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格测量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353.50 KB
- 文档页数:9
儿童体格测量和评估常规
儿童体格测量和评估是评估儿童生长和发育状况的一种方法,通过测量和评估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来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健康发展情况。
儿童体格测量和评估的常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身高测量:使用身高测量仪测量儿童的身高,通常要求儿童站立在直立测量仪上,头部贴紧仪器的垂直板,将测量仪滑动到头部顶端。
2. 体重测量:使用体重计测量儿童的体重,要求儿童脱掉外衣、鞋袜,站立在体重计上,保持平衡和放松状态,记录下体重数据。
3. 头围测量:使用软尺或测头带测量儿童的头围,将测量工具围绕儿童额头和后脑勺两侧,位置应在眉弓和耳垂的水平线上,记录下头围数据。
4. 胸围测量:使用软尺或胸围计测量儿童的胸围,测量位置应位于乳头水平线上,在儿童呼吸自然时将测量工具围绕胸部最突出的点,记录下胸围数据。
5. 生理发育评估:通过观察儿童的生理特征,如第二性征的发育情况(如乳房发育、性器官发育等),来评估儿童的生理发育状况。
6. 运动发育评估:通过观察儿童的运动能力和发育情况,如平衡、协调能力、
行走、跑步等,来评估儿童的运动发育状况。
7. 智力发育评估:通过智力测验和认知能力测试,评估儿童的智力发育水平,如注意力、记忆力、直觉能力等。
儿童体格测量和评估常规可以帮助医生和健康专业人员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引言:儿童的体格生长是衡量儿童健康和发育情况的重要因素,也是判断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的一个重要依据。
针对儿童的体格生长,医学界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测量方法和评价标准。
本文将介绍儿童体格生长的测量方法和评价指标,并对其重要性进行讨论。
一、测量方法:1.身高测量:身高是儿童体格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儿童的身高测量需要在儿童站立姿势下进行,将测量尺沿着儿童头顶至脚底的中央垂直线上放置,并让儿童身体保持直立。
测量时,注意尺子的末端要与儿童身体完全接触,并确保测量时尺子与地面垂直。
此外,为了减少误差,测量时最好重复进行3次,并取平均值作为儿童的身高。
2.体重测量:体重是评价儿童体格生长的另一个关键指标。
儿童的体重测量通常需要在儿童脱离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进行,采用体重秤进行测量。
测量时,要确保儿童裸露身体,没有穿鞋或者任何重物,同时身体要保持稳定。
同样地,为了减少误差,体重测量最好进行3次,并取平均值。
3.头围测量:头围是评价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头围测量需要使用软尺,并将软尺绕过婴幼儿的额骨突起和枕骨突起,放在耳朵上方和颞骨突起之间的最高部位。
同样地,为了减少误差,头围测量也最好进行3次,并取平均值。
4.胸围测量:胸围是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胸围测量需要使用软尺,并将软尺绕过儿童胸部最丰满的位置,在胸部两侧贴合。
同样地,为了减少误差,胸围测量最好进行3次,并取平均值。
二、评价指标:儿童体格生长的评价主要通过体格生长曲线和百分位数来进行。
体格生长曲线是以年龄为横坐标,身高、体重、头围和胸围等指标为纵坐标,通过观察曲线的形状和斜率来判断儿童体格生长情况,通常根据曲线的形状分为正常、滞后和超前三种类型。
百分位数则是将儿童个体的各项指标与同龄儿童群体的平均值进行比较,通常用于评价儿童个体的体格生长情况,10%以下的百分位数表示该项指标偏低,90%以上的百分位数表示该项指标偏高。
体格发育6级分法是儿童生长发育评估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衡量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
这种方法主要是依据儿童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将儿童的身高和体重进行分级。
在评估过程中,通常会选择具有人群代表性、易于测量的体格指标,包括体重(weight)、身长/身高(length/height)、顶臀长/坐高(crown-rump length/sitting height)、头围(head circumference)、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等。
具体来说,体格发育6级分法通常采用离差法或百分位法来进行评估。
例如,对于7岁以下的儿童,其生长水平与营养状况的评价会参照WS/T 423—2022标准进行。
此外,对于怀疑体格发育异常的儿童,可以通过动态追踪观察其年龄的身高曲线是否向下偏离越过2条主要身高百分位数曲线,或者其生长速度是否低于特定年龄段的标准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有多种方法来评估儿童的体格发育情况,但由于儿童体格发育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内分泌、营养、环境、疾病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评估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更准确地评估儿童的体格发育情况。
