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断链的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13
第六章道路设计和放样道路设计以及放样也是我们比较常用的功能,本章主要介绍道路设计的步骤和道路放样。
§6.1 道路设计“道路设计”功能是道路图形设计的简单工具,标准道路一般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综合曲线组合而成,修建公路之前,首先设计单位需要设计出公路的《直曲表》,就是该条公路的参数数据,然后勘测方会根据该《直曲表》进行勘察放样工作,勘察放样前就需要使用道路设计,将设计方提供的《直曲表》在软件中输入生成道路设计文件,使用该道路设计文件进行勘测放样作业。
道路设计菜单包括两种道路设计模式:元素模式和交点模式。
图6-1 道路设计§6.1.1 道路基本要素以及特殊类型说明在介绍设计的两种方法之前,我们先对道路的一些基础的东西做一下介绍,《直曲表》中的主要项目:坐标和桩号:起始点和各交点的里程和坐标计算方位角:直线的方位角曲线间直线长:直线长度转角:Z表示左偏,Y表示右偏;元素法设计中,转角左偏时,半径需要输入负值。
半径:圆曲的半径曲线长度:一般包含第一缓曲长、圆曲长和第二缓曲长。
曲线总长:第一缓曲长+圆曲长+第二缓曲长(某些直曲表中,只有第一、第二缓曲长和曲线总长,那么圆曲长就要通过计算的到了)断链:因局部改线、分段测量或量距中发生错误等等均会造成里程桩号与实际距离不相符,这种在里程中间不连续(桩号不相连接)的情况叫“断链”长链:桩号重叠的称长链短链:桩号间断的称短链。
对于断链的处理,一定要使用分段处理,生成两个道路设计文件。
卵形曲线:是指在两半径不等的同向圆曲线间插入一段缓和曲线。
即圆缓圆的情况;也就是说:卵形曲线本身是缓和曲线的一段,只是在插入的时候去掉了靠近半径无穷大方向的一段,而非是一条完整的缓和曲线。
我们简单的理解,出现圆缓圆的情况,即是卵形曲线,必须使用元素法设计。
一般高速公路的匝道都是卵形曲线。
回头曲线:曲线总转向角大于或接近180°的曲线称为回头曲线,也称套线。
回头曲线也必须使用元素法设计,回头曲线在山区的公路建设中比较常见。
第六章道路设计和放样道路设计以及放样也是我们比较常用的功能,本章主要介绍道路设计的步骤和道路放样。
§6.1 道路设计“道路设计”功能是道路图形设计的简单工具,标准道路一般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综合曲线组合而成,修建公路之前,首先设计单位需要设计出公路的《直曲表》,就是该条公路的参数数据,然后勘测方会根据该《直曲表》进行勘察放样工作,勘察放样前就需要使用道路设计,将设计方提供的《直曲表》在软件中输入生成道路设计文件,使用该道路设计文件进行勘测放样作业。
道路设计菜单包括两种道路设计模式:元素模式和交点模式。
图6-1 道路设计§6.1.1 道路基本要素以及特殊类型说明在介绍设计的两种方法之前,我们先对道路的一些基础的东西做一下介绍,《直曲表》中的主要项目:坐标和桩号:起始点和各交点的里程和坐标计算方位角:直线的方位角曲线间直线长:直线长度转角:Z表示左偏,Y表示右偏;元素法设计中,转角左偏时,半径需要输入负值。
半径:圆曲的半径曲线长度:一般包含第一缓曲长、圆曲长和第二缓曲长。
曲线总长:第一缓曲长+圆曲长+第二缓曲长(某些直曲表中,只有第一、第二缓曲长和曲线总长,那么圆曲长就要通过计算的到了)断链:因局部改线、分段测量或量距中发生错误等等均会造成里程桩号与实际距离不相符,这种在里程中间不连续(桩号不相连接)的情况叫“断链”长链:桩号重叠的称长链短链:桩号间断的称短链。
对于断链的处理,一定要使用分段处理,生成两个道路设计文件。
卵形曲线:是指在两半径不等的同向圆曲线间插入一段缓和曲线。
即圆缓圆的情况;也就是说:卵形曲线本身是缓和曲线的一段,只是在插入的时候去掉了靠近半径无穷大方向的一段,而非是一条完整的缓和曲线。
我们简单的理解,出现圆缓圆的情况,即是卵形曲线,必须使用元素法设计。
一般高速公路的匝道都是卵形曲线。
回头曲线:曲线总转向角大于或接近180°的曲线称为回头曲线,也称套线。
回头曲线也必须使用元素法设计,回头曲线在山区的公路建设中比较常见。
道路断链的处理发布日期:2013-04-17 来源:网络作者:未知浏览次数:1081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道路中断方案随着城市建设和交通网络的发展,道路中断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无论是由于施工、交通事故或其他原因,道路中断都会给行车和行人带来很大的不便。
为了解决道路中断所带来的问题,制定一个合理的道路中断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交通管理、应急措施和宣传引导三个方面提出道路中断方案,以保障交通的顺畅和公众的安全。
