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由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29例豆角食物中毒引起的血象变化1. 引言1.1 研究背景豆角,又称为豆荚、刀豆等,是一种常见的蔬菜。
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豆角中含有一种名为荚胡豆素的毒素,如果未经煮沸处理而直接食用,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
据统计,每年都有大量的食物中毒病例与豆角有关。
29例豆角食物中毒引起的血象变化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
这些病例的血象表现包括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计数异常等。
为了进一步探究豆角食物中毒对人体的影响,本研究将对这29例病例进行系统研究,并分析其血象变化的特点和机制。
通过对这些病例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揭示豆角食物中毒对人体造成的潜在危害,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这也有助于引起公众对食物安全的重视,避免因食用未经适当处理的豆角而导致健康问题的发生。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更多有益信息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29例豆角食物中毒引起的血象变化,探讨豆角食物中毒的病理生理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豆角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疾病,由于豆角中含有毒素,食用后可能导致血象异常。
通过对这些病例的研究,我们希望揭示豆角中毒引起的血象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识别和处理这类病例的参考依据。
深入探讨豆角中毒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助于开发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减少豆角中毒对人群健康造成的危害。
本研究旨在从实验数据和病例分析中得出结论,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为人们的健康保障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关于对29例豆角食物中毒引起的血象变化进行研究的重要部分。
我们选取了29名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为食用了受污染豆角后出现血象变化的病例。
实验设计包括了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和病史回顾,以及对其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进行了血液样本的采集、储存和分析,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由食用豆角引起的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目的调查分析一起因食用未熟透的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预防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及患者临床症状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
结果对留样、盛放食品、分餐用具、就餐用一次性餐具未检出致病菌、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检测均为阴性,但是对13例呕吐物进行定性检验中,有9份样品检出皂素阳性。
结论经流行病学和现场卫生学调查,结合就餐史、临床表现,此次事件是一起因食用未熟透的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标签:皂素;食物中毒;分析2017年9月22日晚17时许,某疾控中心接到通知:7月22日下午到报告时为止,某医院共收治了27名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头疼、头晕、胸闷、乏力、四肢麻木等症状的患者,疑似食物中毒。
接到报告后,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派出应急处置机动队。
经调查,就诊人员均为某公司员工,2017年9月22日该公司在大酒店召开会议,中午12时左右在大酒店就餐,主食米饭,副食有瘦肉炖豆角、溜肉段、尖椒土豆片,共计60份。
主副食在一个大的一次性餐盒中分装。
就餐后,下午13:30左右部分员工陆续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头疼、头晕等症状,截止报告为止共有27人来医院就诊。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医学检验结果及临床检查,判定是一起因食用未熟透的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经积极治疗患者全部痊愈[1]。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7月22日,某医院收治了27名腹部疼痛、呕吐、腹泻、头疼、头晕、胸闷、乏力、四肢麻木等症状的患者。
1.2 分析方法在酒店厨房冷藏柜中采集一盒留样食品,其中,米饭100 g,瘦肉炖豆角50 g、溜肉段、尖椒土豆片各20 g。
盛餐用具、分餐用具、一次性餐具涂抹采集样品6份;采集呕吐物18份。
进行细菌培养、生化鉴定。
依据《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
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2.1 流行病学调查情况2.1.1 临床表现27例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有的出现腹痛、腹泻、头疼、头晕、偶有胸闷、乏力、四肢麻木、贫血等症状;查体,腹胀、肠鸣音亢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
就诊的被犬、猫等动物致伤人员的伤情和处理情况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007年10月1日-2008年9月30日来我镇预防接种门诊就诊的被犬、猫等动物致伤人员,并登记处理者共978例,其中男470例,女508例。
