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594.50 KB
- 文档页数:114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解读《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是中国政府在保障公民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和管理而发布的一项法规。
该条例自2011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共分为八章五十条,规定了国家、地方、企事业单位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和环保责任以及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等方面内容。
下面就该条例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
一、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和环保责任国家和地方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使用等行为实行安全监管。
企事业单位应当落实安全生产和环保主体责任,制定安全生产和环保制度,建立安全生产和环保管理制度。
此外,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做好生产环节中的安全生产控制措施。
二、危险化学品公共信息公开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有关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安全生产环保信息和相关技术标准,同时还要及时更新公开信息,确保公众和相关部门及时掌握危险化学品的相关信息和数据。
三、危险化学品的分级管理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危险化学品根据其可能对人体、财产和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
管理部门应当对各级别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储存、运输以及销售进行监管,特别是A级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更应该实施严格监督。
对于使用、储存、运输、销售等需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危险化学品,必须先经过安全评价,经审查合格并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才能进行。
四、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和国家应急预案为了应对发生在危险化学品运输、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都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中不断升级优化。
同时,国家也要制订健全的应急预案,积极加强应急机制,保证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和救援。
五、对危险化学品的违法行为的从严查处为了保障公民和社会的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对危险化学品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对于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行为,管理部门将根据其危害程度予以从轻到重的处罚,其中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释义2011年3月2日温家宝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现将修订后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公布,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和运用,现就近期对新条例的学习情况做个小结。
总体来说,新条例突出四项备案制度(企业责任)、五项名单公告制度(政府责任)、七项其他法律规章(企业责任、政府责任)、十五项审查、审批制度(企业责任、政府责任)。
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解读,一起来看看吧。
一、四项备案制度(企业责任)备案制度是指依照法定程序报送有关机关备案,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有关机关应当予以登记的法律性要求。
为了保障《条例》在实施过程中能合法有效的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针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结合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过程中的所存在的危险特性和风险程度,《条例》共确立了四项备案制度。
1.安全评价报告以及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备案(县级安全监管部门或港口行政部门)(《条例》第二十二条)《条例》第二十二条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将安全评价报告以及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在港区内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将安全评价报告以及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2.储存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备案(县级安全监管部门或港口行政部门、公安机关)(《条例》第二十五条) 《条例》第二十五条对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应当将其储存数量、储存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港区内储存的,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
3.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销售情况备案(县级公安机关)(《条例》第四十一条)《条例》第四十一条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销售企业、购买单位应当在销售、购买后5日内,将所销售、购买的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品种、数量以及流向信息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并输入计算机系统。
【普法宣传】《危(wei)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解读危(wei)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解读第一章总则第一节目的和适用范围《危(wei)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为了加强对危(wei)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制定的。
本条例适合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处置危(wei)险化学品以及从事危(wei)险化学品技术咨询、安全评价和安全管理的活动。
第二节基本原则《条例》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管理、依法管理、风险可控、安全优先、预防为主、责任倒查、公众参预、促进可持续发展等。
第二章危(wei)险化学品经营许可和安全许可第三节安全许可的审查和许可条件危(wei)险化学品安全许可主管部门对申请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申请人的业务能力、设施设备、行为规范和组织管理体系等。
危(wei)险化学品安全许可主管部门根据安全许可申请人的资质等级、危(wei)险化学品储存场所的等级划分、安全管理措施等要求,制定危(wei)险化学品安全许可条件。
第四节实施安全培训危(wei)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危(wei)险化学品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wei)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和防控措施,紧急处置措施等。
危(wei)险化学品安全培训应当定期进行,还应当根据从业人员的不同岗位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
第三章危(wei)险化学品储存第一节储存设施危(wei)险化学品储存设施包括仓库、罐区、楼堂馆所和固定容器等。
危(wei)险化学品储存设施应当满足安全距离、防火防爆设施、照明通风、泄漏处理、报警装置等要求。
第二节储存管理危(wei)险化学品储存管理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 储存区域的划分、危(wei)险化学品分类和编码、储存方式等;2. 危(wei)险化学品的数量、安全距离、堆放方式等;3. 储存环境的温湿度、通风状况、病虫害防治等;4. 危(wei)险化学品储存设备的维护保养、安全标识等。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本)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本)引言危险化学品是指能够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以及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
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管理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工业生产、实验室研究、运输和储存等。
为了确保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我国推出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本文档将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本)》进行详细解读和说明,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条例。
第一章总则本章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目的、适用范围、相关定义和法律责任等进行了规定。
1. 目的:明确了本条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2. 适用范围:规定了本条例适用于国内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处置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3. 相关定义: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危险化学品事故等相关术语进行了定义,为后续条例的执行提供明确的解释。
