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常识论述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31
防爆电气设备基本常识范文一、引言防爆电气设备是指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使用的电气设备,其设计和制造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在危险环境中的使用安全。
本文将介绍防爆电气设备的基本常识。
二、防爆电气设备的分类根据国际标准,防爆电气设备可分为以下两大类:1. 防爆型(Ex d)设备:这类设备通过密封外壳的方式阻止爆炸性气体进入设备内部,以防止火花或高温引发爆炸。
常见的防爆型设备有防爆电动机、防爆灯具等。
2. 隔爆型(Ex t)设备:这类设备与防爆型设备相比,采用隔离措施来防止火花或高温波及到爆炸性气体环境中。
常见的隔爆型设备有隔爆电缆、隔爆控制盘等。
三、防爆电气设备的标志为了方便识别和查找,防爆电气设备上都会标注相应的防爆标志。
常见的防爆标志包括以下几种:1. Ex标志:表示设备可以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使用。
2. EEx标志:表示设备可以在爆炸性气体和蒸汽环境中使用。
3. II标志和I标志:表示设备的爆炸性气体分组。
II标志适用于非煤矿物行业,I标志适用于煤矿行业。
4. D标志:表示设备的防爆型式。
四、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要点安装防爆电气设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设备的选择: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防爆电气设备。
2. 设备的安装位置:根据设备的等级和防爆区域的要求,确定设备的安装位置。
一般来说,装置等级高的设备应该安装在较安全的区域。
3. 密封性的要求:防爆电气设备的密封性对防止爆炸起着关键作用,安装设备时需要确保设备与周围环境的密封性。
4. 排水和通风: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位置需要考虑排水和通风的问题,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五、防爆电气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为了保证防爆电气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维护和检修要点:1. 清洁:定期清洁设备表面和内部的灰尘和污垢,确保设备通风良好。
2. 检查接地:检查设备的接地情况,确保设备的接地良好。
3. 检查电缆:定期检查电缆的连接情况,确保电缆的可靠性。
防爆电器安全管理知识
一、概述
防爆电器是指在爆炸性环境条件下,能够安全运行的电气设备。
在工业生产、
石油化工、矿山等领域中,防爆电器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防爆电器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包括防爆标志、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定期检查维护等方面。
二、防爆标志
防爆电器的防爆标志是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制定的,通常包括防爆等级、防爆组别和温度类别等信息。
在选购防爆电器时,应注意查看产品上的防爆标志,确保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三、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1.在使用防爆电器时,应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流程。
2.禁止在爆炸性环境中使用非防爆电器,以免引发危险。
3.定期对防爆电器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遇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警并采取应急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四、定期检查维护
1.定期对防爆电器进行外观检查,包括检查外壳是否完好、防尘、防水
是否有效等。
2.定期对电气连接部分进行检查,确保连接牢固、绝缘良好。
3.定期检测设备的防爆性能,保证设备在爆炸性环境中能够安全运行。
4.维护人员应持证上岗,具备相关的防爆电器维护资质。
五、结语
防爆电器安全管理是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对防爆电器的安全管理,才能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防爆电器安全管理知识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常识防爆电气设备是一种能够在易燃、易爆环境下进行安全使用的设备,它具有一定的防止电火花或电弧产生的能力,从而避免着火或爆炸的危险。
在使用防爆电气设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防爆常识:1. 了解防爆等级在选择和使用防爆电气设备时,需要了解其防爆等级。
防爆等级是指设备的防爆能力,一般采用“Ex”及数字组成的编号表示。
例如,ExdⅡCT4表示设备具有粉尘防爆等级Ⅱ类,气体防爆等级CT4级别的能力。
选择防爆设备时应根据实际使用环境的爆炸危险性确定防爆等级,以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
2. 避免静电产生静电是易燃、易爆环境下经常出现的一种危险因素。
在使用防爆电气设备时,应尽可能避免静电产生。
例如,对于易积尘环境,应选用静电导电作用强的材料,避免材料与材料之间的摩擦产生静电;对于直接接触易燃液体或气体的设备,应保证设备和工具表面的电阻小于106欧姆,从而避免静电放电。
3. 定期检查设备使用防爆电气设备时,应定期检查设备的状态和性能。
例如,检查电气设备的接头是否紧固,导线是否老化断裂,设备是否有损坏或腐蚀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检查设备的保护措施是否完好有效,例如,防爆壳体是否破损、密封是否完好等。
4. 操作规范在使用防爆电气设备时,需要遵守操作规范。
例如,设备的开关应该在正常工作范围内使用,禁止在过载情况下使用;禁止对设备进行非法改装和维修等。
同时,还应注意工作时的环境和气氛,防止产生易燃气体和蒸汽等危害物质。
5. 储存安全在停止使用防爆电气设备时,应将其储存于安全的地方。
需要注意仓库防火、防潮、防爆等措施。
对于易燃、易爆性物质,应与防爆电气设备分开储存,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使用防爆电气设备需要注意防爆等级选择、避免静电产生、定期检查设备、操作规范、储存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和使用环境的安全。
