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口技1
- 格式:pdf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9
《口技》翻译及知识点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文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
一天正赶上有一户人家摆酒席大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客人们围绕着围幕而坐。
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立刻肃静,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
远远地听到幽深的巷子里有狗叫声,接着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在说梦话。
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
丈夫也醒了。
妇人抚慰孩子喂奶,孩子边含乳头边哭,妇女又轻声哼唱着哄他入睡。
又有一个大儿子醒了,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
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边含乳头边哭的声音,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声音都模仿得像极了。
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2024年《口技》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口技》的基本内容,背诵课文。
1.2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1.3学习口技表演的基本技巧,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2.2通过课堂表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2培养学生尊敬传统、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1.2学习口技表演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2掌握口技表演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口技表演的背景和特点。
1.2学生分享自己对口技表演的了解和感受。
2.课堂阅读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疑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3.2学生通过组内讨论,分享生字词的学习心得。
4.课堂讨论4.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口技表演实践5.1教师示范口技表演,讲解基本技巧。
5.2学生分组练习,尝试表演口技。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口技》。
2.搜集有关口技表演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口技表演的特点和技巧,激发了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兴趣。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但在口技表演的实践环节,部分学生表现较为紧张,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鼓励和支持。
课文原文:口技口技者,京市中奇技也。
一日,闲游于市场,适见一人,身怀绝技,众皆惊异。
其人自称:“吾能以一口之声,模拟百鸟之鸣,又能模仿人间百态。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生诗自序》。
作者简介: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字词翻译字词翻译
会.宾客大宴.施.八尺屏障
众宾团坐
..少顷
惊觉欠伸
....既而
..儿醒
一齐凑.发众妙毕.备
宾客意少舒
..俄而
..百千人大呼
中间
..力拉崩到之
...
声不能名.其一处也
几欲
..先走两股战战
...
夫呓语
..妇抚儿乳.
曳.屋许许
..声指其一端
..
狺狺
..不止
当是时
句子翻译京中有善口技者。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
以为妙绝也。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但闻屏障中抚尺两下,满座寂然,无敢
哗者。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
股战战,几欲先走。
一齐凑发,众妙必备。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
百千齐作。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本文记述了一个口技艺人精彩表演的全过程。
充分的表现了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