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3》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识字3》是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册识字篇,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汉字,以提高其基本语言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非常关键,下面通过对《识字3》教案设计简析,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如何有效地教授汉字。
一、教材分析识字篇是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部分,而《识字3》则是其中一本非常重要的教材。
本教材共14个课题,每个课题都分别囊括了多个汉字,如“滔滔不绝”、“移橹向岸”以及“如画如诗”等,内容涉及到生活、文学、历史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的1.了解汉字规律在识字教学中,尤其是在《识字3》中,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造和规律。
比如,让学生认识到偏旁部首的作用和组合方式,以及通过部首的组合可以记忆汉字的方法等。
在教学中融入一定的汉字知识理论,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汉字,并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汉字的读写技巧。
2.提高语言水平通过学习《识字3》的课文内容,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其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更能够增加词汇量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汉字与语言联系的紧密程度,提高其汉字应用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3.增强文化气息《识字3》所包含的内容不仅涉及到汉字本身,还包括了一些文化元素,如传统习俗、名人事迹等。
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深入了解和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文化,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策略1.循序渐进在教学《识字3》时,教师应该注意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原则。
在教学时先教授基础汉字,然后逐步引入组词和应用,最后再教授更为复杂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
通过循序渐进,不断巩固学生的基础,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顺利地掌握汉字的各种应用技巧。
2.重视读写结合在教学《识字3》时,教师需要不断强调读写结合,认真听读和认真书写的重要性。
通过帮助学生灵活应用汉字,在语言表达和写作中能够更加自由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一年级上册《识字3》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七个字只需认识。
认识一种笔画——横撇。
书写“水”“火”两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了解公园里的景物和设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并遵守善待景观、爱护文物、恪守公德的基本文明礼仪规范。
二、教学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方法学习词语,引导学生感受公园的美和在公园游玩的快乐,并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三、课前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上星期,我们去了美丽的静思园,小朋友玩得开心吗?2.点击出示音乐快车,秋天是金色的,因为它是丰收的季节。
在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季节里,老师再带大家去一个美丽又好玩的地方,你们愿意去吗?那就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开始快乐的旅程吧!(放音乐《郊游》)二、结合情境,学习词语(一)学习“公园、绿树、红花”1.(出示公园的图片)瞧,这是哪儿呢?(出示:公园ɡōnɡ yuán)谁会读这个拼音?试着拼一拼?[你读得真棒,把公园的后鼻音读得特别到位,请你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
](指名读跟读)2.引出词语,读准音。
过渡:这个公园非常美丽,就让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吧!点击公园的图片,在公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指名说)(相机出示):红花hónɡ huā你能美美地读给小朋友听听吗?谁还想读?(提示:“花”是三拼音节)点击红花图片,大家读得很美!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大片花丛,火红火红的,好看极了!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像闻到了花香!/这么美的花,小蝴蝶,小蜜蜂都飞来了,围着花儿跳舞呢!绿树 lǜ shù过渡:沿着小路往前走,你又看到了什么?(点击绿树图片,相机出示词语)(齐读)你知道绿树有什么作用吗?(指名读词语)评:你的翘舌音读得真准。
/听得出,你很喜欢绿树。
/你站得直直得愿意变成绿树吗?/还有谁也愿意加入绿树队伍?一起来,读一读。
有效实施:《识字3》课堂教学与说课教案。
第一步:了解教材和教案在实施《识字3》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必须了解教材和说课教案的内容。
教材是一本由教育部出版的正式教材,帮助孩子学习汉字。
《识字3》课本共有20课,每课包含6个汉字。
每个汉字都有一个注音符号,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个符号发音和学习如何使用它。
教材还包含一些补充材料,如汉字识别方法和练习顺序。
说课教案是由教师根据教材编写的一份教师教学指南。
这个指南包含每一课的课程目标、学生的先前知识、教案的大纲、课程评估和资源列表。
好的说课教案可以帮助教师为每一课做好准备,更好的掌控老师的教学过程。
第二步:制定教学计划一旦教师了解了教材和说课教案,接下来就需要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应包括教师计划完成的目标和预期成果,包括课程各阶段的时间表,教学方法和所需材料等。
教学计划的目标和步骤应与说课教案的要求相符合,以确保课程按照预定计划进行。
同时,教师还需要计划如何追踪和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以便对教材、教案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第三步:准备教学材料在上课前,教师应该准备好所需要的教学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包括识字3教材、教师讲义、备课笔记、颜色笔和纸张等。
