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8单元 复习资料(全册)
- 格式:doc
- 大小:187.00 KB
- 文档页数:18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8、(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⑴加法公式: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⑵减法公式: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减法的验算:①差+减数=被减数②被减数-差=减数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及复习题毫米、分米的认识1、学生尺上每1 厘米长度之间有( )个小格,每一小格的长度是( )毫米,1 厘米=( ) 毫米2、10 厘米长的一段就是( )分米,1 分米=( )厘米;10 个1 分米就是( ) 米,1 米=( )分米。
3、1 分硬币、1 角硬币、5 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毫米。
电话卡、银行卡的厚度大约是( )毫米。
4、米、分米、厘米、毫米这四个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千米的认识1、千米也叫( ),它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远的路程时,一般用( )作单位,1 千米=( )米。
2、我们学校的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50 米,那么4 圈就是1 千米。
吨的认识1、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是( ),1 吨=( )千克。
3、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我的感受: 《测量》单元评研卷姓名: 评价:一、填空: 1、常用的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有( )、米、( )、厘米、( )。
2、常用的测量物体质量的单位有( )、千克、( )。
3、一盒牛奶重500 克,( )盒牛奶重1 千克。
4、小明骑自行车绕操场行一圈是400 米,每天早晨骑2 圈,他每天早晨行( )米;再行( )米就是1 千米。
5、填一填,算一算:5 厘米=( )毫米30 分米=( )米400 厘米=( )米6000 米=( )千米7 分米=( )厘米4 千克=( )克9 吨=( )千克8000 千克=( )吨37 厘米+13 厘米=( )分米1 吨-400 千克=( )千克6、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1)一本数学书的厚度是5( )。
(2)小红的体重约是35( )(3)一个乒乓球重6( )。
(4)一辆卡车载重量是5( )。
二、选择: (1)1 千克和1 千米比较( )。
A、1 千克大B、1 千米大C、无法比较(2)青藏铁路全长( )。
A、1956 米B、1956 千米C、1956 分米(3)一艘远洋货轮可载货(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数到100•认识数–用数字表示数。
–列举100以内的数。
•数的快捘认识–认识0-20的相邻数。
–掌握10以内的数的快速认识。
•数的顺序–排序。
第二章:加法•认识加法–用加法表示简单的相加运算。
–列两个加数的加法算式。
•认识等号–掌握等号的运用。
•认识加的逆运算–认识减法的运算。
第三章:减法•认识减法–用减法表示简单的相减运算。
–列两个减数的减法算式。
•认识算式–认识算式的基本结构。
第四章:长度•认识长度–用长度来描述物体的长短。
•用非标准长度测量长度–使用手指、图钉、火柴等非标准长度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比较长度–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第五章:质量•认识质量–认识物体的重量。
•量比较质量–使用天平、秤等工具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
第六章:容量•认识容量–认识容器的大小。
•量比较容量–使用杯子、罐子等容器比较容量。
第七章:面积•认识面积–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
•用正方形计算面积–以正方形为单位进行面积的计算。
•量比较面积–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
第八章:三角形•认识三角形–辨认三角形的形状。
•了解三角形的性质–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分类–区分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一、口算。
120-40=402×5=25×4=450×0=360-90=11+60=630×3=560+40=72-24=9+50=630+70=120×5=24×5=70×8=250×5=14+40=880×2=40×8=57-28=801×9=120+20=250×1=28+68=100×0=30×6=18×3=902×1=17×4=68-4=48-16=70×2=200×8=280-70=320×8=30×6=180-60=140-5=125×8=560+80=150×2=700×2=72×3=42+30=902×6=590+70=800×5=440×0=25+16=303×3=12×2=470+70=64×0=25×8=72×6=20×6=90×3=420×6=280+40=55×5=48×4=二、填空题。
1. 常见的长度单位有、、、、。
2. 常见的重量单位有、、。
3. 小丽家离公园5000米,合千米。
4. 一袋大米重200千克,袋大米重1吨。
5. 9千米=()米4000千克=()吨60毫米=()厘米80厘米=()分米50分米=()米2000克=()千克6米=()厘米7分米=()毫米28毫米+52毫米=()毫米=()厘米9厘米+31厘米=()厘米=()分米3米—25分米=()分米1400米—400米=()千米600千克+1400千克=()吨3吨—800千克=()千克4分米×5=()米30米÷6=()分米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试题第一单元:时、分、秒1.时针从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就是一个小时。