1.2 方法 对来门诊处理、咨询的受伤人员进行详细的调查,并按《狂犬病暴露后处理工作规范》设定的登记表(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登记表)项目进行逐项询问填写,依据登记表逐人逐项统计汇总。
2 结果2.1 动物致伤者分布情况2.1.1 时间分布:1~12月致伤数共978例,分别为:第一季度174例,17.8%;第二季度246例,占25.2%;第三季度340例,占34.8%;第四季度218例,占22.3%。
2.1.2 地区分布:镇直、各村均有致伤者,基本呈均匀分布状态。
2.1.3 人群分布:978例受伤者中,男性470例,占48.1%;女性508例,占51.9%。
男女比为1∶1.08。
15岁以下334例,占34.2%;15~30岁191例,占19.5%;30~45岁197例,占20.1%;45~60岁165例,占16.9%;60岁以上91例,占9.3%。
2.2 伤害情况2.2.1 受伤部位及伤情:伤及头面颈部35例,占3.6%;上下肢935例,占95.6%;胸腹背部8例,占0.8%。
1处受伤者926例,占94.7%;2处及以上受伤者52例,占5.3%。
按照暴露分级及处理原则,伤情属于Ⅰ级者49例,占5%(即接触或喂养动物,完好的皮肤被舔无确认病史可靠),伤情属于Ⅱ级(即裸露皮肤被轻咬和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920例,占94.1%;伤情严重的Ⅲ级(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黏膜被动物体液污染)3例,占013%。
2.2.2 伤人动物及伤人方式:犬类950起,占97.1%;猫类20起,占210%;其他动物8例,占0.8%。
被咬伤者803例,占82.1%;被抓伤者175例,占17.9%。
一起家庭就餐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目的讨论此次事件发生的原因。
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向某一家6口均发病,罹患率100%;潜伏期短,发病急,呈暴发性;所有患者的主要症状基本相似,主要包括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昏迷,其中恶心、呕吐、昏迷症状。
结论向某一家是食物中毒,可能原因是食用了未彻底加工熟透的四季豆引起的。
标签:食物中毒四季豆未煮熟的四季豆中含有皂素,皂素對消化道黏膜有强的刺激性;另外,未成熟的四季豆可能含有凝聚素,具有凝血作用。
彻底加热则可破坏这两种有毒物质。
如果加热不彻底,毒素留存易导致食物中毒。
摄入未煮熟的四季豆,主要为胃肠炎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2]。
2014年12月14日11时,仁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仁寿县第二人民医院电话报告:该院于13日晚接诊6名因家庭就餐后胃肠不适的病例。
接到报告后,仁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与县第二人民医院电话联系核实情况,并组织调查人员、采样检验人员赶赴事发现场开展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富加镇江西南街26号居民向小平于2014年12月13日11时在富加商场对面的一家蛋糕店购买了清蛋糕,全家6口均在午餐前进食了该蛋糕。
全家人12时10分在家进食午餐(菜谱:红椒炒肉、干煸四季豆、猪肉炖鸡肉),17时20分进晚餐(李树康自觉不适未进晚餐),晚餐为中午剩余饭菜。
首发病例为12月13日18时,截止12月13日23时00分,共有6人发病,罹患率为100%。
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乏力、头晕。
亲朋好友到达现场后发现除向小平外,其余5人均已昏迷,其中李树康处于深度昏迷。
发病的6人均及时被送至县第二人民医院抢救,医院对6人进行了输液、吸氧、洗胃等对症治疗。
2流行病学和现场卫生学调查1.1时间分布发病时间集中在12月13日22时时至23时00分,距离午餐时间最短潜伏期6h,最长潜伏期11h。
1.2空间分布患者全部分布于富加镇江西南街26号向小平家。
29例豆角食物中毒引起的血象变化1. 引言1.1 研究背景豆角是一种常见的蔬菜,被广泛食用。
然而,豆角中含有一定量的毒素,如果食用不当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
据统计,豆角食物中毒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豆角食物中毒引起的血象变化具有特殊的表现,但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
血象变化是指血液中各种细胞比例发生改变。
豆角食物中毒引起的血象变化可能涉及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各种细胞的数量和比例的改变可能会反映出机体受到毒素侵害的程度。
因此,对于豆角食物中毒引起的血象变化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这种食物中毒疾病的发生机制,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豆角食物中毒引起的血象变化,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全面分析该疾病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相关医疗机构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促进对豆角食物中毒的认识和防治工作的开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豆角食物中毒引起的血液象变化,并从实验室检查的角度分析其具体表现。
通过对29例豆角食物中毒患者进行观察和检测,我们旨在揭示豆角食物中毒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豆角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但血象变化的规律尚不清楚。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豆角食物中毒引起的血象变化,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关依据,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从而提高对豆角食物中毒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将深入探讨豆角食物中毒引起的血象变化机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关键部分,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取了以下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我们选择了29例豆角食物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以了解血象变化的情况。