交通管理为了便于交通管理,我们建议在任何道路中断情况下,都应设立临时交通管理措施。
首先,应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指示牌和标志,明确指示行车和行人的路线。
这些指示牌和标志应清晰可见,字体、颜色醒目,以便于司机和行人迅速识别。
其次,可以派遣交通警察或交通管理员指挥交通流量,协调行车和行人的通行。
他们应掌握交通状况,及时调整交通信号灯的时间和方向,以减少交通堵塞和拥堵。
最后,在道路中断部分设置临时施工标识,提醒司机注意施工区域,遵守交通规则。
这些交通管理措施有助于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应急措施在道路中断的情况下,应急措施是保障公众安全的重要环节。
一是及时通知公众道路中断的信息。
可以通过电子屏幕、广播、社交媒体等多种方式发布信息。
信息应包括道路中断的具体位置、原因、预计恢复时间以及推荐的替代路线等,以帮助公众及时调整自己的出行计划。
二是为公众提供替代交通工具。
当主要道路中断时,可以安排公交车、班车或中巴等交通工具提供代步服务。
这些交通工具可以根据道路中断的具体情况和周边道路的状况灵活调整运营路线和班次,以满足公众的出行需求。
三是提供应急车辆通行通道。
为了尽可能减少急救车辆、消防车辆等紧急情况下的通行时间,道路中断方案应确保这些应急车辆有足够的通行通道,避免因道路中断而延误救援时间。
宣传引导为了提高公众的道路中断意识和应对能力,宣传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应通过公众媒体、户外广告以及社区宣传等形式,向公众普及道路中断的相关知识。
宣传内容可以包括道路中断的原因、对应的解决方案、道路中断对公众出行的影响等。
道路断链的处理发布日期:2013-04-17 来源:网络作者:未知浏览次数:1081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关于道路中长短链的问题在丈量过程中,出现桩号与实际里程不符的现象叫断链.断链的原因较多,但主要指两种:一种是由于计算和丈量发生错误造成的;另一种则是由于局部改线,分段测量等客观原因造成的。
断链有"长链"和"短链"之分,当路线桩号长于地面实际里程时叫短链,反之则叫长链.其桩号写法举例如下:长链:k3+110=k+105.21 长链4.79 m短链:k3+157=k3+207 短链50m所有断链桩号应填在"总里程及断链桩号表"上,考虑断链桩号的影响,路线的总里程应为:路线总里程=终点桩里程-起点桩里程+∑长链-∑短链在线路选择中为什么要设长短链? % ]G'u这个是线路实际测量里程工作开展与室内画线里程之间出现的差值,即如果室内画线是5km,而实际测量时不一定就是5km.可能是4.8km或5.2km,这样就出现了长链或短链其实是这样的,比如说,在外业第一次定线的时候是K0+000~K20+000,测量放线后,各种调查数据都已经回来了,但是后来由于一些原因,K10+000~K15+000这段路线要改线,改线后,以前的这5公里可能长于5公里,也可能短于5公里,但是K0+000~K10+000及K15+000~K20+000这两段是不需要改的,如果里程继续顺排的话,K15+000~K20+000这段的里程桩号也要变,所以一般在K15+000(老桩号)这里设断链,断链以后的桩号不变,相应的测量数据要不需要改变,主要是为了减少路线方案对测量数据的影响。
断链在公路、铁路、电力等与线路有关的行业经常用到!几个原因: OmX(3>:91,经常外业分了几个队就会形成短链或者长链 }EZd=_kAq~2,或者一个公司做一段,每段之间就能形成短链或者长链 2aUy1*aM3,方案不是按照线路顺序稳定的,中间某一段稳定了,但是其他地方改线了 ! uyC$8V*l4,方案的频繁变动,有些工作已经做了里程就不顺了也没有必要顺了KDX34Fr1但是总的来说,短链还行,长链有重复的里程,容易把人搞晕Q:在地铁隧道施工中看到标段里面有提示长链0.46?A:与道路工程中的长短链是一回事.在测量过程中,有时因局部改线或事后发现测量有误或计算错误,造成路线里程桩号不连续,叫断链.断链分长链和短链两种,长链是指原先路线记录的里程比实际的地面里程要短时,就叫长链,相反则叫短链. 所说的长链0.46米,就是原先隧道记录的长度比实际的长度要短0.46米,或是说实际的长度比设计时的要长0.46米.断链分为长链和短链:所谓长链,是指实际长度比里程桩号长了,比如说K5+000=K4+500,这就表示实际上比桩号长了500m,在计算里程时应在起始桩号之差上加上500m;短链则相反,指实际长度比里程桩号表示的短了,如K4+500=K5+000,这就表示实际上比桩号短了500m,在计算实际里程时,应减去500m。
断链的处理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1、交通运输的方式。