2.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小时、分钟、秒钟。
计量很短的时间时,常用比分钟小的单位,比如秒。
3.时针走一大格是30度,分针走一大格是6度,秒针走一大格是6度,走一圈是360度。
4.1时=60分,1分=60秒,120秒=2分,180分=3时,5分=300秒,4时=240分,2时20分=140分,75分=1时15分,3分13秒=193秒,100秒=1分40秒。
5.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40分钟。
2)XXX跑50米的时间是12秒。
3)爸爸每天工作8小时。
4)XXX跳50下绳约需30秒。
6.体育老师对第一小组同学进行50米跑测试,成绩如下:XXX9秒,XXX8秒,XXX11秒,小军10秒。
XXX跑得最快,XXX跑得最慢。
7.6分=360秒,160分=2时40分,3时4分=184分,200秒=3分20秒,3时=180分,250分=4时10分,60秒=1分,10分=600秒,120分=2时。
二、判断题。
1.错误。
秒针走一大格,分针应该是不动的,而是等到秒针走了一圈后才会走一小格。
2.正确。
3.错误。
时针在4与5之间,分针指着2才是5:30.4.错误。
百米赛跑应该是用秒来计算,而不是分。
5.正确。
三、选择题。
1.选C。
一场电影大约播放100分钟。
2.选B。
XXX1分钟写4个大字,写20个大字需要5分钟。
3.选A。
从9时到11时30分,经过了3时30分。
4.选A。
新闻联播晚上7时开始,用时30分,7:30结束。
5.选A。
中间休息10分,第一节课上完是9:05.四、解决问题。
1.XXX至少要在8:45从家出发才能赶上火车。
2.XXX一共看了30分钟。
3、火车原本预计中午11:40分到达玉林,现在要晚点25分,那么它将在中午12:05分到达玉林。
4、这根24米长的木棒共需进行5次据,每次据4米,据完整根木棒需要20分钟。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认识数- 1.1 数的读法和书写学生通过练习读出英语数字的读音和书写,比如1-10,20-100的整十数等。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悉数字的读音和书写方式。
- 1.2 数的比较学生通过比较大小,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数的大小关系。
- 1.3 通过拿筷子来认识数学生通过拿筷子的实践活动,感受数的概念,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 1.4 数的组成学生通过将数字零至十分解为数的组成部分,例如把数3拆分为1和2,学生学会数的组成。
第二单元:加法- 2.1 一位数加法学生通过计算一位数的加法,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2.2 加一道一位数的题学生通过练习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强化对加法的理解和掌握。
- 2.3 加零的特殊性学生通过加零的特殊性实际操作,体会加零不变的特点。
- 2.4 加法交换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加法交换律的规律。
- 2.5 数的归类学生通过将一些数字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归类,培养学生归纳和分类的能力。
第三单元:减法- 3.1 一位数减一位数学生通过计算一位数减法,掌握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3.2 与零相减的特殊性学生通过加零和减零的实际操作,体会与零相减的特殊性。
- 3.3 减法的交换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减法交换律的规律。
- 3.4 认识两位数减法学生通过练习计算两位数减法,掌握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四单元:补数- 4.1 认识乘法的补数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乘法的补数概念。
- 4.2 认识除法的补数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法的补数概念。
- 4.3 补数的应用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应用乘法和除法的补数概念。
第五单元:数的排序- 5.1 数的排序学生通过观察数字的大小,进行数的排序。
- 5.2 数的序数词学生通过练习,学会数的序数词的读法和书写。
- 5.3 长度排序学生通过观察不同长度的物体,进行长度的排序。
三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第一单元时、分、秒秒的认识【自学内容】教科书P60-61【自学提纲】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计算时间的单位?2、观察情境图,说了一件什么事?认识了一个计量很短的时间的什么单位?3、观察钟表,有几根针?走得最快的是什么针?秒针走一格是多少?走1圈呢?当秒针走1圈,分针走了几小格?从这里,我们知道1分=( )秒?4、1分有多久?请你用钟表定时,看看1分能做多少事情?(如写字、跳绳等)5、尝试完成书61的“做一做”时间的计算【自学内容】教科书P62例1【自学提纲】1、你能说说1分=()秒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单位换算并说说你的想法:3分=()秒 600秒=()分3、小明7:30离家,7:45到校,从家到学校共花了多少时间?你是怎么想的?用拨钟表的方法来验证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
4、你知道新闻联播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吗?请你把开始和结束的时刻记录下来,并计算出播放的时间。
5、尝试完成P62的“做一做”实践活动填一填,说一说【自学内容】教科书P67【自学提纲】1、看看学校课程表,回忆一下自己每天要做的固定的事情,仿照课程表的设计思路,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
2、仿照书上的例子,统计你今天完成语数英家庭作业所需要的时间,上学后与同班的同学比较所用的时间的差,想想怎样提高效率。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加法【自学内容】教科书15-18例1【自学提纲】1、观察统计表,你能说说已知种数、特有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分别是多少吗?2、98+25在摆竖式计算时,你发现它和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当十位满十,应该怎么办?3、你能估计出376+284的和是多少吗?说说你是怎么估的。
