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落地(1)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3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4单元现代文阅读真题特训卷(二)(含解析)1-4单元现代文阅读真题特训卷(二)-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部编版一.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1.(2022春巧家县期中)课内阅读。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节选)小溪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
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
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写下来。
①烂泥淤积,不好走。
___________②找,觅求。
(2)按选文填空。
___________的孩子___________的路上___________的小路___________的细雨(3)朗读选文的时候语速要___________。
A.舒缓B.急促C.轻松(4)雷锋叔叔在哪里呢?___________2.(2022春汉川市期中)阅读下面的短文和“资料袋”的内容,然后完成练习。
快快来植树春来东风暖,三月雨如酥(sū);冻土变酥软,阳气渐渐升。
迎来植树节,大家快快来植树!我们就是小园丁,细心培育树苗,人人为绿化大地出力,为美化祖国做贡献。
一棵树,就是一架制氧机。
一棵树,就是一台吸尘器。
一棵树,就是一片阴凉。
一棵树,就是鸟儿的一处家园。
一棵树,就是一篇绿色童话。
树木多了,就会吸附尘土,让空气清新;树木多了,就会处处鸟语花香,使环境更加优美。
树木还能保护堤坝,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噪声污染,抵御风沙袭击,保持生态平衡……资料袋:这是中国植树节节徽,你知道它的含义吗?中国植树节节徽图案中的树,示意我国公民有义务植树3至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
“中国植树节”和“3 12”字样,既让人们牢记植树节的日子,又蕴含中国人民年年植树,造福人类的坚韧不拔的决心。
(1)照样子,填一填。
一(架)制氧机一___________吸尘器一___________家园一___________童话(2)照样子,连一连。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5(word版,有答案)(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填空题。
(每空3分,计30分)1、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测称物体是()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的。
2、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它是通过观察影子的()来计量时间。
3、蚕吐丝结茧后变成(),呈纺锤形,分()、()、腹三部分。
4、1609年,意大利的()用望远镜观测球,并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1969年7月20日,()和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
5、刚孵出来小蚕的颜色是()。
6、比较两种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用()进行比较。
二、判断题。
(每题2分,计22分)1、蚕吐丝结茧,将自己“关”在茧内,创造一个蜕变的安全环境,最终把茧咬破,从而繁殖后代。
()2、我们可以改变垫的木块数量来改变木块的倾斜程度。
()3、蚕蛾不是昆虫。
( )4、一个物体所处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
()5、台球的杆子打击一个台球时,台球会直线运动。
()6、照射角度越低,影子越短。
()7、在天空中,云是一种天然的遮光物。
()8、我们可以在养蚕的房间里使用杀虫剂灭蚊子。
()9、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
()10、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11、太阳是一颗行星,能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三、选择题。
(每题2分,计20分)1、小欣想要画一张学校的简图,她不需要下列哪个工具()。
A、指南针B、秒表C、卷尺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察蚕茧中的蚕蛹时,可以先推测蚕茧里的蚕蛹的样子B、观察蚕茧中的蚕蛹时,蚕茧想怎么弄开就怎么弄开C、观察蚕茧中的蚕蛹时,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蚕蛹的样子3、下列动物一生中会发生变态的是()。
A、鸡B、蝴蝶C、猴子4、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是()。
A、一周B、一个月C、一年5、蚕丝织成的布叫做( )。
A、棉布B、丝绸C、涤纶6、把蚕茧上的丝拉出来可以把蚕茧放在()中浸泡。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牛顿,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名字经久不衰,他的成就让世人敬仰。
而他最著名的故事,莫过于“苹果落地”这一幕了。
据传说,牛顿在17世纪的一个秋日,正坐在家中的果园里,苹果树下思考问题。
突然,一颗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正好砸在了他的头上。
牛顿抬头看了看掉下来的苹果,然后陷入了沉思。
这一幕给了牛顿灵感,他开始思考,为什么苹果会落下来,而不是飘浮在空中?为什么所有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中,最终,他通过不懈的努力,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的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他的理论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苹果会落下,还揭示了宇宙中所有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牛顿的成就,不仅在于他的发现,更在于他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不懈探索。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揭开了自然界的奥秘,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科学探索来说,灵感可能来自于生活中的一点点细微之处,而这些细微之处可能会引领我们发现更大的真理。