道路运输的地位和作用。
2、当前,我国公路建设和城市道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道路的种类。
4、我国公路发展目标及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内容。
5、公路按功能和行政管理属性的分类6、公路和城市道路等级划分的依据,分级情况。
各级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公路等级选用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7、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
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何影响。
8、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作用及区别。
9、交通量、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的关系。
10、公路网系统的特性。
11、城市道路路网结构的基本类型。
各类型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城市道路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最能综合反映城市交通拥挤的技术指标。
12、城市道路红线规划的内容。
13、划分公路用地和城市道路红线的意义。
怎样划定公路的用地范围。
14、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5、公路勘测设计阶段的划分及各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
16、本章主要名词术语:道路、道路功能、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车辆、设计速度、运行速度、设计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基本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公路网、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道路红线、道路建筑限界、道路用地、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公路安全性评价第二章平面设计1、汽车行驶轨迹的几何特征。
道路平面线形组成要素2、平面的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线性特征。
3、平面直线的技术标准及直线的适用情况。
为什么过长的直线不是好的线形?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4、影响平面圆曲线半径取值的因素。
圆曲线最小半径的计算原理、种类。
圆曲线半径值的选取。
5、汽车在弯道上行驶的稳定性及横向稳定性的保证。
横向力对汽车行驶的影响。
横向力系数µ取值的影响因素。
6、缓和曲线的作用。
汽车由直线驶入圆曲线的轨迹方程。
采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线形的理论依据。
7、省略缓和曲线的条件。
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考虑的因素。
设计缓和曲线长度值时应考虑的因素。
8、本章注要名词术语:路线、路线的平面、同向曲线、反向曲线、汽车行驶稳定性、横向力系数、横向超高、横向滑移、横向倾覆、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缓和曲线、回旋线、回旋线参数A、桩号(里程)、交点、交点里程(桩号)、曲线主点、曲线主点桩号。
断链得处理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就是断链,什么就是长链,什么又就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
断链得产生先来瞧瞧断链就是怎么产生得。
