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康镇痛抗炎作用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19.68 KB
- 文档页数:3
阿司匹林的研究进展阿司匹林(Aspirin)作为一种解热镇痛药,问世于1899年,已有百余年历史。
早在185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又进行了合成,并为其父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极好;1899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并命名为阿司匹林。
迄今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仍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1 阿司匹林的结构阿司匹林的化学名称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2-ethanoylhydroxybenzoic acid),分子式为C9H8O4,分子量为180.16。
2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阿司匹林能选择性地使细胞内环氧化酶乙酰化,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下丘脑中致热因子前列腺素E的合成,恢复正常的体温调节,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亦用于抗风湿性关节炎和抗类风湿性关节炎。
此外,阿司匹林还具有抗血栓的特性,血小板上的环氧化酶-1(COX-1)可作用于花生四烯酸,使其生成血栓素A2(TXA2)以及前列环素,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并使血管收缩。
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甚至糖尿病患者中,血小板的TXA2合成明显增加,血小板受体(TP受体)的表达也增加。
阿司匹林作用于COX-1活化部位附近的丝氨酸529,可使其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而失活,从而减少TXA2的生成,起到抑制血小板功能的作用。
阿司匹林还可能通过阻断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血小板激活而发挥抗血小板作用。
3 阿司匹林的临床及其他方面的应用阿司匹林在临床上有许多用途.可用于治疗痛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流行性出血热、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糖尿病及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类脂质渐进性坏死、先兆流产、代谢性肥胖、巴特综合征、腹泻、春季结膜炎、急性肺炎、胆道蛔虫病、足癣、血小板减少性龋癜、镰状细胞性贫血、不孕症等。
《身痛逐瘀汤及其配伍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实验研究》一、引言身痛逐瘀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关节炎、风湿病等疼痛性疾病。
近年来,随着对中药药理作用研究的深入,身痛逐瘀汤的疗效机制逐渐被揭示。
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讨身痛逐瘀汤及其配伍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1) 药物与试剂:身痛逐瘀汤药材、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所需试剂等。
(2) 实验动物: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建立佐剂性关节炎模型。
2. 方法(1) 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通过注射佐剂诱导大鼠发生关节炎。
(2) 实验分组与给药: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身痛逐瘀汤组及配伍组,分别进行给药处理。
(3) 观察指标:观察各组大鼠的关节肿胀情况、疼痛程度、炎症反应等指标。
(4) 实验流程:按照实验设计进行给药、观察、记录数据等操作。
三、实验结果1. 身痛逐瘀汤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关节肿胀情况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身痛逐瘀汤组及配伍组的大鼠关节肿胀程度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而正常组大鼠的关节无明显肿胀。
2. 身痛逐瘀汤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疼痛程度的影响通过行为学观察及疼痛评分,发现身痛逐瘀汤组及配伍组的大鼠疼痛程度较模型组有所减轻,而正常组大鼠无疼痛表现。
3. 身痛逐瘀汤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炎症反应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身痛逐瘀汤组及配伍组的炎症反应较模型组有所减轻,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关节液中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等。
四、讨论身痛逐瘀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其治疗关节炎的机制可能涉及多个方面。
实验结果显示,身痛逐瘀汤能够显著改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及炎症反应。
这可能与身痛逐瘀汤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有关。
此外,配伍其他药物可能能够增强身痛逐瘀汤的治疗效果,具体配伍方案需进一步研究。
五、结论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身痛逐瘀汤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身痛逐瘀汤能够改善大鼠的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及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有关。
中药材威灵仙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威灵仙,中药材,研究进展,化学成分,药理性质,临床应用,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结论与展望。
威灵仙,别名铁灵仙、草灵仙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传统中药材的植物。
据史料记载,威灵仙具有祛风湿、止痹痛、消炎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胃痛、痢疾等疾病。
本文将综述威灵仙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近年来,威灵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性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
通过对威灵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科学家们已成功分离出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酚类、生物碱类等。
这些活性成分在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方面展现出良好的药理作用。
在威灵仙的药理性质方面,研究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威灵仙还具有明显的抗骨质疏松、抗衰老等功效。
这些药理作用的发现为威灵仙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一中药材资源。
威灵仙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胃痛、痢疾等疾病。
近年来,威灵仙在肿瘤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支气管哮喘等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