防爆电器设备的防爆原理防爆电器设备是指能够在爆炸环境下进行正常工作的电器设备。
其防爆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防止火花产生:火花是导致爆炸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电弧、电火花等。
因此,防爆电器设备需要具备防止火花产生的能力。
一种方法是使用防爆电器设备专用的材料,如不易导电的材料覆盖电线、电缆等,以保护导线不受外界碰撞和磨损;另一种方法是使用防爆电器设备专用的接触器、继电器等元件,这些元件采用了防爆构造,能有效防止火花产生。
2. 阻隔爆炸气体进入:在爆炸环境中,可能存在易燃气体、蒸汽或粉尘等。
防爆电器设备需要能够有效地阻隔这些爆炸气体进入设备内部,从而避免可能的爆炸危险。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在设备的壳体上安装密封圈、密封胶等防爆装置,确保设备的密封性。
3. 使用防爆材料:防爆电器设备需要使用特殊的防爆材料来制造,这些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能,能够抵御爆炸环境中的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
例如,防爆电器设备的外壳通常采用防爆合金铝、防爆钢等材料制作,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热、耐腐蚀和耐高压的性能。
4. 隔爆设计:防爆电器设备通常采用隔爆设计,即将内部的电气元件与爆炸环境隔离开来。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隔爆罩来保护电气元件,隔爆罩能够有效地阻挡火花的传播,从而避免引发爆炸。
此外,还可以采用隔爆板、隔爆墙等隔离措施,使爆炸能够在设备外部发生,不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5. 有效散热:防爆电器设备通常会产生较大的功率和热量,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散热措施,防止设备过热引发危险。
散热设计包括使用散热风扇、散热片等散热元件,以增加散热面积和提高散热效率。
此外,还可以采用外部散热装置,如散热器、换热器等,将热量传导到外部环境中。
总之,防爆电器设备通过防止火花产生、阻隔爆炸气体进入、使用防爆材料、隔爆设计以及有效散热等措施,保证设备在爆炸环境下能够安全、稳定地工作。
这些防爆原理的应用,不仅能够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益,减少爆炸事故的发生,对于保障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电气设备防爆知识主要是为了保护矿井中的电气设备免受可燃气体爆炸的影响,并确保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煤矿作为一种封闭空间,容易积聚可燃气体,而电气设备的工作过程中又容易产生电弧、火花和高温,因此,煤矿电气设备的防爆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该领域的一些常见知识。
1. 防爆标志与认证:煤矿电气设备必须经过防爆性能测试和认证,符合特定的防爆标准,并在设备上加贴相应的防爆标志,如Ex标志。
防爆标志是防爆电气设备是否满足相关要求和标准的标志,可由国家、行业等进行认证。
2. 防爆等级:防爆电气设备按其抗爆能力的不同分为不同的防爆等级,如Exd(隔爆型)、Exe(增安型)和Exi(固有安全型)等。
防爆等级越高,防爆性能越好。
3. 防爆工艺:煤矿电气设备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爆工艺,如防爆密封、防爆接地、防爆隔离等。
这些工艺旨在防止可燃气体进入设备内部,防止电弧、火花扩散和引燃周围可燃物质。
4. 防爆控制与管理:煤矿电气设备应配备相应的防爆控制设备,如防爆开关、防爆按钮等,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操作。
同时,煤矿应建立完善的防爆管理和监测系统,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防爆性能持续有效。
5. 防爆工具和仪器:在进行电气设备的维修和检修时,煤矿工作人员需要使用防爆工具和仪器,如防爆手电筒、防爆电压表等。
这些工具和仪器必须符合防爆要求,以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火灾或爆炸。
6. 防爆培训和安全意识:煤矿工作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防爆培训,掌握防爆电气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要求,增强防爆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只有员工具备了防爆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火灾和爆炸事故。
7. 环境监测与通风:煤矿中存在大量的可燃气体,因此需要进行环境监测和通风工作。
环境监测包括对可燃气体浓度、氧气含量和温度的监测,通风则是通过正压、负压等方式,将可燃气体及时排出矿井,保持矿井内的空气清新。
总结起来,煤矿电气设备防爆知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气设备防爆措施在化工、石油、煤炭等行业中,电气设备的使用非常广泛。
由于这些行业的工作环境非常特殊,存在着较高的爆炸危险性,因此电气设备的防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气设备防爆的一些基本措施和方法。
电气设备防爆基础知识在了解电气设备防爆措施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1.爆炸等级一个爆炸发生的可能性可以通过区分不同的爆炸等级(如:I级、II 级)进行评估。
这些等级代表着爆炸的危险程度,I级爆炸的危险性更低。
2.防爆等级一个电气设备的防爆能力可以通过防爆等级来衡量。
防爆等级标识着电气设备的承受能力,例如一个防爆等级为ExdⅡBT4的设备可以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正常工作。
3.防爆方法电气设备的防爆方法可以分为如下几种:•阻燃和消防:通过防火防爆材料限制火势燃烧范围,最终达到防止爆炸的目的。
•隔爆:通过安装隔爆墙和阻止火焰蔓延来防止爆炸。
•压力隔离:通过在设备内部增加隔离的容器,防止设备失效时爆炸造成火灾和损害。
•溢出防爆:通过增加警报装置,及时排出危险的气体,防止爆炸的发生。
电气设备防爆措施1.选择适合的电气设备在使用电气设备时,需要根据工作环境的性质选择适合的电气设备。
对于有爆炸危险的工作环境,需要选择防爆等级合适的电气设备。
2.定期维护和检查对于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损坏、锈蚀等问题,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