断链,指得就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得桩号不连续得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得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得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得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得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得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得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得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得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得意见,若拿不出充足得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就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得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得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得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就是,测量过得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得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就是又产生了.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就是不正常滴。
有人说了,既然断链就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得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得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ZY 里程=JD 里程-T ; YZ 里程=ZY 里程+L ;公路工程常用公式一、三角函数公式:1)、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如果/ C=90°,Z A ,Z B ,Z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 b , c ,那么®锐角之间的关系为/ A+Z B=90°O 边角之间的关系为(4)其他有关公式公路测量常用公式:|'1 LU◎S = R0EC —— 1] 外距: 2(1 )主点里程的计算①三边之间的关系为肚'+沪三F(勾股定理)sin A =—csmB =— ccosB =—Ctail A =-□tanB =— a c ot A = 一a acotB =—h= —ab 面积公式:2-Ckc 2 (hc 为c 边上的高)2)、正弦公式,即为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等。
正弦的比相(2R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是恒量,是此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的两倍)这一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都有貝卩 a/sinA=b/sinB=c/sinC=2R(1)a/sinA=b/sinB=c/sinC=2RR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⑴ a=2RsinA, b=2RsinB, c=2RsinC;3)任意三角形余弦公式: a 2=b 2+c 2-2bc (cosA ) 二、弧长公式:n n r/180;扇形面积公式:n n r 2/360(2) sinA : sinB ; sinC = a : b : c;2 2 2;cosA=(b +c -a )/2bc一、圆曲线:曲线要素的计算 若已知:转角a 及半径R ,则:切线长: ;曲线长:QZ里程=YZ里程-L/2 ;JD里程=QZ里程+D/2 (用于校核)(1)切线角公式P上丄比Q——缓和曲线长所对应的中心角。
(2 )缓和曲线角公式(3)缓和曲线的参数方程(4)圆曲线终点的坐标k ISO"枣血――缓和曲线全长J所对应的中心角亦称缓和曲线角。
断链的处理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我们都知道,桩号是确定道路中线点的位置的表示,在路线平面参数已经确定的前提下,一个桩号可以唯一地表示路线中线上的一个点的位置。
