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预注右美托咪定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11.94 KB
- 文档页数:4
右美托咪定在麻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随着临床麻醉医学发展水平逐渐提升,在临床麻醉用药中,人们对用药的方案需求越来越高。
通过麻醉用药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控制具有一定帮助。
同时在给予患者麻醉用药指导中发现,麻醉用药的安全性及用药药理分析也比较关键。
只有麻醉用药的药理及临床用药科学合理,才能满足患者的麻醉用药需求。
右美托咪定作为常用的麻醉用药之一,在临床麻醉用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关研究证实,经过右美托咪定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麻醉效果,整个用药指导的安全性较高,能够符合患者临床用药指导需求。
本文主要对右美托咪定在临床麻醉中的作用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患者临床麻醉用药指导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临床麻醉;研究进展手术治疗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的病情、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作用[1]。
在围术期需要给予患者一定的麻醉药物,以起到镇痛、抑制交感神经的作用,促进手术的进行[2]。
右美托咪定是常用的麻醉药物,此药可以选择性的与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相结合,并且 t较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2目前我国已经在临床上使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经过临床应用和研究,发现此药物的麻醉效果良好[3]。
本文主要对右美托咪定在临床麻醉中的作用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现报告如下。
1右美托咪定的药理特点1.1药代动力学特点右美托咪定属于咪唑类的衍生物,其分布半衰期约为6mim、清除半衰期约2 h。
该药主要在肝脏代谢并尿及粪便清除。
若在婴儿体内其清除速度更快,且肾功能严重受损时清除不受影响[4]。
临床发现右美托咪定其镇静机制比较特别,拥有无呼吸抑制并容易唤醒的特点,因此手术和其他(如胃镜等)诊疗操作中可以不需要或仅需补充少量镇痛药,就能让患者保持配合医生检查的镇静能力,最明显的是减少了全麻手术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波动。
1.2右美托咪定的药效动力学特点α2肾上腺素受体主要分布于交感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肾上腺素神经元中,被刺激后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右美托咪啶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09-01T01:11:23.538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1期作者:史明亮[导读]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镇静药物,通常情况下其剂型为注射剂史明亮内蒙古医科大学赤峰临床医学院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024000摘要: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镇静药物,通常情况下其剂型为注射剂,主要是用于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过程中的镇静,同时在重症监护治疗过程中也有效应用,对插管或者用呼吸机的患者起到镇静作用。
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综述右美托咪啶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临床麻醉应用研究进展一、引言右美托咪啶是无色的澄明液体,主要用于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时的镇静,同时也用于重病监护治疗期间开始插管和使用呼吸机病人的镇静,在临床麻醉过程中呈现出十分显著的疗效,为患者的麻醉和治疗提供必要支持,在当前临床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据此,有必要针对该药物在临床麻醉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等内容进行探讨和综述。
二、右美托咪啶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的作用机制在临床麻醉过程中应用右美托咪啶主要是针对患者的脑部和脊髓部位的 α2AR进行相对应的作用,这样可以使其神经元放电情况得到充分的抑制,进一步有效产生镇痛镇静效果,对其交感活动进行抑制,与此同时也能够呈现出比较良好的利尿、抗寒战以及止涎的效果。
三、右美托咪啶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的研究进展3.1可以有效确保患者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
在患者的腹部外科或者妇科手术之前,有针对性的应用该药物实现静脉滴注,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气管插管对于患者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程度,使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进一步提升。
Talke等相关专家学者通过对手术患者进行麻醉诱导之后应用该药物,通过临床调研可以看出,这种药物可以使患者麻醉苏醒期间的心率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使心率增快的程度有效降低。
同时通过临床调研也可以进一步看出,在针对全麻条件下进行颅内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而言,采用该药物实施头皮剥离,把颅骨锯开等相关操作,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抗血压药物的用量,同时,在麻醉诱导之后使用该药物,一直到手术结束之后的48小时之内,可以看出,这种药物对于患者心率增快的情况能够起到明显的制约作用。
2016.07论著·论述65右美托咪啶在临床麻醉中应用分析于 芝1,2 高 巍2 武晓敏3 刘 娟41宁夏医科大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0001 2宁夏人民医院麻醉科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00013宁夏人民医院血管外科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0001 4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0001【摘 要】目的:探究在临床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需要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和双号患者分别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常规麻醉,观察组患者则在蛛网膜下腔阻滞成功后的手术前十分钟对患者进行右美托咪定的静脉注射,对比两组患者的Ramasy 评分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Ramasy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
结论:在患者的临床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够显著优化患者的麻醉效果,有利于患者手术的顺利展开,值得在临床麻醉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临床麻醉;Ramasy 评分随着临床麻醉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医疗设备的完善和围手术期生命支持相关指标的优化,很多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也符合手术适应症。
蛛网膜下腔阻滞作为一种脐下手术的常用麻醉方式,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负面情绪,导致患者受到心理创伤,同时减少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镇静非常重要,也对患者后期的病症恢复非常有利[1]。
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其具有抗交感、镇痛和镇静的作用,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应用很容易唤醒[2]。
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需要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无心血管疾病,同时肝肾功能正常。
