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文化的七大特征
- 格式:docx
- 大小:103.91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章绩效管理概论1.绩效:又称工作表现,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工作结果,相当于通常所说的业绩,如工作的效率、工作产生的效益或利润等:另一方面指影响工作结果产生的行为、技能、能力和素质等。
因此,绩效既包括静态的结果内容,也包括动态的过程内容。
两者相辅相成,结果是工作的最终目标,过程则是影响和控制目标的实现。
2.绩效一般分为:组织绩效和人员绩效两类。
组织绩效通常包含产量、盈利、成本等财务性内容,同时也包含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员工成长与发展等非财务性内容。
人员绩效一般指个体性绩效,对人员绩效而言,绩效既表现为人员的工作结果,也表现为人员的工作过程,如人员的行为、技能、能力和素质等。
3.组织绩效:是通过人员个体绩效实现的,离开人员个体绩效,也就无所谓组织绩效。
组织绩效又被分为组织整体绩效和部门或团队绩,因此,企业内绩效一般有三个层面:组织整体绩效、部门或团队绩效、员工个体绩效,一方面,员工个体绩效是根基,部门或团队绩效、组织整体绩效都是建立于个体绩效之上;另一方面,部门或团队绩效是员工个体绩效的整合和放大,组织整体绩效又是部门或团队绩效的整合和放大。
4. 通常,绩效管理主要关注的:是人员个体绩效。
5.什么是影响人员工作绩效的主要因素:一般地说,分析这些影响因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关键因素角度进行,另一种是从系统角度进行。
一,关键因素分析:人员工作绩效的关键因素有五个:工作者、工作本身、工作方法、工作环境和组织管理。
工作者主要指员工本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技能和能力、工作知识、工作动机及个性特点等;工作本身主要包括工作目标、计划、资源需求、工作复杂程度、工作过程控制等;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工作手段、工具、流程、协调等;工作环境主要包括工作文化氛围、工作条件等;组织管理主要指企业组织的管理机制、政策和管理水平;上述五种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员工绩效,这些因素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效应往往是一种“木桶效应”,也就是说,如果有一种因素起消极作用,就会降低员工的绩效。
●OB重点研究组织内部行为的三大决定因素:个体、群体、组织结构●态度三大构成要素:认知、情感、行为●认知失调理论用来解释态度与行为间的关系●OB研究做多的三种态度: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度、组织承诺●组织承诺的三个维度:情感承诺,留守承诺,规范承诺●提升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工作本身、报酬、提升机会、监管,同事等●满意和不满意的员工对工作的影响: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快乐的员工未必就是高生产率的员工.快乐的组织是更高产的组织.满意度与缺勤率满意感与缺勤率之间呈负向关系.满意度与流动率满意的员工较少离职.组织会努力挽留高绩效的员工,辞退低绩效的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组织公民行为(OCB)感到满意的员工更可能以积极的心态来谈论组织、帮助他人,在工作中也做得比正式期望更多。
满意度与客户满意感服务性组织中管理层需要关注顾客的满意感员工的满意度与积极的顾客结果之间有关系满意度与工作场所的越轨行为要想控制工作场所不满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最好的办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根源—不满意。
●影响OB的主要人格要素:1.核心自我评价2.马基雅维里主义3.自恋4.自控5.冒险性6.A型人格和前瞻性人格●人—职匹配(霍兰德)—个体人格与工作要匹配●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者本身、目标物、情境●归因主要取决三个因素:区别性:指个体是否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行为。
一致性:如果其他人在相似情境下有相同的反应,我们说该行为具有一致性。
一贯性:行为一贯性越高,知觉者越容易把它归为内因。
●判断他人时常用捷径:选择性知觉,晕轮效应,对比效应,投射,刻板印象●理性决策过程:1.确认问题 2.明确决策标准3.给尚不确定的决策标准分配权重4.设计可能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5.评估备选方案6.挑选最佳方案●创造性的三因素模型:专业知识,创造性思维技能,内在任务动机●决策中常见的偏差与失误:过度自信偏差、定锚偏差、证真偏差、可获性偏差、代表偏见、承诺升级、随机误差、后见之明偏误●问题:试用决策心理偏差理论解释为什么传销总是屡禁不止,总是有许多人加入到非法传销的行列?●使用直觉决策的八种情况:1.存在高度不确定性2.几乎没有先例可遵循3.各种变化很难科学预测时 4.“事实”有限时 5.事实的指向性不明确 6.分析性的数据毫无用处7. 存在多个不错的备选方案,并且每个方案都有可取之处8.时间有限、做出决策的压力很大●组织约束:绩效评估、奖赏体系、规章制度、系统强加的时间有限、历史先例●伦理决策标准:1.功利主义:最大限度地提供最佳效益.2.人权:尊重和保护个体的基础权利.3.公正:个体公正无偏地执行规则,平等分配企业的效益和损失●.激励理论包括:需求层次理论、X和Y理论、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合群需要●目标设置理论:该理论探讨了目标的具体化、挑战性和绩效反馈的作用。
第一篇章:基础概念和原理第一章:基本概念和原理一、填空题:I.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IS0 9000标准把质量特性定义为:(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相关的(固有特性)。
3.产品质量特性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4.服务质量特性一般包括:(功能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文明性等6个方面。
5.产品的寿命是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工作(总时间)6.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7.产品的经济性是指产品从(设计)、制造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的(成本)和费用方面的特征。
8.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9.质量职能是指为了使产品具有满足(顾客)需要的质量而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和。
10.质量环是指对产品质量的(生产)、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的抽象描述和理论概括。
II.魅力特征是指如果充分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分也不会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征。