小儿体格发育的评价技术规范体格发育评价包括体格的发育水平、生长速度及身体匀称度三个方面。
【常用指标和参数】(1)常用指标常用指标为体重、身高(长)、坐高、头围、胸围和上臂围。
有时为了判断营养状况及骨骼发育,还要测量皮下脂肪,上、下部量及指距。
(2)常用参数①年龄别体重:用于评价个体或群体的营养及发育状况。
它对近期营养状况变化较敏感。
②年龄别身高:适用于远期营养状况的监测,身高的变化在短期内不易被观察到,如果身高增长速度明显落后,反映慢性营养不足或长期营养不足而造成的生长迟缓。
③身高别体重:即每厘米身高的标准体重,是判断近期营养状况的常用参数。
应用这个指标可避免对瘦高和矮胖体型的错误判断;对实际年龄不明的儿童,也可用以判断其营养状况。
【评价方法】(1)单项指标评价常用体重、身高、上臂围指标进行评价。
①均值离差法:以均值()为基值,以标准差(S)为离散值±Is包含68.3%的总体,±2$包含95.4%,±3s包含总体的99.7机根据离差范围的不同分成三等、五等或六等级进行评价。
②百分位数评价法:百分位数法就是把某一组变量从小到大按顺序排开并计算出某百分位的相应数值,通常以第3,10,25,50,75,90,97七个百分位数(P)来表示。
P3代表第3百分位数值(相当于离差法的均值减2个标准差),P97代表第97百分位数值(相当于离差法的均值加2个标准差)。
从P3到P97包括全部样本的95%,P50为中位数。
当变量值的分布呈非正态分布时,百分位数比离差法更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2)多项指标综合评价①多项指标综合评价法:近年来的实际工作中,常用WHo推荐的“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和“身高别体重”三项指标综合评价小儿的营养状况,既可反映近期营养状况的变化,又可同时反映出远期营养状况。
此评价法可以对小儿的营养状况和体型作出判断,也可进行纵向观察,是一种较合理的体格评价方法。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目的是通过测量和评估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来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为促进儿童的健康发育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儿童体格生长测量的目的、方法和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儿童体格生长测量的目的儿童体格生长测量的主要目的是追踪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早期发现和纠正生长迟缓、超重和肥胖等问题,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此外,儿童体格生长测量还可以为儿童发育评估、智力评估以及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儿童体格生长测量的方法1.测量身高:测量儿童的身高是了解其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和估算测量两种。
直接测量是使用身高尺或身高仪等工具直接测量儿童的身高;估算测量是通过测量躺姿、坐姿或站姿的身高,然后根据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测量身高时,需注意儿童保持自然站立或坐立姿势,垂直于地面,额、肩、臀部和脚跟等部位贴紧垂直测量尺。
2.测量体重:测量儿童的体重是了解其体态和生长状态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测量方法是使用称重秤等工具直接测量儿童的体重。
测量体重时,需注意儿童脱去外衣,光脚站立在称重秤上,并尽量保持平衡,避免身体摇晃。
3.测量头围:测量儿童的头围是了解其脑部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测量方法是使用卷尺等工具围绕儿童头部最突出部位进行测量。
测量头围时,需注意卷尺紧贴头皮,且不可过紧或过松。
三、儿童体格生长评价指标1.身高评价:用于评价儿童的身高与同龄儿童的差异,常用的评价指标有身高标准差(SDS)和身高百分位数等。
身高标准差用于衡量儿童的身高与同龄儿童平均身高的差异程度,正常值为-2SD至+2SD;身高百分位数表示儿童身高在同龄儿童中所占的百分比,通常以3、10、25、50、75、90和97等百分位数来评价。
2.体重评价:用于评价儿童的体重与同龄儿童的差异,常用的评价指标有体重标准差(SDS)、体重指数(BMI)和体重百分位数等。
儿童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儿童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是评估儿童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可以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及时发现与正常生长发育相比存在的异常情况。
本文将介绍儿童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常见的生长发育曲线以及一些常见异常情况的判定依据。