蛛网膜下腔注射国产右美托嘧啶对罗哌卡因腰麻效果的影响作者:陈彦梅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25期【摘要】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注射国产右美托嘧啶对罗哌卡因腰麻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01月~2019年01月80例手术治疗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
对照组注射不含有右美托嘧啶的罗哌卡因局麻药液,观察组经蛛网膜下腔注射国产右美托嘧啶的罗哌卡因局麻药液。
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分析两组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感觉阻滞平面达T10时间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阻滞达Bromage3级时间较对照组运动阻滞达Bromage3级时间短,感觉平面消退至S1时间、术中平均镇静指数、运动阻滞消退至Bromage0级时间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国产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腰麻效果较为积极,可延长阻滞作用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应用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国产;右美托嘧啶;罗哌卡因;腰麻【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5..02右美托嘧啶为常见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其麻醉有效性及用药安全性较高,对局麻药液有着显著的延长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效果。
但目前临床对右美托嘧啶应用于罗哌卡因的效果研究还较为缺乏[1]。
基于此,我院对80例手术治疗患者,研究蛛网膜下腔注射国产右美托嘧啶对罗哌卡因腰麻效果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01月~2019年01月80例手术治疗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1~62岁,平均(43.85±7.11)岁。
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2~60岁,平均(42.16±6.07)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1. 引言1.1 背景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引言右美托咪啶是一种选择性µ-阿片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阿片受体的作用来达到止痛的效果。
相比传统的镇痛药物,右美托咪啶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和更少的不良反应。
将右美托咪啶应用于全身麻醉中,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降低麻醉风险,提高病人手术的安全性。
本文将对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和价值。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关于右美托咪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依据,为手术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1.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和优势。
通过对右美托咪啶在全身麻醉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为临床医师提供更科学、规范的用药指导和决策依据。
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验证右美托咪啶在全身麻醉中的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减少手术操作过程中的疼痛和不良反应,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术后康复质量。
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医学界提供更多关于右美托咪啶的临床应用经验,拓展其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范围,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
1.3 方法引言为了评估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采用了系统性文献回顾和荟萃分析的方法。
我们通过检索包括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在内的多个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相关研究。
纳入标准主要包括使用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临床研究,涵盖了不同人群和手术类型。
接着,我们从每篇研究中提取数据,包括研究设计、样本量、研究结果等信息。
然后,我们对提取的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并进行荟萃分析以综合评估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
我们将分析结果进行解读,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通过科学严谨的方法,我们期望能够全面评估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定对重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定对重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时间的影响以及其相关副作用。
方法:60名ASAⅠ~Ⅱ级需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下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人。
所有病人采用罗哌卡因22.5mg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穿刺完成后,第I组病人给予右旋美托咪定lμg/kg的负荷量并于10分钟内泵完,然后持续泵注右旋美托咪定0.4μg/kg/h持续50分钟,第II组病人泵注等量等时间的生理盐水,记录过程中HR、MBP、SpO2;达到最大感觉平面及感觉阻滞时间;达到最大运动阻滞及运动阻滞时间;镇静评分。
结果:第I组MBP在麻醉后20、25、30分钟显著低于第II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第I组显著延长;镇静评分第I组显著提高;阿托品需求第I组比第II组比较显著增多。
结论:静脉给予右旋美托咪定能延长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时间,提供足够的镇静和减少副作用,但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增高。
【关键词】右旋美托咪定;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中图分类号】R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5-0057-02前言蛛网膜下腔阻滞有许多优点,但是,蛛网膜下腔阻滞也存在其并发症和禁忌症,如不能满足长时间的外科手。
为延长蛛网膜下腔阻滞持续时间,可以通过在局麻药中加入碳酸氢钠,二氧化碳或血管活性药物,也可以静脉使用α-2受体激动剂可乐定。
Kanazi等[1]研究证实静脉给予小剂量可乐定或者右旋美托咪定能显著延长布比卡因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但是α-2受体激动剂对罗哌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作用还不是很清楚,本实验是研究静脉给予右旋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感觉和运动阻滞的影响以及相关副作用。
1.资料和方法60名年龄20~60岁,ASAⅠ~Ⅱ级需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下肢手术且评估手术时间大于2小时的的病人,排除血容量不足,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的病人。
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的镇静作用探讨【摘要】目的:探索蛛网膜下腔麻醉中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
方法:在我院普外科患者中随机选出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蛛网膜下腔麻醉,以入院顺序为标准分组,先入院的60例患者纳入到对照组范畴,后入院的60例患者纳入到观察组范畴中,对照组患者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患者给予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镇静Ramsay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
