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入门(二)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 格式:doc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6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科学并不神秘)∙第二节实验和观察∙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第四节温度的测量∙第五节质量的测量∙第六节时间的测量∙第七节科学探究第2章观察生物∙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第二节常见的动物∙第三节常见的植物∙第四节细胞∙第五节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第六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七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第3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删除)∙第三节太阳和月球∙第四节观测太空∙第五节月相∙第六节日食和月食∙第七节探索宇宙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一节熔化与凝固∙第二节汽化与液化∙第三节升华与凝华∙第四节物质的构成∙第五节物质的溶解性∙第六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章综合实验与制作∙研究性学习课题∙校园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我们的生活与哪些生物有关∙大米防霉、防虫的方法∙观测当地四季的星空∙霜冻的预防∙水分蒸发的速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第一节感觉世界∙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第三节耳和听觉∙第四节光和颜色∙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六节眼和视觉∙第七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第2章运动和力∙第一节运动和能的形式∙第二节机械运动∙第三节力的存在∙第四节力的图示∙第五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第六节摩擦的利和弊∙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第八节二力平衡的条件第3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第一节动物的生命周期∙第二节新生命的诞生∙第三节走向成熟∙第四节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第五节植物的一生∙第六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自转∙第二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删除)∙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第四节日历上的科学(删除)∙第五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六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第七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第1章生活中的水∙第一节水在哪里∙第二节水的组成∙第三节水的密度∙第四节水的压强∙第五节水的浮力∙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第七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八节物质在水中的结晶∙第九节水的利用和保护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一节大气层∙第二节天气和气温∙第三节大气的压强∙第四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第五节风∙第六节为什么会降水∙第七节明天的天气怎么样∙第八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第九节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候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第二节神奇的激素∙第三节神经调节∙第四节动物的行为∙第五节体温的控制第4章电路探密∙第一节电路图∙第二节电流的测量∙第三节物质的导电性∙第四节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第五节变阻器的使用∙第六节电压的测量∙第七节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八节电路的连接第1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第二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四节组成物质的元素∙第五节表示元素的符号∙第六节表示物质的符号∙第七节元素符号表示的量第2章空气与生命∙第一节空气∙第二节氧气和氧化∙第三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第四节生物是怎样呼吸的∙第五节光合作用∙第六节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第七节空气污染与保护第3章植物与土壤∙第一节土壤中有什么∙第二节各种各样的土壤∙第三节植物与土壤∙第四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第五节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第六节保护土壤第4章电和磁∙第一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第二节电生磁∙第三节电磁铁的应用∙第四节电动机∙第五节磁生电∙第六节家庭用电∙第七节电的安全使用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变化∙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第三节探索碱的性质∙第四节几种重要的盐∙第五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第六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二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三节常见的材料∙第四节材料的发展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一节能量的相互转化∙第二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三节认识简单机械∙第四节动能和势能∙第五节物体的内能∙第六节电能的利用∙第七节电热器∙第八节核能的利用∙第九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一节食物与摄食∙第二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三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四节能量的获得∙第五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第六节代谢的多样性第1章演化的自然∙第一节宇宙的起源∙第二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第三节恒星的一生∙第四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第五节生物的进化∙第六节进化与遗传第2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种群与生物群落∙第二节生态系统∙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3章人的健康与环境∙第一节健康∙第二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三节身体的防卫∙第四节非传染性疾病∙第五节照顾好你的身体第4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三节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上科学课堂笔记第一章科学入门§1-2:观察和实验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测量: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测量工具:刻度尺(零刻度、量程、最小刻度)二、体积的测量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底处相平。