###一、儿童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1.身高测量:儿童身高测量要求儿童站立,身体挺直,双脚并拢,脚跟、屁股和后背紧贴墙面或测量仪的垂直规格上,双臂放松自然下垂,头部与身体保持自然姿势。
使用身高仪进行测量,准确读数。
2.体重测量:测量儿童体重时,要求儿童穿着轻便的衣物,脱下鞋袜,并将容器放在称上,记录体重。
也可以在成人站在称上,然后儿童与成人一起上称进行测量,再减去成人的体重,就是儿童的体重。
3.头围测量:头围测量是评估婴幼儿脑部生长和发育状态的重要指标。
使用卷尺绕着头的最大平围处水平围绕进行测量。
头围测量时要注意卷尺的水平、松紧以及是否与耳朵对齐。
###二、常见的生长发育曲线1.身高曲线:根据身高曲线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儿童的身高是否正常。
常用的身高曲线有中国儿童身高、体重标准曲线、WHO儿童身高曲线等。
比较常用的是中国儿童身高、体重标准曲线,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绘制曲线,从而判断儿童的发育情况。
2.BMI曲线:BMI(体重指数)是体重与身高的比值,可以反映儿童的肥胖或偏瘦情况。
BMI曲线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判断儿童的体重是否正常,肥胖与否。
中国儿童BMI曲线和WHO儿童BMI曲线是常用的评估肥胖情况的标准。
3.头围曲线:根据头围曲线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婴幼儿的脑部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常用的头围曲线有中国儿童头围发育曲线,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绘制曲线,从而判断儿童的脑部发育情况。
###三、常见的异常情况的判定依据1.矮小症:根据儿童的身高曲线判断,如果儿童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身高,就可能存在矮小症的可能。
2.肥胖:根据BMI曲线判断,如果儿童的BMI超过了正常范围,或者超过了肥胖的阈值,就可能存在肥胖的可能。
儿童体格测量评价(2021-03-31 18:35:21)身高与体重的测量是体格测量的主要内容。
其表示方法有:年龄别身高(Height for Age, HT/A)、年龄别体重(Weight for Age, WT/A)及身高别体重(Weight for Height, WT/HT)HT/A偏低表示长期慢性营养不良;WT/HT偏低表示较急性的营养不良。
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1. 中位数百分比评价法是指通过计算儿童身高或体重的实际测量值到达同年龄、同性别参考标准中位数的百分比来进展营养评价的方法。
有三个评价指标即:HT/A中位数百分比,WT/A中位数百分比,WT/HT中位数百分比。
计算式:中位数百分比= 实测值/ 中位数值*100% 评价标准如下:〔Gomez分类评价法评价标准〕评价参考标准体重〔WT/A〕中位数(%)参考标准身高〔HT/A〕中位数(%)营养正常90~100 〔差值为10〕95~100 〔差值为5〕轻度营养不良75~89〔差值为14〕90~94〔差值为4〕中度营养不60~74〔差值为14〕85~89〔差值为4〕〔身高别体重中位数百分比评价标准〕案例:某4岁5个月的男孩,实际身高103cm,实际体重13.5kg,用中位数法评价并判断营养不良属于急性还是慢性。
查?儿童身高体重〔HT/A,WT/A〕标准表?得知:4岁5个月大的男孩身高中位数为106cm,体重中位数为17.5kg,身高103cm的男孩体重中位数为16.5kg。
1〕HT/A中位数〔%〕计算及评价:103/106*100%=97%.在95%~100%的范围内,身高正常。
2〕WT/A中位数〔%〕计算及评价:13.5/17.5*100%=77%。
在75%~89%的范围内,属轻度营养不良。
3〕WT/HT中位数〔%〕计算及评价:13.5/16.5*100%=82%。
在80%~89%的范围内,属轻度营养不良。
4〕营养不良的急慢性判断:WT/HT偏低,属于较急性的营养不良。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1、身长(length)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
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
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7.5厘米左右。
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 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
身高估算公式:2〜10岁儿童身高(厘米)=年龄X 7 + 702、体重(weight)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
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
体重估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于6月婴儿体重=出生体重(公斤)+月龄x 0.77〜12月婴儿体重=6(公斤)+月龄x 0.251〜10岁儿童体重(公斤)二年龄X 2 + 7(或8)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 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 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