正是因为有了牛顿这样的伟大科学家,人类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科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科学家,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思考,并勇于追求真理,就有可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牛顿苹果落地”的奇迹。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更多像牛顿一样的科学家,需要更多的人投身于科学研究,用智慧和汗水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为人类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传奇,更是对科学精神的赞颂。
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思考,就有可能发现新的真理,创造新的奇迹。
愿我们永远怀揣着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为人类的未来添砖加瓦。
1、高一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3)、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2)、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习惯、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3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随纬度变化的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问题中分析规律(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教学重点1、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教学方法1、以物理情景导入目标――合作体验――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2、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学会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分析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金属片,纸片,打点计时器,纸带,重物(两个质量不同)★设计思路让学生通过合作实验,分析总结得出: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和所受重力无关。
让学生通过小组实验,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共同分析纸带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让学生依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理论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苹果落地”视频)导入新课二、进行新课1、自由落体运动教师活动:演示纸片与金属片的.下落过程,提出问题: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并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
教师活动:为了研究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是否有关,老师给同学们提供金属片、纸片,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来探究。
学生活动:学生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点评: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得出结论:质量并不是决定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的运动属于直线运动的是()A. 飞舞的蝴蝶B.下落的水滴C. 滑板运动2. 打羽毛球时,羽毛球在空中的运动是()A.直线运动B. 振动C. 曲线运动3. 如图,玩具车正确的运动路线是()。
A. B. C.二、判断题4.马路上行驶的车辆都是做直线运动的。
()5. 青蛙跳跃时是做曲线运动的。
()6. 根据运动路线可以把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弧线运动。
()三、简答题7.请举例说明身边常见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参考答案一、1.B2. C3.C解析:玩具车从斜坡上下来是直线运动,在桌面上又做了一段直线运动,冲出桌子后变成了曲线运动二、4.× 5. √ 6. ×三、7.(答案不唯一)做直线运动的:商场扶梯、电梯、传送带上的物体。
做曲线运动的:转动的时针、踢出去的足球、转动的风扇。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一、填空题1.运动的物体会有_____________的路线。
(填“相同”或“不同”)2.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图中锯木头时,锯刀的运动属于_____________运动。
4.像小球从高空落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体的运动属于直线运动。
5.运动共有四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树上的苹果熟了落下来,苹果的运动类型是_____________;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_____________;在地面上拍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_____________;荡千秋的运动类型是_____________。
7.易拉罐的滚动包含运动方式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一、填空题1.可以利用、、细绳等工具,比较不同“过山车”上小球运动的快慢。
2.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
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
3.在相同的距离内,用的长短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4.相同时间内,骑行自行车比行走的路程更长,说明骑行自行车的速度比行走的速度要。
5.运动共有四种类型,分别是、、、。
6.如图,小红利用方向盘描述位置。
她在方向盘中心点的(填方向)约厘米处。
二、判断题7.荡秋千时所发生的运动主要是摆动。