液体体积常用升和毫升表示。
§1-4:温度的测量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二、单位:摄氏度,用℃表示。
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一摄氏度。
三、测量工具:温度计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则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读数时,眼睛应平视,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纪录读数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之前必须用力甩几下。
§1-5:质量的测量一、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和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无关。
二、测量工具:天平(左物右砝)物体质量= 砝码总质量+ 游码读数§1-7:科学探究(1)提出问题(2)建立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4)收集事实证据(5)检验假设(6)交流和评价单位换算:(1)长度: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1km=1000m 1m = 100 cm = 100 0mm = 106 μm = 109 nm(2)体积: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1m3=1000L 1L=1000mL 1mL=1cm3(3)质量: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4)时间1时=60分1分=60秒1h=60min 1min=60s第二章观察生物§2-1:生物与非生物一、观察蜗牛蜗牛的身体有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没有听觉。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浙教版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要内容为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详细内容包括:长度的基本概念、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体积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单位换算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度和体积的概念,掌握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
2. 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单位换算。
难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精确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米尺、卷尺、直尺、量筒、量杯等。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米尺、卷尺、直尺、量筒、量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测量课桌、椅子等物品的长度,引发学生对长度测量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长度的基本概念及单位;(2)使用米尺、卷尺、直尺进行长度测量;(3)体积的基本概念及单位;(4)使用量筒、量杯进行体积测量。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练习。
4. 小组讨论: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长度测量的基本步骤:(1)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2)放置测量工具;(3)读取测量结果;(4)记录测量数据。
2. 体积测量的基本步骤:(1)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2)将液体或固体放入测量容器;(3)读取测量结果;(4)记录测量数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2)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2.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能否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2. 拓展延伸:了解其他测量工具的使用,如电子秤、温度计等,并尝试进行测量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2. 长度和体积的精确测量;3. 测量结果的读取和记录;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中的测量步骤;6. 作业设计中的实际操作和记录。
第1章科学入门第4节科学测量第1课时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基础过关全练1.【新独家原创】我们使用的七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它的厚度最接近()A.1 μmB.1 mmC.1 cmD.1 dm2.(2022浙江绍兴中考)实验室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A.刻度尺B.量筒C.温度计D.秒表3.(2022浙江杭州拱宸中学月考)要想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的长度,比较好的办法是()A.用直尺直接去测量B.用准确度较高的直尺直接去测量C.不能测量D.用弹性不大的软棉线跟曲线重合,拉直后测出软棉线的长度4.(2020贵州黔南中考)小明测量自己用的铅笔长度时,记录下6.25,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A.mmB.cmC.mD.km5.(2021浙江杭州大关中学教育集团月考)用分度值是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结果是450.6 mm,换用分度值是1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该物体,其结果应是()A.45.06厘米B.450.6厘米C.45.1厘米D.45厘米6.(2023浙江金华兰溪实验中学检测)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的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
“适量”的标准是()A.看上去不多不少B.能浸没固体,且固体放入后水不会溢出C.水面约在量筒中间D.能浸没固体,且固体放入后液面不超过最大刻度7.(2020山西中考)如图所示,工作人员手托的是“越王勾践剑”。
这把剑历经两千多年,出土时仍锋利无比,剑身丝毫不见锈斑,令世人对古人的铸造技术惊叹不已。
根据图片信息,对这把剑的长度估测合理的是()A.0.5 mB.1.5 mC.2 mD.2.5 m8.(2023浙江桐乡求是实验中学期中)小科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
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A.小于6毫升B.大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9.(2023浙江金华兰溪实验中学检测)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要用量筒量取40毫升的水,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
参考答案第1章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轻松过关1-3.BAD 4.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以口腔溃疡、手掌和足底的水疱样皮疹这三大部位出现症状为特征。
这种病在热带地区可以常年发生,而在温暖、寒冷的地区则一般以夏季和初秋多见,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小宝宝。
措施: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勤洗澡,要喝白开水,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等等。
5.(1)气体和水一样,热的气体会上升,冷的气体会下沉。
