐,忌辛辣、鱼、虾、海腥等发物以防水肿复起:依据24小时出入量严格控制进水量。
阳水证者,可给予清热利水之品:阴证者,饮食宜富于营养。
1. 风水相搏证:宜半流饮食。
可选食赤豆汤、冬瓜汤、西瓜汁等。
2. 水湿浸渍证:限制钠盐与水分,无肾功能损害时,应补充足够的蛋白质。
适当进食生姜、川椒等,以湿化通阳。
忌生冷瓜果。
3.脾虚湿困证:可给予补脾利湿之品。
腹胀者,少食产气食物。
4. 阳虚水泛证:食补益气温阳之品,如白扁豆、莲子、核桃仁、大枣、牛羊肉等。
油腻食品,忌生冷瓜果、凉拌菜。
大便干结时,晨起服蜂蜜等。
5.淤水湿热内蕰证:饮食宜清淡、温热,可选用薏苡仁粥,以健脾利水。
少食产气、交阻证: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可食用冬瓜汤、红枣赤豆汤、百合绿豆汤等。
控制进水量。
三、健康指导
1. 调摄寒暖,起居有常,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
2. 饮食宜消化,清淡,忌油腻。
3. 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勤剪指甲,勤换内衣,注意个人卫生。
4. 根据病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邪能力。
水肿
一、辨证施护
1.风水相博
(1)主要症状:初起目睑浮肿,继则四肢、腹部、全身皆肿,但以头面部为剧,来试迅速,皮肤光亮,按之凹陷,恢复较易,小便量少,舌苔薄腻,色白或
黄,脉浮或紧或数。
可伴有风寒或风热表证。
(2)施护措施
①饮食调护: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高蛋白而易消化的饮食。
②情志调护:向患者交代病情,病属初起,如治疗调护得当,可得以康复,减
轻其焦虑情绪。
③药物内治:治以疏风利水,方选越婢加术汤、苓桂浮萍汤加减。
常用药有麻
黄、桂枝、白术等,有热者加石膏。
④其他疗法:白茅根、浮萍草、小叶石韦各10g,煮水服,每日1剂,以尿量
增多、肿退为度。
⑤药后观察:观察患者皮肤、小便量和舌苔脉象的改变。
兼有表证者观察药后
症状有无解除。
⑥康复指导:起病1~2周内需卧床休息,经治疗水肿消退,症情稳定,才可
下床活动。
汤药不宜久煎,宜热服,服后盖被安卧,以助发汗,
取微汗,忌大汗。
汗出后要及时擦干汗液或更换衣服,防止因受
凉而使病情反复。
2.水湿浸渍
(1)主要症状:肢体浮肿,从下而起,并以下肢为甚,按之凹陷,小便量少,胸闷,腹胀,纳差,泛恶,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濡缓。
起病缓慢,病程较
长。
(2)施护措施
①饮食调护:取清淡而有营养之饮食,少食多餐,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如牛奶、鸡蛋、新鲜瘦肉、鱼等,或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
西红柿、西瓜、猕猴桃和天然果汁等。
②情志调护:做好情志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③药物内治:治以通阳化湿利水,方选胃苓汤、五皮饮加减。
常用药有桂枝、
苍术、厚朴等。
④药后观察:严密观察药后反应、大小便情况。
剧烈吐泻者,注意有无电解质
紊乱、酸碱平衡失常。
⑤康复指导:伴咳喘气逆者,取半卧位,下肢肿胀较甚者,可适当抬高下肢。
注意保护肿胀的皮肤,经常用温水清洗,切忌粗暴用力硬擦,对
皮肤皱褶处,要细心擦净、擦干,撒上滑石粉。
严重水肿者,应
控制液体摄入,补液时当注意滴塑,滴塑维持在每分钟20~30
滴为宜。
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恶心呕吐者,中药汤剂应少
量多次分服。
3.湿热壅结
(1)主要症状:全身水肿,肿势多剧,肌肤绷急,肤大胀满,胸闷气粗,胸中烦热,口干,便秘,尿赤,舌苔黄腻,脉沉数,或为轻度浮肿。
(2)施护措施
①饮食调护:忌发物,如雪莱、笋、海腥鱼虾等。
口干欲饮者,应控制饮水量,
可给服西瓜、冬瓜等。
②情志调护:做好情志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③药物内治:治以清热解毒、分利湿热,方选疏凿饮子、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
减。
常用药有商陆、槟榔、苍术等。
若水肿加剧,小便涩少,胸
闷,咳喘不得平卧,脉有力者,可加服控涎丹。
④其他疗法:加服控涎丹后有严重呕吐者、剧烈腹痛腹泻者,当停药,给食冷
粥或绿豆汤解毒。
⑤药后观察:给予利尿剂者,仔细观察并记录其大小便的次数、排出量。
对血
压高者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每日测血压2次,服降压药后当观察
降压药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⑥康复指导:加强皮肤清洁处理。
经常漱口,注意口腔护理,可用20%一枝黄
花水每10~15分钟含漱1次。
剪短指甲,防止因瘙痒抓破皮肤。
4.脾阳不振
(1)主要症状:全身浮肿,以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差便溏,面色萎黄,小便短少,舌质淡,舌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
(2)施护措施
①饮食调护:进食清淡而有营养的食物。
营养不良性水肿患者要加强营养,多
食瘦肉、鲫鱼、蛋类等食品,并可以花生米、生薏仁、赤豆、红
枣各适量,同煮,每日早晚各服1碗。
②精神调护:慢性肾脏疾病,病情缠绵难愈,患者思想上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
应加强精神护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③药物内治:治以温阳健脾利水,方选实脾饮、附子理中汤加减。
常用药有制
附片、桂枝、白术等。
此外,因脾虚化源不足,气血亏虚,气滞
湿停成肿者,症见晨起头面水肿,疲劳后腿足肿胀,甚则全身水
肿,能食而乏力,小便正常或反增多者,治当补脾化湿,不宜过
于分利,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当归、黄芪、红枣等。
④药后观察:观察患者全身水肿情况和小便量的变化。
⑤康复指导:有胸水、腹水者取半卧位。
下肢水肿者应减少战力或坐位时间,
尽量平卧,抬高下肢,以减轻水肿。
5.肾阳衰弱
(1)主要症状:水肿迁延,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久久不起,腰部冷痛酸痛,小便色清量少,面色晦黯,怯寒肢冷,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弱。
(2)施护措施
①饮食调护:注意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总量20~40g左右,以维持氮的平
衡,减轻肾脏负担,慎用奶类、蛋类、豆类等高蛋白饮食。
②精神调护:对病情严重者,应经常鼓励患者,以消除悲观、恐惧心理。
③药物内治:治以温肾化气利水,方选真武汤、济生肾气丸加减,常用药有制
附子、肉桂、白术、山药等。
④其他疗法:按摩疗法,取涌泉、公孙、至阴、内庭等穴位,每次各穴按摩3
分钟,用力程度以本人能耐受为佳,按摩结束后以温热水浸泡双
足15分钟,每天1次。
⑤药后观察:观察水肿、尿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
⑥康复指导:水肿严重者者宜卧床休息,但要经常翻身,更换体位,受压部位
用红灵酒或50%酒精轻擦,以防发生褥疮。
二、健康指导
1.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2.注意低盐、清淡饮食。
3.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4.坚持服药调理,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