同时,也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火源的防范在易燃易爆气体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对火源进行有效的防控。
在不必要的情况下,不要在现场进行明火操作。
4.要求施工管理规范对于电气设备的施工、维护过程,需要考虑防爆措施。
同时需要规范施工过程,确保安全生产。
5.提高员工的防爆意识通过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爆知识,降低电气设备产生火灾或爆炸的风险。
6.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和安全技能培训,并组织安全方案设计,为电气设备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电气防爆知识点总结一、电气防爆的概念电气防爆是指在易燃易爆气体、蒸气、粉尘等可燃物质环境中,防止电气设备产生火花或高温引发爆炸的防护措施。
电气防爆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安全措施之一,主要是为了避免因电气设备的使用引发火灾或爆炸。
二、电气防爆的分类1. 根据防爆方式的不同,电气防爆可以分为防爆型和隔爆型两种。
2. 防爆型是指电气设备本身具有防爆性能,能够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安全使用。
3. 隔爆型是指将易燃易爆环境与非易燃易爆环境进行隔离,使电气设备在非易燃易爆环境中安全使用。
三、电气防爆的等级和组别1. 根据爆炸气体和粉尘的分布和存在时间长短,将防爆环境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和组别。
2. 爆炸气体分为I、II、III三类,粉尘分为A、B、C、D四类,根据不同等级和组别,选择适合的防爆电气设备。
四、电气防爆的原理1. 防爆电气设备能够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安全使用的原理,在于其对电气设备的外壳、内部元件和电气连接部件进行了特殊设计和处理,防止火花、高温和弧光的产生。
2. 通过使用防爆隔离开关、防爆灯具、防爆电机等防爆电气设备,能够有效地防止火花和高温引发爆炸。
五、电气防爆的应用范围1. 电气防爆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航天航空、煤矿等易燃易爆场所,包括石油钻采平台、炼油厂、化工厂、航天发射场、煤矿井下等。
2. 除了工业领域外,一些特殊场所如医疗、实验室等也需要使用防爆电气设备,以确保安全生产和工作环境。
六、电气防爆的标志标识1. 防爆电气设备的标志标识是电气防爆领域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防爆标志、防爆等级、防爆组别、防爆证书标志等,用于指示和识别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和性能。
2. 防爆标志一般包括Ex标志、防爆等级和组别标志、防爆证书标志等,用户在选用和使用防爆电气设备时,应注意防爆标志的含义和使用范围。
七、电气防爆的选用原则1. 在选择使用防爆电气设备时,应根据工作场所的爆炸环境等级和组别,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爆电气设备。
防爆电气设备基本常识防爆电气设备是指在易燃易爆场所中使用的电气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在爆炸环境中提供安全的电气工作环境,预防火花、电弧等因电气设备引发的火灾和爆炸。
1. 防爆电气设备的分类:防爆电气设备按照爆炸环境的分类可分为两类:气体爆炸环境和粉尘爆炸环境。
气体爆炸环境按照爆炸性质又可分为组ⅡA、组ⅡB、组ⅡC三类,粉尘爆炸环境按照爆炸性质可分为组ⅢA、组ⅢB、组ⅢC三类。
2. 防爆电气设备的标志:防爆电气设备在外观上通常会标识相应的防爆标志。
防爆标志一般包括爆炸性质(组别)、防爆类型、防爆级别等信息,以指导使用场合和方法。
3. 防爆电气设备的选用:选择适用的防爆电气设备应考虑如下因素:爆炸性质、温度等级、防爆类型、防护等级、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
4. 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一般要求设备与防爆外壳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以防止意外的火花或电弧引发爆炸。
设备安装时还需要注意周围环境的防护,如设备与易燃气体或粉尘的接触等。
5. 防爆电气设备的维护:防爆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包括检查设备是否存在损坏、松动、腐蚀等问题,以及是否需要更换或修理零部件。
6. 防爆电气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防爆电气设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禁止在设备上进行非法改装或操作,禁止在设备使用过程中进行打火、明火作业,禁止在设备周围堆放易燃物品等。
7. 防爆电气设备的应急处理:如果出现防爆电气设备故障或发生意外事故,应按照相应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包括紧急停电、报警、排除故障等。
8. 防爆电气设备保护措施:为提高防爆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可以采取一些额外的保护措施,如安装过电压保护设备、漏电保护装置等。
9. 防爆电气设备的更新换代:随着科技的发展,防爆电气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新型防爆电气设备通常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及时跟进技术发展,更新设备。
10. 防爆电气设备的培训和考核:为了提高员工对防爆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能力,公司应提供相关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考核,确保员工了解基本常识和操作规程。
煤矿电气设备防爆知识范文煤矿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的工作环境,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防爆措施的实施和电气设备的安全性。
在煤矿作业过程中,电气设备防爆知识是保证矿工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煤矿电气设备防爆知识,以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保障矿山生产的安全。
1. 了解煤矿爆炸的原因和特点煤矿爆炸是因为煤尘和甲烷等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爆炸。