()8.测量的三次数据有一次跟其它两次相差很大,我们也直接求平均值。
9.每次实验换一个质量大的小球是为了更容易地用秒表测量出小球运动的时间。
10.打雷的时候先看到闪电,是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音速度快。
11.在研究小球运动的快慢时,应尽量让小球沿直线运动。
12.荡秋千时发生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摆动。
三、单选题13.玻璃球在下面哪个斜面上滚下后运动得最远()。
A.B.C.14.下列运动中,不属于曲线运动的是()。
A.荡秋千B.风车转动C.拍皮球15.秋千运动与下列哪一种运动最接近()。
A.皮球跳动B.钟摆的摆动C.汽车行驶16.大草原上,猎豹发现了猎物——兔子,猎豹飞快的追赶,兔子飞快的逃跑,最后猎豹追上了兔子。
由此可以判断()。
A.猎豹跑得快B.兔子跑得快C.猎豹和兔子一样快17.小文和小明两家距离学校均为1.5千米。
一天,小文和小明相约比一比谁走得更快,他们提前对了一下家里的时钟,放学后各自跟随爸爸回家,回家后他们看到钟面上显示的时间如下图,请你来判断一下他们谁走的更快?()。
A.小文更快B.小明更快C.小文和小明一样快小文家钟面显示时间小明家钟面显示时间18.下面方法可以让“过山车”上的小球运动得更快的是()A.轨道坡度再大一点B.终点设计得再高一点C.轨道设计得再宽一点19.下列运动,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A.苹果落地B.荡秋千C.风车转动20.下列运动属于曲线运动的是()A.过山车B.掉落的苹果C.垂直电梯D.推注射器活塞21.皮球在围绕着中心轴转动的同时,整体位置也发生变化,这种运动方式是()。
苹果落地教案幼儿园教案主题:苹果落地教案目标:1.让幼儿了解苹果的外观特征和味道。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引导幼儿关注物体运动的过程。
教学准备:1.苹果若干个。
2.切开的苹果好几片。
3.干净的勺子。
4.适量的水果刀。
5.绘本《我的苹果园》。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0分钟)1.通过展示苹果的外观和味道,引发幼儿对苹果的兴趣。
教师可以问幼儿:“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是不是很好吃?”2.展示几个切开的苹果片给幼儿看,引导幼儿观察苹果的内部结构。
第二步:实践操作(20分钟)1.活动1:尝味道让每个幼儿都品尝一片苹果,然后讨论一下苹果的味道怎么样,甜还是酸?让幼儿分享他们的感受。
2.活动2:剖析苹果给每个孩子一个勺子或水果刀,让他们仔细观察苹果的内部结构,然后用勺子刮取苹果肉。
鼓励幼儿描述苹果肉的颜色、质地和口感。
3.活动3:寻找苹果教师藏起几个苹果在幼儿园的不同角落,然后带领幼儿一起寻找苹果。
教师可以提问:“苹果是怎么从树上落下来的?”4.活动4:画一幅苹果园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和彩色画笔,鼓励他们画一个自己心中的苹果园,可以画树、天空、土地和苹果。
同时,教师可以与幼儿交流一下苹果园的特点和关键词。
第三步:总结归纳(10分钟)1.利用绘本《我的苹果园》来引导幼儿总结和回顾刚才的活动。
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绘本的故事情节,然后让幼儿一起回忆刚才的活动内容。
第四步:延伸拓展(10分钟)2.给每个幼儿一个可口的水果,让幼儿品尝水果并描述水果的味道。
3.鼓励幼儿到市场或超市和家长一起购买水果,在品尝时分享自己对水果的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授课,我发现幼儿对苹果的观察能力和品尝水果的主动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活动的设置使幼儿能够动手操作,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亲身体验。
同时,绘本的引入也拓宽了幼儿的知识面。
不过,我在活动设计时发现有时幼儿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下次应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以增强他们的参与度。
一、选择题1.科学家拉格朗日把17世纪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誉为人类心灵的最高产物,并说:“因为宇宙只有一个,而在世界历史上也只有一个人能做它的定律的解释者。
”拉格朗日所褒誉的这个人是A.瓦特B.牛顿C.达尔文D.莎士比亚2.一个伟人就是一座丰碑。
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A.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贝多芬——近代伟大的音乐家——《英雄交响曲》C.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革命的镜子——《高老头》D.达尔文——近代生物学的莫基者——《物种起源》3.1900年以后,美国家庭广泛使用洗衣机等生活电器,这让妇女们有了更多自主的时间实现参与政治活动的夙愿,这表明电气时代的到来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B.丰篇了女性的娱乐生活C.加快了美国城市化进程D.提升了妇女的社会地位4.某外国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述了19世纪四十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A.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B.街上电线杆耸立,整个城市霓虹灯不停闪烁C.工厂林立,且巨大在的烟囱冒着浓烟D.有钱的商人们坐着里轮船在泰晤士河上游览5.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下列发明成果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A.珍妮机B.蒸汽机车C.汽车D.电子计算机6.下列图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A.B.C.D.7.在一次宴会上,一位贵妇人问达尔文:“您看我也是猴子变的吗?”达尔文微笑着说:“是的。
不过,您是一只漂亮的猴子变的!”他俩的对话与什么理论有关A.万有引力定律B.适者生存原理C.相对论D.生物进化论8.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
与之相关的理论是( )A.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B.亚里土多德的逻辑学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D.牛顿的光学分析9.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一课一练易错点1不理解创新过程需要辩证思维矫正训练1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通过对当时已有的几何学知识的搜集、鉴别与梳理,以其独创的公理化方法,完成巨著《几何原本》,使零散的知识由此系统化为演绎的知识体系,实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创新。