(2)房间上部;因为冷的气体会下沉。
能力展示6-8.DBB 9.例:自行车把手可以省力;自行车车胎上有许多凹凸不平的花纹;自行车座垫面积大等。
10.略 11.B 12.略 13.①②③④⑦⑧⑨ 14.略第2节观察和实验轻松过关 1.实验测量扩大观察的范围 2.使溶质充分溶解不能 3.略 4.实验直接观察间接观察 5.④⑤②⑥③能力展示 6.C 7.略 8.略 9.略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一)轻松过关1-4.BADD 5.2.5 0.035 0.7×106 0.08 0.21 6.分米米厘米米毫米微米 7.mm 8.错;没有单位,应加上单位:米 9.累积取平均法(具体步骤略) 10.1.8 1.1能力展示11-13.DCB 14.略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二)轻松过关 1.125cm3 12m3 7.536m3 2.mL mL m3 dm3 3.30 2400 0.5 704.0~100mL 1mL 水平面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59mL 5-6.CD 7.15 25 10 8.C 能力展示9-10.AB 11.(1)量筒、水、细线、细针及铁块 (2)先将水倒入量筒中,再将铁块放入后得到体积为V1;用细线穿过针,再将针刺入乒乓球内,接着把细线的另一端绑上铁块,最后将铁块放入水中,乒乓球受到铁块对它的拉力会全部淹没于水中,此时量筒内的体积是V2;最后乒乓球的体积是V2-V1 12.168 13.11 14.略第3节实验: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轻松过关 1.A 2.米 m 刻度尺量程最小刻度 3.①看上去不多不少②能淹没固体,且固体放入后水不会溢出③水面约在量筒中间④能淹没固体,且固体放入后水面不超过量程 4. ①用直尺测量边长(棱长),然后用长×宽×高计算得出②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看水溢出量。
初一科学必背知识点人教版一、科学入门。
1. 科学在我们身边。
-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 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
例如牛顿对苹果落地现象的疑问,最终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2. 实验和观察。
-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
可以分为直接观察(用感官直接观察事物)和间接观察(借助仪器观察事物)。
- 实验是利用仪器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研究的一种手段。
实验时要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 长度测量。
-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km = 1000m;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体积测量。
- 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m³),还有立方分米(dm³)、立方厘米(cm³)等,液体体积常用单位是升(L)和毫升(mL)。
1m ³=1000dm³;1dm³ = 1000cm³;1L = 1dm³;1mL = 1cm³。
- 测量规则固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测量其边长后根据公式计算。
测量液体体积一般用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可以用排水法(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V1,再将固体浸没在水中,读出总体积V2,固体体积V = V2 - V1)。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2课测量体积知识点都有哪些In the second lesson of the third-grade science textbook, students learn about measuring volume. This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science that helps us understand the amount of space an object occupies. Students are introduced to the concept of volume and how it can be measured using different units of measurement. They learn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ze of an object and its volume, 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of accurately measuring volume in scientific experiments.三年级科学课本的第二课中,学生学习如何测量体积。
这是科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占据的空间量。
学生被介绍到了体积的概念以及如何用不同的度量单位来测量。
他们学习了物体的大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科学实验中准确测量体积的重要性。
One key knowledge point in measuring volume is understanding the basic unit of volume in the metric system, which is the liter. Students learn about the liter as a unit of measurement for volume and how it is used to measure the capacity of containers. They are taught how to convert different units of volume, such as milliliters and liters, andhow to calculate the volume of irregularly-shaped objects using the displacement method.在测量体积的一个关键知识点是要理解度量系统中的基本体积单位,即升。
科学个性化辅导授课案
教师:谈辉荣
内容(课题):科学入门(二)—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教学目的
掌握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熟练地进行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重难点: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长度的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即长度单位,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较大的还有千米(km),较小的还有分米(dm)、厘米(cm)、微米(μm)、
纳米(nm)等。
3、常见长度单位的关系: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1分米=0、1米,1厘米=0、01米,1毫米=0、001米,1微米=0、000001米,1纳米=0、000000001米
正确换算方式举例:
(1)1.84米=1.84×1000毫米=1840毫米
(2)600毫米= 600×0、001米=0、6米
常见几种错误方式:
1.84米=1.84米×1000=1840毫米; 1.84米=1.84米×1000毫米=1840毫米
1.84米=1.84毫米×1000=1840毫米; 1.84米=1.84×1000=1840毫米
练习: 完成下列长度单位换算并写出其过程
(1)、0、35千米= 厘米(2)、76厘米= 纳米(3)、1、97分米= 微米(4)、32、5毫米= 米(5)、18微米= 分米(6)7650纳米= 厘米
4、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刻度尺的零刻度(看是否磨损?测量时选用的起始刻度不一定用刻度尺原来的零刻度)、量程(测量范围)(比如:测书本厚度,可用一般的刻度尺;测量铅球成绩用皮卷尺;
建筑设计用卷尺等)、最小刻度(比如测跑道,可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皮卷尺;测量玻璃要求比较精确的,需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尺)。
②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③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④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正确:数值一定要写明单位。
