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
- 格式:ppt
- 大小:445.50 KB
- 文档页数:21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知识梳理第1节重力与弹力一、重力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
2.重力大小:G = m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4.重心的位置:(1)形状规则、质量分布的物体的重心的位置在其几何中心;(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分布有关;(3)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4)悬挂法确定重心二、弹力1.弹力的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互相挤压拉伸或扭曲);(2)发生弹性形变2.方向:(1)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2)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3)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3.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长度x成正比。
(2)公式:F=kx,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牛顿每米,符号N/m,它的大小反映了弹簧的软硬程度。
(3)适用条件: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
第2节摩擦力一、滑动摩擦力1.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物体间相互接触且挤压、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 大小:(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2)公式:F f=μF N,μ是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只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动摩擦因数无单位。
4.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而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所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
二、静摩擦力1.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物体间相互接触且挤压、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静摩擦力的大小(1)随着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2)跟物体间接触面的压力大小无关;(3)大小取值范围0<F≤F m;(4)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静摩擦力。
4.静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而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所以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垂直。
第三章相互作用(上)(2020新版)(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前言:《李老师物理教学讲义》由李老师高中物理教研室一线教师根据本人多年教学经验,以及人教版教学大纲(最新版)和教材,精心编撰的教学讲义。
本讲义以教材内容为主线,附有大量经典例题和习题,并附有详细答案或解析。
本讲义主要供广大高中物理一线教师教学参考之用,任何自然人或法人未经本教研室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或用于其它商业用途。
——李老师高中物理教研室一、重力和弹力1.力(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力的性质:例题1-1.(2019·南充高一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在飞行中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C.甲用力把乙推倒,只是甲对乙用力,而乙对甲没用力D.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答案:D例题1-2.如图所示,用球拍击打乒乓球时,如果以球为研究对象,则施力物体是( )A.人 B.球拍C.乒乓球 D.无法确定答案:B(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
有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
如图3.1-4,球所受的重力大小为6N,方向竖直向下。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作力的图示。
在不需要准确标度力的大小时,通常只需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即只需画出力的示意图。
例题1-3.下图甲、乙中物体A的重力均为10 N,画出它所受重力的图示。
答案:如图所示例题1-4.(2019 -温州模拟)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中,在下图描述足球在向斜上方飞行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答案:B(5)力的分类2.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gravity),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高一重力与弹力的知识点重力和弹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了解重力和弹力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定义、特征和应用等方面介绍重力和弹力的知识点。
一、重力的概念与特征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质量间的相互作用。
它根据牛顿的普遍引力定律,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有关。
重力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无处不在:重力存在于宇宙的各个角落,不仅仅限于地球。
例如,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就是由重力决定的。
2. 直线传播:重力是以直线方式传播的,不会因空间的曲折而改变。
3. 万有引力:重力的作用范围几乎无限大,作用于所有物体。
无论物体的大小和质量如何,地球都会对其施加吸引力。
4. 质量和距离的关系: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意味着质量越大,距离越近,重力就越强。
二、弹力的概念与特征弹力是物体在变形后恢复原状时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弹力可分为拉力和压力两种情况,它们展示了物体的弹性特性和变形能力。