欧几里得的成功表明()①知识创新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扬弃”②知识创新是已有知识积累的量变③知识创新需要新思路、新方法④知识创新需要抛弃旧知识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 C解析欧几里得实现了原有几何知识的系统化,他的成功离不开对已有知识的选择、加工与梳理,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故①正确。
知识创新是已有知识积累的质变,故②不选。
欧几里得的成功离不开思路和方法的创新,故③正确。
全盘否定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C。
易错点2不能正确理解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矫正训练2当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如何保护传统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句诗,道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真谛,保护传统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
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相互独立、相互排斥的②在批判性思维推动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③坚持在辩证的否定中推动事物向更高的阶段发展④辩证否定的丰富内容在“抛弃”这一范畴中得到了恰当的表达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C解析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统一的,①错误。
保护传统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说明保护传统建筑要坚持在辩证的否定中、在批判性思维推动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从而推动事业向更高的阶段发展,②③符合题意。
辩证否定的丰富内容在“扬弃”这一范畴中得到了恰当的表达,④错误。
易错点3不理解感性具体和思维抽象的联系矫正训练3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曾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组织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五年的大量观察和采集。
1.1运动和位置一、填空题1、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首先要选择()。
如果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物体就是()的;如果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物体就是()的。
2、确定和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三个条件:()、()和()。
3、“小明站在讲台的右边”,参照物是()。
如果以小明为参照物,那么讲台在小明的()。
4、坐在向东行驶的列车上的乘客,以列车为参照物时,看窗外的树木是向()运动的,乘客自己是()的。
二、判断题。
1、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距离。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不同的。
()3、参照物可以是运动的物体。
()4、我们无法描述一个运动物体的位置。
()三、选择题。
1、当你伸开两臂,左臂向东,右臂向西时,你面对的方向是( )。
A.北B.南C.西2、要描述一个学校的位置,选择( )为参照物比较好。
A.路边停放的汽车B.路面上的交通图标C.周围明显的高大建筑3、“小红家在小明家东面300米处”,在这句话中,( )是参照物。
A.300米B. 小明家C. 小红家4、“汽车在马路上向东快速行驶,小刚在人行道上向东慢走,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那么小刚( )。
A.向东运动B. 是静止的C. 向西运动四、简答题图中的小熊迷失方向了,请你帮助他给家里打个电话,说清他现在所在的位置。
中山东面300米五、综合探究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如图所示,请你分析其中有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分别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1.1运动和位置答案及解析一.1、参照物运动静止2、参照物距离方向3、讲台左边4、西静止二.1、×解析: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参照物。
2、√3、√4、×三.1、B2、C3、B4、C四、小熊在中山东路路标下,他所在的位置东面300米处是市政府。
五、(答案不唯一)以帆船为参照物,两岸的青山是运动的;以青山为参照物,帆船是运动的。
4.3《苹果落地的秘密》习题
第一课时
一、填空题
1.()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力。
2.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作力的单位,简称“()”,用()表示。
1牛≈100克的力。
二、判断题
()1.力的大小是不可以测量的。
()2.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止下来,是因为受到了反冲力的作用。
三、简答题
1.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告诉我们重力是有方向的?
2.说说牛顿是怎么发现重力的?
3.牛顿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第二课时
一、填空题
1.人们生活中习惯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
2.牛顿在乘凉时发现_______________,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他又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
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2.车可以使用不同的动力,缆车是用钢缆绳拉着前进的车,它可以轻松地爬上陡坡,是很有特色的运输工具。
三、简答题
1.说说人们在什么时候可以感受到重力?
2. 苹果落地的秘密是什么呢?。
类似苹果落地的科学发现的故事你知道吗?有个超有趣的科学发现,就藏在咱们平常洗澡的时候。
有个叫卡皮罗的家伙,这人可细心啦。