4、摆竖式计算376+284时,出现了个位、十位都满十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动笔试试看。
5、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在进行整数加法时,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怎么办?6、你认为在连续进位加法进程中,还要注意什么?7、尝试完成P16的“做一做”减法【自学内容】教科书P22-24例1、例2、例3【自学提纲】1、观察情境图,说了一件什么事?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试试看!2、你能估计出517-348的差是多少吗?说说你是怎么估的?把348看作300还是350好呢?为什么?3、摆竖式计算517-348时,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怎么办?十位上的数仍然不够减,又要怎么办?动笔试试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Ji)数学上册单元复习单元试题-全套姓名(Ming)__________ 记分_________一(Yi)、填空。
(每空1分,共27分)1.在钟面上(Shang),时针从7走到的时间是()小时,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圈,是( )分。
钟面上一共有( )个大(Da)格,( )个小格。
2.小丽中午11:35放学,12:00到家,他(Ta)在路上用了( )分钟。
3.从2 时45分起,再经(Jing)过( )分钟就是3时10分。
4.钟面上,分(Fen)针从3走到8,走了( )分钟;时针从3走到8走了()小时;秒针走1圈走了()大格,时针走2大格,分针走()圈。
5.2分=()秒120分=()时6时=()分 180秒=()分90分=()时()分6.早上第一节课从7:55开始,一节课40分钟,第一节结束时刻是()时()分。
7.一列火车2:50进站,3:05开走,中间停车()分钟。
8.小刚跳绳10下用了7()。
我们吃一顿饭大约用30()。
课间休息时间是10()。
王老师每天上班8()。
小星每天刷牙用2()。
30米短路用了13()。
二、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8分)1.钟面上,分针走5大格是半小时。
()2.人的脉搏每秒跳动80下。
()3.爷爷每天散步60秒。
()4.红红每天用15秒吃早饭。
()5.小丽7:35到校,小红7:40到校,小红家离学校近(Jin)一些。
()6.秒针在钟面上(Shang)走1周是60秒,也是1分钟。
()7.读一篇200字的(De)文章大约要用1小时。
()8.打(Da)开电视机要5分钟。
()三、选择。
(将正(Zheng)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0分)⒈秒针走一(Yi)圈经过的时间是()。
①1小(Xiao)时②1分钟③1秒⒉某(Mou)小学联欢晚会从8:30分开始,到10:20分结束,这场晚会进行了()。
①2小时50分钟②2小时10分钟③1小时50分钟⒊军每天早上7:10到校,他比小明早到校15分钟,小明早上()到校。
期末知识大串讲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章节考点复习讲义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01:分数的初步认识1. 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几分之一。
分数是由分子,分数线和分母组成。
2.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分子都是1,分母小,就是分的份数少,分数就大;分母大,就是分的份数当多,分数就小。
3.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2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二,3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三……4. 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分数比较大小时,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当分子相同时,分母大的分数小。
知识点02:分数的简单计算1.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1可以看作是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计算1减去几分之几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3.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知识点03:分数的简单应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考点01:分数的初步认识1.(2021三上·红塔期末)下面各图涂色部分能用四分之一表示的是()。
A.B.C.【答案】B【完整解答】解:A:能用13表示;B:能用14表示;C:不能用14表示。
故答案为:B。
【思路引导】四分之一的意思是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1份,由此选择即可。
2.(2022三上·菏泽期末)下图中,这些橘子的27有()个。
A.1 B.2 C.4 D.7 【答案】C【完整解答】解:将14个橘子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2个橘子,27则表示其中的2份,即有4个橘子。
故答案为:C。
【思路引导】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本题中的2 7是表示将这些橘子平均分成7份,求取其中的2份是多少。
3.(2022三上·瑞安期末)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三次后打开,其中的每一小份是正方形的()。