以下是弹力的几个重要特征:1. 弹性系数: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弹性系数有关。
弹性系数越大,物体回复原状的能力就越强,弹力也就越大。
2. 反向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当物体受到弹力时,它会产生一个与弹力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这意味着弹力始终成对出现。
3. 弹簧定律:杆状物体或弹簧所受弹力与其伸长或压缩的距离成正比。
这个关系可以用胡克定律表达,具体为F=kx,其中F表示弹力,k表示弹簧系数,x表示伸长或压缩的距离。
三、重力和弹力的应用重力和弹力的概念和特征也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影响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下面是一些应用示例:1. 工程设计:在建筑、桥梁和道路等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重力的作用,确保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2. 运动和运动学:重力是物体运动的驱动力之一,它使得物体朝向地球的中心运动。
同时,弹力也可以导致物体的加速度和位移变化。
高一物理课时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力的作用C、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2.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方向必只向地心B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或杆秤测量C质量大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比质量小的物体受重力小D物体对悬绳的拉力或对支撑面的压力的大小可以不等于重力3.下述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总是成对出现的;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C、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这个力不需要别的物体施力;D、射出的箭能向前飞行,是由于受到一个向前的冲力作用。
4.关于力的概念,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接触B、一个物体施的力不一定作用在另外的物体上C、一个物体受了几个力,它就一定同时对别的物体施了几个力D、物体相互作用时,总是先施力后受力5.一个质量为60千克的人,在地球上的重力约为600N,当他登上月球时(月球的表面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他的质量和重力分别为()A、60kg 600NB、60kg 100NC、10kg 600ND、 10kg 100N6.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了接触面B、重力的方向一定指向地心C、重力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D、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和杆秤直接测量7.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是根据力的性质来命名的。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C、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它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D、地球表面的物体一定受到重力作用。
8.关于重心正确的说法是:A、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C、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D、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不一定在其几何中心9.将一铁块A放在水平放置的磁板B上,A被B吸住并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关于铁块A的受力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铁块共受三个力的作用,其中有两个力的施力物体是磁板B、铁块所受的重力与铁块所受磁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磁板所受铁块的压力大于铁块的重力D、磁板对铁块的吸引力与铁块对磁板的吸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10.月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是地球表面自由落体加速度的1\6.将一物体在地球表面上放在水中,恰好有一半浸在水中,则该物体将()A下沉 B漂浮,但浸没在水中的体积为该物体体积的1\30C悬浮水中 D漂浮,浸没在水中的体积仍为该物体体积的一半11.在地球表面的同一个地方,让同一物体处于如下三种状态:(1)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2)让物体自由下落;(3)物体放在水里,它被浮起.比较这三种情况下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其中正确的是A.第(1)种情况最小B.第(2)种情况最小C.第(3)种情况最小D.这三种情况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相同12.关于物体的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C.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D.用线悬挂的静止物体,细线方向不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二、填空题13.物体A重588N,它的质量为㎏。
高一相互作用力知识点总结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受到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相互作用力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它包括接触力、重力、电磁力、弹簧力等多种形式,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力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至关重要。
一、接触力接触力是物体之间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时产生的力。
常见的接触力有摩擦力、支持力等。
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时产生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指的是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或小于施力于物体上的力;动摩擦力指的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