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
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
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 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
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12.5〜13.5厘米间,>13.5厘米示营养良好,<12.5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
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一)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1. 什么是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是对儿童生长状况和身体发育的一种评价方法,用于判断儿童是否健康发育。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一般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
2. 为什么需要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健康儿童应具有正常的身高、体重等指标,因此对儿童体格发育状况的评价可以反映其身体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也有助于及早发现儿童生长发育异常情况,以便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
3. 常用的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有哪些?•中国儿童生长发育标准,是国内常用的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包括0-19岁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BMI等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儿童生长发育标准,是国际公认的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包括0-5岁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
•其他国家或地区也有自己的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如美国、欧洲、日本等。
4. 如何进行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对于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一般需要使用专门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然后根据具体的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进行评估。
•一些指标如BMI,可以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得出,但需要注意BMI只是一种指标,对于儿童的评价仍需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5. 需要注意的问题•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是一种相对的指标,需要根据具体的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评估。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也有其局限性,无法完全反映儿童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因此仍需结合其他因素进行评估。
结论•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是一种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方法,对于及早发现生长发育异常情况有着重要作用,但也需注意其相对性和局限性。
6. 如何促进健康的儿童发育?•营养均衡:提供充足的营养是儿童健康生长发育的基础。
建议家长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育情况,提供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
•科学训练: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儿童身体机能的发展,建议家长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素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
体格测量与评价(一)目的体格的大小和生长速度是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