一起食用豆角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作者:潘希平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7期【摘要】目的第一明确诊断并及时救治患者,第二调查食物中毒的原因,做好中毒食物的处理,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方法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做出诊断。
结果实验室检验排除细菌性和化学性食物中毒,样品中检测到豆角皂甙及植物血球凝集素,植物血球凝集素效价为1:260。
结论这是一起因食用未煮熟豆角引起的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关键词】食用豆角;中毒;调查处理2013年8月12日下午14:00时二道区疾控中心接到吉大一院二部电话:该院当天下午陆续收治14例来自某建筑工地的患者,均有恶心、呕吐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腹痛、腹泻症状,怀疑食物中毒。
接到报告后二道区疾控中心立即派专业人员赴现场按照《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办法》、《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进行中毒调查、处理。
在调查过程中该工地陆续又有12名患者以相似症状就诊,截止18:00发患者数达到26人。
经过调查核实,确定这是一起因食用未煮熟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建筑工地基本情况本次收治的患者均来自二道区东盛大街某建筑工地,该工地目前共有建筑工人45人,其中男性39人,女性6人,全部在该建筑工地食堂就餐,饮用水为凉开水、生活用水为自来水。
2 流行病学调查2. 1 病例定义①某建筑工地工人。
②均出现恶心、呕吐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少数伴有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
2. 2 个案调查情况共调查54人,其中患病26人,未患病19人,患者家属9人。
2. 3 发病情况 8月12日午餐后部分工人初期自感胃部不适,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等症状,均不伴有发热。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有未消化的肉片、豆角及其他食物残渣,大便为稀水便。
最短潜伏期为30 min,最长潜伏期为5 h,平均潜伏期为2.5 h。
当天中午集体进餐共40人, 26人发病,占总人数的65%。
豆角食物中毒检测指标
豆角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但是在食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
豆角中毒通常是由于含有草酸和草酸盐所致。
草酸是一种有毒物质,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中毒症状。
以下是豆角食物中毒的检测指标:
1. 草酸含量,草酸是豆角中引起中毒的主要物质之一。
食品安全标准通常规定豆角中草酸含量的限量标准,超过限量标准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豆角中的草酸含量进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2. 重金属含量,豆角中如果含有过量的重金属,如铅、汞等,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食品安全标准通常也规定了豆角中重金属含量的限量标准,需要对豆角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
3. 农药残留,在豆角种植过程中,农民可能会使用农药来防治病虫害,如果农药残留超过安全标准,食用豆角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豆角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也是很重要的。
4. 微生物指标,豆角在存储和加工过程中容易受到细菌和霉菌
的污染,如果豆角中的微生物超过安全标准,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
因此,对豆角中的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豆角食物中毒的检测指标包括草酸含量、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和微生物指标。
对这些指标进行全面的检测可以确保
豆角的食品安全,保护人们的健康。
29例豆角食物中毒引起的血象变化豆角是一种常见的蔬菜,营养丰富,口感鲜美,深受人们喜爱。
豆角中含有毒蛋白质,如果处理不当或者消化不良,就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食用豆角中毒后,患者的血象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本文将介绍29例豆角食物中毒引起的血象变化,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加以预防。
1. 绪论食物中毒是由于摄入了细菌、真菌、寄生虫、毒素等有害物质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豆角中含有草胺、苯酚、酸昔球蛋白等有毒物质,如果豆角不经煮熟或者在食用过程中没有妥善处理,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而食用豆角中毒后,患者的血象会出现一系列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2. 豆角食物中毒引起的血象变化(1)白细胞总数增多:29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白细胞总数增多,其中15例患者白细胞总数超过正常值的两倍以上。
