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3课《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编】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圆明园的毁灭》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述了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及其在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的遭遇。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悲痛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同时,课文描绘了圆明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文物,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历史故事感兴趣。
但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感悟民族情感方面,还需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程度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学会分析课文主题,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文化遗产的情感,提高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掌握、课文内容理解。
2.难点:感悟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体会圆明园毁灭的悲痛,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3.任务驱动法: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
2.教学资源:收集与圆明园相关的资料,如历史图片、视频等。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圆明园的美丽景色。
教师简介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教师点评,指导朗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默写生字词,巩固所学知识。
《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虽然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可课文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圆明园的“辉煌”。
描述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激起人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描述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人们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无比仇恨。
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设计理念:圆明园离我们非常遥远,不管是它的辉煌,还是它的毁灭,仅仅借用文字资料略显苍白和无力。
因此教学中依托适量的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于一体,烘托渲染,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朗读。
而且通过创设“悬念”式的情境,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的与作者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损失、杭州、宏伟、皇家园林、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蓬莱瑶台、宋朝、侵入、统一、不可估量、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的景观。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的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
学生的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词。
2、搜集有关圆明园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学习生字新词。
2、感受欣赏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
教学过程一、汇报课前收集资料,激发兴趣1.板书:圆明园——齐读,通过预习和收集资料,你对圆明园有哪些了解呢?请用一两句话把你想说的汇报出来。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圆明园的毁灭》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及其毁灭的原因。
•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圆明园的毁灭》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提升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毁灭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其深远意义。
三、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准备课本《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生准备:学生提前阅读相关内容,了解圆明园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圆明园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引入主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1.学生跟读课文,教师诵读并解释生词。
2.分组讨论,学生自由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步: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文学特点,探讨作者的态度和写作手法。
2.学生表达对文中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的理解。
第四步:深化讨论1.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讨论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第五步: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对圆明园的毁灭事件的看法和感受,并思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五、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表现等方面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情感体验能力。
六、拓展延伸1.邀请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等提前做好课堂讲座,展现更丰富的圆明园历史。
2.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圆明园遗址或展览,加深对历史事件的感受和理解。
七、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评价和表现进行分析,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为本次《圆明园的毁灭》优质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文化自信心。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3 圆明园的毁灭》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圆明园的毁灭为线索,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感受其璀璨的文化价值,体会中国人民的心痛,同时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文化遗产。
本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圆明园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课文中提到的内容,因此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全面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同时,学生对于情感的把握和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建筑风格和珍藏文物,认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文化遗产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建筑风格和珍藏文物,感受圆明园的璀璨文化。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圆明园毁灭给祖国文化史带来的巨大损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手段,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珍惜文化遗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的课件。
2.资料:收集有关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珍藏文物等方面的资料。
3.课堂活动用品:如卡片、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圆明园的辉煌。