第一单元时、分、秒复习内容:时、分、秒一、易错点:1、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如3时○300分;2、秒经过时间的计算,尤其是书写。
二、题型:1、填一填(1)钟面上共有()个大格,()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是()分钟,走1大格是()分钟,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钟,1分=()秒。
(2)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了()秒。
(3)60米赛跑,小明用了13秒,小红用了14秒,小英用了12秒。
三人中()跑得快,()跑得最慢。
(4)在()里填上适当的时间单位①小红大约每天睡9()②系红领巾大约需要20()③做8道口算题约36()④吃一顿饭约用20()⑤一节课大约上40()⑥小明跑100米用了25()(5)3分15秒=()秒 2时=()分85分=()时()分 98秒=()分()秒2、根据时间,画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7时35分 9时 4时5分 10时40分3、解决问题:(1)货车9:00开车,李华从家到火车站要35分钟,开车前5分钟停止检票,李华需要几时几分从家出才能赶上火车?(2)一列火车本应9:15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什么时候能到达?(3)小红从一楼上到二楼需要15秒,照这样计算,小红上到五楼共需要多少秒?合几分钟?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一、复习内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二、易错点:1、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计算错误,学生易把减得的两个差相减,而不是相加。
2、笔算几百几十的加法时,易把数位写错,即数位没有对齐。
3、估算方法选择,没有考虑实际情况,不能正确判断某数是接近整百数,还是接近几十几百数。
如:145+287≈100+300≈400。
三、题型1、填空(1)计算28+39,可以先算28+30=(),再算()+()=();还可以先算20+30=( ),再算8+9=( ),最后算()+()=()。
(2)520+300想:52+30=(),所以520+300=()。
(3)计算72-56,先算72-50=(),再算()-()=(),还可以先算72-()=(),再算()-()=()。
(4)252+141约是(),641-206约是()。
(5)比67少28的数是(),85比()多18,94比63多(),()比72少14。
2、列式计算(1)一个数减去63得36,这个数是多少?(2)减数和差都是260,被减数是几?3、解决问题(1)金星小学一年级有242人,二年级有219人,两个年级大约有多少人?(2)一台电风扇248元,一个电饭煲192元,妈妈带了400元,买两件商品够吗?第三单元测量一、复习内容:测量二、易错点:1、测量时,读出的结果易出错。
多数同学只看测量物品的末端,而不看始端对准刻度几。
2、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混淆,不能正确选择长度单位。
3、没有统一单位就直接计算。
如:100米+1千米=()米。
三、题型1、填空(1)一支铅笔长约2();一袋面包约重200()(2)我国的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的总长约6000()(3)一卡车西瓜大约重1();飞机每小时飞行600()(4)小明的身高14(),1分硬币的厚度是1()(5)5吨300千克=()千克;70毫米=()厘米1米-7分米=()分米;1600千克-600千克=()吨20毫米+5厘米=()厘米;6000米+3000米=()千米(6)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中,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是()。
(7)称量人的体重一般用()作单位;称量几粒花生的重量一般用()作单位;称量大象的体重一般用()作单位。
(8)计量重型物品或大宗物件的重量,通常用()作单位。
2、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1吨棉花比1吨铁轻。
()(2)小明体重40分米。
()(3)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4)广州到北京的距离有2300米。
()(5)每块铁重250千克,4块同样的铁重1吨。
()3、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举重运动员不能够举起()的杠铃。
A、10千克B、10吨C、100千克(2)把两根长1分米的铁丝接成一根后,长度变成了195毫米,连接处长()毫米。
A、10B、5C、50(3)学校的操场跑道长400米,跑()才够1千米A、2圈B、2圈半C、3圈(4)1吨和1千米比()A、1吨大B、1千米大C、无法比较(5)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约长43()A、千米B、米C、分米D、毫米3、画一画(1)画出一条4厘米5毫米的线段。
(2)画出一条比1分米断4厘米的线段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复习内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易错点:1、计算进位的加法时,易忽略不加进位。
2、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时,忘记减掉退位1而出错。
3、在做解决问题时,没有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如:一张桌子159元,一个台灯比一张桌子便宜4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个台灯一共有多少元?错:159+45=204(元)三、题型1、填空(1)笔算加法时,()要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要向()进1;笔算减法时,如果,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在本位上加()再减。
(2)比60多40的数是();比510少325的数是()(3)1000比478多();418比605少()(4)375比()少69;905比()多51(5)()比420多130;()比575少47(6)一块手表原价709元,现价688元,现在比原来大约便宜()。
(7)一台微波炉375元,比一部手机便宜625元,一部手机()元。