了解煤矿爆炸的原因和特点是煤矿电气设备防爆的基础。
爆炸源主要分为机械火花、静电火花和电火花。
静电火花主要来自煤尘颗粒和金属设备的摩擦,而电火花主要来自电气设备的故障或不合格使用。
因此,了解爆炸源并做好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2. 电气设备的分类和爆炸防护等级根据煤矿的危险区域和电气设备的作用,电气设备根据防爆等级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防爆等级有Exd,Exe和Exn等。
Exd是指防爆型电气设备的外壳是防爆结构,在内部形成了无火花,阻止火焰以及热源进入周围危险环境的安全空间。
Exe是指电气设备的外壳没有防爆结构,但可以限制爆炸产生的火焰扩散到周围环境,Exn是指电气设备不会产生爆炸火花,并且能够在使用过程中防止火焰扩散。
煤矿内的电气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防爆防护等级测试和认证,以确保其安全性。
3. 电气设备防爆标志和使用要求电气设备防爆标志是煤矿电气设备防爆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可以指示和提醒工作人员在危险环境中正确使用电气设备。
常见的电气设备防爆标志有Ex标志、IIA、IIB和IIC等标志。
Ex标志表示这款设备是防爆设备,IIA、IIB、IIC表示爆炸环境的危险等级,具体等级和环境条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使用电气设备的要求包括:按照设备防爆标志选择正确的设备,确保设备符合防爆要求;严禁在有可燃气体存在的地方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设备的维护和操作必须符合防爆要求,避免造成设备故障。
4. 静电电荷的防护措施静电火花是导致煤矿爆炸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防止静电火花的形成。
防爆电器设备的防爆原理主要是通过控制和阻隔可能导致爆炸发生的火花、电弧、高温等热源,以及限制可能造成爆炸反应的气体混合物进入或扩散到安全范围内,从而保证设备运行期间不会引发爆炸事故。
以下是防爆电器设备的几种常见的防爆原理。
1. 隔爆原理:隔爆原理是通过设计和制造具有防爆性能的外壳或壳体,将可能引发爆炸的能源隔离在设备的外部环境中,以防止爆炸蔓延。
隔爆型设备通常采用防爆壳体、接线盒、连接器等部件,通过特殊的结构和材料,阻隔火花、电弧等可能导致爆炸的热源进入或蔓延到设备内部。
2. 防爆原理:防爆原理主要包括了控制可能引发爆炸的能源和限制可燃气体进入设备内部两个方面。
(1) 控制能源:通过采用低能量电路和电器元件,限制电流、电压和电弧等能量的释放,从而减小可能产生的火花和电弧,降低爆炸的风险。
(2) 限制可燃气体进入:防爆设备常常通过设计和制造密封性能优良的外壳或壳体,以阻隔可燃气体的扩散或进入设备内部。
此外,还可以采用滤芯、气密性较好的接缝、耐腐蚀的密封材料等措施,防止可燃气体通过设备外部进入或蔓延。
3. 冷却原理:冷却原理是通过有效的散热设计和制冷系统,降低设备内部的温度,从而减少热源引发爆炸的风险。
通过合理的散热设计、换热器、风道、散热片等技术手段,将热量快速散发到设备外部或转移到其他介质中,保持设备内部温度的稳定。
4. 粉尘防爆原理:粉尘防爆原理主要针对具有粉尘等剧烈燃烧状况的环境中,通过采用防爆外壳、密封性强的接缝、防爆电路和适应性强的防爆控制策略等手段,有效地控制火花、电弧和高温的释放,阻止粉尘引发爆炸。
总结起来,防爆电器设备的防爆原理主要包括隔爆原理、防爆原理、冷却原理和粉尘防爆原理。
通过采用合适的材料、设计和制造工艺,控制和阻隔能源的释放以及限制可燃气体和粉尘的进入,从而保证设备在危险环境中安全运行,减小爆炸事故的发生风险。
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常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对防爆有了更高的要求。
防爆电气设备作为工业生产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常识,对于提高工业安全生产水平、保障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防爆电气设备的分类。
根据我国的标准,电气设备分为按防爆类型分为“d”、“e”、“i”、“n”等四类设备。
其中,“d”表示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气设备,“e”表示壳体型防爆电气设备,“i”表示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n”表示气体灭弧型防爆电气设备。
根据区域划分,电气设备又分为非易爆区、一般型易爆区、严格型易爆区、矿山型易爆区。
其次,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
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有两种:本质安全型和非本质安全型。
本质安全型是指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不会产生超过危险界限的电路或电磁现象。
而非本质安全型则是通过隔爆、气体灭弧、壳体型等方法达到防爆的效果。
隔爆法是利用一种隔爆材料,将电气设备的内部隔离,防止火花或电弧伤及易爆气体周围。
气体灭弧法则是在电气设备中注入一种阻止火花和电弧产生的灭弧气体。
而壳体型则利用防爆外壳防止火花或电弧从设备中飞出,保证周围环境安全。
再次,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及使用注意事项。
在安装防爆电气设备时,应该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位置,按照相应要求铺设附加接地导体。
此外,应该注意配电柜的整洁与密封性,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和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在防爆电气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制度,以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最后,要提高电气设备的维护水平。
防爆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基于可靠维护和保养的。
因此,在使用中应该定期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良好。
在进行维护过程中,要对设备内部的附件和部件进行检查和更换,并设置防护罩,以降低外力对设备的损坏,同时每年都应做好专业检测,以杜绝隐患发生。
总之,防爆电气设备防爆常识的掌握不仅对企业的生产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电气防爆知识
众所周知,易燃易爆气体、液体及粉尘,在与空气(氧化剂)混合达到一定浓度的情况下,在一定的温度或者点火能量下就可能剧烈燃烧发生爆炸。
所以,在爆炸危险区域内,所有的电气应使用防爆电气。
关于防爆电气,您了解哪些呢?