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丰富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珍惜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度。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其意义。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3. 课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理解圆明园的毁灭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的原因。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丰富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生字词卡片、查阅资料的工具(如书籍、网络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学生分享对圆明园的了解和认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其意义。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理解圆明园的毁灭原因。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合作探讨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明园的毁灭对我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被毁的原因。
2.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让学生珍惜文化遗产。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圆明园的建设和重要性。
2.理解圆明园被毁的原因和后果。
3.分析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理解圆明园被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分析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圆明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教材: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
3.手段:黑板、彩色粉笔、课堂活动手册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 讲述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引入《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话题。
2. 学习(15分钟) - 请学生跟读课文,理解圆明园的重要性。
3. 分析(10分钟) - 引导学生分析圆明园被毁的原因,讨论教材中的相关问题。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 - 复习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被毁原因。
2. 深入学习(15分钟) - 学生分组讨论圆明园的价值,展示自己的观点。
3. 总结(10分钟) - 结合教材内容,总结圆明园的重要性和被毁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六、课堂延伸1.让学生阅读更多相关的历史资料,拓展对圆明园的了解。
2.安排一次露天教学活动,带学生到历史遗址参观。
七、课后作业1.用一句话概括圆明园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并写一篇关于圆明园的文章。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圆明园的重要性和被毁的原因,激发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思考。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了基础。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和遭受侵略者洗劫的悲惨经历,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感受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圆明园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表面知识,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层情感还需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认识圆明园的辉煌和遭受洗劫的悲惨命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筛选有用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珍惜。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感受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走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2.教学素材:收集与圆明园相关的资料,如历史图片、文献等。
3.课堂练习题:设计巩固知识的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明园的辉煌景象,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圆明园。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梳理课文思路。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进行解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3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及其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的遭遇,揭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对国家文化遗产的深深眷恋。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及其毁灭的悲剧。
同时,学生可能对战争和侵略者有强烈的反感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历史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对国家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包含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资源的课件。
2.资料卡片:准备与圆明园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资料卡片。
3.分组标识:准备小组讨论时的标识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在此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让学生了解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上课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随文理解“众星捧月、举世闻名、玲珑剔透、亭台楼阁”等词语。
2.正确通顺地朗读文。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4.领悟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连接词进行分类描写的方法,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课前准备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
准备生字本课堂上练习。
教学预设一、导入新课1.激情导入(课件出示):在法国大作家雨果的笔下,曾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那就是这座圆明园。
——法国作家:雨果(板书“圆明园”)可惜,如今我们再也听不到圆明园那华彩的乐章,再也看不到圆明园那宏丽的画卷,再也无法亲身游历那座精艳绝纶的万园之园。
这些都源于一个词:毁灭。
(板书“的毁灭”)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课件出示课题)学生齐读后问:读了课题后,你最迫切地想知道什么?(预设:圆明园是怎么毁灭的?英法联军为什么毁灭圆明园?圆明园的毁灭造成了怎样的损失等?)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二)检查交流:指名读各小节,字词正音,意思随文理解。
重点词语: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诗情画意、蓬莱瑶台、天南海北、风景名胜、奇珍异宝。
在此过程中老师示范写玲珑剔透、蓬莱瑶台。
学生写生字:珑、剔、莱、瑶。
课文读完后齐读词语盘点中该课所有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读文思考: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写毁灭的内容在哪几自然段,其他还写了什么内容?2.集体交流:写毁灭的内容在课文哪几自然段?(1、5)那2、3、4自然段写什么呢?(板书“昔日的辉煌”)——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那昔日的辉煌。
