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勒铜版画作品鉴赏
- 格式:ppt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10
丢勒铜版画艺术研究作者:冀燕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11期摘 ; ;要:丢勒在版画艺术方面极具天赋,他的版画中总能将造型的美感与精神性的表达融为一体。
在最著名而又最难理解的一幅铜版画—《忧郁Ⅰ》中,这幅作品的寓意之深,不仅体现了当时人的思想观点、性格特征和精神天赋,同时也如实反映了作者本人复杂的精神情绪。
关键词:丢勒;铜版画;艺术观念中图分类号:J217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3-0060-01阿尔布莱希特·丢勒(1471-1528年)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一位艺术家,他的作品主要包括版画、油画以及素描,其主题多为宗教题材与人物肖像。
《忧郁Ⅰ》这幅作品的寓意之深,不仅体现了当时人的思想观点、性格特征和精神天赋,同时也如实反映了作者本人复杂的精神情绪。
一、丢勒铜刻版画的创作技法丢勒铜版画在版画发展史上是少数几颗巨星之一,不仅是因为他的题材和内容能反映时代的特征,也跟他的技法有关。
这幅1514年创作的《忧郁Ⅰ》是丢勒成熟期的杰出之作。
它们在西欧版画史上堪称登峰造极的佳作。
在这幅长23.9厘米、宽16.8厘米,只有普通杂志大小的画面上,他淋漓尽致的发挥铜了版画艺术才能,精致地刻画出如此之众的物像,也反映丢勒在运用蚀刻版画的精湛的技法。
丢勒的蚀刻版画技法是利用酸腐蚀的方法在金属版上进行线表现的一种技法,雕版法的制作过程需要细致的线雕刻技艺,金属版的阻力使精巧线的表现变得困难,但是在版面上涂上防腐剂以后,用铁针就可以自由的表现。
在作品《忧郁Ⅰ》中则显示出蚀刻技法的成熟,他也改革了一些铜版画的其他技法,如结合水彩画颜色印制版画,此外他还训练了一批技师为他的画稿作雕版、印刷,这也大大提高了他的版画水准。
二、《忧郁Ⅰ》铜刻版画的艺术形式丢勒《忧郁Ⅰ》这幅版画所承接和改造的是自古希腊到中世纪的哲学和图像两大传统。
事实上,作为西欧历史“核心文化观念”的“忧郁”拥有多种不同的表现传统。
德国15-16世纪的美术在逐步摆脱对教会的依附,这为绘画的独立创造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这一时期的绘画在中世纪特别是晚期哥特式美术的基础上吸收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果。
艺术家不再是中世纪的行会师傅,而是受人尊重的艺术创作者,他们中还有人参政议政,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
15世纪时,架上绘画为数寥寥,祭坛画占主要位置。
尼德兰文艺复兴的优秀经验,对德国画家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多数德国艺术家仍继续着哥特式风格的创造,偏爱运动着的物体与强烈的感情表现。
16世纪初,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下,相当多的艺术家追求典雅、和平和崇高化的风格。
他们注重人体的表现,以及透视和比例等绘画法则,如丢勒专心于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他们以世人罕见的创造力融南北优长于一炉,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德国文艺复兴美术。
丢勒便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艺术家的代表。
一、丢勒作品及其理性精神在丢勒的众多作品中,他的版画作品更使人印象深刻。
作为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丢勒不仅将自己对于人文主义的理解和研究利用版画作品展现给世人,还将德国人骨子里严谨的品质融入画作之中。
研究丢勒的作品,我们能够在每个人物和背景中体会到丢勒传达的思想,他将每个个性鲜明的人物细致刻画,完美的人体比例彷佛向我们诉说着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美,让我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他的思想,能够在他的作品当中读出他所传达给我们的理性精神。
丢勒的整个创作生涯中,版画的成就甚至要比他的油画更为大众所熟知,人们把他看作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屈指可数的版画艺术大师,是在马丁·施恩告尔之后的艺术巨匠。
丢勒在艺术创作上更像是一位实验家,他对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与当时的很多思想家建立了很深厚的情谊。
丢勒有着很高的天赋和雕刻技巧,这样他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思想,还能在艺术表达上有新的形式。
