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治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5.36 MB
- 文档页数:85
第32卷第2期2010年3月贵阳中医学院学报JGCTCMNo.2V01.32Mareh2010・87・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冯巍,封彦齐(贵阳中医学院2007级研究生,贵州贵阳550002)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108(2010)02—0087—02膝骨性关节炎是发生在膝部的骨关节炎,是多发于老年人的慢性进行性膝骨关节疾病。
骨关节炎开始主要临床表现是关节痛、关节僵硬,以后随病情的进展而出现关节骨性肥大,关节功能的减退,直至残废或生活不能自理,发病最多的还是膝、髋、脊柱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
WHO将每年的10月12日定为“关节炎防治日”,并成立了致力于不断完善对膝骨性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的小组,小组的成员来自于世界各国致力于膝骨性关节炎研究的知名专家,并定2000至2010年为“骨关节十年”。
这一项世界范围内的膝骨关节炎防治计划旨在通过世界范围的研究,不断改善对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的发展并完善对骨关节病的合理治疗。
我国目前临床对骨性关节炎(OA)的治疗是参照美国风湿病学院(The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ogy,ACR)1995年提出的OA治疗指导原则以控制疼痛、减少残疾、改善关节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避免不良反应为目的。
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1西医1.1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NSAIDs是治疗0A常用有效的药物,但不能阻止骨关节炎的进展。
根据非甾体抗炎药物对关节软骨代谢的影响,可将其分为3类:对关节软骨合成具有抑制作用的主要有水杨酸、阿司匹林、保太松、消炎痛和萘普生等;对关节软骨合成有促进作用的有双氯芬酸钠、舒林酸、BenoxaprofemTenidapP等;对软骨合成无明显影响的有炎痛喜康等。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中医诊疗方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の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
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
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活动时可有摩擦响声为特征,属中医“膝痹病”范畴。
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膝痹病(TCD编码:BNV090)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膝关节の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骨关节炎の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
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4、具体诊断标准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 ②条或①+ 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の分级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の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二)疾病分期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
X线表现(0~I级)。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
X线表现(II~III级)。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
X线表现(IV级)。
(三)证候诊断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因素及治疗进展研究1. 引言1.1 疾病背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中。
它是由于膝关节软骨受损或磨损而引起的炎症和疼痛。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承受着全身体重的压力,因此容易受到损伤和炎症的影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会导致疼痛、肿胀、僵硬和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疾病的发展也会导致关节退化和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病率也在逐渐增加。
对于该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了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深入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因素及治疗进展研究。
【字数:214】1.2 发病因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发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
遗传因素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家族史阳性的患者更容易患上该疾病。
研究表明,某些特定基因的变异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易感性有关,遗传因素直接影响了软骨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加速软骨退行性变化,导致关节软骨的破坏和关节间隙狭窄。
生活方式因素也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起着重要作用。
肥胖、长时间站立及膝关节过度使用等因素都可能加速关节软骨退化,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体力活动等因素也会影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
了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因素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针对不同的发病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关节功能。
【内容结束】2. 正文2.1 遗传因素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作用遗传因素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作用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
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族聚集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家族性疾病,显示了遗传因素在疾病发展中的重要性。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摘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是以膝关节软骨出现退变,或是骨质出现增生而引发的一种关节性疾病,其的出现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
出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后,患者的关节部位会出现疼痛感,活动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畸形,从而加重病情,造成患者残疾。
因此,给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效的治疗措施较为重要。