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体测结果,常被用来评价一个地区人群的营养状况。
这是因为儿童在整个人群中最敏感,最有代表性,其测定方法比较规范,对人群营养状况的反映比较灵敏,而且所需的费用相对较低。
(二)常用指标与方法1.身高(身长)(1)身长使用器材:为卧式量板(或量床)。
由一长120cm的底板及在其一端与之垂直的顶板组成,另有一可以移动于底板纵槽上的足板。
该足板必须与顶板平行,与底板垂直,在底板中线两侧要嵌有两条与长边平行的量尺,其刻度可读至0.1cm。
测定步骤:将量板放在平坦地面或桌面;让母亲脱去小儿鞋帽和厚衣裤,使其仰卧于量板中线上;助手固定小儿头部使其接触头板,小儿面向上,两耳在一水平上,两侧耳廓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与量板垂直;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在确定小儿平卧于板中线后,将左手置于小儿膝部,使其固定,用右手滑动滑板,使之紧贴小儿足跟,然后读取读数至小数点后一位(0.1cm)。
(2)身高使用器材:为身高坐高计。
使用前应校对零点,以钢尺测量基准板平面红色刻线的高是否为10.0cm,误差不得大于0.1cm。
同时应检查立柱是否垂直,连接处是否紧密,有无晃动,零件有无松脱等情况并及时加以纠正。
测试方法: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度,足跟、骶骨部及两肩间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右侧,将水平面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轻压于受试者头顶;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压板平面等高进行读数,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0.1cm)。
注意事项:身高坐高计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位置,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光源;测试人员每天测试前检查身高坐高计,进行校正;严格掌握“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的测量姿势要求;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松紧要适度,头发蓬松者要压实、头顶的发辫、发结要放开,饰物要取下;读数完毕,立即将水平压板轻轻推向安全高度,以防破坏。
中国儿童体格生长评价建议
一、生长指标
生长指标是评价儿童体格生长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骨骼发育、器官生长等情况。
根据中国儿童体格生长标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着不同的正常范围,家长可以通过定期测量和记录这些指标,了解孩子的生长情况。
二、生长速度
生长速度也是评价儿童体格生长的重要指标。
儿童的生长速度在不同的年龄段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年生长速度最快,然后逐渐减缓。
如果孩子的生长速度过快或过慢,可能存在健康问题,需要关注并寻求医生的建议。
三、身体成分
身体成分是指组成人体的各部分的质量和比例。
儿童的肌肉、脂肪、骨骼等的质量和比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评价儿童的身体成分可以通过体脂率、肌肉量等指标进行评估。
如果孩子身体成分不健康,
例如体脂率过高或过低,可能存在营养不均衡或疾病等问题,需要适当调整饮食和增加运动。
四、营养状况
营养状况是评价儿童体格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儿童的营养摄入应该全面均衡,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如果孩子的营养摄入不足或过量,都可能影响其体格生长和健康。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生长需求,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的均衡和充足。
五、疾病状态
疾病状态也可能影响儿童的体格生长。
一些慢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可能影响孩子的消化吸收、新陈代谢等方面,从而影响其体格生长。
如果孩子患有疾病,应该及时治疗,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促进其体格生长和健康。
引言:儿童体格生长是指儿童身高、体重等生理参数的增长过程。
了解儿童体格生长情况对于儿童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与发展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2024年儿童体格生长测量与评价的相关研究。
一、测量方法1.1身高测量身高是儿童体格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测量时应注意儿童保持直立站立姿势,头部、背部、臀部、脚跟、背后与墙壁接触良好。
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是依靠身高测量仪进行测量,准确读取儿童的身高。