教案:《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以及其被毁灭的原因和后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建筑风格2. 圆明园的毁灭原因和后果3. 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毁灭原因和后果,以及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圆明园的毁灭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巨大损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课件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资料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圆明园的美景。
二、自主学习(10分钟)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后果。
四、情感体验(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圆明园毁灭的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板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历史背景:皇家园林,集古今建筑艺术之大成建筑风格:中西合璧,金碧辉煌艺术价值:珍贵文物,世界园林瑰宝毁灭原因:英法联军入侵毁灭后果:损失惨重,文化事业巨大损失民族情感:激发爱国情怀,增强历史责任感作业设计:1. 根据课堂所学,编写一篇关于圆明园的短文。
2. 画一幅圆明园毁灭前的美景画,并附上说明。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使学生认识到圆明园的毁灭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巨大损失。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能够激发爱国情怀,增强历史责任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后果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1.认识“估、煌”等10个生字,会写“毁、估”等15个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等2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3.能借助资料和课文,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的含义。
【教学重点】能借助资料和课文,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导入:在前两课的学习中,我们一起体会了三位诗人的爱国情怀,有陆游临终前对“王师北定中原日”的期盼,有林升对南宋官员“西湖歌舞几时休”的反问,还有龚自珍对“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唤;我们还在气势磅礴的《少年中国说》(节选)中感受到了梁启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感受它曾经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过程和原因,铭记它的毁灭是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见证。
(板书课题)2.安排学生课前搜集圆明园相关资料,课上进行全班交流分享。
(1)引导:你对圆明园有哪些了解?把你搜集到的资料分享给大家吧。
可指导学生把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简单分类,如布局、建筑、景观、收藏、评价等方面,全班交流。
(2)提问:结合查找到的资料和下面提供的资料,说一说圆明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要求】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自学重点词语,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理解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强盗行经的仇恨。
2、有感情朗读。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简介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历史。
2、欣赏课件:圆明园今天有是什么模样?3、质疑:眼前惨景,使你想了解什么?4、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1、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2、指名回答。
板书:辉煌、毁灭。
3、质疑:联系课题,你发现什么问题?4、指名回答,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概括。
5、齐读第一段。
过渡: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三、自学辉煌(2~4段)1、小组学习:请你从2~4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话,认真阅读,提出问题与小组同学共同学习。
比一比,谁是提问专家,谁是解题高手?2、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随机指导:⑴结合课件(圆明园鸟瞰图)了解圆明园的结构布局。
⑵结合课件(圆明园四十景)了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⑶结合课件(圆明园文物)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过渡:那么,圆明园的建筑是怎样被毁灭?这些珍贵文物有是怎样沦落他乡呢?让我们睁大双眼,看清侵略军的滔天罪行吧!四、学习毁灭(5段)1、演示课件(火烧圆明园)。
2、谈感受。
3、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这种满腔愤怒呢?自由读最后一段。
体会哪些句子突出表达了你的愤怒?4、指名读,师生评议。
你认为他读得怎样?为什么?五、总结1、演示课件(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直到今天,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仍在空旷的田野上立。
它不会说话,却年复一年地仰天长叹。
它的毁灭向世人昭示什么?当我们站在它面前,你想说些什么?六、拓展辩论:圆明园是否有必要重建?为什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理念】特级教师贺诚曾经说过:“在语言文字明亮而透彻的深处,映照着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13课,本课以圆明园的历史为线索,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和惨痛毁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但对于历史题材的文章,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历史场景。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写作法: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课文文本: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
3.写作纸张:准备写作纸张,方便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圆明园的辉煌过去。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圆明园吗?它为什么会消失呢?”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以及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的影响。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巩固课文内容。
一、教材分析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抒发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文结构清晰,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阐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以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文物,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丽。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讲述了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
课文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更能触动读者的痛心。
第1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以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课文的最后一句“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相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第2—4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
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课文内容前后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富有张力。
课文语言简洁,准确,富有变化。
第1自然段用两个“不可估量”写出了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之情,奠定了本文的基调。
第2自然段短短三句话,就介绍清楚了圆明园的位置和组成,让读者从宏观上了解了圆明园。
第3自然段作者连用7个“有”介绍圆明园中各式各样的建筑,使圆明园丰富的建筑和景观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4自然段用一个过渡句“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进一步写了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照应了文章开头作者痛心疾首的评价: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5自然段“侵入、闯进、凡是、统统、掠走”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英法联军的野蛮与暴力,呈现了圆明园被毁灭的命运。