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练一练
1、填写单位: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一般的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1.2 ,灯管直径约为40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1.8____
2、换算下列单位:
(1)64mm= m
(2)0.2m= km= nm
3、
4、若不考虑刻度尺的厚度,则下列测量课本宽度的方法正确的是( )
5、特殊测量方法
(1)、化曲为直法
(2)“滚轮法”圆形的花坛的长度
(3)卡尺法”
(4)绕线法:比如测象电线之类比较细的圆柱直径
(5)“累积法”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铁丝的直径。
例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数出50张或100张纸,后测这50或100张纸的厚度,测得的厚度除以50或10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
课堂训练
1.测量金属块的长度,如图1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2.如图2所示,测得圆筒外径是__ 厘米。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7.9米=____厘米(2)430毫米=_____米
(3)69米=____千米(4)10-4米=微米
4.请给下列测量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图2
(1)王红的身高168 _______;(2)科学课本的长度是256.0 _______;
(3)课桌的高度是7.8______ ;(4)长江大桥全长是1750_______。
5、甲、乙两位同学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直尺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甲记录是23.06厘米,乙的记录是23.0厘米。
你认为错误的是()
A、甲
B、乙
C、都符合
D、都不符合
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 0.3260米, 7.59米, 759毫米, 759分米, 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D毫米、分米、厘米、米
7、某同学测木块长度,读数为23.51cm,则该读数正确值和估计值各为( )
A 23cm和0.51cm
B 23cm和0.01cm
C 23.5cm和0.01cm
D 23.5cm和0.1cm
8、某同学用刻度尺五次测量一物体的长度,数据如下:31、52cm, 31、54cm , 31、53cm, 31、52cm,32、15cm, 则该物体的实际长度为。
二、体积的测量
1、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2、体积的主单位是米3(m3)。
常用单位有:分米3(dm3)、厘米3(cm3)等。
液体体积常用单位是升
(L)和毫升(ml)。
3、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米3=1000分米3;1分米3=1000厘米3;1厘米3=1000毫米3
1毫米3=0、001厘米3;1厘米3=0、001分米3;1分米3=0、001米3;1厘米3=0、000001米3
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
4、体积的测量:
(1)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可用刻度尺测出它的边长,然后计算它的体积。
(2)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和量杯。
量筒和量杯的相同点
...是:都没有“0”刻度。
不同点
...是:量筒的刻度是均匀的,量杯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5、量筒的使用方法:
(1)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刻度。
(2)量液体时,量筒应平放在桌面上。
(3)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偏大,仰视偏小
6、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测量方法可以将它浸没在水中,两次读数的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
如果该物体是浮在水面上的,则可用“悬垂法”或“按压法”进行测量。
例如图3: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
...........
(1)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
(2)将小石块用细线拴住,缓慢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当小石
块被水全部浸没时,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的刻度值V2。
(3)计算可知:小石块的体积为V=V2-V1。
7、介绍几种特殊体积测量法
(1)用水可以测量不规则的物体,如果没水,怎样测量?
可以用细沙代替图3
(2)溶于水的物质怎样测量体积,如冰糖?
可以用油代替
(3)若被测物体不能沉于水下怎样测量体积,如木块?
可以细针把木块压入水中;
可以用细沙代替水;
可以用铁块或重物把物体绑着沉下去“悬垂法”
如图4
1、先读取悬挂重物浸没于量筒中液体时对应的体积V1 ,
2、然后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入量筒中读取此时的体积V2。
图4
3、两者的差值便是石蜡的体积V。
V=V2-V1
练一练
1.使用量筒测量体积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要把量筒平放在桌面上
B.要搞清量筒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C.量筒只能测液体体积不能测固体体积
D.液面在量筒内呈凹形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2. 一瓶矿泉水的体积是。
3.在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
A. 更大
B. 更小
C. 一样大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4. 准确量取70毫升氯化钠溶液,所选用的量筒正确的是()
A.100毫升
B.50毫升
C.200毫升
D.10毫升
5单位换算:
(1)500毫升= 升;(2)0.5立方米= 升(3)250升=厘米 3 (4)7Ⅹ106毫升= 米5;(5)103厘米3= 米3; (6)0、23米3= 毫升
6、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采用俯视读数法,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毫升,则此液体的真实体积将比35毫升()
A.大B.小C.一样D.都有可能
7、有甲、乙、丙三种量杯,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分别是:甲:500毫升,10毫升;乙:100毫
升,1毫升;丙:50毫升,1毫升,现要测量体积约为40厘米3的石块体积,选择上述哪一种量杯进行测量好?()
A、甲
B、乙
C、丙
D、三种都可以
8、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当量筒放置在较低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C 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 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量筒,把其中放在平稳桌面上,并使量筒刻度线正对自己
9、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 —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总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你做此实验将选择哪种方法:(选填“甲”或“乙”)
(2)如果两同学读数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能不
相等,比较大的是(选填“甲”或“乙”)。
(3)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右图所示,则这块碎石的体积是厘米3。
10、给你一只量筒,一只烧杯,一支色笔,足够的水,利用这些器材,怎样测量一只鸡蛋的体积(量筒口较小,鸡蛋放不进去)请简要写出测量的主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