此外,近年来使用的光学测量仪、红外线测量仪等新技术,也能提供准确测量结果。
1.2体重测量体重是儿童体格生长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测量时应选择准确的电子秤进行测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测量体重时应该保证儿童赤脚、衣物轻便,并尽量避免活动,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1.3BMI测量BMI(Body Mass Index)是指体重指数,它是体重与身高的平方比值。
BMI可以用来评估儿童的体重状况,尤其是过轻或超重与肥胖的情况。
测量时应根据儿童的身高和体重计算BMI值,并根据相应的国际标准确定儿童的体重状况。
二、评价指标2.1生长曲线生长曲线是评价儿童体格生长的重要工具。
在评价时可以使用儿童体格生长曲线,如中国儿童生长参照曲线、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标准等。
通过与相应曲线进行比较,可以判断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2.2生长速度儿童体格生长的速度也是评价的指标之一、通过连续数次的测量,可以计算儿童的身高增长速度和体重增长速度。
如果儿童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可能存在生长发育问题。
2.3发育差异儿童体格生长在不同年龄段有一定的发育差异。
根据儿童的性别、年龄等因素,可以对儿童进行相应的发育评价。
比如,男女儿童在青春期发育上存在差异,应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评价方法3.1综合评估法综合评估法是通过对多种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到全面的儿童体格生长状况。
常见的综合评估法包括评估儿童的身高、体重、BMI、骨龄等指标,进一步评估儿童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
3.2聚类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是根据儿童的身高、体重、BMI等指标,将儿童分为不同的群体。
儿童体格生长与评价儿童体格生长与评价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评估儿童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的过程,它是儿童健康发展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儿童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的检测与评估,可以了解儿童的生长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下面将从儿童体格生长的指标、儿童体格评价的方法和意义以及儿童体格生长评价的应用角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儿童体格生长指标1.身高:反映儿童的身体高度,常用单位是厘米。
身高的增长是儿童发育过程中最明显、最直观的变化之一,也是最易于观察和测量的指标之一2.体重:反映儿童身体的质量,常用单位是千克。
体重的增长是儿童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儿童健康的评估和饮食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3.头围:反映儿童头部的大小,常用单位是厘米。
头围的增长与儿童脑部的发育有关,是评估儿童脑发育和神经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
4.胸围:反映儿童胸部的大小,常用单位是厘米。
胸围的增长与儿童肺部和心脏的发育有关,是评估儿童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
二、儿童体格评价的方法和意义儿童体格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生长曲线图、身高与体重的百分位数和BMI指数等。
1.生长曲线图:将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与同龄儿童进行比较并绘制成曲线图,可以直观地了解儿童的生长状况。
生长曲线图通常按照年龄、性别和种族进行划分,能够提供详细的生长参考标准,帮助评估儿童是否存在发育迟缓、超重或肥胖等问题。
2.百分位数: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可以通过百分位数来表示。
百分位数是指将儿童的项指标与同龄儿童相比,确定其所处的百分比位置。
例如,一个身高百分位数为50%,意味着该儿童的身高处于同龄儿童中的中位数水平。
3. BMI指数:BMI(Body Mass Index)指数是用来评估儿童体重和身高之间关系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通过比较儿童的BMI指数与同龄儿童的平均值,可以评估儿童的体重状况,判断是否存在超重或肥胖等问题。
儿童体格测量评价
(2012-03-31 18:35:21)
身高和体重的测量是体格测量的主要内容。
其表示方法有:
年龄别身高(Height for Age, HT/A)、年龄别体重(Weight for Age, WT/A)及身高别体重(Weight for Height, WT/HT)