4. 法律责任:明确了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追究,包括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等。
第二章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本章规定了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满足的条件和管理要求。
1. 生产许可证:规定了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活动的单位必须事先取得生产许可证,满足相应的条件和规定。
2. 经营许可证:规定了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事先取得经营许可证,遵守相关的管理规定,确保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3. 监督检查:明确了相关部门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的监督检查工作,包括日常巡查、不定期检查等。
对于存在问题的单位,将依法采取相应的行政处罚措施。
第三章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本章规定了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活动需要遵守的规定和管理要求。
1. 使用审批:对于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活动需要提前经过审批,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得到落实。
2. 使用登记:明确了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台账,记录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用途等信息,定期报送给相关部门。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重要性及意义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危险化学品,我国制定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本文将从危险化学品管理的背景、条例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条例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危险化学品管理的背景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爆炸性等危险性质的化学物质。
这类化学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一旦发生泄露、事故等情况,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害、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
然而,由于危险化学品的广泛应用和大规模生产,若缺乏科学的管理措施,将对社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
因此,建立完善的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重要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是我国专门针对危险化学品管理颁布的重要法规。
这一条例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危险化学品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过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可以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提高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防范和应急救援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危险化学品事故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影响,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破坏社会秩序。
通过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可以有效控制危险化学品的风险,避免事故的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共安全。
3.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危险化学品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健全的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危险化学品产业的发展水平,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保护环境和生态安全危险化学品事故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可以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运输和处理等方面的监管,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保护环境和生态安全。
三、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意义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于提高危险化学品管理水平和防范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与标准解读危险化学品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与标准,以规范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
本文将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与标准进行解读。
一、法律法规解读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是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基本法规。
该条例明确了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许可与备案、安全生产责任等方面的要求。
其中,危险化学品分类与标识的要求是保障危险化学品正确识别和安全管理的基础。
许可与备案制度是确保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重要措施。
安全生产责任的明确是强调企业主体责任,促使企业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2.《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安全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安全规定》是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环节的具体要求。
该规定明确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场所的选址、布局和建设要求,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
此外,规定了危险化学品的包装、运输和装卸要求,以确保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二、标准解读1.《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规范》《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规范》是对危险化学品储存环节的具体要求。
该规范规定了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的布局与建设要求,包括防火、防爆、防毒、防泄漏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规范了储存容器的选择和使用、储存条件的控制、储存场所的安全设施等细节,以确保危险化学品储存过程中的安全。
2.《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是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管理要求。
该规范明确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包括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培训与教育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规范了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措施、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以确保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三、解读要点1.分类与标识的重要性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是确保危险化学品正确识别和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2024年学习《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的心得体会《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是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之一,对于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防控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在____年学习该条例的过程中,深感其内容的丰富和复杂性。
以下是我在学习《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了解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基本原则在学习《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级管理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
这些原则为危险化学品管理提供了指导和基础,使得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
安全第一的原则是我们在进行危险化学品管理时必须要时刻牢记的,意味着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从业人员,都应优先考虑安全,不得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追求其他目标。
预防为主强调的是预防事故的发生,通过加强安全防控措施、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等来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概率与损失。