他在人物的刻画方面还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题材上不论是宗教、神话还是军事方面,都有着对人物形象鲜明的刻画。
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urer)阿尔布雷特·丢勒是德国美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家,他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形式,和理论传播到欧洲北部,才创造和奠定了德意志民族画派的传统和基础,并极大地影响了此后德国艺术的发展。
丢勒的艺术作品体现了,现实与人文特点。
就其艺术风格而言,保留了中世纪的哥特式遗风,同时又率先展现出些巴洛克特征。
艺术表现技法,运用了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风格和技法上注重色彩的协调和自然,不拘一格。
自画像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正三角形犹豫其对称的形势而与新柏拉图主义相结合,从而被赋予了理性主义的神学含义。
研究者也常以此为基础,指出丢勒在正三角形构图背后的理性诉求。
不过一般人往往忽略(或有意忽略)的是,画面中存在的题词定位出来,并以衣领和眉骨进行强化。
两个方向相反的正三角形相互叠合,形成了一个大卫之星的形状。
在丢勒的时代,这是一种神秘信仰的符号。
大卫之星被画家的手指支撑着,这种手势曾经在丢勒一副未完成的话中出现过,那是耶稣的手。
这已不在是理性的几何学了,画家强烈的神秘注意倾向浮现出来。
不仅如此,画中的众多尺度同样具有复杂的含义,这幅画高67.1cm,相当于28法兰克寸,那一年丢勒正好28岁,画宽48.7cm,相当于1.5法国尺,而1.5在此象征了1500年。
再看画布的比例,67.1:48.7≈11:8。
在这里,其中1+1=2,11:8这个比例再次与28联系在一起。
如果我们将这幅画是为一个边长11与8的矩形,那么他的对角线恰好是13.6。
136这个数字同样是丢勒习惯使用的一个数字,因为,在拉丁字母与数字的对应之中Albrecht Durer这个名字对应的数字分别为1、12、2、18、5等等,将这个字母所对应的数字相加,所得之和为136,因此,136是丢勒常用的数字签名,这样,从政幅画的高、宽以及对角线正好象征了画家的名字、年龄以及创作的年份。
三位一体崇拜(万圣图)这一幅人物众多的宗教题材类似意大利的教堂壁画,构图采取严格的对称形式。
丢勒铜版画忧郁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丢勒铜版画忧郁,一起来看看吧!版画作品忧郁简介《忧郁》的构图元素十分丰富:在一间不知是书斋还是作坊的小木屋外,高大健壮的生翼女子手持圆规,托腮苦思,身旁发呆的爱神,打盹儿的狗,散落的工具——天秤、沙漏、锯子、刨子、圆球、多面体、木梯……林林总总,屋墙上那幅四阶幻方是数学史上著名的“丢勒幻方,最下一行中间两格标着1514,是丢勒母亲去世的年份。
铜版画《忧郁》的含义更加复杂一些,画面上诸多的象征性因素,迄今还难以作出确切的说明,不知丢勒所赋予的所有物件,与他对中世纪的科学与当时的炼金术的表征有什么联系。
画上有一硕大的多面体、圆球、天平、钟、刨子、缺口的剑、沙漏计时器、入睡的狗、板上的数字,以及用石笔在书写的那个神话人物丘比特等等,所有这一切的寓意何在?这在所有关于丢勒的研究材料中均无明确的答复。
版画作品忧郁的分析这幅画作于1514年,是在德国宗教改革的前夜,它多少濡染着一种时代转变的精神,可能画内渗透着的某些哲理因素与此有关。
上述这些复杂的细节似乎也饱含着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对自然与人生探索的象征意义。
我们在画上看到一个坐着沉思的强健女性,她是忧郁的象征,她的全神贯注,表明在思索着一些充满苦闷、困倦甚至失望的问题。
好象有一种束缚力,使她无力解脱。
她背上有一对翅膀,但不能飞翔。
她手中拿着的圆规,是她想测量又找不出答案的科学工具;左侧一旁的丘比特(小爱神)竟也撅起嘴唇,不再嬉戏,在那里发楞。
而那条蜷缩着的狗,正在打瞌睡。
墙上和地上散置着的天平、沙漏计时器、锯子、刨子、圆球和多面体以及木梯等,都处在一种凝滞状态,惟独在天际和海港上空之间,有一只蝙蝠,抓住一条上面书有忧郁字样的标签迎面飞来。
在右上角的建筑物的墙上,挂着一幅有名的四次方阵(也可称幻方、魔方阵,把与1、2、3……相连续的整数,配列成正方形,使排列在纵向、横向及对角线各数的和相等,就称之为魔方阵或称方阵)。
而方阵的最下一行的中间两格,正好是1514,就是这幅铜版画的制作年代,据说它也是丢勒的母亲去世的年代。