结果:观察组患者靶控输注时的Ramsay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大,P>0.05;在输注10min、输注30min、手术结束时、术后30min时间点上,观察组患者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同时间点的HR和MAP值上,两组差异不大,P>0.05。
结论:对蛛网膜下腔麻醉中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能起到较好的镇静效果,且对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小,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麻醉;Ramsay评分;MAP;HR蛛网膜下腔麻醉是临床上的一种常用麻醉方法,其给药途径较为单一,不少学者开始研究如何延长其麻醉时间,如:使用局部麻醉药、血管收缩药等来延长麻醉时间。
右美托咪定[1]是一种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其具有显著的抗焦虑、镇静作用,而且不会出现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安全性较高,临床上多将其用于全麻的协同镇静中,而在椎管内麻醉的镇静作用上,临床研究还较少。
为探索右美托咪定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的镇静作用,特进行本次研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本研究中的120例患者为我院普外科于2015年2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蛛网膜下腔麻醉,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先入院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后入院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对照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在23-56岁,平均(45.0±5.6)岁,其中腹股沟疝手术27例,骨科手术33例。
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肢手术效果观察张燕;柯慧华【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4(000)016【总页数】4页(P133-136)【关键词】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肢手术【作者】张燕;柯慧华【作者单位】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麻醉科,福建福州,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麻醉科,福建福州,3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右美托咪定(Dex)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A-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能特异性激动蓝斑核,在产生剂量依赖性镇静镇痛效果的同时,不增加呼吸抑制的发生[1-2]。
作者观察2012年6月—2013年2月在本院骨科择期90例静脉输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行下肢手术患者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择期行下肢手术、且预计手术时间短于3 h的患者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18~55岁,体质量49~84 kg; 术前胸片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ASA Ⅰ或Ⅱ级。
排除标准:伴严重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和(或)认知异常、过度紧张、烟酒史、药物依赖史、长期服用镇静药物、对试验药物有明确药物过敏史及不同意使用该药物的患者。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Dex治疗组(DL和DH组)各30例,随机数字由电脑随机生成。
3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本试验各项临床操作及用药均经过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批,患者知情同意。
1.2 围麻醉期处理3组患者均无术前用药,入室开放静脉通路后均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5 mg,麻醉实施前均经静脉快速滴注乳酸林格氏液10 mL/kg。
建立常规心电监护,包括心电图(ECG)、无创血压(NIBP)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监测。
患者依实际情况采取左侧或右侧卧位在L3~4腰椎间隙用25 G笔尖式腰麻穿刺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见脑脊液顺畅流出后缓慢注入0.5%等比重布比卡因2 mL(10 mg),完成麻醉操作后将患者置于仰卧位。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和咪唑安定对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吴俊林;蔡德波;冯涛;朱俊红【摘要】目的比较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和咪唑安定对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择期在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9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咪唑安定(M 组),每组30例.D组患者预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 μg/kg,M组患者预先静脉泵注咪唑安定0.05 mg/kg,C组则给予等容生理盐水10 ml.各组患者行蛛网膜下隙阻滞,均给予0.5%罗哌卡因2ml.比较各组患者一般情况;Ramsay镇静评分、感觉阻滞平面、感觉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例数;术后首次要求使用镇痛药的时间及各组术后24h要求使用镇痛药物的例数. 结果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与C组比较,D组和M组镇静效果满意(P<0.05),而发生低血压、心动过缓副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与M组比较,D组患者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明显增高(p<0.05),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及术后首次要求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24h要求使用镇痛药物的病例明显减少(P<0.05). 结论蛛网膜下隙阻滞前单次剂量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5 μg/kg和咪唑安定0.05 mg/kg均能产生良好的镇静效果;而相比咪唑安定,右美托咪啶能明显延长罗哌卡因引起的感觉阻滞时间,并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45)007【总页数】4页(P654-657)【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咪唑安定;蛛网膜下隙阻滞;镇静;镇痛【作者】吴俊林;蔡德波;冯涛;朱俊红【作者单位】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武汉430030;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武汉43003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麻醉科;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蛛网膜下隙阻滞(腰麻)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式,为了减少患者焦虑、恐惧,术中常辅佐使用镇静剂。