教师应确定所需材料的数量和位置,以确保教学顺畅,而不会出现教学时间浪费或教学中断的情况。
第四步:实施识字3的课堂教学识字3的课堂教学涉及词汇、发音和拼字技能,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用《识字3》教材的最佳实践,例如重复和引导,以帮助学生加快学习速度和提高记忆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监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五步:课后评估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涵盖测验、作业、讨论和笔记等多种方式。
评估的目的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收获,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计划。
结论实施《识字3》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准备,制定计划,准备好材料,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并进行课后评估。
教学方案授课时间:年月日累计课时课题识字3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等:1、认识“神、州”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3、感知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对三字经感兴趣。
教法学法引导点拨、自主合作教学重点在生动的情境中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在生动的情境中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1.布置搜集资料或问人,了解中国还被称为什么。
2.制作PPT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情感铺垫1.出示导语,学生自读,再教师引读。
引读: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
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
谈话:我们的祖国是伟大的,她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壮美的河山。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欣赏祖国的几处大好河山,具体地感受祖国的伟大。
(一)识记“神、州、川”,学习第一句。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在交流中引导识记“神、州”。
(1)你认识这幅地图吗?你觉得它像什么?(2)你知道中国还有哪些称呼吗?从哪儿知道的?(3)根据交流出示“神州”“华夏”“中华”,先自主认读,再同桌互读,然后指名认读,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神、州”两字的。
谈话:我们的祖国土地十分辽阔,山川十分壮美。
在一年级时我们曾经学过这样一首小诗:“长江两岸,柳树已经发芽......”(教师引诵,学生齐诵)这首小诗生动地描述了神州大地的辽阔和壮美。
大家再来读一读下面的三字经,看看它写的是什么。
出示课文第一句“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
”(1)自读,有不认识的字问同学或老师,想想这句话写的是什么。
(2)指名读,正音,学习“川”字,读准字音,初识字形。
(3)说说读懂了什么,相机引导运用象形联想法识记“川”字的字形和字义。
(4)大声诵读句子。
(二)学习第二句,识记“涌、耸”。
1.你去过祖国的哪些地方?你最喜欢哪儿,为什么?2.过渡: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游览一下祖国几处著名的山川。
3.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图片,看图片,说说分别是哪儿。
【《识字3》教学设计】识字写字教学设计一、教材说明识字3是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的开篇课文。
它是以对子的形式呈现,内容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
对子情境优美,语言精炼,读起来琅琅上口,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
同时,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能使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妙,享受大自然的神奇,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并采用多种方法识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
二、设计理念1.通过各种创设活动,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2.我们学校课题组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学生的特点承担研究十五省上课题《创建“三元化散文式”》。
研究的子课题“写字三字经”教学生活化散文式课堂。
根据每字的特点,编写琅琅上口的三字经,使学生快捷的掌握写字技巧。
另外,新编的人教版语文教材,选择的课文时代感强,贴近于学生生活。
因此追求一种“散文式”的课堂,让每一篇课文在课堂上的“形散”即使学生能从文本走出去,进入生活中。
而“神不散”则又是在语文课堂的精神。
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我们努力想办法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努力把课堂教学所学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起某种联系,使生活和课堂不要脱节。
三、教学目标1.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等6个字。
2.借助拼音和插图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有搜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课题:两课时信息资料:生字卡片、写字纸、关于大自然景物的图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读准字音,识记字形“雾,霜”等10个生字。
正确流利读课文。
2.有搜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能使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妙,享受大自然的神奇,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会“雾,霜”等10个生字。