【一】什么是电气防爆
电气防爆就是将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产生电弧、火花的部件放在隔爆外壳内,或采取浇封型、充沙型、充油型或正压型等其它防爆形式以达到防爆目的。
【二】电气防爆原理
在爆炸危险性环境中使用的电气设备,为了防止和减少引爆因素,必须在设备本体防爆和运行防爆两个方面采取必要措施。
电气设备引燃爆炸混合物有两方面原因:1.电气设备产生的火花、电弧。
2.电气设备表面(即是爆炸混合物相接触的表面)发热。
【三】电气防爆措施
1.远离爆炸危险区域。
宜将正常运行时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布置在爆炸危险性较小或没有爆炸危险的环境内。
2.采用防爆的电气设备。
在满足工艺生产及安全的前提下,应减少防爆电气设备的数量。
3.电气接地。
按有关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规定的一般情况不需要接地的部分,在爆炸危险区域内仍应接地,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
4.设置漏电火灾报警和紧急断电装置。
在电气设备可能出现故障之前,采取相应补救措施或自动切断爆炸危险区域电源。
5.安全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即正确地划分爆炸危险环境类别,正确地选型、安装防爆电气设备,正确地维护检修防爆电气设备。
6.防火花地面。
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以及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房,应采用不发火花的地面。
培训电气防爆基本常识
电气防爆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电气设备在工作场所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发火灾和爆炸等安全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掌握电气防爆的基本常识显得尤为重要。
了解电气防爆的基本概念
电气防爆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防止电气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火花、电弧造成的爆炸。
常见的电气防爆手段包括使用防爆电气设备、采取防爆隔离措施、确保设备良好运行状态等。
防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在使用电气设备时,选择合适的防爆电气设备是非常重要的。
防爆电气设备通常具有一些特殊的设计,能够有效地抵御火花和电弧的产生,从而降低爆炸的风险。
此外,还需注意防爆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防爆隔离措施的实施
为了避免电气设备之间的火花和电弧相互引发爆炸,需要采取一些防爆隔离措施。
例如,在容易产生爆炸性气体或蒸汽的场所,可以通过设置防爆隔离区域来隔离电气设备。
此外,还可采用防爆罩、防爆箱等设备进行防护。
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与维护
为了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需要定期进行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和维护。
通过定期巡检、维修、更换老化部件等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潜在的故障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总结
电气防爆是维护工作场所安全的重要手段。
掌握电气防爆的基本常识,对于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读者对电气防爆的了解,提高安全意识,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以上是关于“培训电气防爆基本常识”的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防爆电气线路常识在爆炸危险环境中,电气线路安装位置的选择、敷设方式的选择、导体材质的选择、连接方法的选择等均应根据环境的危险等级进行。
1.位置选择应当在爆炸危险性较小或距离释放源较远的位置敷设电气线路。
2.敷设方式选择爆炸危险环境中电气线路主要有防爆钢管配线和电缆配线。
3.隔离密封敷设电气线路的沟道以及保护管、电缆或钢管在穿过爆炸危险环境等级不同的区域之间的隔墙或楼板时,应采用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
4)导线材料选择爆炸危险环境危险等级1区的范围内,配电线路应采用铜芯导线或电缆。
在有剧烈振动处应选用多股铜芯软线或多股铜芯电缆。
煤矿井下不得采用铝芯电力电缆。
爆炸危险环境危险等级2区的范围内,电力线路应采用截面积4mm2及以上的铝芯导线或电缆,照明线路可采用截面积2.5mm2。
及以上的铝芯导线或电缆。
5)允许载流量1区、2区绝缘导线截面和电缆截面的选择,导体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和断路器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25倍。
引向低压笼型感应电动机支线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25倍。
6)电气线路的连接l区和2区的电气线路的中间接头必须在与该危险环境相适应的防爆型的接线盒或接头盒附近的内部。
1区宜采用隔爆型接线盒,2区可采用增安型接线盒。
2区的电气线路若选用铝芯电缆或导线时,必须有可靠的电气线路。
防爆电气线路常识(二)防爆电气线路是一种特殊的电力系统,用于在容易发生爆炸的环境中,保证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
以下是一些关于防爆电气线路的常识:1. 防爆电气线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石油、化工、煤矿、船舶等爆炸危险场所。
2. 防爆电气线路的设计主要考虑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外壳材料的防爆性能、接线方式的防爆性能等。
3. 防爆电气线路的电气设备应具备防爆性能,这包括防爆型电机、防爆型开关、防爆型插头插座等。
这些设备的防爆性能指标包括防爆等级、防爆标志、防爆参数等。
4. 防爆电气线路的外壳材料应具备防爆性能,常用的外壳材料有铸铝合金、不锈钢、耐酸碱塑料等。
电气防爆基本常识前言在很多行业中,都存在着易爆性气体、蒸汽和液体等危险物质的生产和应用,这就给工作现场带来了很大的潜在危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爆措施以确保安全,其中电气防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一些电气防爆方面的基本常识,以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和预防措施。