、判断题:1.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
2.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满足使用目的的所具备的技术特性。
(X)3.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适用性”观点。
他指出,“适用性”就是产品符合规范或需求的程度。
(X)4.从质量和企业关系方面看,提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V)5.由于质量特性是人为变换的结果,因此我们所得到的或确定的质量特性实质上只是相对于顾客需要的一种代用特性。
这种变换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顾客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
(V )6.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V)7.顾客是指组织外接受服务和使用产品的个人或团体。
(X)8.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了四个大类:即硬件、软件、服务、流程型材料。
9.提高质量能带来全社会的效益,但是生产企业的成本会增加。
组织文化的七大特征组织文化的七大特征/要素Seven primary characteristicsThe most recent research suggests the following 7 primary characteristics that, in aggregate, capture the essence of an organization's culture抓住组织文化的精髓:1.Innovation and risk-taking创新与冒险The degree to which employees are encouraged to be innovative and take risks【run / take a risk(s)冒险】鼓励员工创新与冒险的程度You shoul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Attention to detail关注细节The degree to which employees are expected to exhibit precision,analysis, and attention to detail关注细节【】公司在多大程度是期望员工做事缜密,善于分析,注意小节3.Outcome orientation结果导向The degree to which management focuses on results or outcomes rather than on the techniques and processes 而不是技术和流程used to achieve these outcomes【】公司管理人员在多大程度上将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不是强调实现这些结果的手段与过程4.People orientation以人为本The degree to which management decisions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effect of outcomes on people 结果对人的影响within the organization管理决策在多大程度上会考虑到决策对公司成员的影响5.Team orientation团队导向The degree to which work activities are organized around teams rather than individuals公司在多大程度上以团队而不是以个人工作来组织活动6.Aggressiveness进取The degree to which people are aggressive and competitive积极进取而且喜欢竞争的rather than easygoing员工的进取心和竞争性如何7.Stability稳定性The degree to which organizational activities emphasize maintaining the status quo in contrast to growth组织活动重视维持现状或者是重视成长的程度Each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exists on a continuum from low to high. Appraising the organization on these seven characteristics, then gives a composite picture of the organization's culture. This picture becomes the basis for feelings of shared understanding that members have about the organization, how things are done in it, and the way members are supposed to behave组织成员的行为应该表现的方式.Cultural Intelligence, CQCultural intelligence is your capability to grow personally through continuous learning and good understanding of diverse cultural heritage, wisdom and values, and to deal effectively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understanding(1)World Cultures(2)Eastern vs. Western Philosophy(3)Managing cultural differencesInspiring cultureCorporate culture inspiring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鼓励创造与创新and encouraging people to do great thingsIf you want to encourage extraordinary performance from your people and want them to do great things做大事, then you must create an inspiring corporate culture创造一种令人鼓舞的公司文化to inspire and energize them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企业文化的特点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是企业内部员工共同遵循的一种精神和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的特点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描述和分析。
1. 共同价值观: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共同的价值观。
企业内部的员工共同信奉一套价值观念,并将其作为行为准则。
这些价值观可能包括诚信、创新、团队合作、客户至上等。
共同的价值观能够凝结员工的共识,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
2. 明确的目标和愿景:企业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明确的目标和愿景。
企业文化应该能够为企业设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并激励员工为之努力。