1答:图幅大小、图形的线型、粗细、尺寸标注、图例、字体2答:绝对标高:地面点标高到大地水准面标高高程的铅垂距离;相对标高:地面上任一点到假定水准面标高高程的铅垂距离。
3答:沥青路面的水伤害破坏,是沥青路面在水分存在的条件下,经受车辆荷载及温度变化的反复作用而发生的路面破坏过程。
其显著特征是沥青膜的剥落,从而使沥青路面浮现松散、剥离、坑槽等病害。
4答:是指导桥梁施工的最主要图样,它主要表明桥型、跨径、孔数、总体尺寸、桥梁标高、桥面宽度、桥梁各部份标高、材料数量以及总的技术说明等作为施工时确定墩台位置,安装构件和控制标高的依据,主要由立面图、平面图、剖面图组成。
5答:结构图:指以模块的调用关系为线索,用自上而下的连线表示调用关系并注明参数传递的方向和内容,从宏观上反映软件层次结构的图形施工图:表示施工对象的全部尺寸、用料、结构、构造以及施工要求,用于指导施工用的图样6答:桥梁的组成:上部结构、下部结构、附属设施桥梁的分类:(1)按结构形式分:梁桥、拱桥、刚架桥、桁架桥、悬索桥、斜拉桥(2)按建造材料分:钢桥、钢筋混凝土桥、石桥(3)按桥梁全长和跨径: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涵洞(4)按上部结构的行车位置分:上承式桥、中承式桥、下承式桥(5)按用途分:公路桥、铁路桥、公铁两用桥、人行及自行车桥、农用桥(6)按跨越对象分:跨河桥、跨谷桥、地道桥、立交桥、旱桥(7)按平面形状分:直桥、斜桥、弯桥(8)按时间分:永久性桥梁、暂时性桥梁(9)按特殊使用条件:开启桥、浮桥、漫水桥8答:集料级配不良,砂率,运输过程中运距较远又无搅拌设备,混凝土落差大未设溜槽或者串筒,混凝土振捣过度,总结起来其根本原因就是混凝土配合比不好,及人为操作不当。
11答:我国目前常用的施工方法:灌注法和沉入法。
13答:(1)上部结构加固:①桥面补强层加固层法②增加梁截面和配筋加固法;③粘贴钢板(筋) 加固法;④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⑤锚喷混凝土加固法;⑥改变结构受力体系法;⑦体外预应力加固法;⑧增加纵梁加固法(拓宽改建)。
断链计算[图片]断链的处理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道路断链的处理道路断链得处理⼀、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不正常,那么什么就是断链,什么就是长链,什么⼜就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员还不⼗分熟悉。
1.断链得产⽣先来瞧瞧断链就是怎么产⽣得。
断链,指得就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得桩号不连续得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条县道得改建勘测,总长45公⾥左右,分两⽀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得队伍测后⾯那⼀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道路得桩号假定了⼀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得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那段道路测量得终点桩号正好⼀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多会发⽣在勘测设计⽂件在评审后得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得作⽤),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或改⼩)⼀点,以便占⽤更少得农⽥;某某路段要向这个⽅向偏移⼀些,以减少填⽅数量;这段路线⾛这⾥不⾏,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得意见,若拿不出充⾜得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就是集合队伍,⼜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得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得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案,测量对⾃⼰推荐⼀条路线⽅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条作为⽐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得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评审,觉得⽐较线要好,就⽤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产⽣了。