这是由于豆角中毒后,体内毒素的影响导致了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使得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2)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28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其中14例患者中性粒细胞占比超过正常值的80%以上。
这是由于豆角中毒后,体内毒素刺激造成的炎症反应,使得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3)C反应蛋白增高:27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其中12例患者C反应蛋白超过正常值的五倍以上。
C反应蛋白是一种炎症标志物,食用豆角中毒后,体内毒素刺激造成炎症反应,导致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增高。
(4)血小板减少:26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其中13例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超过正常值的一半。
食用豆角中毒后,体内毒素的影响导致了血小板数量减少,使得血液凝血功能下降,易发生出血现象。
(5)血红蛋白下降:28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其中15例患者血红蛋白下降超过正常值的20%以上。
食用豆角中毒后,毒素的影响导致了贫血现象的发生,使得患者出现乏力、头晕、心慌等症状。
3. 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为了避免食用豆角引起食物中毒,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以确保食品安全。
一起因食用豆角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隋慧雪1 吴云2 史玉兰1 黄凯1 胡佳1(1白求恩军医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81;2吉林市龙潭区防疫站吉林龙潭 132000)【中图分类号】R59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5-0199-02【关健词】豆角食物中毒2008年10月2日,吉林市某职工食堂发生一起由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1 事件经过2008年10月2日中午11点30分左右,吉林市某厂职工600 余人在食堂集体就餐,当天下午13点30分左右,有10余名职工陆续出现胃肠不适症状,主要症状有呕吐、腹痛、头疼、头晕,个别人有微热。
于当天下午15时左右陆续到职工医院门诊就医,截止18时左右共有11名职工到医院就医,经临床用药治疗,2小时后缓解痊愈陆续回家休息。
2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经对现场就医的11名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11人均于10 月2日中午在食堂就餐。
2.1首发病例时间 2008年10月2日13时30分。
2.2最短潜伏期 2小时,最长潜伏期4小时。
2.3患者有相同的临床症状腹痛、呕吐、头痛、头晕,1人微热(37.5度)。
2.4患者全部食用了共同食物排骨玉米豆角。
3 食堂现场卫生学调查通过调查,该食堂中午菜谱为米饭、馒头、排骨玉米炖豆角,白菜炒木耳。
米饭馒头均为中午新做的,排骨豆角也都是从农贸市场新购进的,原材料新鲜,饮用水也未发现异常现象。
4 临床表现及治疗所有病例均在饭后2至4小时发病,并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症状。
经医院门诊输液治疗后,所有病例于当晚痊愈。
5 实验室检测对食堂剩余食品排骨炖豆角和白菜炒木耳进行采样,做微生物检验,结果未检出致病菌。
6 食物中毒原因分析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学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所有患者在食堂进餐后发病,可疑食品单一,仅为排骨豆角和白菜炒木耳。
原料都是新鲜的,米饭也是中午新做的,而且所有病例只有呕吐没有腹泻。
主旦匡荭』§壶2Q Q8圭2旦整§鲞釜12塑Q!i4£Q££bi塑丛£di£i n£,§£P丝虫垒笪2Q Q8,№!§:奠Q:12一起食用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张永哲中图分类号:R15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7.0333-012006年7月12日16时15分,某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接到报告,某厂有7名职工中午在单位食堂就餐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主,怀疑是食物中毒。
现在市一院急诊科就诊,接到报告后,市卫生监督所监督员立即赶到市一院对可疑中毒人员进行调查。
1基本情况2006年7月12日l l时30分,某厂职I:约150人陆续到单位食堂就餐,就餐食品有炒肉豆角丝、烧茄子、红焖肉、焖雪龟、木须柿子、蒜茄子、黄瓜拌素鸡、米饭、玉米面粥、馒头。
13时50分出现首发病例(刘某、男、25岁,维修工),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
随后又有9人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16时左右到市一院就诊。
2流行病学调查2.1就餐人数约150人在单位食堂就餐,食用的食物不等,发病10人,其中3名女性、7名男性,男、女发病无性别差异,发病年龄为25-50岁。
2.2I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8入),腹痛(4人),腹泻(2人),低烧(1人37.8℃、有咳嗽)。
2.3潜伏期最短为2小时20分左右。
2.4可疑食物对在医院就诊的8位患者进行了调查,8人中全部食用了炒肉豆角丝,其中5人只吃主食和炒肉豆角丝。
另外对没有食用炒肉豆角丝的2人进行了调查,没有食用炒肉豆角丝的2人,没有发病。
可疑食物为炒肉豆角丝。
2.5治疗情况333主要为保护胃粘膜、补液、止吐、维生索C、B6和抗生素治疗。
5小时后痊愈出院,愈后良好,无后遗症。
采集病人呕吐物样品l份(约100毫升)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试验室检验。
3现场调查7月12日16时32分,食品卫生监督员对某厂职工食堂进行现场调查,发现该食堂卫生许可证已超期,灶房的一个大盆内有中午剩余的炒肉豆角丝约15斤,部分豆角丝较绿。