企业的愿景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3. 高度的自我认同:企业文化的特点还包括员工对企业的高度自我认同。
企业文化应该使员工感到自豪和归属感,愿意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能够增强员工的凝结力和忠诚度。
4. 开放和包容性:企业文化应该具有开放和包容的特点。
企业应该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不拘泥于传统的观念和方式。
开放和包容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创新和变革,使企业保持竞争力。
5. 学习和成长导向:企业文化应该是学习和成长导向的。
企业应该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员工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学习和成长导向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6. 共享和奖励机制:企业文化的特点还包括共享和奖励机制。
企业应该鼓励员工分享成功和成果,营造共享的氛围。
同时,企业应该建立公正的奖励机制,激励员工的努力和创新。
7. 持续改进和适应性:企业文化应该具有持续改进和适应性。
企业应该鼓励员工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流程,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持续改进和适应性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保持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企业文化的特点包括共同价值观、明确的目标和愿景、高度的自我认同、开放和包容性、学习和成长导向、共享和奖励机制,以及持续改进和适应性。
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凝结员工的共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一个烂公司的七大特征及25条斑斑劣迹面试是很难!你的心是集中在越来越通过繁琐的过程中没有搞乱了,并祈祷,用人单位会喜欢你。
你愉快地接受工作机没有停下来想想如果你真的喜欢你的公司正在面试。
你有没有注意到,接待员就喜怒无常,有一堆盒散落在地板上,而用人单位有你久等了30分钟–虽然你是爆炸的时间?你的神经和绝望可以阻止你注意到这些迹象告诉故事不良公司文化.往往不采访是无裂缝不开始出现,直到你已经正式开始工作。
之前提交自己永远不快乐,读通过下面的列表,以帮助识别毒性的工作环境:一、招聘不按章程,天天招人却又留不住人二、发展没有规划,天天吹企业未来,却没有具体的组织架构三、工作没有量化,做多做少都一样四、薪酬没有设计,总是说钱不重要,一谈钱就和你画饼五、考核没有指标,管理者全凭感觉做决定六、晋升没有标准,提拔全看领导个人喜好七、培训没有系统,工作怎么做,全靠自己摸索这样的公司可以确定的是不够人性化,难以留住人才,招来的人留不住,即便留下来也做不长久,所以遇上这种情况,管理者一定要反省,以下列举25条斑斑劣迹。
1.奇怪的面试过程信不信由你,有些公司不给员工机会来采访的部门负责,他们将与。
他们还重新安排访谈的次数与不同的候选人,并聘请其他成员没有正式采访。
如果你落入任何这些情况下,最好要避免公司共有。
这意味着他们不是有组织的和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构。
2.感觉无聊的和不幸你看看周围办公室,看到大海的悲伤的面盯着窗希望更好的生活?如果是这样,警钟应该响铃在你的头上。
你不会想成为的那个人急切地等待时钟打下午5时30分,所以你可以回家了的一天。
相反,该办公室的环境应该感到乐观和积极的,你应该享受在那里。
3.该公司认为他们的津贴是文化许多公司认为他们已经钉公司文化,因为他们有一个奇特的乒乓球桌,并提供免费照顾午餐。
然而,他们没有注意到该集团的人在靠近水的机器的抱怨他们的工作量和糟糕的管理人员每天早上。
不要被愚弄了津贴和看什么实际环境是怎样的。
我的课程质量管理∙ 1.课前测试∙ 2.课程学习∙ 3.课程评估∙ 4.课后测试课前测试说明:课前测试是测试您对课程内容的初期掌握情况,带着问题参与学习,测试结果不计入考试成绩。
单选题1. ()使质量控制成为必须。
√A 工业革命B 生产标准化和批量生产C 客户的需求D 企业数量的增多正确答案: B2. 对质量市场导向的动态质量理解正确的是()。
√A 质量应该充分考虑并迎合客户的需求B 保证质量只是要求与规格和技术指标达成一致或合乎规范C 质量的定义就是减少或防范次品D 只要依靠质量保证就能使客户多下订单正确答案: A3. 在产品处在变动期中,重视质量应该从()阶段开始。
√A 概念定义B 试生产C 批量生产D 设计正确答案: D4. 将全面质量管理扩展到全公司的过程主要包括()阶段。
√A 变革部署、启动程序、保持动力并巩固新文化B 启动程序、变革部署、保持动力并巩固新文化C 保持动力并巩固新文化、启动程序、变革部署D 保持动力并巩固新文化、变革部署、启动程序正确答案: B5.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是投入()。
√A 时间B 技术C 资源D 人员正确答案: A我的课程质量管理∙1∙2∙3∙ 4.课后测试课后测试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测试成绩:100.0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单选题1. ()使质量控制成为必须。
√A 工业革命B 生产标准化和批量生产C 客户的需求D 企业数量的增多正确答案: B2. 在变动期中,顾客对产品性能及新颖性更感兴趣。
企业可以()。
√A 延长开发周期B 在潜在问题分析和预防方面减少投入C 增加样品D 多与顾客沟通正确答案: C3. ()是决定企业选择实施市场驱动的动态质量管理方法的主要因素。
√A 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位置B 产品的档次C 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位置或同顾客打交道的紧密程度D 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位置或产品的档次正确答案: C4. 保持持续动力并巩固新的企业文化,决定性的因素是()。
简述组织文化的特征
1组织文化具有以下特点:(1)组织文化意识。
(2)系统的组织文化。
(3)组织文化的凝聚力。
(4)组织文化定位。
(5)组织文化的可塑性。
(6)组织文化的长期性。
组织文化的特征组织文化的七大特征是创新与风险、注重细节、人际导向、结果导向、团队导向、进取心和稳定性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其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简单讲是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
任何组织从筹备建立时便开始逐步形成某种特定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的看法和对周围世界的反映。
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
(1)共同价值观
(2)企业使命
(3)企业精神
(4)企业道德
(5)团体意识
(6)企业制度
(7)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七化十感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和精髓,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很多企业注重发展企业文化,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以增强企业团队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企业文化的建设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七化十感是一种常见的企业文化建设理念。