重力是普遍存在的,所有物体都具有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重力是一个基本的相互作用力,在天体运动、力学问题和物体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电磁力电磁力是由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静电力是一种静止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具有吸引或排斥的特性。
电磁感应力是由磁场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是电磁感应的基础,也是电动机、发电机等电器工作的原理。
四、弹簧力弹簧力是一种由弹性变形产生的力,在物理学中被广泛应用。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会产生一个与形变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称为弹簧力。
弹簧力符合胡克定律,即弹簧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以上介绍了一些高一物理中的主要相互作用力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相互作用和力的产生原因。
相互作用力是自然界中万物互相联系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基础。
只有深入理解相互作用力的本质和特点,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力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与此同时,了解相互作用力还有助于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比如,在车辆行驶中,我们需要了解摩擦力的大小和性质,以便制定相应的行车方案;在建筑物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支持力和重力的相互作用,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稳定。
总之,高一相互作用力知识点的学习对于我们建立正确的物理学和力学的基本概念、发展科学思维和相关技能至关重要。
高中物理重力的知识点详解重力的知识点在初中也学习过,但是在高中学习的会更加的全面,下面本人的本人将为大家带来高中物理关于重力的知识点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重力的知识点重力的概念我们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必修1的51页)中有重力的定义:地球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这种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表达式G=mg;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高一上学期刚接触重力学生可以跳过此段)实际上重力G只是万有引力F的一个分力(具体分析参看图所示)。
对地球表面上的物体,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是使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f。
f比G小很多(f与G的比值不超过0.35%);因此高考说明中已经明确指出: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要给大家强调一点,只有在极轴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原因是,南北极轴点物体不随着地球旋转,向心力为零。
三者的运算关系满足矢量的三角形法则;也就是说重力加速度与质量的乘积等于万有引力与向心力的矢量差。
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来,重力的方向不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所以我们从初中物理开始,就一直用“竖直向下”这一说法来说重力的方向。
为什么物体在地球的两极重力大?在这里,我们做一个分析,来深入理解为什么两极重力大?首先,由于地球不是标准的球形,而是椭圆体;夸张一点来说,就像个椭球体的“橘子”。
因此“距离地心近”的两极万有引力大一些,自然重力加速度也较大。
从天体学的相关知识(F向=mvω)可知,赤道附近的向心力大(高一上学期学生对向心力和万有引力不理解的,下文中有说明)。
相对而言,物体在北极(或者说两极)向心力为零,根据矢量运算法则自然重力也就大一些。
综上两个因素所述:1两极的周围万有引力较大;2南北极没有向心力。
因此,南北极附近的重力加速度大。
请注意是两个因素,仅强调第二个向心力关系大小的因素,这是不科学的。
下面我们来探究重力加速度值的问题。
0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刷基础题型1对“力”的理解1.[江西九江一中2019高一上月考]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BA.对于力,只需要说明其大小,不需要说明其方向B.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C.一个力,可能既没有施力物体,也没有受力物体D.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和方向共同决定,与作用点的位置无关解析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对于力,既要说明其大小,也要说明其方向,故A错误.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故B正确,C错误.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故D错误.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刷基础2.[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高一上期中]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CA.力的作用效果只由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B.运动员把球踢出,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受到运动员的力和重力的作用C.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的D.用拳头击打棉花包,不会感到拳头疼痛,说明棉花包对拳头没有作用力解析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选项A错误;运动员把球踢出,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只受到重力作用,而不受运动员的力的作用,选项B错误;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的,选项C正确;用拳头击打棉花包,虽然不会感到拳头疼痛,但是棉花包对拳头产生了力的作用,选项D错误.题型2对重力和重心的理解3.[山东新泰一中2019高一上质量检测](多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B.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故地球上一切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方向都相同C.