还有⼀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次我碰到了,就就是,测量过得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得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就是⼜产⽣了。
总⽽⾔之,⾔⽽总之,⼀条路线,不产⽣断链,基本可以说就是不正常滴。
有⼈说了,既然断链就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得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得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道路断链在平曲线与竖曲线中的处理榆林市福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段永伟1、关键词:断链、长链、短链、断链表达式、直曲表、编程计算器、全站仪、GPS(RTK).2、例子工程:榆林市青云山景区旅游专线。
3、放样使用仪器:GPS(RTK)、全站仪。
4、本文制作成PDF格式的目的是为了方便阅读者查看表格,阅读者可利用PDF自带放大器自由阅读表格。
因为我们技术员接触的道路一般是市区市政道路,工程规模比较小,测设难度、设计等比较简单,因此,很少遇到断链。
造成我们技术员闻听断链这个词就茫然不知如何应对。
当然,即便常年在高等级公路上工作的技术员,也对断链存有疑惑,稍有不慎就会铸成大错。
为此,我今天就具体事例解析一下道路断链处理。
主要针对GPS(RTK)、全站仪道路放样遇到断链的处理方式方法。
道路中遇到断链的处理办法:分段放样。
有些安卓版软件或卡西欧、TI计算器具有编制断链的功能,可以整条线路放样。
但不能与GPS联测,所以不方便,这里就不做讨论了。
全站仪虽然可以通过蓝牙与安卓手机软件联测,但也不如分段处理测量方便。
故本文不讨论断链在这些软件中如何处理和测量。
我们只注重实战、实用与方便。
这里特别特别要注意,断链不是仅仅在平曲线中需要“恰当”处理,而且在竖曲线中也要“恰当”处理。
“恰当”就是根据图纸情况,在断链点合理分段处理。
否则,平曲线可能出错,高程计算则一定会出错的!这点一定一定要记住(使用GPS、全站仪放样在竖曲线编制时特别注意,否则,你如果没有和图纸认真核对情况下,出现了错误你也不一定知道。
造成返工你就麻烦大了。
)。
一、什么是断链断链问题是道路工程比较常见的现象。
但由于图纸表述原因(不标注断链)或自己技术水平的问题(阅图粗糙粗心),往往对断链忽视或处理错误。
作为技术员和公司形象上必然受损,严重者会造成返工处理。
了解一下断链产生的原因。
1、多组分段测量造成的桩号不连续;2、路线优化;3、设计改线或设计计算错误。
以上原因造成路线某点或多点桩号不连续。
(一)单选题1、国家高速公路和普通国道重合段采用()的桩号里程。
A、普通国道B、国家高速公路C、省级高速公路D、其他答案(B)(出自《国家公路网交通标志调整工作技术指南》(2017)) 2、两条国家高速公路或两条普通国道重合时,采用路线()的桩号里程。
A、国家高速B、普通公路C、编号大D、编号小答案(D)(出自《国家公路网交通标志调整工作技术指南》(2017))3、当交通标志采用中、英两种文字时,地名应用()。
A、汉字B、英文C、汉语拼音D、英文字母答案(C)(出自《国家公路网交通标志调整工作技术指南》(2017))4、普通公路交通标志版面中的距离指其所在位置与()的距离。
A、前基准点B、后基准点C、计算基准点D、与到达地点答案(C)(出自《国家公路网交通标志调整工作技术指南》(2017)) 5、交通标志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80Km/h 的公路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之间的间隔不宜小于()m,其他公路、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之间的间隔不宜小于30m。
A、100B、30C、150D、60答案(D)(出自《国家公路网交通标志调整工作技术指南》(2017)) 6、两条或以上国家高速公路有重合路段时,则入口预告标志应同时指出各条高度公路的编号,()的高速公路排列在左(或上)A、编号小B、编号大C、所有编号D、以上都不对答案(A)(出自《国家公路网交通标志调整工作技术指南》(2017))7、互通式立体交叉间距大于或等于5Km时,应设置()。