德州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文)试题 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A2.)A .2 C .1 D .03.( )A4.)A5.,3A a)A6.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AC7.为比较甲、乙两地某月10时的气温状况,随机选取该月中的5天,将这5天,10时的气温数据(制成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考虑以下结论: ①甲地该月10时的平均气温低于乙地该月10时的平均气温; ②甲地该月10时的平均气温高于乙地该月10时的平均气温;③甲地该月10时的平均气温的标准差小于乙地该月10时的气温的标准差; ④甲地该月10时的平均气温的标准差大于乙地该月10时的气温的标准差. 其中根据茎叶图能得到的统计结论的标号为(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8.,( )A .1 B.19.)AC10.已知公比不为1,( )A11.)A .D12)AD 第Ⅱ卷(共90分)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14.在《九章算术》中记载着一道关于“持金出关”的题目,大意是:“在古代出关要交税.一天,某人拿钱若干出关,第123关交所剩”.现以这则故事中蕴含的数学思想,设计如图所示程序框图,则运行此程.15.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16.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18.某数学小组从医院和气象局获得今年1月至6月份每月20.(1(2)(精确到0.01)(精确到整数).参考公式:相关系数x⋅19. 在四棱锥中,平面平面,底面是菱形,(1(2.20.(1(2).21.).(1(2请考生在22、23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22.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单位相同..(1(2.23.选修4-5:不等式选讲(15(2.。
丢勒版画的艺术魅力探究The exploration o f the artistic ch a rm o f Durer's Printm aking王恒战周爽Wang Hengzhan,Zhou Shuang武夷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Wuyi University,Wuyishan Fujian 354300摘要:从一般情况来说,经典艺术作品往往在于其强大的张力产生的长久存在的艺术生命力。
具体到每一位艺术家,他们创 造的经典作品,并使作品具有持久艺术生命力的特点又有着自身的独特性。
丢勒的版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已经被公认 为艺术作品的经典。
其成为经典的原因,在于他的版画作品持久的艺术张力,虽然丢勒距离我们的时代已有近四百年的时间,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版画作品中获得丰富的艺术享受,感到其迷人的线条魅力和多变的黑白灰色调。
而大师版画作品能够具 有这种持久魅力的原因在于:作品蕴含着人类伟大的探索精神;作品充分展示出娴熟的技巧和丰富的黑白灰色调;以及多层次 的内涵收到的雅俗共赏的效果。
关键词:丢勒;版画;黑白灰色调;艺术魅力Abstract:ln general,classical art works often rest in the long-standing artistic vitality produced by its powerful tension.Each artist specifically creates his own classic works,granting them characteristics of lasting artistic vitality and their own uniqueness.Durer s works with unique artistic charm,which have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s classics.The reason for it lies in the long-lasting artistic tension of his prints.As a master in art,Durer lived at about four hundred years ahead of our times,but we can still find artistic enjoyment in his works and feel its charming line charm and changeful black,white and gray tone.Such everlasting vitality of his works can be attributed to:human's great spirit of exploration in his works;Fully demonstrate skill and rich black,white and gray tones;multi-level connotations that suit the needs of every level.Keywords:Durer,print,Black.white and gray tones,artistic charm阿尔佛雷德-丢勒(1471-1528)生于德国的纽伦堡,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艺术家。
