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神话与历史课件 华东师大版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37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神话与历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神话与历史》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历史学科的早期阶段,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神话与历史的区别,以及中国古代的历史。
教材从神话传说开始,引导学生认识神话与历史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引入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历史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对历史学科有一定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还停留在故事和传说的层面,对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神话传说中走向历史真实,理解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神话与历史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神话与历史的联系和区别,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
2.原因:学生对神话与历史的认识模糊,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不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神话与历史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神话与历史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3.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
4.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神话与历史的关系,以及神话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5.教师讲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并对中国古代历史进行系统讲解。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神话与历史的区别,以及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
7.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神话与历史关系的课后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3课历史及神话第3课历史及神话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黄帝——人文初祖教学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含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反映出原始社会晚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农耕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都出现了。
)引导过渡:及大汶口考古发现可以互相印证的传说很多,本课将使你了解到十分有趣的内容。
集体朗读“导入框”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题词,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和了解黄帝的欲望。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炎黄战蚩尤教师指导学生阅读11页“正文”和12页“阅读文字”,观看地图册第5页的《涿鹿之战》和《炎黄战蚩尤》要求学生解答:“涿鹿之战是怎么一回事?”(分解为征战双方、征战过程、征战结果等方面进行启发)。
指出,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黄帝——人文初祖指导学生阅读12—13页,讨论回答:1、组织学生“动脑筋”(13页):你对上述神话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科学?(A.那时能造宫殿、制衣裳、挖水井、造舟车、出现文字、编制乐谱等,有可信的一面。
B.说成是黄帝、嫘祖、仓颉、伶伦几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色彩了。
C.上述发明应是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不可能只是个别人的功劳。
这些历史记载反映的是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由于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人们就把这些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妻子及其部属了。
)2、指导阅读12页“文献资料栏·孙中山语录”,理解其语义。
观看“黄帝的发明贡献”插图,讨论回答:“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平蚩尤,多发明)3、组织学生读“自由阅读卡”(第15页),联系前面学过的神话传说,开展14页“活动及探究1,议一议:远古传说及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启发学生回答出: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但也蕴藏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例如,炎黄时代的传说,不仅可以在《史记》的《五帝本纪》中有所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