卫生检验综合技术-微生物检验部分课堂讨论模块二: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讨论一、一起食物中毒案例的分析目的要求:1.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流程及检测技术2.熟悉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处理原则3.熟悉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的方法4.了解食物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学时:11学时课程内容:一、事件概述B市C镇初级中学为政府公办初级中学,共有学生1132名,22个班级,83名老师,7名食堂工作人员。
其中寄宿生630名,走读生502名,周一至周五上课,周六至周日放假。
根据学校报告,6月5日下午17:20开始,有学生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恶心和头痛、头昏等症状,到6月6日晨检发现有80余名左右出现同类症状,因这些学生在学校有共同就餐史,且发病时间非常集中,怀疑为食物中毒。
6月6日上午7:30学校向C镇卫生院报告并组织患病学生就诊。
【问题1】C镇卫生院接到报告后,首先应当开展什么工作?当卫生院同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应如何考虑?作何处理?【参考答案】C镇卫生院接到报告后应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核实情况,并及时开展救治。
当同一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则考虑食物中毒的可能。
因此,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的同时及时报告当地CDC或卫生执法监督机构。
镇卫生院接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核实,核实后于6月6日上午8:30向B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问题2】B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如果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做何处理?【参考答案】及时将事件报告给市卫生局和省疾控中心。
除了及时报告之外,还应:○1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包括停止食用中毒食品;采取病人标本,以备送检;对病人的急救治疗;○2对中毒食品的控制:保护现场,封存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追回已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3对中毒场所采取消毒处理B市疾控中心立即将情况报告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于6月6日上午9:20分到达现场。
同时B市疾控中心向省疾控中心报告,并立即调集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等学科专业人员前往现场调查,上述专家于6月6日下午13:00到达现场。
一起食用农药污染食物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2010年07月20日高淳县阳江镇北固村徐子标家因进食被农药污染的长豆角,造成5人食物中毒,其中一名儿童死亡。
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测,认定为一起因食用农药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报告如下:1、一般情况及临床表现2010年7月20日约12时左右高淳县阳江镇北固村徐子标家午餐,主食为米饭,菜肴为长豆角烧鸡、炒黄瓜。
共同就餐者7人。
人员组成:徐子标(户主)、孙如锦(户主老婆)、徐红民(户主儿子)、徐丽云(户主女儿)、曹雷(户主女婿)、曹玉洋(户主外孙)、曹诗颖(户主外孙女)。
晚餐继续食用午餐剩余的长豆角烧鸡,次日上午6时30分左右,曹玉洋、曹雷相继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无其它明显临床症状。
曹玉洋症状较重,于2010年7月21日7时左右就诊于当地卫生室,给予654-2静脉滴注后症状未好转。
21日下午5时左右曹诗颖亦出现呕吐症状。
夜间10时左右,曹玉洋家人发现其呼吸急促,立即送高淳县阳江镇镇卫生院就诊,约20分钟后死亡。
随后,曹雷及曹诗颖被送高淳县人民医院就诊。
2010年07月22日下午16时左右,徐子标、孙如锦相继出现呕吐症状,随之立即就诊于高淳县人民医院。
经过医院对症治疗后,徐子标、孙如锦、曹雷、曹诗颖中毒症状消失,生命体征平稳。
2、卫生学调查事发家庭位于高淳县阳江镇北固村三组徐子标家,在2010年07月20日中午前没有共同就餐史,上述7人在当日中午及晚间共同就餐,有5人出现恶心、呕吐等类似症状。
孙如锦自述其自家于本月18日对其门前的蔬菜进行杀虫施药,使用药物为溴氰·毒死蜱,施药浓度0.15%;施药后至出现中毒症状前天气晴好,没有下雨;事发家庭20日晚间除徐子标夫妇及徐红民外,其余四人住一房间,使用气雾剂灭蚊后,续用蚊香熏杀,房间内药物浓度较高。
食谱:2010年07月20日午餐食谱为:长豆角烧鸡、炒黄瓜、米饭;晚餐食谱:中午剩菜(长豆角烧鸡)、粥、饼。
一起食用扁豆角致某厂工人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分析及处
置
周波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年(卷),期】2013(020)005
【摘要】目的调查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方法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病例个案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剩余食品和病人呕吐物实验室检查.结果约100名在职工食堂用午餐的工人中27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疼腹泻、头晕等症状,罹患率为27.0%.其中男性17人,女性10人,年龄20~ 51岁.经当地医院及时救治,全部康复出院.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呕吐物、剩余炒扁豆角的皂苷结果呈阳性.结论这是一起因食用未煮熟的扁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事故.发布食品安全预警通知,提出防控措施,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单位给予行政处罚.