正确流利读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有搜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过程:(略)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正确规范的书写“和,千,李,秀,语,香”6个生字。
识字3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年级语文教案教案:(初拟简案)●一、展示象形字的演变,了解汉字构字规律。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
他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事情。
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看见“船”就把“船”画下来。
(师板画,再进行演变)这就是我们的祖先用画图的方法创造出了的象形字,这是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
为了便于书写,后来,人们就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
(依次出现现代汉字“舟、竹、石、泉、川、燕”,让学生读一读,认一认,初步感知字音、字形)小朋友们,许多汉字就是这么变来的。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识字3》里,就藏着这些字,大家再来读读这些字。
●二、出示由字组成的词,结合插图理解1、在字旁出示词语,生字注上音,自由拼读。
2、指名读,去拼音读。
指导读好前鼻音、翘舌音的字。
3、每一个词,都是一处景物。
这些词合在一块,就构成了美丽的风景。
请大家打开课本第八页,看看底下的风景图,能把这些景物找出来吗?4、看图说景。
●三、学儿歌1、读儿歌小河边,来了两个爱画画的小朋友,看到了这么优美的景色,就连忙拿出画笔画了起来了。
他们都画了些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儿歌,想想他们都画了什么?分组读,相机指导,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
2、拓展:师:翠绿的竹子,烟波浩淼的河川、可爱的石头、机灵的小燕,这一切是多么美啊!小朋友们,如果让你们拿起手中的画笔来画,你会画什么呢?能像儿歌一样编一编呢?●四、识字写字:1、自主识字:让孩子观察本课中要求学会的生字,说说用什么办法来记住。
2、读笔顺3、重点指导“燕、黑”●五、推荐阅读:《七彩语文》低年级版“兜兜龙说汉字”教后反思(二)今天的教学,我吸取了昨天急进的教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情,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堂上有几处挺出彩:1、儿歌续编师:翠绿的竹子,蓝蓝的河川,青青的石头,黑色的小燕子,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识字3》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二、能力目标能用本人的话解说三字经,培养先生的理解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类言语方式感兴味。
教材解读本课的三字经,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
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磷,掷地有声。
整篇课文弥漫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期气息,表现了盼望两岸一致、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
学情分析先生在一年级已初步学习了三字经,在此基础可让先生进一步感知三字经的言语方式,感悟丰富的文明内涵。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出示地图,说话:瞧,这是甚么?你能从地图上找到黄河、长江、长城、台湾吗?你还能找到哪些省市呢?你们知道这些地方合起来都有一个名字,叫甚么吗?这些山川美不美?像不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我国美景的三字谣。
2、揭题。
二、学习生字词1、初读课文,勾划生字,本人读准字音。
2、同桌齐读,全班齐读。
3、读词卡(同桌互读、全班读小组读)。
4、抽查读,师生共同正音。
三、精读指点1、自在读课文,说说本人读懂了哪一句?2、先生当小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本人读懂的句子。
3、先生互相补充。
4、师出示相关课件帮助先生理解。
5、先生交流本人搜集的材料。
四、小结同学们,台湾也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他和香港、澳门都离开了我们祖国妈妈,可是如今,香港、澳门曾经回归了我们祖国,置信不久的将来,台湾也必然会回到祖国的怀抱的。
你们说是否是?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六、指点写字七、拓展1、你还有甚么疑问吗?师生共同解答。
2、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多数民族吗?他们叫甚么吗?(学习课后读读认认)八、练习背诵。
作业设计一、看拼音写词语。
zúzhēngzhōumíng二、每幅图猜一个字。
这是()字这是()字科学睡眠健康成长——在国旗下的发言各位尊敬的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预备二班的***。
识字3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1、识字3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掌握“夕、与”等字的写法。
【教学难点】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祖国各地风景图片、少数民族资料,做词语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多媒体播放歌曲《大中国》:师:是啊,谁不爱自己的'祖国呢?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描写祖国山河的三字歌。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学生自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对照下面的拼音读一读,还可以问问同桌,注意把字音对准。
2、卡片检查生字的字音,正音。
3、多媒体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带拼音):神州、山川、长江涌、珠峰耸、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民族。
这些生字放在词语中你能把音读准吗?4、合作学习,识记生字:(出示生字)这些生字里面有没有你已经会认的字?还没学呢,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介绍课外识字方法、途径。
)5、词卡去拼音检查:相机纠:州──川鸟──岛与──写族──旅6、多媒体,读去拼音的词。
7、读通课文。
生先自由练读,在四人合作读并正音。
8、质疑:课文我们读通了,你有什么不懂得问题吗?三、朗读感悟1、师说:我们中国在古代又称神州、华夏,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