七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七个方面,分别是文化化、产品化、团队化、品质化、创新化、服务化、效益化。
这七个方面涵盖了企业的方方面面,每一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化化指企业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注重打造企业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产品化是指企业要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品牌形象;团队化指企业要打造有凝聚力的团队,形成合力;品质化是指企业要追求卓越的品质,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化是指企业要不断进行创新,不断推陈出新;服务化是指企业要注重客户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效益化是指企业要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十感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十个要求,分别是管理感、质量感、服务感、效益感、学习感、创新感、责任感、团队感、感恩感、使命感。
这十个要求体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效果。
管理感是指企业要有良好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质量感是指企业要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服务感是指企业要注重客户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效益感是指企业要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学习感是指企业要注重学习和创新;创新感是指企业要鼓励员工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责任感是指企业要对社会和环境负责;团队感是指企业要营造有凝聚力的团队;感恩感是指企业要感恩员工和客户;使命感是指企业要明确自己的使命和价值。
企业文化七化十感的核心是让员工从文化上感受到企业的价值观念和理念,认同企业的目标和使命,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追求。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还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在企业文化七化十感的建设过程中,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企业要明确自己的文化内涵和目标,打造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目标组织文化名词解释
目标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部形成的、具有明确目标和价值观的文化体系。
这种文化体系通常包括组织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是组织成员共同遵循和信仰的原则和规范。
目标组织文化的作用在于引导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促进组织内部的协作和效率,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并帮助组织实现其战略目标。
目标组织文化的建设需要经过多个阶段,包括明确组织的使命和愿景、确定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制定实施计划和措施、推广和传播等。
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和管理者需要发挥关键作用,通过自身的言行和决策来影响和推动组织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还需要注意与员工沟通、反馈和改进,确保组织文化的建设符合组织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
目标组织文化对于组织的长期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它可以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创新能力,并帮助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不断加强和完善目标组织文化建设是每个组织都需要重视和投入的重要工作。
(一)组织文化的定义1、五种认识第一种是“总和说”。
认为组织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第二种“同心圆说”。
认为组织文化包含三个同心圆,外层圆是物质文化,中层圆是制度文化,内层圆是精神文化。
第三种“精神现象说”。
认为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
这种提法把精神文化提高到更高的角度,组织文化就是一种精神现象。
第四种“群体意识说”。
这种学说认为,组织文化是指企业员工群体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群体意识及行为方式。
第五种“ 五因素说”。
美国的迪尔和肯尼迪认为组织文化是由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和外部环境这五个因素组成的一个系统。
2、一般定义组织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企业经营活动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其中最核心的是价值观。
看待一个组织文化的成败与优劣,最关键的就是看该组织的核心价值观。
(二)组织文化的特征1.实践性。
每个组织的文化只能在生产经营管理和生产经营的实践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而形成。
同时,组织文化又反过来指导、影响生产实践。
2.独特性。
在组织经营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经营准则、经营作风、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等等。
组织文化建设要有个性。
3.可塑性。
只要充分发挥能动性、创造性,积极倡导新准则、精神、道德和作风,就能够对传统的精神因素择优汰劣,从而形成新的组织文化。
4.综合性。
组织文化的各种因素不是单纯地在组织内发挥作用,而是经过综合的系统的分析、加工,使其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整体的文化意识。
(三)组织文化的构成1、组织文化的结构从文化的三层结构来看,组织文化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只是各层次的组成比文化的相应层次可能更为具体。
其结构和内容如下图:第二节组织文化类型(一)迪尔与肯尼迪分类(二)丹尼森—达夫特分类(三)权力角度分类1、权力导向型文化。
强调权力的支配作用,上级对下级具有绝对控制权,但距权力中心越远,权力的影响越弱,其结构类似于蛛网。