A、入口预告标志B、地点距离标志C、限速标志D、出口预告答案(B)(出自《国家公路网交通标志调整工作技术指南》(2017)) 8、标志面应平整完好、无起皱、开裂、缺陷或凸凹变形。
标志面任一处面积500mm*500mm表面上,不得存在总面积大于()㎜2 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气泡。
A、5B、10C、15D、20答案(B)(出自《国家公路网交通标志调整工作技术指南》(2017))9、在粘贴底膜时,当采用平接时,其间隙不应超过()mm。
道路断链的处理发布日期:2013-04-17 来源:网络作者:未知浏览次数:1081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我们都知道,桩号是确定道路中线点的位置的表示,在路线平面参数已经确定的前提下,一个桩号可以唯一地表示路线中线上的一个点的位置。
路线的桩号,一般情况下,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整20米的桩号,一种是曲线要素桩(ZH/HY/QZ/YH/HZ),道路勘测,就是放样出这些桩号的实际位置,再测量高程、横断面数据,可以说,每一个桩号及其相关的数据,无不渗透着勘测人员的心血。
再回过头看看前面那位,提出把断链之后的桩号重新推算,就意味着重新推算出的整20米桩和曲线要素桩,都要重新拉队伍到现场重新测过,实在是没有这个必要。
2.断链点的位置与标记先理解一下断链点这个名词,断链点就是新老桩号不连续的那个点。
一般来说,断链点之前的是改线后的新桩号(当然改线路段之前的桩号还是老桩号,原测量数据可继续利用),断链点之后的桩号则是老桩号(可利用原测量数据,直到又碰到另一段改线)。
断链点设在什么位置合适呢,这个我们施工人员不搞勘测可以不需要知道,但理解一下也不是坏事。
从前面讲断链的产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与此相关的结论:改线后,老桩号利用得越多越好。
因此,从我多年来勘测的经验来讲,断链点的设置位置一般有如下特点:(1)最好设在改线与老线正好相接的位置上;(2)绝对在直线上,有些就在HZ(YZ)点上,有设在曲线上的你找我(先声明,H Z/YZ点后面紧接着另一个曲线的不算啊)。
断链的标记,一般在平面图、直曲表、纵断面图等图表中均有表示,看几幅截图:这是平面图上的:这是纵断面图上的:这是直曲表上的:还有直曲表上这样表示的:断链点不管在哪里标记,始终要搞清楚断链的表示方法,均按类似这样的格式:K50+ 622.760 = K50+621.166。
很显然,这是一个等式,从数学的角度来看,等式显然不成立,不等于还差不多。
但是,这不是数学等式,它表示的是新老桩号的交汇点(即断链点)。
只要看懂了这个等式,就不管再标记什么长链、短链,长多少、短多少,不管在平面图、纵断面图上是否再有标记,一切都不重要了,换句话讲,你理解了这个等式,其它的你就可以自行确定了。
等式前面的桩号(搞设计的同志千万不要搞错了,前后是有区别的,等式的交换律在这里绝对不能起作用)表示的是改线段的结束桩号,等式后面的桩号是与之相接的老路线桩号。
换个角度理解,路线桩号推算到这里(等式前面的桩号),突然不连续了,突然以另一个桩号出现(等式后面的桩号),而这两个不相等的桩号,实地表示的则是同一个位置的点位(计算出来的坐标应该相等)。
3.长链与短链长链和短链是断链的两种类型,很多同志经常犯迷糊,碰到了要韵半天的神。
再来看断链等式,说是等式,其实两边的桩号绝对不会相等(相等就不是断链了),这样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前面桩号大于后面桩号,另一种是前面桩号小于后面桩号。
先看第一种,前面桩号大于后面桩号,比如:K112+943.305 = K112+900.001,我们会发现:桩号有重复,比如前面我们桩号推算到了K112+943.305,又突然从K112 +900.001开始,那么断链点之后从K112+900.001~ K112+943.305这一段桩号就和与断链点之前有重复的桩号。
这种情况,就称为长链,长多少呢,就是两桩号之差,43. 304米,因此必然标记长链43.304米。
再看第二种,前面桩号小于后面桩号,比如:K115+309.227 = K115+320.001,我们会发现:桩号有空白,前面我们桩号推算到了K115+309.227,又突然从K115+32 0.001开始,那么从K115+309.227~ K115+320.001这一段桩号就不会出现。
这种情况,就称为短链,短的距离,同样是两桩号之差,10.774米,因此必然标记短链10.7 74米。
总结成一句简短的话,就是:桩号重叠为长链,桩号间断为短链。