电气防爆概述所谓电气防爆就是采用防爆结构、防爆材料和安全电气设备等各种技术手段,以防止产生的火花、电弧和静电等引燃周围气体,从而保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联动保护联动保护在电气防爆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在一些涉及到易爆性危险品和电气设备同时存在的场所,往往采用联动保护来确保安全。
具体操作方式包括以下几点:1.加装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器保护装置,可以在设备漏电时及时切断电源,避免因漏电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2.架空线采用绝缘杆塔和绝缘导线:在架空输电线路中,绝缘杆塔和绝缘导线能够有效的防止电弧和静电等产生,从而保障安全。
3.安装防爆开关:防爆开关主要是在易爆气体环境中的设备上使用的,能够有效的降低因电器出现故障而引起的火灾和爆炸。
4.安装空气开关:空气开关是现代电气设备中常见的控制元件,其内部结构有完善的安全保护功能,能够安全可靠地控制电气设备的操作。
设备防爆除了联动保护外,设备防爆也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确保电气设备在危险环境下的安全运行,需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防爆盒:防爆盒是一种专门设计的电器箱,其内部具有防爆结构和防爆材料,可以避免在易爆环境下的火花、电弧和静电等产生。
2.防爆电缆:防爆电缆是一种特种线缆,其内部结构具有防爆材料和隔离层,能够承受高温和高压环境。
3.防爆电器接点:电气设备在工作时,多数情况下需要通过接点的方式完成信号的传递和电路的控制。
防爆接点是一种专门设计的元件,其内部结构具有防爆材料和隔离层,能够防止因接触电极不充分而产生的电弧和火花。
静电防护在电气防爆中,静电防护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静电的产生和极易引发爆炸,因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聚:1.接地:设备的接地是防止静电积聚的最重要手段,能够将带有电荷的设备和地面直接接触,从而释放电荷和防止静电的积聚。
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常识
1.爆炸性混合物产生爆炸的条件
爆炸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产生的光和热或机械功。
在此仅谈及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即全部的可燃性气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所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
这类爆炸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能发生:第一,必需存在爆炸性物质或可燃性物质;其次,要有助燃性物质,主要是空气中的氧气;第三,就是还要存在引燃源(如火花、电弧和危急温度等),它供应点燃混合物所必需的能量。
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才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具备,就不会产生燃烧和爆炸。
因此,实行适当的措施,使三个条件不同时具备即可达到防止爆炸的目的。
由于爆炸性混合物普遍存在于煤炭、石油、化工、纺织、粮食加工等行业的生产、加工、储运等场所,如发生爆炸则危害极大。
于是,人们实行了多种防爆技术方法,防止爆炸危急性环境形成及其爆炸。
- 1 -。
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常识论述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各种工业设备也随之不断更新换代。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常识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电气设备在生产中直接参与了许多有较高风险的工业生产领域,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外界环境的威胁。
防爆电气设备是普及的,可以保障电气设备不会因为爆炸而受到损伤,而且也可以有效的预防因电气设备故障等因素而引发火灾或者爆炸事故。
针对此点,本文就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常识加以探讨,以期对广大工业在职人员,以及电气行业爱好者提供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防爆电气设备的特点和构成。
防爆电气设备是指可以在其内部的电气、电子、机械、液压、气动部位等可燃性介质存在情况下工作的电气设备。
其主要特点是能够有效地抑制爆炸的传播,并能保护电气设备内部的元件不受爆炸波及。
其构成主要是由防爆外壳、防护元件及电气元件等部分组成。
其中,防爆外壳有防止外界火花,静电、撞击,腐蚀、振动及超压爆炸等威胁的作用。
防护元件则是指用于防止电气设备之间传递爆炸性元器件的元件,常见的有熔断器、隔离开关、断路器等。
电气元件则是指电气设备本身所配备的元器件。
通常包括电动机、开关、变压器、控制器等。
接着,我们需要了解什么因素会导致电气设备发生爆炸。
主要有:静电、机械火花、刷轮摩擦、电弧、绝缘失效等。
静电问题比较常见,静电的燃烧温度可达到2000-3000摄氏度,有爆炸性,要警惕静电问题。
尤其要注意防止静电穿透燃气或粉尘环境中的爆炸性物质,引起爆炸。
因此防爆电气设备的电气元件要使用防静电材料,如特殊塑料和地线。
那么,在使用防爆电气设备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第一,要选择正确的防爆等级。
防爆等级是指电气设备在可燃气体或蒸气作用下,防止其内部发生爆炸的一种等级。
这个等级与工作环境是直接相关的,他包括:I级、II级等。
在不同级别的防爆场合中,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及要求不同,而选择不当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问题。
其次,要定期检查电气设备。
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常识在某些工作场所(如化工、石油、煤矿等)中,由于存在可燃气体、蒸汽、粉尘等易燃易爆物质,电气设备必须具备防爆能力,以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防爆电气设备的一些防爆常识。
防爆等级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等级是指设备在特定环境中使用时的防爆性能指标。
防爆等级通常由两个数字组成,分别代表防尘等级和防爆等级。
•防尘等级:数字0代表没有防尘能力,数字1-4代表有不同防尘能力(数字越大,防尘性能越好)。
•防爆等级:数字0代表没有防爆能力,数字1-3代表有不同防爆能力(数字越大,防爆能力越强)。
例如,防爆等级为ExdIIBT4代表设备具备防尘等级4和防爆等级3的能力,能够在可燃气体环境下安全使用。
防爆原理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通常分为三种:液体隔离原理(Exd)该原理是将电气设备与环境隔离开来的方法。
设备内部的火花和高温气体不会接触到环境中的可燃气体,从而防止火源的产生。