他每次洗澡拔浴缸塞子放水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好玩的事儿。
那水啊,在流出去的时候会形成一个漩涡,而且这个漩涡总是朝着同一个方向转呢。
他就开始琢磨了,这到底是为啥呀?难道是浴缸有啥特别的地方?他换了好几个浴缸试,结果发现不管啥样的浴缸,水涡都是朝着一个方向转。
这时候他就脑洞大开啦。
他想啊,地球是一直在自转的,会不会是地球自转捣的鬼呢?于是他就开始各种研究,查资料,做实验。
最后发现啊,还真是地球自转在起作用。
地球自转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力,叫科里奥利力。
这种力虽然咱们平常感觉不到,但是在水流动的时候就悄悄起作用了,让水形成了那个漩涡。
你看,就这么一个平常洗澡都能看到的事儿,背后居然藏着这么大的科学秘密呢。
这以后咱们洗澡的时候,看着那个漩涡,就可以跟朋友吹吹牛,说这里面可有地球自转的奥秘哦。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聪明得不得了的人叫伽利略。
有一天啊,他在教堂里做礼拜。
这教堂里有个超级大的吊灯,那吊灯晃晃悠悠的,特别引人注目。
伽利略就盯着那个吊灯看,他发现吊灯在风的吹动下,来回摆动。
他那聪明的小脑袋就开始转起来了。
他心里想,这个吊灯摆动的幅度一会儿大一会儿小,那它每次摆动的时间会不会一样呢?一般人也就是随便想想就过去了,可伽利略不行啊,他就是个对啥都好奇的主儿。
他就开始数着自己的脉搏来计时,看看吊灯摆动的时间。
你猜怎么着?他发现不管吊灯摆动的幅度大还是小,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居然几乎是一样的。
这可把他给兴奋坏了。
他回到家之后,就开始自己做实验。
他找了各种东西,什么绳子啊,小重物啊,做了好多好多单摆。
他不停地摆弄这些东西,测量不同长度的绳子下,单摆摆动的时间。
最后他得出了一个超级厉害的结论,这就是单摆等时性。
这个发现可不得了,后来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做出了好多东西呢,像摆钟之类的。
你想啊,要是伽利略当时没有在教堂里那么好奇地盯着吊灯看,咱们现在可能都没有那么准确的时钟呢。
一年级语文教材范本【3篇】教材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拓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需要及学生的实质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办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收拾的《一年级语文教材范本》有关资料,期望帮到您。
一年级语文教材范本《哪座房屋最美丽》:教程剖析这是一首浅显的儿童诗。
通过儿童的视角写出了农村新房不少,其中造得最美丽的是小学校,说明当地人民对教育的看重,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心。
全诗共四句话。
1、句话三行诗,介绍了新房屋外形的美观漂亮,青瓦白墙,门宽窗大;2、句话三行诗写出了房前屋后的绿化环境,林木成行,花果飘香。
三四两句一问一答,点出了小学校的房屋是最美丽的。
这首诗贴近儿童的生活实质,叠词和数字的运用,使诗句富有步伐感,诗歌押韵,富有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词,通过朗读课文,领会小学生喜悦的心情。
预设目的1、认识12个生字。
会写了、子、门、月4个字。
认识2个笔画横钩、竖钩和4个偏旁广、户、穴、尸。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变化非常大,农民盖了很多新房,最美丽的房屋是小学堂。
1、课时1、演示课件,整体感知。
1、谈话揭趣,今天大家一块到农村去看一看,赏析那里的漂亮景色。
(课件出示农村风景图片)2、生自由发言,说说看到的风景。
3、师边演示课件,边叙述:勤劳的农民在这片漂亮的土地上造起了房屋,你们看——(诗歌内容)4、数数有多少座房屋,哪座房屋最美丽?5、你能否像老师那样来夸夸这部分房屋?一句、两句都行。
6、生看课件夸夸这部分新房屋。
7、出示课题,教导读准字音哪、座、房与轻声字漂亮。
2、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
学生借用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要学的生字用横线划出来,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2、把自己觉得读得的词汇,句子读给大伙听,请小朋友来评一评。
相机教导读准拼音。
大象版小学三年级(上) 期末测试卷(一)科学(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快乐填空。
(每空2分,共22分)1.一定的时间里,物体的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运动了。
2.像100米赛跑这样,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叫___________;像跳远这样,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__________。
3.相同距离的比赛中,用时最__________的是冠军。
4.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__________。
5.速度=距离÷__________6.烧开水时要___________,小心别被开水烫伤。
7.要及时把自己的假设,以及作出这些假设的依据__________下来。
8.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人的气体所含的氧气减少,__________增加。
9.人们在运动时,会通过增加呼吸次数来获得足够多的氧气。
肺活量越大说明肺的功能越好,经常运动,如跑步、游泳可以提高__________。
10.人体的__________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
二、选择乐园。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动物奔跑速度最快的是( )。
A.猎豹B.兔子C.斑马2.苹果落地是在做( )。
A.直线运动B.混合运动C.曲线运动3.铜针能被雕刻表示硬度较( )。
A.高B.低C.中.4.花岗岩主要由长石、石英和( )组成。
A.云母B.白云石C.钻石5.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可以用来( )铺路修桥。
A.建造假山B.建房C.雕刻6.思维导图包括:中心概念、二级概念、( )。
A.图形、箭头B.人名C.地名7.可以用来做假山的是( )。
A.花岗岩B.板岩C.太湖石8.一般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 )。
A.热胀冷缩B.膨胀C.收缩9.水被加热到( )时,一部分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
( )A.98B.99C.10010.在阳光的照射下,植物的绿叶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放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