综合治理则强调危险化学品管理应从源头控制、运输控制、使用控制和排放控制等各个环节全面加强管理,形成协同合作的局面。
分级管理则是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和风险程度进行区分管理,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实现差异化管理。
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则强调了危险化学品管理应该更加注重公众的参与和监督,真正实现信息公开和沟通交流。
二、深入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标识《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对危险化学品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标识要求,我在学习过程中也对此进行了深入了解。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是根据其危险性和危险特性进行的,主要分为爆炸品、氧化剂、易燃物、自助反应物质和危险性高的物质等。
每种分类都有相应的标识和警示语,用于提醒人们对其进行安全管理和使用。
标识包括了标签、标志、字样等,标识的内容应该准确、清晰、易于识别和理解,以便人们能够根据标识进行正确的操作和处置。
对于不同类别的危险化学品,我也了解到了其特点和应对措施。
对于易燃物,我们应注意控制其燃烧、爆炸和蒸气扩散等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宣贯2011年3月2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第591号,公布了修订后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条例将于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1问:为什么要修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答:原《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以下简称原条例)是2002年3月15日起施行的。
近年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2003年、2008年国务院进行了两次机构改革,有关部门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责分工发生了变化。
二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如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企业发生事故较多,可用于制造爆炸物品的危险化学品公共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等。
三是执法实践中反映出原条例的一些制度不够完善,如对有的违法行为的处罚机关规定不够明确,对有的违法行为的处罚与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不完全适应等。
这次对条例进行修改,就是为了适应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更加有效地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2问:条例的适用范围是哪些?答:条例的适用范围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各环节的安全管理。
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依照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条例对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的一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均适用,包括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集体所有制企业、股份制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不论其经济性质和规模大小,只要从事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活动,都必须遵守本条例的各项规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各类危险化学品的具体安全措施和管理方法各不相同,不可能在一个条例中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所有问题都作出规定。
因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还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3问:条例修改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这次对条例的修改比较全面,篇幅上由原来的7章74条,变成了8章102条,修改的内容很丰富,既有填补空白、堵塞漏洞的新增制度和措施,也有对原有规定的调整和完善。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法律法规与标准解读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风险,因此辨识和管理重大危险源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认识和遵守相关规定。
一、法律法规概述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企业提供了法律依据,要求企业承担主体责任,加强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础安全生产法律,其中明确了对于危险化学品的辨识和管理要求。
根据该法,企业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特性、数量以及作业环境等因素,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2.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是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基本法规,其中详细规定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要求。
该条例要求企业进行危险化学品的事故隐患排查,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危险的危险化学品,应开展风险评估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二、标准解读除了法律法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还需要参考相应的标准,例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导则》(GB/T 29882-2013)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导则》(HJ/T 397-2007)等。
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导则》(GB/T 29882-2013)该导则规定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程序,包括危险源辨识的目标、内容、步骤和技术要求等。
企业可以根据该导则的指引,对危险化学品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识别和评估。
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导则》(HJ/T 397-2007)该导则针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了具体的解读和规定。
它包括了对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辨识要求,以及重大危险源评估的方法和程序等内容。
解读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解读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1.关于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定义及判断标准有了新变化。
对于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定义,修订前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称旧《条例》)并未专门作出规定,而是以不完全列举的方式进行了间接定义。
新《条例》第三条则明确规定:“本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目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民用航空、农业主管部门,根据化学品危险特性的鉴别和分类标准确定、公布,并适时调整。
”这样,就从性质和危害方面,对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内涵作了明确规定,并且明确了概念外延,即以专门机关制定的危险化学品目录为判断标准。
2.对工商机关的职权范围有新的调整。
旧《条例》第五条规定,工商机关在危险化学品监管方面的职责包括“依据有关部门的批准、许可文件,核发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营业执照,并监督管理危险化学品市场经营活动”。
旧《条例》还在违法生产和经营危险化学品的法律责任条款部分对工商机关的职权进行了细化,设有行政处罚权的项目达5项之多。
学习新《条例》第六条、第三十五条、第七十七条、第八十条、第八十三条等可以发现,工商机关除依法具有核发、吊销危险化学品企业营业执照以及责令变更登记经营范围的职权之外,主要在查处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违法采购危险化学品方面具有职权。
对于无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从事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根据新《条例》第七十七条规定,应由其他行政机关负责查处。
值得注意的是,新《条例》赋予了工商机关行政强制职权。
旧《条例》只是规定了工商机关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可以行使现场检查、调取有关资料、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向危险化学品单位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等职权。
新《条例》第七条则规定,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危险化学品的场所,扣押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的危险化学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使用、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原材料、设备、运输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