压力抑制原理(Expx)该原理是通过安装压力抑制装置,在设备内产生可燃性混合物时,自动地将燃烧产物排出,防止产生爆炸。
粉尘层隔离原理(Extd)该原理适用于防爆电气设备在粉尘环境中使用时。
通过对设备表面覆盖一层绝缘材料,防止设备表面积聚粉尘形成火源。
使用常识在使用防爆电气设备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适当的设备不同的工作场所、环境需要选择不同的防爆等级和防爆原理的设备。
另外,还需要选择适当的设备型号和规格,以保障设备的正常使用。
安装正确安装防爆电气设备需要参照设备的说明书进行正确的安装和布线。
在安装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通风和散热等问题。
定期检查防爆电气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防爆能力和工作状态。
另外,在设备出现问题时,应该及时停止使用,并联系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操作规范在操作防爆电气设备时,需要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正确操作,不得随意拆卸和修改设备。
另外,在设备内部进行维修或检查时,需要先切断电源,并在进行作业时佩戴防静电服等安全防护设备。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常识论述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常识防爆常识一、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1.爆炸性混合物产生爆炸的条件爆炸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产生的光和热或机械功。
在此仅谈及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即所有的可燃性气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所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
这类爆炸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能发生:第一,必须存在爆炸性物质或可燃性物质;第二,要有助燃性物质,主要是空气中的氧气;第三,就是还要存在引燃源(如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等),它提供点燃混合物所必需的能量。
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才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具备,就不会产生燃烧和爆炸。
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使三个条件不同时具备即可达到防止爆炸的目的。
由于爆炸性混合物普遍存在于煤炭、石油、化工、纺织、粮食加工等行业的生产、加工、储运等场所,如发生爆炸则危害极大。
于是,人们采取了多种防爆技术方法,防止爆炸危险性环境形成及其爆炸。
2.基本防爆型式(1) 隔爆型“d”隔爆型防爆型式是把设备可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部件全部封闭在一个外壳内,其外壳能够承受通过外壳任何接合面或结构间隙,渗透到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在内部爆炸而不损坏,并且不会引起外部由一种、多种气体或蒸气形成的爆炸性环境的点燃(参见GB 3836 2标准)。
把可能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零部件均放入隔爆外壳内,隔爆外壳使设备内部空间与周围的环境隔开。
隔爆外壳存在间隙,因电气设备呼吸作用和气体渗透作用,使内部可能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当其发生爆炸时,外壳可以承受产生的爆炸压力而不损坏,同时外壳结构间隙可冷却火焰、降低火焰传播速度或终止加速链,使火焰或危险的火焰生成物不能穿越隔爆间隙点燃外部爆炸性环境,从而达到隔爆目的。
隔爆型“d”按其允许使用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种类分为I类和IIA、IIB、IIC类。
该防爆型式设备适用于1、2区场所。
(2) 增安型“e”增安型防爆型式是一种对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的电气设备采取一些附加措施以提高其安全程度,防止其内部和外部部件可能出现危险温度、电弧和火花的可能性的防爆型式。
它不包括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产生火花或电弧的设备(参见GB 38363标准)。
在正常运行时不会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电气设备结构上,通过采取措施降低或控制工作温度、保证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增加绝缘效果以及提高外壳防护等级,以减少由于污垢引起污染的可能性和潮气进入等措施,减少出现可能引起点燃故障的可能性,提高设备正常运行和规定故障(例如:电动机转子堵转)条件下的安全可靠性。
〖JP〗该类型设备主要用于2区危险场所,部分种类可以用于1区,例如具有合适保护装置的增安型低压异步电动机、接线盒等。
(3) 本质安全型“i”本质安全型防爆型式是在设备内部的所有电路都是由在标准规定条件(包括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条件)下,产生的任何电火花或任何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本质安全电路。
〖HTH〗“iɑ”等级电气设备〖HT〗是正常工作和施加一个故障和任意组合的两个故障条件下,均不能引起点燃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HTH〗“ib”等级电气设备〖HT〗是正常工作和施加一个故障条件下,不能引起点燃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参见GB 38 364标准)。
本质安全型是从限制电路中的能量入手,通过可靠的控制电路参数将潜在的火花能量降低到可点燃规定的气体混合物能量以下,导线及元件表面发热温度限制在规定的气体混合物的点燃温度之下。
该防爆型式只能应用于弱电设备中,该类型设备适用于0、1、2区(Exiɑ)或1、2区(Exib)。
(4) 正压型“p”电气设备的一种防爆型式。
它是一种通过保持设备外壳内部保护气体的压力高于周围爆炸性环境压力的措施来达到安全的电气设备(参见GB 38365标准)。
正压设备保护型式可利用不同方法。
一种方法是在系统内部保护静态正压,而另一种方法是保持持续的空气或惰性气体流动,以限制可燃性混合物进入外壳内部。
两种方法都需要在设备起动前用保护气体对外壳进行冲洗,带走设备内部非正压状态时进入外壳内的可燃性气体,防止在外壳内形成可燃性混合物。
这些方法的要点是监测系统,并且进行定时换气,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该类设备按照保护方法可以用于1区或2区危险场所。