想去看看吗?(多媒体出示)2、你看到了什么?你到过哪里?3、边看多媒体边介绍有关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知识: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4、看多媒体介绍台湾:在我国东南部有一座宝岛—台湾岛。
它虽然远离大陆,但与我们大陆却是一家的。
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但由于历史原因,台湾至今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
指导朗读第三句。
5、多媒体展示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指导朗读第四句。
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会5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两根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一种笔画。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好地方玩,想去吗?(生:想)师:什么地方呢?请仔细瞧瞧,我们来到了哪里?(出示挂图)(生答:公园)出示带拼音的词卡:公园(指名读、齐读)大家想到这个公园里玩吗?(生:想)下面有请公园的小导游。
(导游出场)导游:小朋友们好!我是公园的义务小导游。
如果能顺利闯过我这儿设置的3关,就可以进公园玩了,大家有信心闯关成功吗?生:有。
二、教学活动一导游:下面开始闯观活动。
有请主考官王老师。
大家欢迎。
(导游上位)师:下面老师就替小导游考大家了。
下面进入第一关————认知关。
要求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词语。
大家对自己有信心吗?开始!1、手指挂图)大家喜欢这个公园吗?你喜欢这里的什么?能不能用下面的句式来说。
(出示小黑板:我喜欢公园里的--------)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词语卡片,引说***喜欢---- 并且把卡片乱序贴在黑板上。
在贴词的过程中理解词语。
如学生说出“红花”后,教师紧接着问:你能说出哪些花是红花吗?学生举例,同时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同时注意给生字组词。
2、会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
小朋友,你对老师放的这些卡片有什么意见吗?(学生通过观察,在老师的引导下“哪些词可以放在一起?” 能够把这些词分成风景和玩具两类。
老师在学生的“指导”下,把这些卡片放成两排。
)3、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宣布游戏规则:每小组的组长将卡片发给每个学生,要求将词语贴在图画对应的地方。
(1)学生进行贴词游戏。
请一人上黑板演示。
(2)交流、汇报游戏情况。
4、过渡:从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大家真不错,开了一个好头。
识字3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①、会认11个生字。
会写8个字。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韵文的节奏感。
并对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让学生学会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学会在集体中交流和展示。
②、培养学生读中悟,悟中思,在读中感受韵文的意韵。
3、情感目标:感受神州大地的雄伟壮丽和祖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的气概。
三、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能够独立认识一些新字。
本课的生字认记除在整体读、精读、诵读中与学生多次见面进行认记外,几个象形字如:川,形声字:涌、峡等可以结合字义进行形象地认记,学生的兴趣将会很浓。
另外,本课的三字经,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
祖国河山的描写、国情时事的叙述、民族奋发的心理,这些对于阅历短知识面狭窄的二年级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精读全文,忌机械讲解,死记硬背,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读读悟悟,读思结合,充分感受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导入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学过的《日月明》吗?学生背诵。
像这样三字一句的韵文我们还学过一首,还记得吗?学生回忆并背诵第二册的《识字2》(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这样的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有滋有味,你们喜欢读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看看今天学的是写什么的。
请大家打开《识字3》,自己读一读。
(导入环节的设计以旧带新,不但复习了过去学过的两首韵文,盘活旧知,而且激起学生再一次学习韵文的兴趣,拓宽本课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含量。
)整体朗读,认记生字自由朗读,读通读顺,不认识的字请教树叶宝宝。
检查朗读情况,发现学生朗读的难点在“争朝夕,兴中华”这句的两个多音字,即“朝、兴”。
解决的方法是标出正确读音,先自由读,再齐读,最后指名读,提高效率,落实难点。
指名不同程度的学生分读四句,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中有五个生字,可让学生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深入浅出:《识字3》说课教案。
一、教案概述《识字3》说课教案是由张琼阳、陈玲玲等人编写的一份识字教学指南,主要适用于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的语文教学。
教案内容覆盖了汉字的结构、意义、读音等方面,针对性强、细致入微,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
教案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
其中,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目标三个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策略主要包括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归纳法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学活动灵活多样,既有板书展示、课前预习、课堂小组讨论等课堂内部活动,也有课外阅读、识字游戏等拓展性活动。
二、教案解读和分析1.教学目标细致入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成功与否。
