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音乐四上《恰利利恰利》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17
小学音乐《恰利利恰利》教案一等奖1、小学音乐《恰利利恰利》教案一等奖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恰利利恰利》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情分析:本课所选的是一首与劳动相关的歌曲。
《恰利利,恰利》表现了印尼庄稼人的劳动热情,旋律中贯穿着欢跃的舞蹈节奏。
教学设计把听、拍、唱、动、创、演合理整合,动静搭配,以体验为基础,以感受创编为依托,以唱、跳、演为载体,以审美为目标。
这里的孩子对春播农忙等劳动生活只有间接的体验,所以就需要教师巧妙引导,把这些生活体验迁移到对歌曲的感受之中,并根据歌曲情绪和内容,将劳动生活中的动作加以提炼、加工,美化成舞蹈语汇,帮助学生表现歌曲。
三年级学生喜爱生动活泼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此次教授的三年级二班学生音乐素质不错,乐于参加音乐活动,但是在表现力和胆量方面还需要老师多多鼓励。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印度尼西亚民歌《恰利利,恰利》,让学生感觉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特色。
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会简单的二部轮唱,会控制唱歌时音量的强弱,能更好地表达歌曲内容。
2、让学生自己学会歌曲和简单的印尼舞蹈动作,并尝试为歌曲编舞蹈。
教学策略:整课教学设计以教师扮演导游带领全班同学游览印度尼西亚为主线贯穿始终。
旅游地点分别从中印号游轮——印尼名胜——印尼农庄——歌舞游轮,以情境教学模式吸引学生,让学生一步步主动参与主动学习。
在各个不同的旅游地点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
在中印号游轮学生了解印尼的地理环境气候;在印尼名胜地了解印尼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国情;在印尼农庄通过游戏学会基本节奏型,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印尼人劳动场景;在歌舞游轮上自学印尼舞蹈,为歌曲编舞蹈。
教学评价:师生评价,学生评价教学重点、难点:1、找到回声的感觉,学会二部轮唱。
2、学生自学印尼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恰利利恰利
教学目标:
1. 学习印度尼西亚民歌《恰利利恰利》,感受劳动歌曲的音乐特点,并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劳动场景。
2. 能用竖笛演奏歌曲的二声部。
教学重点:
通过体态语言、乐器演奏表现出歌曲的愉快情绪。
教学难点:
歌曲的二声部合唱要配合得和谐、自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课件创设情景(旅游观光车)。
2. 游戏:打击节奏xxxxx |xxxxx|
3. 风光片:印度尼西亚
4. 学生交流平时对印度尼西亚的了解与观后感。
二、学习新歌
1. 范唱歌曲《恰利利恰利》。
2. 学生交流对歌曲的情绪特点以及节拍特点的感受。
3. 用特征节奏为歌曲伴奏,加深对歌曲旋律的感受。
4. 学生自学歌曲前半部分,对学习歌曲衬词有困难的教师进行帮助。
5. 学习合唱
A 聆听歌曲二声部,说出旋律特点。
(在模仿什么?)
B 学生跟着动画演示和音乐,表现耕田和撒种的劳动场景。
C 学生用竖笛自学二个声部的旋律。
D 学生分成二个声部,随着音乐,用律动(耕田与撒种)、竖笛与律动、二声部竖笛合作。
E 合唱(师生合作)。
6. 完整演唱歌曲,学生载歌载舞,部分学生用竖笛伴奏。
三、小结下课
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