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培训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草船借箭》的优秀教案《草船借箭》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草船借箭》的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本课13个生字,掌握“妒忌、军事、委托、照办”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教学重难点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
(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1)学生交流。
(2)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指名认读生字,并组词。
3.齐读词语:妒忌,军事,委托,照办,预计,紧急,军令状惩罚,探听,私自,布置,调度,水寨,呐喊神机妙算指名读,接龙读,齐读这些词语。
4.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曹,督,遮,寨,插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聪明才干,要诸葛亮10天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军借了10万支箭,使周瑜甘拜下风。
)3.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立军令状。
第二部分(3-5):探听情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8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3、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汲取胆量和智慧,挑战自我。
【教学重难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复习1、齐读课题。
2、提问:⑴ 主要人物是谁?跟诸葛亮有关系的几个人物是谁?⑴ 这篇文章讲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天气怎样?回来时如何?⑴ 借箭时,船怎样受箭?⑴ 课文中用了一个成语非常准确地概括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板书:神机妙算)二、新授1、老师就这些内容(幻灯中提示的课文借箭的因素)让同学们会去思考。
为什么诸葛亮能够神机妙算?你怎样看诸葛亮这个人,老师让同学们感悟诸葛亮其人,准备了吗?2、提出要求:同学们,可以谈上几句,也可以谈上一段,还可以谈上一篇,听到别的同学的发言也可以随时补充,发表自己个人见解。
3、浏览课文,整理思路、内容,准备汇报:4、学生汇报,教师适当予以引导,补充,点拨并板书,随即进行朗读训练:⑴ 诸葛亮和鲁肃笑着说的话。
⑴ 周瑜与诸葛亮,鲁肃与诸葛亮之间的对话。
⑴ 教师引导学生从善知人,知天文,懂地理,巧筹划四方面去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
5、学完课文,你还有哪些发现和见解?6、小结:诸葛亮靠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在谈笑风生中,轻松获得十万支箭。
又不至于和周瑜发生正面冲突,顾全了孙刘联合的大局。
【板书设计】草船借箭知天文神机妙算晓地理能力+自信=成功善之人巧筹划【课后作业】1、必作:自述课文或编课本剧。
2、选作:写一写《小议妒忌》。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妒忌、神机妙算”等重点生字词,了解故事情节以及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圈点勾画的方法,提高对文本的解读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草船借箭优秀教案草船借箭优秀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优秀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朗读训练过。
教学过程:一、设计悬念,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设计: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位著名的相声演员在表演相声时说,他知道周瑜的母亲姓纪,诸葛亮的母亲姓何。
观众听了非常奇怪,这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啊!原来这位演员在和大家开玩笑,他的根据就是周瑜在临死前哀叹道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说:既然有了这个智勇过人的周瑜,为什么还要有这个比他更为强大的诸葛亮呢?周瑜是孙权手下的一名大将,有勇有谋。
为什么还怕诸葛亮呢?学习了《草船借箭》,大家就会明白了。
2、师生共同介绍《草船借箭》的有关资料。
《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
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本课指周瑜因诸葛亮比自己强而忌恨他。
迟延:拖延、耽搁。
才干:办事的能力。
委托:请别人代办。
调度:调动、安排。
惩罚:严厉地处罚。
自有妙用:自然巧妙的用处。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2)读出最使你感动的课文内容。
(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2、自由朗读,学生自悟。
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哪几个人?谁向谁借箭?(主要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几个人物,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箭。
草船借箭教案(优秀7篇)《草船借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4个生字,会写“商议、探听、推却”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抓住课文中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能按事情的发展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清事件发展的因果。
教学准备:大字课文(三国演义)赤壁之战部分影像资料ppt教学过程: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
1、观看赤壁之战影像资料,了解相关人物形象。
师: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别成功,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以诸葛亮和周瑜为主的课文。
2、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二、初读课文,审题激趣。
1、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2、解决生字词障碍。
妒忌(jì):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周瑜:三国时东吴的名将,总督东吴兵马。
诸(zhū)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才干:办事的能力。
军令状:接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处罪。
惩(chěng)罚(fá):严厉地处罚。
鲁肃:字子敬,三国时东吴的名将。
罪(zuì):作恶和犯法的行为。
甘受:心甘情愿地接受。
幔子:帐幕。
自有妙用:自然有巧妙的用处。
翎(líng)毛:鸟翅上、尾巴上的长羽毛。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师: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怎么样借箭?用什么借?最后借到箭了吗?2、师:我们把草船借箭事情发展的过程分为原因、准备、过程、结果,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周瑜设套三天赶造十万支箭草船借箭的准备:二十条快船草人军士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回南岸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3、师:据此提纲给本文分段:一(1、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四、熟读课文,总结全文。
《草船借箭》教案(通用15篇)《草船借箭》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