《识字3》说课教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非常细致入微,不仅明确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目标三个方面,还将知识目标细化为“认识汉字结构”、“理解汉字意义”等多个小目标,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策略形式多样教学策略的形式多样,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个性、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情境教学方面,教案通过不同的场景设置和情境模拟,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在启发式教学方面,教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和独立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主动性;在归纳法教学方面,教案通过总结汉字的规律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深层次内涵和本质。
3.教学活动拓展性强教学活动的拓展性强,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经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汉字识读能力。
例如,在板书展示方面,教案通过图片、示例、比较等方式,将汉字的结构、含义、读音等方面展示得淋漓尽致,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教学资源;在课外阅读方面,教案推荐了许多优秀的汉字文化读物和识字游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拓展汉字识读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识字3》教学设计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雾、霜、朝、霞、夕、蝶、蜂、碧、紫、千、李、杨、秀”13 个生字。
2、能够正确书写“和、语、千、李、秀、香”6 个生字。
3、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对子歌的韵律美,激发对汉字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 13 个生字,会写 6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一些较难的词语,如“朝霞、夕阳、碧野”等。
(2)感受对子歌的韵律美和对仗特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月亮)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和自然现象有关,让我们一起走进《识字 3》。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同桌互相读课文,纠正读音。
(三)识字教学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讲解生字的读音、结构和部首。
(1)“雾”:上下结构,雨字头,读音 wù。
(2)“霜”:上下结构,雨字头,读音shuāng。
(3)“朝”:多音字,在“朝霞”中读zhāo,在“朝代”中读 cháo。
(4)“霞”:上下结构,雨字头,读音 xiá。
(5)“夕”:独体字,读音xī。
(6)“蝶”:左右结构,虫字旁,读音 dié。
(7)“蜂”:左右结构,虫字旁,读音fēng。
(8)“碧”:上下结构,石字旁,读音 bì。
(9)“紫”:上下结构,糸字旁,读音zǐ。
(10)“千”:独体字,读音qiān。
(11)“李”:上下结构,木字头,读音lǐ。
(12)“杨”:左右结构,木字旁,读音 yáng。
(13)“秀”:上下结构,禾字头,读音 xiù。
《识字3》教学设计与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识字3》是一本小学三年级使用的识字教材,共计15个单元,包括生字、常用词、习惯用语、成语、诗词等等,是小学三年级的必备课本。
本课程教学范围主要集中在生字和常用词方面,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识别汉字,理解词语意义并配合语境理解文章内容,提高自身语言能力与阅读理解水平。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识别15个单元的所有生字,并按规则进行拼音标注。
2.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熟记和掌握所有生字和常用词,并在语境中加深理解。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词语或小段文章的阅读并自由表达。
4.学生能够在能力和知识水平相当基础上提高阅读水平,提高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对汉字的理解和感悟。
三、重难点分析1.生字识字:在课程结束后,学生需要掌握各单元的所有生字,能够识别和书写无误。
2.词语语境理解: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需要孩子们能够理解上下文的语境,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意思。
3.阅读技巧:作为小学生,学生还需要在阅读当中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
四、教学策略1.知识导入:通过课前自学以及老师的导入,让孩子们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的。
2.案例演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演练不同的课题,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汉字和理解上下文的重要性。
3.自主研究:在教学当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4.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班里不仅需要成为学生的知识支持者,更需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教学过程要充满互动和愉悦的氛围。
五、教学遵循的原则1.分层递进:知识独立,前置知识必备,教材难度依次递进,确保学生不会因为教材难度而放弃学习。
2.学以致用:课上讲解甚至只占阅读底子,在教学当中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真正用学到的知识去阅读。
3.笼统具体,约束松弛:教学要在约束和松弛中寻求平衡,一方面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应允许学生长时间闭目思索,并鼓励他们在自我探索和实践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年级语文下《识字3》教学设计二1.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2个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理解儿歌内容,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