记住了!实际应用中要特别注意长链,因为有桩号重叠,比如K112+943.305 = K112+90 0.001,会出现两个K112+920、两个K112+940重复的桩号,就一定要搞清楚了哪个是断链点之前的,哪个是断链点之后的。
而短链,因为桩号是间断的,中间会缺失部分桩号,不会出现重复桩号,实际应用中倒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只要别以为丢了桩到处找桩就行了。
二、交点定位与交点计算范围前面说明过每一条数据的格式:每个方框就是一个数据,共11个方框,其中第一个方框是交点定位的判别依据,我这里称之为交点定位临界点,其余10个方框是定义为矩阵Mat A的十个因子的,是交点的主要数据,其中前面八个数据意义非常明确,这里就不啰嗦了,而最后两个数据,一个是交点的计算起点桩号,一个是交点的计算终点桩号,这两个起终点桩号,就构成了交点计算范围。
这里,重点讲述交点定位临界点和交点计算范围,因为这对于后面断链的处理、卵形曲线的处理、单一直线的处理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交点定位临界点与交点定位桩号范围一般情况下(注意我说的是一般情况,没有断链、卵形曲线等特殊情况),交点定位临界点定义为下一交点的ZH点(或路段计算终点),当程序判定输入的桩号小于等于临界点时,就定位在了本交点上。
由于数据库程序每一条数据是将交点从小到大依次编写的,程序将顺序地从第一个临界点开始判别,因此实质上程序是判别当输入桩号大于前一临界桩号、小于等于本临界桩号时(这个范围称为交点定位桩号范围),才定位在本交点上。
因此,交点定位桩号范围一般是从本交点的ZH点到下一交点的ZH点,鉴于可能出现两曲线之间的直线段为0的复曲线,在输入定位桩号定位计算交点时,最好取交点曲线上的任一桩号。
2.交点计算范围所谓交点计算范围,是指利用当前的交点数据,可有效地计算出中桩坐标的桩号范围。
可以容易地得知,一般情况下,交点计算范围包括本交点的平曲线,以及本平曲线之前和之后的直线段(如果有的话)。
我们可以看出,根据交点计算范围的定义,相邻两交点曲线间若存在直线段,则该直线段则成为相邻两交点的重复计算范围,即既可在前一交点内计算,也可在后一交点内计算,并且均可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定义了交点计算范围,当输入的桩号超过此范围时,程序会提示“KP OUT”,表示桩号超出范围,提示使用者注意。
因此,一定要准确地理解和设定交点计算范围,以免到了现场计算出错还不知道,切记切记。
三、断链的处理现在终于回到了正题,讲述ROAD-2程序进行断链的处理与计算,这实在没有办法,因为没有前面的铺垫,就没法讲断链的处理。
1.有断链时的交点定位与交点计算范围当存在断链时(这是特殊情况,不再是一般情况),交点定位临界桩号就有了一点小小变化。
断链之前的那个交点的定位临界点就不应选择下一交点的ZH点,而应选择断链点的桩号。
什么,断链点有两个桩号?废话,当然用等号前面的那个桩号了!而交点的计算范围,则不再遵循从上一交点的HZ点开始,至下一交点的ZH点结束的规定,而改为:(1)对于断链点之前的交点,交点计算范围从上一交点的HZ点开始,至断链点结束(桩号为改线桩号,即等式之前的那个桩号);(2)对于断链点之后的交点,交点计算范围则从断链点开始(桩号为老桩号,即等式之后的那个桩号),至下一交点的ZH点结束。
如此,数据库子程序的编写就OK了,当然,这还只是断链处理过程中第一个注意事项,重要的还在后面的程序操作上。
2.工程实例(感谢校友曾令武提供工程实例)根据某高速公路的直曲表,在13公里范围内有一长链和一短链两个断链,非常典型,就用它了。
.直曲表太大,只好拆成两半,不然字就看不清了,请各位见谅。
3.数据库文件ROAD-DATA2的编写编写数据之前,我们先仔细看一下,容易看出,第一个断链点K112+943.305 = K 112+900.001在JD59和JD60之间的直线段内,而第二个断链点K125+309.227 = K125+320.001在JD65和JD66之间的直线段内。
因只研讨断链,我们只编写了这四个交点的数据(省略了中间六个交点的数据),编写时为操作方便采用了简化坐标和简化桩号。
数据库子程序中,红色字体均是断链相关的桩号,编写时一定要结合前面的讲述编写准确。
计算时,记得要把ROAD-2程序第二行调用的数据库子程序名称改为“ROAD-DATA2”。
4.验证与应用示例首先看第一个断链点K112+943.305 = K112+900.001,既然这两个桩号表示的是同一个点,那么计算出来的平面坐标应该相等,我们用计算器算一下看,先算等式左边的桩号K112+943.305,它应该在JD59的计算范围内。
退出程序,再次执行,计算等式右边的桩号K112+900.001,它应该在JD60的计算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