2.理清__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练习用“委托”“轻易”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5个生字。
(三)采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四)练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1.自学本课生字、生词。
2.练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一)让学生初读课文,标清自然段序号,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二)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生字。
1.指导读准字音。
本课虽然只有5个生字,但这几个字的读音都特别容易读错。
教师在教学时应逐个指导学生读准。
督:d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3)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
行吗?好吗?为什么?(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4)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巧安排(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图,并上黑板来摆一摆,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草船借箭》教案4篇《草船借箭》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__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借箭的经过,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能试着评论历史人物。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清__的叙述顺序,弄清借箭的经过。
教学难点: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暑假中,曾上演了大型连续剧《三国演义》,谁知道“三国”指的是哪三国?生:“三国”指的是魏国、蜀国、吴国。
师:魏、蜀、吴三国并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为什么是三国鼎立?看老师画图。
(师边画边讲)曹操刘备联合孙权师:曹操刚打败刘备,又要进攻孙权。
因此,孙刘两家联手要抗击曹兵。
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奉命来东吴帮助作战,遇到大将周瑜。
周瑜对诸葛亮是什么态度呢?谁知道?生:周瑜妒忌诸葛亮。
师:周瑜让他几天之间造多少箭?生:让他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师:这可能吗?生:不可能。
师:诸葛亮草船借箭(板书课题)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那么诸葛亮找谁借箭?怎么借箭?结果如何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大意)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1、2自然段。
师:哪一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生:第1自然段。
师:周瑜为什么要妒忌诸葛亮?生:因诸葛亮挺有才干。
师:齐读这一段,注意“挺”和“很”这两个词要读得语气重一些。
(生齐读)师:周瑜是怎样提出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事的?诸葛亮是怎样做的?默读第2自然段。
(周瑜借公事陷害诸葛亮,要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满口答应,并立下军令状。
)师: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他以为他的阴谋已得逞了。
)师:这部分写商议军事,接受任务几乎全写的是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除了一处写周瑜很高兴外,没有再对他俩的神态、语气作任何细致的描写,该怎样读才好呢?(先请生自由读,发表意见,再指名分角色读。
小学《草船借箭》教案(精选5篇)小学《草船借箭》篇1一、教材简析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诸葛亮是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周瑜称其“神机妙算”。
从本课内容来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周瑜险恶用心的了然于胸,二是对借箭的通盘考虑和周到安排。
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神机妙算”是本课教学重点。
二、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本课的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擂鼓呐喊丞相神机妙算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二)能力目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情感目标1、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3、从古典故事中,体会民族文化之美。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难点: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从文中迅速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准备制作课件;课前收集诸葛亮、曹操、鲁肃等有关人物的资料。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①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②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成的文章《草船借箭》,出示课题,当“草船借箭”这四个字映入你眼帘的时候,你的脑海里闪现出什么问题?(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用草船怎样借箭?为什么能借到箭?)同学们根据课题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文章,边读边想,并勾画出生字。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8篇《草船借箭》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理清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诸葛亮能如期交箭的原因,从而了解他的才能,语文教案-草船借箭。
2、能简要地根据板书概括全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课文的第三段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及教学软件、幻灯机及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草船借箭的大概情况,知道这个故事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
今天,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弄清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了解诸葛亮的才干具体体现在哪里?二、新授㈠学习一、二段1、幻灯出示三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轻声朗读一、二段课文。
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是什么?②为什么要赶造十万枝箭?③诸葛亮为什么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找出反映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词语。
2、读后讨论。
3、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周瑜是怎样设计陷害诸葛亮的?4、分角色读周瑜与诸葛良亮的对话。
㈡学习第三段诸葛亮顾全大局,答应赶造十万枝箭。
在鲁肃的帮助下,作好了草船借箭的准备。
诸葛亮是如何利用草船借箭的呢?1、指名分节朗读,并概括每段意思。
(板书)2、读了这一段,你觉得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出示卡片)(神机妙算、识天气、懂地理、知己知彼)3、默读课文,划出表现以上几点的语句,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草船借箭》。