本文就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措施展开研究,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康复治疗;研究;进展骨性关性炎是慢性进行性疾病的一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畸形率,患者会在发病后,关节的基质会出现崩解,软骨的细胞会出现明显的减少,而且会在病程的延长下导致病情持续地发展[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常见的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患者的关节会出现疼痛感、僵硬、肿胀等表现,已严重影响到了生活质量、经济情况等。
有研究表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而且女性属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高发群体[2]。
目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采用手术、保守治疗等方式,同时通过影像学技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从而为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来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本文就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探究,现做如下报告。
1.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方案属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常用方式,常用的药物有非类固醇类与止痛药等,其中非类固醇类的抗炎药物属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物,其可以缓解静息痛,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实践表明,如长时间应用此药物,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3]。
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如要应用非类固醇类的抗炎药物,可以采用外用的方式。
临床常用地缓解疼痛类药物为双醋固醇,其与非甾体的抗炎药物的效果相似,但其可能会在用药中出现腹泻,故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而言,不建议应用此药物。
双膦酸盐属于骨细胞抑制类药物,其可以发挥抗炎的作用,对骨与软骨具有一定的作用机制,且不会影响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亦称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增生,是一个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为核心,累及骨质并包括滑膜、关节囊及关节其它结构的全方位、多层次、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是一种无菌性、慢性、进行性侵犯关节,特别是负重关节的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由于膝关节的疼痛与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内外对其病因病理及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广泛研究。
一、病因病理本病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
原发性骨性关节炎最常见,又称特发性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也有人提出骨性关节炎是滑膜关节对各种刺激(包括衰老)所进行的修复过程。
继发性骨性关节炎也很常见,常继发于关节畸形、关节损伤、关节炎症或其它伤病,又称创伤性关节炎。
尽管对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已明确以下许多因素可以造成关节软骨破坏:1、个体因素:本病男女均可受累,但以女性多见,尤其是闭经前后的妇女。
从中年到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多年积累性劳损,导致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
肥胖和粗壮体型的人中发病率较高,其原因为体重超重,关节负重增加,促成本病发生。
2、饮食因素:关节软骨内没有血管,其营养依靠从关节液中吸取。
营养不良可导致和加重本病的进展。
3、免疫学异常:关节软骨原是一个无血管的封闭的屏障,软骨组织大多处于机体自身免疫监视系统相隔离的状态,在原发性骨关节炎病人的滑膜中,可见少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并见大量具有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滑膜细胞增生。
骨关节炎可能是一种依赖 T细胞的局部炎症反应过程。
有学者在骨关节炎的髋关节软骨表层发现了IgG、IgM和IgC,这种病人中产生多发性关节炎的频率较高。
4、气候因素:常居潮湿、寒冷环境的人发病率高。
这主要是由于温度低,引起局部血运减慢甚至障碍有关。
另外因遗传因素所致的关节各组成结构异常,特别是软骨细胞的病理性老化亦是发生此病的一重要因素。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7418投稿邮箱:zuixinyixue@·综述·膝骨关节炎治疗的研究进展王若旭,郭艳幸,郭珈宜,李峰(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0 引言膝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骨关节疾病,以膝关节疼痛、肿胀、影响下蹲及日常生活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男女均可发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是中老年人致残的主要病种之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KOA 的患病率显著上升。
据报道,不同程度的OA 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的患病率超过10%,其中女性高达18%。
KOA 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已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严重健康问题。
目前对此病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为主,无法阻断疾病进展,西医对此病的治疗方法多样,中医学在此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治疗种类也越来越多,并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本文就目前对膝骨关节炎治疗方法的进展做简要阐述[1]。
1 中西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1.1 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中医学将KOA 归属“痹证”范畴。
《古今医鉴》提出“痹因元精内虚,肾阳不足,感受外邪,不能祛散,博于经脉,留于关节或内注筋骨所致”,表明正虚是导致痹病的根本因素。
《素问·痹论》曰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指出风、寒、湿三邪为痹证发生的主要原因。
膝骨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为虚、邪、瘀,是本虚标实的病症,其根本是肝脾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养所致,风寒湿阻以及气滞血瘀亦是本病的病因。
1.2 西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KOA 是由力学及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于滑膜、关节囊、软骨及软骨下骨,以慢性进行性滑膜炎、软骨破坏及软骨下骨重塑为特点,最终可致关节软骨面纤维化、糜烂,软骨下骨硬化、边缘骨赘形成,滑膜炎性增生的一种关节炎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