浅谈丢勒的铜版画技法摘要:铜版画艺术典雅、庄重,在国际上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名贵的艺术画种。
历代大师都曾热衷于铜版画的艺术创作。
丢勒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的艺术大师,正是以丢勒、伦勃朗等为代表的艺术大师的努力探索,使得铜版画的技法日渐成熟,表现领域不断拓展。
即使是在印刷技术急速发展的今天,铜版画这种极具原始手段的艺术表现形式依然绚丽夺目。
关键词:丢勒铜版画技法1 画家的背景丢勒是德国乃至欧洲的最重要画家,在油画、版画、雕塑、诸多方面都具有非凡的才能。
丢勒于1471年出生在纽伦堡一个金匠家庭。
幼时在其父作坊接受艺术启蒙教育和金属雕版训练,他13岁开始学画, 19岁时为他的父亲画像,精确的造型和娴熟的技巧让人震惊。
1505年去威尼斯考察艺术,深受意大利艺术的影响,极其崇拜曼特尼亚严谨的画风,并确定了自己的艺术方向。
他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形式和理论传到了欧洲北部,并结合文艺复兴的理论与哥特式的传统而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丢勒极擅长铜版画,因为这种形式易于流通,这也使他的技巧、主题、构图与风格广为流传,遍及欧洲的每个角落。
他以精练的技巧扩大了铜版画的领域,并将版画从复制印刷术中分离出来。
虽然“阿姆斯特丹的巨匠”、马丁·施恩告尔以及曼特尼亚等人的作品风格也直接影响着他的作品,但是这样的影响并没有限制他的艺术个性,他的雕版作品对当时的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扎实的造型和睿智的思考,把雕版技术发挥到了极致,使铜版画艺术具有知识和理性的特征。
2 丢勒的铜版画作品《亚当与夏娃》是丢勒于1504年利用铜版制作的第一幅实验性的铜版画,他运用高超的造型能力把素描移植到了铜版上,裸体的亚当和夏娃构成了画面的中心。
作品摒弃了宗教气息,亚当和夏娃如同一对世俗中热恋的情侣,环境优美而恬静。
1513年至1514年完成的雕版作品《骑士、死亡、恶魔》、《圣哲罗姆》、《忧郁》是丢勒众多铜版画中的杰作,且每幅作品都蕴涵着无法解读的象征和隐喻。
奉献之美丢勒《祈祷的手》赏析以《奉献之美丢勒《祈祷的手》赏析》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丢勒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欧洲艺术家,他的作品对20世纪欧洲现代艺术的发展有着满满的贡献。
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祈祷的手》,这幅画深深地揭示出人类凝视自身精神活动的过程,展示出一种充满朝圣热情的场景。
它通过一种抽象的表现方式,探讨了人类过去和现在之间的联系。
本文旨在赏析《祈祷的手》并讨论丢勒与这幅画之间的联系。
《祈祷的手》是丢勒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它画面上有一只手拉着一束花,手的背后似乎有一个抽象的人类形象,它的头和肩膀被抽象出来,但是被藏在了一片绿暗中,也就是说,它是一个不可见的存在,而只能从手中得以获取一些信息。
从画面灰色和深褐色中可以看出,丢勒在画作中加入了宗教符号,他想传达的信息可能是:即使是黑暗中,凭借着自身的力量,人类仍然可以拥有精神的活力,并且可以超越这种暗影。
在这幅画中,丢勒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即使在混沌的状态中,人类也可以寻找到人生的道路,并且可以从中感受到祈祷的美丽。
在这幅画中,丢勒把手和花朵联系到了人类的精神活动,表达出人类如何奉献他们的精神以及如何把精神和物质联系起来。
他把这两个元素结合在一起,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单纯而纯净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来自对上苍的祈祷。
丢勒的这幅画诠释了奉献的美。
丢勒的作品一直在影响后来的现代艺术史,他的画作更像一个精神上的一种反映,而不是一个客观的状态。
他用视觉上的表现手法抒写了人类探索内心宇宙的过程,通过他的画作,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深的虔诚,也可以得到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寄托。
总之,丢勒的《祈祷的手》是这位艺术家在20世纪欧洲现代艺术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它不但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充满朝圣热情的场景,更丰富的是,它用一幅画深深地揭示出人类凝视自身精神活动的过程。