(5) 油浸型“o”油浸型防爆型式是将整个设备或设备的部件浸在油内(保护液),使之不能点燃油面以上或外壳外面的爆炸性气体环境(参见GB 38366标准)。
这是一个主要用于开关设备的老的防爆技术方法。
形成的电弧、火花浸在油下。
该类型设备适用于1区或2区危险场所。
(6) 充砂型“q”充砂型防爆型式是一种在外壳内充填砂粒或其他规定特性的粉末材料,使之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壳内产生的电弧或高温均不能点燃周围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气设备保护型式(参见G B 38367标准)。
该防爆型式将可点燃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导电部件固定并且完全埋入充砂材料中,从而阻止了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传播,使之不能点燃外部爆炸性气体环境。
通常它用于Ex“e”或Ex“n”设备内的元件和重载牵引电池组。
该类型设备适用于1区或2区危险场所。
(7) “n”型防爆电气设备该类型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不能够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气体环境,也不大可能发生引起点燃的故障(参见GB 38368标准)。
“n”型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时,即指设备在电气和机械上符合设计规范并在制造厂规定的范围内使用,不可能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
该类型电气设备仅适用于2区危险场所。
(8) 浇封型“m”浇封型防爆型式是将可能产生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部分的电气部件,浇封在浇封剂(复合物)中,使它不能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参见GB 38369标准)。
采用浇封措施,可防止电气元件短路、固化电气绝缘,避免了电路上的火花以及电弧和危险温度等引燃源的产生,防止了爆炸性混合物的侵入,控制正常和故障状况下的表面温度。
该类设备适用于1、2区危险场所。
(9) 气密型“h”该类防爆设备型式采用气密外壳。
即环境中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进入设备外壳内部。
气密外壳采用熔化、挤压或胶粘的方法进行密封,这种外壳多半是不可拆卸的,以保证永久气密性(参见GB 383611标准)。
该防爆措施属于“n”型防爆措施范畴,GB 383611已被GB 38368—2003代替。
(10) 特殊型防爆电气设备“s”指国家标准未包括的防爆类型式,该型式可暂由主管部门制定暂行规定,并经指定的防爆检验单位检验认可能够具有防爆性能的电气设备。
该类设备是根据实际使用开发研制,可适用于相应的危险场所。
(11)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设备粉尘防爆电气设备是采用限制外壳最高表面温度和采用“尘密”或“防尘”外壳来限制粉尘进入,以防止可燃性粉尘点燃(参见GB 124761标准)。
该类设备将带电部件安装在有一定防护能力的外壳中,从而限制了粉尘进入,使引燃源与粉尘隔离来防止爆炸的产生。
按设备采用外壳防尘结构的差别将设备分为A型设备或B型设备。
按设备外壳的防尘等级的高低将设备分为20、21和22级,例如DIP A20、DIP A21、DIP B20 和DIP B21等。
该类型设备按照等级适用于20、21或22区粉尘危险场所。
在平常实际使用中可能很容易的看到,许多防爆电气产品在一个产品中就采用了多种防爆保护方法。
例如,照明装置可能采用了增安型保护(外壳和接线端盒)、隔爆型保护(开关)和浇封型保护(镇流器)。
这样能够使制造商采用最适用的复合防爆保护方法。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产品铭牌上列出采取的防爆方法的顺序将往往告诉用户产品的结构,如一个产品被标识为Exde,则极可能为隔爆型而其中带有增安型部件。
另一个产品被标识为Exed,则极可能不是隔爆型外壳(例如不锈钢或强化聚脂玻璃),而带有隔爆开关或部件安装其中。
两种产品可能均适用于1区,但他们是使用不同的防爆保护措施达到同样的目的。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所了解信息,来选择可提供在费用、性能和安全方面达到最佳平衡的防爆型式的产品。
二、危险场所的划分众所周知,在危险场所中安全地使用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的前题条件是合理的选择、正确的安装和必要的维护。
合理的选择防爆电气设备,必然涉及到与其所在的危险场所要相适应。
因此,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危险场所?它又是如何划分的?危险场所就是由于存在着易燃易爆性气体、蒸气、液体、可燃性粉尘或者可燃性纤维而具有引起火灾或者爆炸危险的场所。
典型的危险场所,如石油化工行业中爆炸性物质的生产、加工和贮存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煤矿井下(由于煤层中不断渗透出的甲烷气体而形成的工作环境)等等。
按照GB 3836.14—2000(GB 3836.14标准等同于IEC 60079-10)要求,可用类别、区域和组别三层概念来说明危险场所的划分。
1.爆炸性物质的分类标准将爆炸性物质分为III类:I类:矿井甲烷;II类: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含蒸气、薄雾);III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物)。
既首先要确定环境中存在着何类爆炸性物质,然后才按气体或粉尘的不同对危险场所进行划分。
2.危险场所的界定按场所中存在物质的物态的不同,将危险场所划分为爆炸性气体环境和可燃性粉尘环境。
按场所中危险物质存在时间的长短,将两类不同物态下的危险场所划分为三个区,即:对爆炸性气体环境,为0区、1区和2区;对可燃性粉尘环境,为20区、21区和22区。
(1) 爆炸性气体环境----GB 3836.14—2000标准中规定:----0区:爆炸性气体环境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场所。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如果出现也是偶尔发生并且仅是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在此,“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
(2) 可燃性粉尘环境----GB 12476.1—2000标准中规定:----20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或可能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容器内部。
----21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粉尘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但未划入20 区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