4、读后交流。
教师相机出示7、8小节,划出有关语句。
5、齐读7、8小节电脑显示:船一字儿摆开受箭的情形,帮助学生理解诸葛亮计算的准确与计谋的绝妙。
6、引读第9小节㈢学习第四段教师读第10节,学生齐读周瑜的话。
1、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呢?(神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妙在能根据天气、地理、人的性格决定借箭的策略。
)2、朗读全文,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三、总结全文这堂课我们通过讨论,懂得了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而诸葛亮神机妙算,根据天气、地理、人的性格决定借箭的策略,最后取得了成功,周瑜只能自叹不如,这是草船借箭的结果。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6篇)《草船借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及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1)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出示歌词:(3)学生阅读歌词,说说对这首歌的了解。
(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4)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教师评议并梳理词意: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
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地日升日落。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于四时的变化。
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世人下酒闲谈的材料。
(5)问题交流:歌词里说“浪花淘尽英雄”,你最崇拜《三国演义》中的哪个英雄?(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相机呈现三国人物形象。
(6)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节选自《三国演义》的一篇课文《草船借箭》。
(板书: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
2、简介《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学生阅读,师生交流。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三国演义》中人物的了解。
《草船借箭》教案4篇《草船借箭》教案篇1教学要求: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周瑜的心胸狭窄。
3、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介绍背景。
1、揭题。
2、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写的是东汉末年的事。
(幻灯演示三国演义罗贯中)3、谁知道这三国指的是哪三国?三国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出示幻灯: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孙权、刘备联合对付曹操的时候。
二、检查预习。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板书: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国的?什么身份?教学:都督(dū)三、初读课文。
1、草船借箭到底讲的是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试着用几句话简单说说。
2、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文中的诸葛亮和周瑜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分别用上书中的一个词来评价吗?)板书:妒忌神机妙算(理解这两个词)四、细读课文。
(一)过渡:草船借箭这件事从开始到结束哪些地方充分地表现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只要我们认真读课文,想象当时的情境,就能处处体会到他俩各自不同的个性,做到真正理解人物。
(二)讲读第一段。
1、我们先来看故事的开头,周瑜和诸葛亮商议与曹军水上作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板书:议)2、在这场讨论中,周瑜有意要为难诸葛亮,默读ξ1-2,找找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3、诸葛亮知道周瑜的心思吗?你怎么知道?教学:惩chéng罚fá4、小结:故事一开始,在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智斗,一个设下陷阱,步步紧逼;一个胸有成竹,从容应对,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场面,想象两人对话时的神态。
(男女生分角色读)(一)讲读第二段1、为了达到进一步陷害诸葛亮的目的,周瑜还做了些什么?周瑜说的话充分暴露了他的险恶用心,要置诸葛亮于死地而后快。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袁家小学鲁成海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掌握“商议、都督、委托、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满天、饮酒取乐、神机妙算”等词语。
2.通过自读,资料拓展,引读和情景语言实践,知道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乐趣。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㈡难点: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㈢解决办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教法和学法引导
㈠教师教法:谈话法,演示法,导读法。
㈡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同学们,平时看过跟《三国演义》有关的电视或者书吗?那你都知道哪些呢?重点:点一下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周瑜、鲁肃是吴国孙权的大将。
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背景图: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率领八十万大军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
刘备派了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协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便发生在这个时候。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
二、初读:请大家把书翻到96页,大声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又是怎样的。
这个故事比较长,有些词语很容易读错,你会读吗?谁当小老师来领读。
1.生字词:妒忌、都督、草把子、调度、大雾漫天、迟延、擂鼓、丞相、神机妙算
领读——指导——齐读。
2.快速简洁地解说人物关系。
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
3.请大家再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让他造10万支箭。
(板书:造箭)
结果呢?诸葛亮按期交箭。
(板书:交箭)
那经过呢?除了借箭,还写了什么?为借箭做准备。
(板书:借箭,准备)4.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先自己说一说。
我们学习课文就可以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来概括主要内容。
三、明“造箭目的”
1.周瑜要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好10万支箭,可他暗中却打算想尽办法阻挠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样打算的呢?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划出相关的语句。
谁来读一读,出示:……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
①你来读一读,周瑜是怎样打算的阻挠诸葛亮造箭的?