3.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学会看图领会字义,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韵文。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识字三。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引导自学1.小朋友,这节课我们学习识字三。
(板书)2.引导自学。
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六幅图和图旁的字有什么联系。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二.复习熟字,理解会意字的特点。
1.出示笔图:这是什么?毛笔是用什么做的?所以人们把竹和毛组合在一起表示笔字。
2.出示尖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外形和它有点像?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看出来了么?所以人们用上小下大表示尖字。
3.出示看:这只小猴子的手放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所以人们把手放在目表示看看字。
4.小结(1).这笔、尖、看三个字都是由两个简单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的,可以从两个简单字的意义联系上来领会它们的意思,用这种造字方法造出来的字就叫会意字。
(2).我们怎样学的?小结学法。
三.同法学灶、歪、尾四.复习巩固1.看图读字,读准字音。
2.给生字找朋友。
五.读儿歌1.轻声读儿歌,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再读儿歌,把句子读通顺。
3.反馈检查。
4.齐读儿歌,读通读顺。
五.课堂练习在习字册上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理解课文,指导朗读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宁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2.交流讨论,指导朗读。
(1).从哪儿看出宁宁很粗心?(读有关语句)(2).炉灶、鸭子、桌子、大马正确的画法应该是怎样的?[(3).指导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指导背诵。
自由背、看图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二.教学生字,正音。
1.认读儿歌中的生字,正音。
2.教学新偏旁。
3.学生看笔顺、描红。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3》教案及教学反思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能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在田字格内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能想象相应的画面,陶冶情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生字卡片等教学过程一、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1、很久很久的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劳动都在一起。
他们看到很多的东西,遇到了很多的事情。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出现“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2)出现“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3)出现“石头”的实物图,这又是什么?(4)依次出现“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3、有时他们需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那时还没出现文字,这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非常勤劳、聪明、能干,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把看到的东西照样子画下来。
4、多媒体课件以动画形式在实物图的旁边,一一出现相对应的象形文字。
他们画的像吗?这些字就叫象形字,是由我们祖先用画图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是我国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
5、为了便于书写,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
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出生字及词语出现在相应的象形字旁,点拨词语的意思:(1)这是一艘小船,船也叫什么?小船就叫什么?(2)竹子就是“竹“,读一读,注意“子”在这里读轻声。
齐读,分小组读。
(3)从泉里流出来的水就是?齐读两遍。
(4)显而易见,这就是石头,读准“头”是轻声,指名读,开火车读。
(5)古时候河流也叫“川”,读一读。
“川指的是河流,河流也叫“河川”。
读一读。
我国四川省的“川”就是这个“川”,想一想,通过这个名字,你知道那里什么多?二、加深记忆1、学生自由读书,体会这些象形字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变成现在的汉字的。
2、说说现在的汉字与原来的图画有什么相似之处?汉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1)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识字3》教学设计
一、课前热课。
师:同学们我们来对一下反义词。
我说开。
生:我说关。
师:瘦。
生:胖。
师:矮。
生:高。
师:对。
生:错。
师:在我们中国有一种特殊的文体叫对对子,过年了家家户户在门上贴对子。
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3》,这篇课文是一首对子歌。
二、认定目标。
1、准确的朗读《识字3》。
2、会认13个生字。
3、会读8个词语。
4、会写1个生字。
三、尝试达标。
1、学生看拼音读课文,把不会认的生字圈出来。
2、把“我会认”中的生字读三遍,读准生字的音。
3、把“我会认”中的生字去掉音,同桌互相认一认。
4、把“我会认”中的生字代入课文中,再读一遍课文。
四、导学达标。
1、学生欣赏图片听老师范读课文。
2、老师领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老师检查指导认字。
(1)、观察大自然,联系实际认字:雾、霜、霞。
(2)、猜迷认字:
谜语一,王大妈和白大妈都坐在石头上。
(碧)
谜语二,多一半。
(夕)
谜语三,十个太阳十个月亮。
(朝)
谜语四,十上一撇。
(千)
(3)、积累词语认字:蝴蝶、蜜蜂、万紫千红、山清水秀。
(4)、加一加认字:木+子=李禾+乃=秀。
4、指导写“秀”。
老师在田字格里字范写。
5、请把生字带入课文中朗读课文。
五、达标测评。
1、朗读课文:师生对读。
2、“开火车”理解字卡。
第38页“我会读”指名读。
“找朋友”哪些词和哪些词能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