研究发现,威灵仙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并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在研究方法上,威灵仙的研究主要采用定性、定量和分析方法。
定性研究包括对威灵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以确定其活性成分;定量研究则通过对威灵仙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以了解其作用机制和效果;分析方法则涉及对威灵仙的药理作用进行深入探讨,以解释其治疗疾病的原理。
通过对威灵仙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然而,目前对威灵仙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深入的系统性研究,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还不够透彻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威灵仙的系统性研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效果,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一中药材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威灵仙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乌头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及作用机理研究姓名:陈少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方剂学指导教师:何国樑20060501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们还对青风藤进行联合复方、抗炎、镇痛和免疫抑制作用方面的研究,其结果表明该药无论单味使用,还是复方运用、联合用药,都显示出在治疗RA中的独特优势“…。
5.其它疗法中医药治疗RA除上述几种方法外,较为常用的还有中药外敷、膏贴、洗浴、熏蒸、穴位埋线、离子导入等。
第三节中药复方治疗RA的实验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药的相互借鉴、融合,广大医务工作者将先进的实验模型及检测方法运用到动物实验研究中,以期阐明中药抗RA的药理、药效机制。
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药治疗RA实验研究概述如下:1.实验模型的选择RA动物模型主要有蛋清性关节炎模型、甲醛性关节炎模型、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多选用弗氏佐剂)、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CIA)等。
2.实验检测指标的选择2.1对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近几年中医专方专药对RA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突出,研究内容多涉及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等。
淋巴细胞可分为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
T细胞和B细胞还可进一步分为若干亚群,它们在功能和表面标志上各不相同。
T细胞可分为四个主要的亚群:即杀伤性T细胞(CTL或Tc)、抑制性T细胞(Ts)、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T。
)、诱导一辅助性T细胞(Ti或n)。
其中,T。
(CD4+)T和Ts(CD8+)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
临床上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或Th/Ts比值,有助于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和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或发病机制。
卢建华等“”采用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从)的病理模型来探讨五藤祛风合剂(由青风藤、雷公藤、忍冬藤、蕲蛇等组成)治疗RA的机理,结果表明其作用机理是抑制T淋巴细胞亚群C1)4细胞,提高C08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从而调节人体的细胞免疫,抑制B淋巴细胞产生自身抗体和Ig,逐步减轻免疫复合物在关节局部的沉积,控制滑膜炎。
针刺联合艾拉莫德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摘要】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针刺+艾拉莫德片治疗的应用价值。
方法: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将2022年02月-2023年01月期间,我院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选择其中25例实施艾拉莫德片治疗,将该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剩余25例患者实施针刺+艾拉莫德片治疗,组别命名为研究组。
对上述不同治疗方案实施后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症状积分、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对比。
结果:研究组实验室指标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研究组关节活动度、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数据分析有意义(P<0.05);对照组症状积分显著高于研究组,数据差异大,对比有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两组分析差异大,表示对比有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数据较高,P<0.05,提示该指标分析结果有意义。
结论:与单一艾拉莫德片治疗相比,联合针刺治疗后,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情况均得到有效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效率较高,可加以推广。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针刺;艾拉莫德片;关节活动度;不良反应;实验室指标;症状积分;治疗有效率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较高,是一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主要特征表现为慢性、对称性关节炎和滑膜炎,对患者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均产生消极影响[1]。
艾拉莫德片是临床上关于该疾病的常用治疗措施,对患者症状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影响疾病恢复进程,不利于患者机体健康[2]。
近年来,针灸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逐渐显现,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情况,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对不良反应的抑制效果显著[3]。
本文以50例该类患者为例,研究上述治疗联合实施价值,具体为: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拟选取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50例(2022年02月-2023年01月),分为研究组、对照组(随机对照),各组25例。
CBD在医学领域具有抗炎和止痛作用近年来,大麻也被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所关注,其中一种与大麻相关的化合物CBD,被证明在医学领域具有抗炎和止痛的作用。
CBD,全名为大麻二酚,是大麻植物中的一种非精神活性的物质,其与大麻中的另一种化合物THC有所不同,在不会产生精神迷幻效果的同时,CBD在治疗炎症和疼痛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首先,CBD具有抗炎作用。
炎症是人体对抗感染或损伤的一种自动防御反应,但在某些情况下,炎症反应过度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导致病症的产生。