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D.弹簧测力计可以测出物体的重力,但读数时必须保持弹簧测力计和物体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析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故A说法错误;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但在地球不同位置,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不同,故B说法错误;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故C说法正确;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受到的重力时,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弹簧弹力才是一对平衡力,故D说法正确.A、B符合题意.4.[河北石家庄辛集中学2019高一上月考]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任何物体的重心一定在这个物体上B.在物体上只有重心受到重力的作用C.一个球体的重心一定在球心处D.一辆空载的货车装上货物后,重心会升高解析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所以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比如均匀圆环的重心在环外),故A、B错误.重心除了与几何形状有关外,还与密度分布有关,因此一个球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球心处,故C错误.一辆空载的货车装上货物后,汽车上方的质量增加,重心升高,故D正确.5.[湖北荆门2019高一上月考]如图所示,A为矩形匀质薄板,B为半圆形钢条,C、D均为直角形支架,把这些物体分别用细绳竖直悬挂,静止时所处的位置符合实际的是(ꢀꢀ)C解析当用绳子悬挂物体时,绳子的延长线必过物体的重心.根据物体重心的位置,可知C正确,A、B、D错误.题型3ꢀ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6.(多选)一个重20 N的物体沿着斜面下滑,如图所示,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不正确的是(ꢀBCꢀ)解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的,不一定与接触面垂直;另外,选取不同的标度,表示力的大小的线段长度会有所不同,则选项A、D图示正确,选项B、C图示错误,B、C 符合题意.7.如图所示,匀质球A置于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上并用竖直光滑挡板挡住,已知球A的重力G=40 N,斜面对A的弹力N1=50 N,挡板对A的弹力N2=30 N,要求在图中用直尺作出球A所受的力的图示.(作图要求:直尺作图,各力作用点均在球的重心上,标明各力名称)解析如图所示易错点ꢀ忽略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而变化8.[河北邢台二中2019高一上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物体的重力总是垂直接触面向下的C.物体运动时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受到的重力D.同一物体在地球两极处所受到的重力比在赤道处所受到的重力大解析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并不等同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选项A错误;物体的重力总是竖直向下的,选项B错误;物体运动时受到的重力等于它静止时受到的重力,选项C错误;同一物体在地球两极处所受到的重力比在赤道处所受到的重力大,选项D正确.9.[陕西西安长安一中2019高一上月考]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DA. 地球上的物体只有静止时才会受到重力的作用B.物体从赤道移到北极,重力的大小逐渐减小C.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就是其对水平面的压力D.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解析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与是否静止无关,故A错误;同一物体从赤道移到北极,重力逐渐增大,故B 错误;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而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该物体,故C错误;物体的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故D正确.易错分析重力加速度与纬度和高度有关:随纬度的升高而变大,随物体离地面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地球上不同地理位置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相同.1.[山西省实验中学2019高一上月考]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B.当物体不发生运动时,一定不受力的作用C.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D.物体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没有施力物体解析根据力的定义可知,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A正确;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与物体是否发生运动无关,B错误;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不是说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C错误;任何一个力,一定能找到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D错误.2.[安徽蚌埠铁路中学2019高一上月考]下列关于重力、重心、重力加速度g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地球和物体在不相互接触时也会产生重力作用,可见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B.物体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C.用一绳子将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该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D.