通过他的画作,人们可以感受到人类奉献的美,这就是丢勒的传奇。
丢勒的《祈祷之手》为何感人作者:心经禅修来源:《百家讲坛》2019年第03期德国艺术大师阿尔布雷特·丢勒一生创作的作品无数,是德国最出色的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启示录》《伟大的命运》《亚当与夏娃》等。
然而在他众多作品中,《祈祷之手》更被人熟知和敬重。
这背后有着作者丢勒对哥哥深深的情感。
15世纪时,在德国一个小村庄里,有一户养了18个孩子的人家。
父亲是一名冶金匠,为了维持一家生计,他每天工作18个小时。
生活尽管窘迫逼人,然而这个家庭其中两个孩子有一个同样的梦想。
他们两人都希望可以发展自己在艺术方面的天分。
不过他们也深知,父亲无法在经济上供他们两个到著名的纽伦堡艺术学院读书。
晚上,两兄弟辗转难寐,经过多次讨论后,达成了一致意见:以掷铜板来决定两人之后的发展方向,胜者到纽伦堡艺术学院读书,败者则到附近的矿场工作赚钱供其读书;四年后,在矿场工作的那个再到纽伦堡艺术学院读书,由学成毕业的那个赚钱资助。
这两个兄弟就是丢勒和他的哥哥艾伯特。
掷铜板的结果是,弟弟丢勒胜出。
因此,丢勒去了纽伦堡艺术学院读书,哥哥艾伯特则去了危险的矿场工作,四年来一直为弟弟提供经济支持。
丢勒也不负众望,在艺术学院读书期间表现突出,到毕业时,他的作品已经能赚不少钱了。
在丢勒返回家乡的那一天,家人特意为他准备了盛宴,庆祝他学成归来。
當然,丢勒时刻都没有忘记和哥哥的约定。
当漫长而难忘的宴席快要结束时,伴随着音乐和笑声,丢勒起身走到哥哥身旁,认真地说:“亲爱的哥哥,现在轮到你去读书了,我会全力支持你实现你的梦想!”这时,家人所有的目光都转移到艾伯特身上,艾伯特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边摇头边重复说着:“不……不……”丢勒不知道怎么回事,赶忙安慰哥哥。
艾伯特擦干脸颊上的泪水,又看了看长桌两边他所爱的亲友们的脸,这才把自己的双手移近右脸颊,说:“弟弟,我上不了纽伦堡艺术学院了。
四年来在矿场工作已经毁了我的双手,我不仅关节动弹不得,连举杯为你庆贺都做不到了,何况是挥动画笔或雕刻刀呢?弟弟……已经太迟了……”几天后,丢勒又在不经意间看到哥哥跪在地上,合起那双粗糙的手祈祷:“我这双手已无法让我实现成为艺术家的梦想,那就将我的才华与能力加倍赐予我弟弟丢勒。
丢勒的线描评价
丢勒的线描在艺术史上被广泛赞誉,他的线描作品以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内涵著称。
以下是对丢勒线描的评价:
1. 技术精湛:丢勒的线描作品展现了他卓越的绘画技艺。
他的线条流畅自如,准确生动,无论是表现人物轮廓还是细节部分,都能做到精细入微,栩栩如生。
2. 内涵深刻:丢勒的线描作品不仅表现了对象的外观,还通过线条的运用,表现出对象的内在精神。
他的作品往往富含深意,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和对人性的思考。
3. 影响深远:丢勒的线描作品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技艺和创作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后来的艺术创作中,成为众多艺术家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总的来说,丢勒的线描作品是艺术史上的珍贵遗产,它们不仅展示了丢勒卓越的绘画技艺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也为我们提供了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独特视角。
简述丢勒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丢勒的作品不仅注重人物外貌的描
绘,更是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
他通过刻画人物的眼神、面部表情、姿态等细节,传达出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例如,他的名作《自画像》中,他透过自己的面部表情和手势,表现出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2.善于运用几何图形:丢勒在作品中运用了许多几何图形,如正
方形、圆形、三角形等,这些图形的使用使他的作品更加准确、对称、美观。
他对几何图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透视原理,创造出了空间感强烈的作品。
3.朴实无华、简单明了:丢勒的作品给人感觉朴实无华、简单明
了。
在他一系列的木版画和铜版画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他利用简单的线条,统一的刀法让作品显得统一和谐,却又不失大气。
这和他的生活环境有关,他出生于工匠之家,受到父亲的影响,让他的创作朴实、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