公共管理学第十章非政府公共组织非政府公共组织,是指那些独立于政府与企业之外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各类社会组织。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公共事业组织包括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民办非企业单位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显著特征是民间性、互益性和同类相聚性。
公共企业组织,是指以公共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以企业营利最大化为基本目标的一类特殊的企业组织。
社会中介组织是指介于政府与社会之间,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中介服务的各类社会组织。
从社会中介组织的经济属性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非营利性中介组织;营利性中介组织。
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民间自治组织是指在政府指导下,由基层群众组成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
世界各国的公共企业主要分布在以下一些领域: (1) 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领域(2) 基础工业领域(3) 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一些支柱性产业(4) 某些高科技产业(5) 对国民经济起重要调节职能的部门非政府公共组织发挥社会作用的主要途径有两类,即传统途径与现代途径。
简答题1、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概念及特征是什么?中国的非政府公共组织有哪些类型?答:概念:非政府公共组织,是指那些独立于政府与企业之外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各类社会组织。
特征: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七大基本特性(1)组织性。
指有正式的组织机构,组织有成文的章程、制度、有固定的工作人员等。
(2)民间性。
又称非政府性,指非政府及其附属机构,也不属于政府或受政府支配。
收稿日期:2003-11-28u 公共管理学前沿理论新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张 志 斌(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学院,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作者简介]张志斌(1971-),男,江西新余人,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财政研究。
[摘 要]从理论上看,新公共管理有七大原则;而从实践上看,它有五大模式。
从公共行政价值的角度看,新公共管理代表了追求效率和目标的西格玛型价值;从公共行政传统的角度看,新公共管理代表了一种威尔逊传统和杰佛逊传统的综合;而从公共行政范式的角度看,新公共管理代表了最新的范式变迁。
新公共管理对于公共行政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它带来了一种崭新的治理模式,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政府责任体制。
因此,公共行政的发展应当整合新公共管理的这些积极贡献。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公共行政[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20(2004)01-0104-10近20多年来,在各国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中涌现出了一种崭新的潮流,新公共管理就是对这一国际趋势的统称。
那么,新公共管理究竟包括什么样的内容?它与公共行政的关系又如何?本文的目的就是在对文献的全面回顾的基础上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就其包含的内容而言,新公共管理具有七大理论原则和五大不同的实践模型。
对新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关系的探讨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的:行政价值的角度、公共行政传统的角度以及范式变迁的角度。
本文认为,新公共管理代表了公共行政当中一直高举和张扬的改革的主题以及公共行政中贯穿其历史的对完美的不懈追求。
因此,新公共管理不太可能转瞬即逝。
公共行政未来的发展应当吸收融合新公共管理中正面和积极的因素:新公共管理带来了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和一种新的政府责任体制。
这两大积极贡献与公共行政的未来发展最为密切相关。
一、什么是新公共管理正如前面所述,新公共管理是一个松散的名词(Hood,1991;Manning ,2000)。
组织文化的七大特征组织文化的七大特征/要素Seven primary characteristicsThe most recent research suggests the following 7 primary characteristics that, in aggregate, capture the essence of an organization's culture抓住组织文化的精髓:1.Innovation and risk-taking创新与冒险The degree to which employees are encouraged to be innovative and take risks【run / take a risk(s)冒险】鼓励员工创新与冒险的程度You shoul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Attention to detail关注细节The degree to which employees are expected to exhibit precision,analysis, and attention to detail关注细节【】公司在多大程度是期望员工做事缜密,善于分析,注意小节3.Outcome orientation结果导向The degree to which management focuses on results or outcomes rather than on the techniques and processes 而不是技术和流程used to achieve these outcomes【】公司管理人员在多大程度上将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不是强调实现这些结果的手段与过程4.People orientation以人为本The degree to which management decisions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effect of outcomes on people 结果对人的影响within the organization管理决策在多大程度上会考虑到决策对公司成员的影响5.Team orientation团队导向The degree to which work activities are organized around teams rather than individuals公司在多大程度上以团队而不是以个人工作来组织活动6.Aggressiveness进取The degree to which people are aggressive and competitive积极进取而且喜欢竞争的rather than