HT/A偏低表示长期慢性营养不良;WT/HT偏低表示较急性的营养不良。
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中位数百分比评价法
是指通过计算儿童身高或体重的实际测量值达到同年龄、同性别参考标准中位数的百分比来进行营养评价的方法。
有三个评价指标即:HT/A中位数百分比,WT/A中位数百分比,WT/HT中位数百分比。
计算式:中位数百分比= 实测值/ 中位数值*100% 评价标准如下:
(Gomez分类评价法评价标准)
评价参考标准体重(WT/A)中位数(%) 参考标准身高(HT/A)中位数(%)
营养正常90~100 (差值为10)95~100 (差值为5)
(身高别体重中位数百分比评价标准)
案例:
某4岁5个月的男孩,实际身高103cm,实际体重13.5kg,用中位数法评价并判断营养不良属于急性还是慢性。
查《儿童身高体重(HT/A,WT/A)标准表》得知:4岁5个月大的男孩身高中位数为106cm,体重中位数为17.5kg,身高103cm的男孩体重中位数为16.5kg。
1)HT/A中位数(%)计算与评价:103/106*100%=97%.在
95%~100%的范围内,身高正常。
2)WT/A中位数(%)计算与评价:13.5/17.5*100%=77%。
在75%~89%的范围内,属轻度营养不良。
3)WT/HT中位数(%)计算与评价:13.5/16.5*100%=82%。
在80%~89%的范围内,属轻度营养不良。
4)营养不良的急慢性判断:WT/HT偏低,属于较急性的营养不良。
2. 标准差评价法
是应用同年龄、同性别参考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进行评价的方法。
其又分为三种方法:
a) 标准差等级评价法
标准差等级评价法是应用同年龄、同性别参考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将平均值加减一个标准差、2个标准差,共分成5个等级范围。
将调查对象的测量数值与相应性别年龄段的参考标准数据的等级范围相比较,看属于哪一个范围,然后作出评价。
(标准差等级评价法的评价标准)
b) 标准差指标评价法
标准差指标评价法有三个指标:
体重不足(营养不良):WT/A 低于中等范围。
发育迟缓(慢性较长期的营养不良):HT/A低于中等范围。
消瘦(急性近期的营养不良):WT/HT低于中等范围。
c) 标准差评分法
目前WHO根据标准差提出“标准差评分“(Z评分)来表示测量结果,便于统计和比较,是目前对群体儿童评价的常用方法。
计算公式为:Z评分= (儿童测量数据–参考标准中位数)/ 参考标准的标准差Z评分法包括年龄身高Z评分(HA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其标准如下:
案例:5岁男孩,实际身高120cm,体重20kg。
用标准差等级评价法、标准差指标评价法、标准差评分法评价该男孩的营养状况并判断急性或慢性营养不良。
查表得知5岁男孩身高中位数为130cm,标准差为3.5cm。
体重中位数为25kg,标准差为3kg。
身高120cm的体重中位数为24kg,标准差为1.0kg。
方法一:中位数百分比评价法:
1)HT/A中位数(%)的计算与评价:120/130*100%=92%。
在90%~94%范围内,属轻度营养不良。
2)WT/A中位数(%)的计算与评价:20/25*100%=80%。
在75%~89%范围内,属轻度营养不良。
3)WT/HT中位数(%)的计算与评价:20/24*100%=83%。
在80%~89%的范围内,属轻度营养不良。
4)判断急慢性:HT/A中位数(%)和WT/HT中位数(%)偏低,属于慢性伴有急性的营养不良。
方法二:标准差指标评价法:
1)体重不足指标(WT/A)
正常体重范围:(25+3)~(25-3)= 28~22
轻度体重不足范围:(25-1*3)~(25-2*3)= 22~19
中度体重不足范围:(25-2*3)~(25-3*3)=19~16
重度体重不足范围:<(25-3*3)=16
该男孩的实际体重为20kg,属轻度体重不足(轻度营养不良)2)发育迟缓指标(HT/A)
正常生长发育范围:(130+3.5)~(130-3.5)= 133.5~126.5
轻度发育迟缓范围:(130-1*3.5)~(130-2*3.5)= 126.5~123 中度发育迟缓范围:(130-2*3.5)~(130-3*3.5)=123~119.5 重度发育迟缓范围:<119.5
该男孩的实际身高为120cm,属中度发育迟缓。
3)消瘦指标(WT/HT)
正常体重范围:(24+1)~(24-1)= 25~23
轻度消瘦范围:(24-1*1)~(24-2*1)= 23~22
中度消瘦范围:(24-2*1)~(24-3*1)=22~21
重度消瘦范围:<21
该男孩的实际体重为20kg,属重度消瘦。
4)急慢性判断
WT/A和WT/HT低于标准范围,属急性伴慢性营养不良。
方法二:标准差指标评价法:
1)HAZ。
计算:HAZ=(120-130)/3.5=-2.85 评价:<-2, 生长迟缓。
2)WAZ。
计算:WAZ=(20-25)/3=-1.57 评价:不存在低体重(营养不良)
3)WHZ。
计算:WHZ=(20-24)/1=-4 评价:<-2 属于消瘦
4)急慢性判断:急性HAZ,WHZ偏低,属急性伴慢性营养不良。
儿童的HT/A和WT/A及标准偏差表
(2012-03-31 18:38:53)
标签:分类:
下面列出了我国0~18岁儿童和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标准差表,参照本表及《儿童体格测量评价》就可以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做出科学的判断,并采取增加营养的方式进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