结尾句“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中的“就这样”三个字带有作者强烈的情感,表现了作者的痛心,愤怒和不可置信。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5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
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激趣。
2、我们中国这几年发生了很多大好事。
谁来举个例子?(20xx~xxxx)一、导入新课1、这些事情其实都从侧面反映了我们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这都是我们中国走向强大的证明。
可是,就在历史上的今天,却发生了一件让我们中国人感到耻辱和愤怒的大事。
那就是——圆明园的毁灭。
2、板书课题。
所谓毁灭就是?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课前预习了吗?那让我们直接来试着读吧。
找学生分段读。
注意:“不可估量”的字音。
2、课文预习得不错,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课文写了什么?3、引导学生交流。
三、深入文本,研读感悟1、让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毁灭的。
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们读出了什么?3、理解不可估量。
4、作者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让我们感受到了圆明园的毁灭不仅给祖国乃至给全世界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那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究竟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来领略一番。
默读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圆明园里都有些什么。
可以拿出铅笔,标注出自己的感受。
A第二自然段1、重点理解:众星拱月。
(示图)2、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圆明园布局独特,规模宏大。
347公顷,5200余亩。
B第三自然段1、重点体会“金碧辉煌”。
点出“玲珑剔透”。
一个气势恢宏,一个建筑精巧。
让生品读。
2、再感受一个热闹的“买卖街”,一个宁静的山乡村野。
《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虽然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可课文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圆明园的“辉煌”。
描述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激起人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描述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人们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无比仇恨。
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设计理念:圆明园离我们非常遥远,不管是它的辉煌,还是它的毁灭,仅仅借用文字资料略显苍白和无力。
因此教学中依托适量的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于一体,烘托渲染,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朗读。
而且通过创设“悬念”式的情境,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的与作者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损失、杭州、宏伟、皇家园林、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蓬莱瑶台、宋朝、侵入、统一、不可估量、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的景观。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
学生的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词。
2、搜集有关圆明园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感受欣赏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
教学过程
一、汇报课前收集资料,激发兴趣
1.板书:圆明园——齐读,通过预习和收集资料,你对圆明园有哪些了解呢?请用一两句话把你想说的汇报出来。
(请3个)
2、简单介绍圆明园。
圆明园占地月347公顷,有640个足球场那么大。
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
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
二、走进圆明园,了解景观。
(一)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2、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二)反馈交流。
1、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损失、杭州、宏伟、皇家园林、销毁、瑰宝、灰烬、蓬莱瑶台、宋朝、侵入、统一、不可估量、众星拱月、玲珑剔透、诗情画意、奇珍异宝同桌互读互检、正音——齐读——(预设:纠正多音字:量)
2、学生指出生字中要注意的笔画——教师范写:瑰——学生练写
3、同学们,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欣赏圆明园(再读课文、感悟品味)
1、默读课文2.3.4段,把体现圆明园特点的语句用“——”画下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自己画——四人小组交流)
2、品读课文,赏析圆明园的辉煌。
(1)、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a、从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举世闻名”什么意思?(举:全。
全世界都知道。
形容非常著名。
b、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c、出示圆明园平面图(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课件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
d、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辨哪是“月”,哪是“星”?(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
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
e、指名读。
(2)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a、指名说。
体会到什么?(圆明园建筑多、宏伟……)
b、指导朗读:把圆明园建筑的美读出来
c从哪个词最能突出圆明园建筑的美、多?(有…也有…;有…也有…)
d这是什么句?(排比句)有什么作用?(在这里用,罗列圆明园的景观多)课件出示图片——指名读——评读——挑战读——喜欢的读
e、刚才的同学一口气读出了4个“有”,也就是4处景观,在第三自然段中,还有哪些景观呢?看你能读出几个“有”?
体会到什么?——课件出示图片——读
师:你们说圆明园中有几个有呢?仅仅只有7个吗?(有无数个)
f.想看看这一个园林吗?(看视频,一分半钟)
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漫步园内,……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h、想象说话:漫步园内,置身其中,我仿佛来到了(风光秀丽的山乡村野),看到了
(),听到了(),闻到了()。
小组交流——汇报(2个)
过渡:来,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一起去看看这些诗情画意的“有”,这些艺术精华“有”,这些宏伟建筑的“有”。
F、配乐齐读第三段
(3)小结:圆明园的景观确实让人陶醉,让人流连忘返!出示雨果赞美圆明园的名言。
(齐读)
(4)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a、指名读,体会到什么?
b、为什么说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预设:收藏的文物历史久远、品种繁多。
)
c、出示幻灯欣赏一些国家文物图片,如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d.这个自然段第1句是什么句子?(过渡句)有什么作用?
e.这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总-分-总)
3、结合课文3、4自然段的内容,选择其中一个句式介绍圆明园,也可以介绍你从课外知道的。
(课件出示)
句式一、圆明园中,有,也有_____________。
句式二、园内不仅有————,还有————————。
过渡:同学们,我们国家拥有这样的园林瑰宝、建筑精华,是多么的自豪!可是这一切却被两个强盗的一把火毁灭了。
板书——毁灭
四.惋惜圆明园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
失!
齐读———板书:不可估量
五、设置悬疑
到底圆明园是怎么毁灭的?我们下节课一起来探讨。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收集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精巧众星拱月
举世闻名建筑特色有……也有……
不可估量不仅有……还有……
文物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