在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g,两极最大、赤道最小解析地球和物体在不相互接触时也会产生重力作用,是通过重力场实现的,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A错误;重心的位置不仅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所以物体的重心不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B错误;用一绳子将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根据二力平衡可知重力与拉力在同一直线上,则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C错误;在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g,两极最大、赤道最小,D正确.3.下图表示小车所受外力F 的图示,则对小车的运动,作用效果相同的是(ꢀB ꢀ)A .F 1和F 2B .F 1和F 4C .F 和F 、F413D .都不相同解析在图示的四种情况下,F 方向斜向上,其余力的方向水平向右,F 的作用效果与其他力肯定不同,33又知F 比F 、F 两个力要小,所以F 的作用效果与F 、F 的作用效果也不同,将F 和F 的作用点均21421414平移至小车的重心处,可看出两力的作用效果相同,B 正确.4.[江西赣州会昌中学2019高一上月考](多选) 在下列情况下,某物体所受的重力发生了变化的是(ꢀꢀ)AB A.把它从赤道移到南极B.把它从地球上送到月球上去C.把它从某处的地上放到水里D.改变它的运动状态解析同一物体从地球的赤道移到南极,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g变化,则重力G=mg也随之变化,A符合题意.同一物体从地球上移到月球上,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g变化,则重力G=mg也随之变化,B符合题意.同一物体从地上放到水里,或者改变它的运动状态,物体的重力都是不变的,C、D不符合题意.5.[云南腾冲八中2018高一上期中]一个圆球形薄壳容器所受重力为G,用一细线悬挂起来,如图所示.现在容器里装满水,若在容器底部有一个小阀门,将小阀门打开让水慢慢流出,在此过程中,对容器和容器内的水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系统的重心慢慢下降B.系统的重心先上升后下降C.系统的重心先下降后上升D.有可能绳的方向不竖直解析装满水的容器和水组成的系统,其重心在球心,随着水从阀门不断流出,重心位置不断下降,当水快要流完后,重心又上升,最后处于球心,故重心的位置先下降后上升,故C正确.6.用悬挂法测一段折成“”形的均匀铁丝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只有取两个角作为悬挂点,才能测出“”形铁丝的重心B.如取三个悬挂点作出三条竖直线,这三条线的交点可能不止一个C.无论取何处为悬挂点,无论测多少次,所测得的重心位置都是唯一的D.如果将铁丝左、右两条竖直边对折起来,重心的位置和未折前相同解析用悬挂法测量重心时,可以选取任意点进行测量,故A错误;因铁丝的形状和质量分布不变,悬挂时各竖直线均过重心,故三条线的交点也只能是重心,交点只有一个,故B错误;因重心的位置不变,故无论测多少次,所测得的重心位置都是唯一的,故C正确;如果将铁丝的左、右两条竖直边对折起来,由于形状和质量分布的改变,重心的位置会发生变化,故D错误.7.[江西高安二中2018高一上期中]如图所示,n块厚度均为d、质量均为m的相同砖块,靠在一起平放在地面上,今将它们一块一块向上叠放起来,全部叠完这堆砖,砖的重心升高了多少?解析砖块靠在一起平放在地面上时的重心高度为h1=d,全部叠完后砖的重心高度为h2=0所以砖的重心升高了Δh=h-h=.218.[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高一上月考]运输货车的制造标准是当货车侧立在倾角为30°的斜坡上时,如图所示,货车仍不至于翻倒.也就是说,货车受到重力的作用线仍落在货车的支持面(以车轮为顶点构成的平面范围)以内.如果车轮间的距离为2.0 m,则车身的重心与路面之间的最大距离(水平路面上车身的重心的最大高度)是多少?(不计轮胎高度,设车的重心在如图所示的中轴线上)1.73 m解析设O为车箱的重心,过O作两车轮连线的垂线,交点为A,如图所示,过O作重力作用线,此线不能超过B车轮,否则车将翻倒.取临界点B,在直角三角形OAB中,由几何关系可知∠AOB=30°,AB=BC=1.0 m,则OA=AB=1.73 m.9.[江苏徐州2018高一上期中]如图所示,“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珍宝,飞奔的骏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燕上,是因为(ꢀꢀ)DA.马跑得快的缘故B.马蹄大的缘故C.马的重心在飞燕上D.马的重心位置和飞燕在一条竖直线上解析飞奔的骏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翔的燕子上,和马跑得快慢无关,和马蹄的大小也无关,而是因为飞燕对马的支持力和马的重力在一条竖直线上,故A、B错误,D正确. 根据马的形态可知,马的重心不会在飞燕上,C错误.。
高一必修一重力与弹力知识点笔记引言:在高一的物理课程中,学生将会学习许多重要的物理概念和知识,其中之一就是重力与弹力。
重力与弹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力,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自然界中许多现象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高一必修一关于重力与弹力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第一部分:重力的基本概念与性质重力是物体之间由于其质量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按照牛顿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互相吸引的重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重力始终是一个吸引力,它的方向沿着两个物体之间的直线连线。
重力的性质有以下几点:1. 重力是非接触力,物体之间无需直接接触即可相互作用。
2. 重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3. 重力是现实世界中最常见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力。
第二部分:重力的计算方法计算重力的大小需要知道两个物体之间的质量和距离。
重力的计算公式为:F =G * (m1 * m2) / r^2其中,F为重力的大小,G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
第三部分:弹力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弹力是物体由于其形状的改变而产生的恢复力。
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时,内部的分子和原子开始恢复其原始的排列方式,这种恢复力就被称为弹力。
弹力的性质有以下几点:1. 弹力是非接触力,物体无需直接接触即可产生作用力。
2. 弹力的方向总是指向恢复形状的物体。
3.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受到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
第四部分:胡克定律与弹簧的弹性特性胡克定律描述了弹簧的弹性特性。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所受弹力F与其形变量x成正比,即:F = k * x其中,k为弹簧的弹性系数,x为弹簧的形变量。
弹簧的弹性特性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弹性系数k越小,形变量相同的情况下所受的弹力也越小。
在实际应用中,胡克定律被广泛运用在弹簧秤、车辆悬挂系统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