【总页数】3页(P470-472)
【作者】周波
【作者单位】洛阳市卫生监督局,河南洛阳471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55.3
【相关文献】
1.一起由于食用未炒熟豆角而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 [J], 周梦;马松平
2.一起由于食用未炒熟豆角而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 [J], 周梦;马松平
3.一起小饭店煤气中毒误报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置及启发 [J], 许皓;杨幼清
4.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成功处置的调查报告 [J], 黄德志;赖礼碧
5.一起食用四季豆致学校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 [J], 胡朝霞;余阿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起食用豆角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方辉
【期刊名称】《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年(卷),期】2007(18)1
【总页数】1页(P49-49)
【关键词】食物中毒;食用;豆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人员;流行病学调查;疾控中心;呕吐症状
【作者】方辉
【作者单位】辽宁省开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55.3
【相关文献】
1.一起因食用油豆角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J], 尹雪艳
2.一起食用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J], 张永哲
3.一起因食用豆角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J], 隋慧雪;吴云;史玉兰;黄凯;胡佳
4.一起因食用豆角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J], 隋慧雪; 吴云; 史玉兰; 黄凯; 胡佳
5.一起食用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J], 张永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起由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的特点,为科学预防豆角中毒提供依据。
方法对一起典型的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卫生学、实验室检查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25名就餐者均发病,患者中毒症状相似,病人呕吐物三份、剩余豆角炒肉皂素定性实验为阳性。
结论按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确认此次为一起误食未经彻底加热的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
【关键词】豆角食物中毒调查
2010年7月10日,庄河市某服装厂25名工人因食用加热不彻底豆角发生食物中毒。
根据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病人共同进餐史、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定为因豆角未彻底加热烧熟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发病经过
2010年7月10日17时30分,庄河市疾控中心接到庄河市中心医院报称, 庄河市某服装厂有二十几人因恶心、呕吐等到医院治疗,庄河市疾控中心立即到医院和该服装厂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经查该服装厂共有工人 27 人, 7月10日中午12时30分开餐,在该厂食堂就餐的 25人(其中男7人,女18人) 15时20分开始相继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此餐只有米饭、豆角炒肉、
西红柿鸡蛋汤。
因2名工人送货在外就餐者未发病。
采集患者呕吐物五份。
1.2 年龄和性别分布
就餐25人全部发病,年龄最大65 岁,最小19 岁,无年龄特征;男性7人,女性 18 人,无性别差异。
1.3 发病时间分布
被调查的患者中最早发病患者7月10日15时20分开始发病,最短潜伏期2.7小时,最后发病患者7月10日16时50分,潜伏期4.2小时。
1.4 临床表现
发病25人临床症状相似,发病患者以恶心、呕吐为主,部分有头晕、腹痛、腹泻等,腹泻最多者 7-8 次。
2 现场卫生学检查
经查该服装厂食堂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炊事员有健康证,操作间
四壁为白砂灰墙,只有一个水池,煤灶且室内掏灰。
经询问厨师证实,在加工豆角时加热确实不充分。
现场采集午餐剩余的豆角炒肉一份。
3 实验室检查
病人呕吐物五份、剩余豆角炒肉一份进行细菌学常规检验和皂素实验,病人呕吐物和剩余豆角炒肉均未检出致病菌。
病人呕吐物三份、剩余豆角炒肉皂素定性实验为阳性。
4 讨论与分析
4.1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病人的共同进餐史、发病时间和症状、相似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依据gb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判定为食用豆角引起的皂素中毒[1]。
病人经催吐、输液、抗炎等一般治疗,25 名患者于当晚11时10分基本痊愈。
4.2 中毒原因分析
本次中毒进餐者全部发病,因送货在外就餐者未发病。
经调查炊事员,中午只有米饭、豆角炒肉、西红柿鸡蛋汤。
豆角炒肉加工过程是从市场购豆角十五斤,分两锅全部炒完,先切肉切豆角,在锅内先炒肉后加入豆角,翻炒几次看豆角变色出锅,两锅混合即食用,豆角未彻底加热炒熟引起的皂素中毒。
4.4 发病季节
本次中毒的豆角,也叫四季豆、扁豆、芸豆、刀豆等,豆角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秋季。
本次中毒发生在夏季,豆角中毒是由于加工方法不当,加热不彻底,毒素不能被破坏而引起。
本次中毒也证实了这一点。
5 预防措施
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力度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基本素质和食品卫生知识;加强卫
生管理。
通过此次事件的发生,充分说明豆角加工时必须彻底加热烧熟,破坏皂素,防止类似中毒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食物中毒诊断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