②你能用上“不但……而且……”把这句来说一说吗?先自己试着说一说。
学生交流,点评,不会说教师示范。
③周瑜这样想尽办法,百般阻挠,是为了什么呢,这段话里怎么说?“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定的是什么罪,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已经立下了军令状。
造不好箭,就得死。
整段连起来读一读。
2.我去查了资料,按照当时的造箭技术,三天时间最多只能造一万支箭,即使周瑜不阻挠,诸葛亮三天也绝对造不好这10万支箭的。
3.周瑜这么做是因为什么呢?——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想除掉他。
让他,到时候造不成,引读——“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这才是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真正目的。
四、揭“周瑜面目”
1.这是周瑜私下里对手下鲁肃说的,可是他在诸葛亮面前,说造箭是因为什么呢?请你浏览第2自然段,先用横线划出周瑜当时所说的话。
共5处,划对了吗?
课件出示:
①“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②“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
③“十天造得好吗?”
④“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⑤“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
2.周瑜对诸葛亮说,这造箭是因为什么呢?曹军交战。
你还从哪些字词也可以看出来这造箭是因为要跟曹军交战呢?军中缺箭、这是公事、军情紧急。
3.这造箭是因为要与曹军交战吗?是为了到时候造不成,引读——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是因为军中缺箭吗?是为了到时候造不成,引读——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是因为这是公事吗?是为了,引读——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是因为军情紧急吗?是为了,引读——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这所有的一切,其实周瑜都是为了,一起读,引读——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读到这里,你觉得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谁来说?阴险,狡诈,公报私仇……(板书:四个有代表性的四字短语。
)
五、品“诸葛亮智慧”
1.可是诸葛亮却答应了造箭,而且还提出三天造好十万支箭,甚至立下了军令状,造不好甘受惩罚。
他怎么会这样做呢?请你默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诸葛亮说的话,再快速地浏览几遍全篇课文,静静地想一想你从诸葛亮的话里读出了什么呢?写上批注。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 好,
我们一起来重点来交流,你从诸葛亮的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重点交流:①“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 机动:你还从这个句子里读出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言外之意就是说:诸葛亮可以用更少的时间造好箭。
他在说这话的时候,早已经算好了什么呢?第三天有大雾。
带着感受读。
还算好了什么呢?曹操是不会轻易出兵的。
带着感受读。
其实诸葛亮此时,心里早已知道了周瑜要害他了!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必引:必然误了“大事”,对于诸葛亮来说,什么是他的心头大事呢?请你读这句话——对于周瑜来说,什么又是他的大事呢?请你读这句话——读到这里,你又读出了其他不一样的感受吗?诸葛亮造箭是为了顾全大局,周瑜自私自利……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②“只要三天”。
于是,当周瑜问他预计几天可以造好,他说:“只要三天”。
那是一种怎样的回答啊?你来回答一下。
还是一种怎样的回答?
六、小结:
1.读到这里,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板书。
2.那诸葛亮又是怎样一步步进行草船借箭的呢?在文中如何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来学习,下课!
七、板书:
19.草船借箭
周瑜诸葛亮
阴险、狡诈、面善心毒心胸宽广、料事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