easygoing员工的进取心和竞争性如何7.Stability稳定性The degree to which organizational activities emphasize maintaining the status quo in contrast to growth组织活动重视维持现状或者是重视成长的程度Each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exists on a continuum from low to high. Appraising the organization on these seven characteristics, then gives a composite picture of the organization's culture. This picture becomes the basis for feelings of shared understanding that members have about the organization, how things are done in it, and the way members are supposed to behave组织成员的行为应该表现的方式.Cultural Intelligence, CQCultural intelligence is your capability to grow personally through continuous learning and good understanding of diverse cultural heritage, wisdom and values, and to deal effectively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understanding(1)World Cultures(2)Eastern vs. Western Philosophy(3)Managing cultural differencesInspiring cultureCorporate culture inspiring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鼓励创造与创新and encouraging people to do great thingsIf you want to encourage extraordinary performance from your people and want them to do great things做大事, then you must create an inspiring corporate culture创造一种令人鼓舞的公司文化to inspire and energize them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Creating a culture for innovation3.Innovation-adept Culture4.Sense of ownershipEmployees who have a sense of ownership are more motivated than those who feel that they just work here. Individual employees and teams thrive when they have a sense of ownership.The more empowered and engaged people are, the more committed they are to the company and try to do their best.ing Strategic Intent to motivate idea generationStrategic intent is senior management's primary motivational tool for radical idea generation.Senior management uses strategic intent to communicate a misfit between current resources and corporate aspirations and motivate idea generation when it actively encourages the quest for new opportunities6.The Fun FactorDo you really want to learn innovation and know what is deep inside, at the core of successful innovation ecosystems like Silicon Valley? "The truth is ... it's a ball! Hard work combined with hard play - at every level, from executive down and back up again."People don't only work hard, but also have a lot of fun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y are not just having fun, but planning it and making it part of their culture. This is the spirit that truly enables relentless innovation and creates innovation-adept culture7.Freedom To FailMaking mistakes is essential to innov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growth, as long as systems are developed to avoid making the same mistake twice避免两次犯同样的错误Freedom to fail means a freedom to explore, venture, experiment and succeed in uncharted territory8.Harnessing the Power of DiversityDiversity of thought, perception, background and experience enhance the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Diversity is a specialized term describing a workplace that includes people from various backgrounds and cultures, and/or diverse businesses.You can find a strategic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an organizational and cultural context by seeking to leverage, rather than diminish, opposite forces. "An important but widely overlooked principle of business success is that integrating opposites, as opposed to identifying them as inconsistencies and driving them out, unleashes power. This is true on both a personal level (the balanced manager is more effective than his or her peer at one end of the control spectrum) and on organizational level as 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