CBD通过与人体内的细胞受体相互作用,抑制炎症反应的过度,进而减轻相关疾病的症状。
研究表明,CBD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分泌,例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从而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和激活,缓解炎症相关疾病的症状,如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和炎症性肠病等。
其次,CBD具有止痛作用。
疼痛是人体感知病理刺激的一种防御性反应,但对于长期或慢性疼痛患者来说,疼痛成为了一种折磨。
CBD通过与人体内的神经受体相互作用,干预疼痛信号的传递和处理过程,从而减轻疼痛症状。
研究发现,CBD能够抑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降低疼痛信号的传导速度和强度。
此外,CBD还可以影响人体内的内源性镇痛系统,如内啡肽和多巴胺等物质的释放,从而增强疼痛的自然抑制机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
除了抗炎和止痛作用外,CBD还具有其他医学价值。
例如,CBD被发现具有抗抑郁和抗焦虑的作用。
研究表明,CBD能够通过与人体内的神经受体相互作用,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提高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减轻抑郁和焦虑症状。
此外,CBD还被认为具有抗癫痫的潜力,尤其是对于难治性癫痫患者来说,CBD作为一种替代治疗方法,带来了新的希望。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CBD具有许多潜在的医学应用,但它并非是万能的疗法。
每个人的生理状况和疾病特点都各有差异,因此CBD的治疗效果可能因人而异。
此外,CBD的副作用也需要谨慎考虑,尽管它被认为相对安全,但仍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反应。
《那如三味丸抗痛风作用机制研究》一、引言痛风是一种由体内尿酸代谢紊乱所导致的关节炎疾病,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和尿酸结石的形成。
痛风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尿酸水平和缓解疼痛症状。
近年来,那如三味丸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在痛风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本文旨在研究那如三味丸抗痛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那如三味丸简介那如三味丸是一种以藏药为主的中药制剂,由红花、牛膝、木瓜等中药材组成。
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化瘀通痹等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
三、那如三味丸抗痛风作用机制1. 降低尿酸水平那如三味丸通过促进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生成两种途径,降低体内尿酸水平。
其中,红花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助于尿酸的排泄;牛膝和木瓜则具有抑制尿酸生成的作用,从而减少尿酸在体内的积累。
2. 抗炎镇痛作用那如三味丸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活性,减轻关节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痛风患者的关节疼痛和红肿症状。
3. 改善关节功能那如三味丸通过舒筋活络、化瘀通痹的作用,改善关节功能。
药物成分能够促进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减轻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实验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那如三味丸抗痛风的作用机制,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研究:1. 动物实验通过构建痛风动物模型,观察那如三味丸对痛风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那如三味丸能够显著降低动物模型体内的尿酸水平,减轻关节炎症反应,改善关节功能。
2. 体外实验我们通过细胞实验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一步探讨了那如三味丸的药理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那如三味丸的药物成分能够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同时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五、结论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那如三味丸通过促进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生成两种途径,降低体内尿酸水平,从而对痛风产生治疗作用。
2. 那如三味丸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能够减轻关节炎症反应,缓解痛风患者的关节疼痛和红肿症状。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壮药龙钻通痹方的研究进展罗宇东;吴玉强;陈洪涛;李芳婵;谭安蔷【摘要】查阅近年来关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壮药龙钻通痹方的研究文献资料,对龙钻通痹方的处方研究、临床应用、药理药效学、作用机制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制剂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等进行综述,以期为龙钻通痹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产业化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大众科技》【年(卷),期】2019(021)006【总页数】4页(P76-79)【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龙钻通痹方;综述【作者】罗宇东;吴玉强;陈洪涛;李芳婵;谭安蔷【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广西南宁 530023;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广西南宁 530023;广西高校壮医方药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 530001;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广西南宁 530023;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广西南宁 53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自身免疫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TO)统计,RA的发病率全球约1%,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RA临床表现为滑膜炎反复发作,导致关节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致残,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目前RA的发病机制不明确,治疗包括理疗、替代疗法、外科手术及药物治疗,但以药物治疗为主[1-8];广西少数民族医药(壮医)对治疗 RA有显著的优势及鲜明的特色,随着各级政府对发展少数民族医药事业的重视,依据壮医药理论,整理挖掘治疗 RA的壮药方剂,研制并开发壮药国家新药或医疗机构制剂,将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前景看好。
壮药龙钻通痹方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广西名中医庞宇舟教授长期使用中药复方治疗 RA的临床经验方,该方治疗活动期 RA效果显著。
为此,本文归纳综述龙钻通痹方在处方研究、临床应用、药理药效学、作用机制及分子生物学、制剂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龙钻通痹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