(8)7、0、5组成的三位数中,最大的(),最小的是(),它们的和是(),差是()。
(9)499+201-398的结果大约是()。
(10)最大的三位数是(),比最小的三位数多()。
2、选择(1)三位数加三位数,所得的和是()A、三位数B、四位数C、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2)三位数减三位数,所得的差是()A、三位数B、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C、两位数(3)☆-38=525,☆=()A、563B、487C、833(4)不能用来验算679+139=818的算式是()A、679-139B、818-679C、818-139(5)不能用来验算608-379=229的算式是()A、608-229B、379-229C、379+229(6)776比()少214A、990B、999C、993、计算(1)笔算(带*的需要验算)*527+363 504-141 793+167(2)列式计算①一个数减去473得327,这个数是多少?②574减去257与187的差,得数是多少?4、解决问题(1)一本故事书有240页,小华第一天看了48页,第二天看了后,还剩146页没看,小华第二天看了几页?(2)工程队挖水渠,第一周挖了613米,第二周挖的比第一周少59米,第二周挖了多少米?两周一共挖了多少米?(3)学校参加“迎新长跑”的男生有286人,比女生多147人,共有多少人参加长跑?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一、复习内容:倍的认识二、易错点1、混淆谁是谁的多少倍。
例:河里有许多小动物在游泳,小鹅有4只,小鸭的只数是小鹅的2倍,小鹅的只数是河马的2倍,小鸭和河马各有多少只?错解:4÷2=2只 4÷2=2只2、一个数是几的几倍,例如:72是()的8倍。
错解:72×8=576三、基本题型1、填空(1)3个2相加的和可以表示()的()倍(2)4的5倍也可以表示成()个()相加(3)圈一圈,填一填①②□□△△△△△△△△△△的个数是的()倍的个数是□的()倍□○□=□□○□=□(4)画一画,填一填。
①的个数是△△的3倍△△□○□=□(个)②□的个数是△的2倍□□□□□□□□□□□○□=□(个)(5)9是()的3倍 4的6倍是()2、解决问题(1)一辆小轿车能做5人,一辆客车能坐的人数是小轿车的8倍,一辆客车能乘坐多少人?(2)红花有6朵,黄花有36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3)红皮球有32个,是白皮球的4倍,白皮球有多少个?(4)果园里有梨树9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4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一、复习内容:多位数乘一位数二、易错点:1、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得数末尾漏掉0。
例如:500×4=2002、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计算易错:如7×48=3、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进位时,经常漏加进位数。
4、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中数的占位不准确,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集中的0的个数不够。
5、在估算时,经常不用“≈”,还有部分三位数估算不准确。
例如:154×7≈会错把154看作200.6、数字编码中身份证号码中的“出生日期”及“生日”易混淆。
三、基本题型1、填空(1)任何数和0相加都得(),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任何数减0都得()。
(2)260个5相加的和是(),7的205倍是()。
(3)27×6可以表示()个()相加,也可以表示()的()(4)一个两位数乘6,所得的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5)□57×4,要使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应填(),最小应填()。
(6)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的积是()(7)720×5的积末尾有()个0,801×5的积的中间有()个0.2、判断(1)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应该从最高位乘起。
()(2)两个数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的和。
()(3)一个因数的中间有0,那么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
()(4)两个因数相乘,积一定比每个因数都大。
()(5)估算的结果都比实际计算的结果大。
()(6)估算398×2和214×4,它们的积都大约等于800。
()3、笔算下面各题。
328×5= 418×6= 4×809= 520×6=4、脱式计算508×(206-198) 480-180×2 375×6-3995、解决问题(1)一辆小货车每小时行驶86千米,一辆小轿车每小时行驶107千米,8小时后,小货车比小轿车少行驶多少千米?(2)李阿姨平均每分钟打68个字,有一篇文章有400个字,李阿姨用7分钟能打好文章吗?(3)三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5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12个同学一共可以糊多少个纸盒?(4)一头小羊一天吃6千克草,一只兔子一天吃2千克草,3头小羊一天吃的草够一只兔子吃几天?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一、复习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二、易错题。
1.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判容易混淆。
例如:(1)四条边相等的一定是正方形(√)错判为对。
(2)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错判为错。
(3)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平行四边行也一定是长方形(√),错判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