静脉预注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应的影响樊友凌;徐世元;彭惠华;黄芳;江伟航【期刊名称】《临床麻醉学杂志》【年(卷),期】2014(30)11【摘要】目的观察静脉预注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5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静脉予以右美托咪定1 μg/kg,10 min输注完毕,随后以0.5μg·kg-1 ·h-1持续静注.观察10 min,然后选择L2~3间隙穿刺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穿刺成功后以0.25 ml/s恒定速度注入药物,药物为1%罗哌卡因12.5mg+ 10%葡萄糖的混合液3ml;对照组(C组),给以等量的生理盐水静脉输注10 min,余方法同D组.记录药物预注前(T0)、开始预注后(包括麻醉穿刺期间)10 min (T1)、20 min (T2)、30 min (T3)、60 min (T4)及术后即刻(T5)、10 min (T6)、20 min (T7)、30 min (T8)、60 min(T9)的HR和BP,记录Ramsay镇静评分、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消退至S1神经水平的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恢复至Bromage 0分的时间.结果 C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为(2.00±0.41)分,明显低于D组的(3.96±0.53)分(P<0.05).D组感觉阻滞时间(178.5±32.6) min,明显长于C组的(135.1±20.3)min(P<0.05),运动阻滞时间(148.2±41.8)min,明显长于C组的(110.6±28.4)min(P<0.05).结论静脉预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能延长0.5%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感觉及运动阻滞时间,同时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能较好维持循环稳定.【总页数】3页(P1081-1083)【作者】樊友凌;徐世元;彭惠华;黄芳;江伟航【作者单位】511400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麻醉科;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511400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麻醉科;511400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麻醉科;511400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影响 [J], 陆斌;吴安生;张序忠;郑圣舟2.不同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盐酸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的影响∗[J], 姜景卫;鲁华荣;毛桂琴;祝雪芬;毛晨俊3.静脉预注右美托咪定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J], 胡艳;林敏4.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的影响 [J], 杨雪梅5.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对剖宫产阻滞效果的影响 [J], 曾毅;李忠云;武建洪;李清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的影响杨雪梅【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8)5【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ravenous dexmedetomidine given spinal anesthesia ropivacaine.Methods 8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from March 2013 to September 2015,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ere used spinal anesthesia,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used the method under the subarachnoidspace barrier lag before intravenous dexmedetomidine, then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s well as adverse reactions surgery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ensory nerve block and motor block onset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fast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 the ratio of had chills, bradycardia and incomplete analges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Dexmedetomidine will be able to effectively advance ropivacaine spinal anesthesia onset time, it can reduce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目的:探讨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的影响。
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的镇静效果观察周洁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5(009)024
【摘要】目的探讨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中的镇静效果.方法 40例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给予蛛网膜下腔阻滞后切皮前5 min静脉持续注射右美托咪定,手术结束前20~30 min停止注射右美托咪定,观察患者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过程中的生命体征,通过脑电双频指数评判患者的镇静效果.结果患者手术过程中镇静评分出现明显变化,右美托咪定不同的注射阶段的镇静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中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脑电双频指数能够准确的评判患者的镇静深度,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2页(P133-134)
【作者】周洁
【作者单位】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中度镇静的临床效果比较 [J], 高臻辉;王红运
2.右旋美托嘧啶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镇静效果观察 [J], 成干生;邵庆祝;侯丽娜
3.咪达唑仑靶控输注用于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术中清醒镇静的效果观察 [J], 王政;钟士銮;钟美
4.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中度镇静的临床效果对比 [J], 周侃; 余慧强; 高保军; 祝志邦; 陈学良
5.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中度镇静的临床效果比较 [J], 鲁晓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蛛网膜下腔注射国产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腰麻效果的影响探
究
王海霞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18(030)011
【摘要】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注射国产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腰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4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158例手术患者,分为A组和B组,均是79例.A组于蛛网膜下腔注射含有右美托咪定与罗哌卡因的局麻药液,B 组注射不含有的右美托咪定的罗哌卡因局麻药液.对比其麻醉效果.结果对比两组的感觉阻滞平面至T10时间,无差异(P>0.05).A组的运动神经完成阻滞时间短于B组;感觉恢复时间与运动恢复时间长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于蛛网膜下腔注射国产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延长罗哌卡因的腰麻作用时间,确保手术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总页数】2页(P128-129)
【作者】王海霞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佳木斯154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4
【相关文献】
1.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效果分析 [J], 张乐;黄绍强
2.不同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盐酸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的影响∗[J], 姜景卫;鲁华荣;毛桂琴;祝雪芬;毛晨俊
3.微量右美托咪啶蛛网膜下腔用药对罗哌卡因腰麻效果的影响 [J], 王言武
4.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的麻醉效果分析 [J], 韩珊珊
5.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效果分析 [J], 孙云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