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共23页
- 格式:ppt
- 大小:4.65 MB
- 文档页数:23
1、于易水送人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发上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诗鉴赏这首诗是骆宾王咏荆轲的,正像贾谊凭吊屈原一样,是从其类以见志的。
骆宾王本是才高志远的人,“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自命其才志不在申包胥、张子房之下。
却落得“失路艰虞,沉沦下僚”,甚至入狱失去自由。
他的“积愤”是蓄积已久的。
早在永徽年间,马戴、裴行俭任吏部侍郎时,负责选拔官吏。
裴行俭认为“四杰”浮躁浅露,并断言他们“才名有之,爵禄盖寡”。
这句断言几乎决定了他们日后的悲惨命运。
骆宾王在裴的幕府中,自然不被重用。
当他身临易水送客时,对“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的荆轲的敬佩之心就油然而生,并因此恨不逢“燕丹”。
诗人作这首诗,是想借咏怀古人而委婉含蓄地表达久积于胸的郁郁不平之心。
起句“此地别燕丹”,这里就是荆轲与燕丹告别去刺秦王的地方啊!五个字饱含激情,点出时间、地点,并将诗的主人公推向了前台。
虽未明确点出荆轲,实际却是站在荆轲角度说话。
继而用一个典故,饱含深情地忆起这场悲剧的一个壮烈场面:“壮发上冲冠”,生动而传神地再现了当时燕丹及其宾客白马缟素送荆轲的情景,高渐离击筑,宋如意与之相和。
每个人都怒发冲冠,泪流满面。
荆轲诵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义无返顾地登车而去。
几句丰富形象鲜明的诗句,将读者带到远古的历史事件中。
紧接着,诗人的笔锋陡转,又将读者带回了现实:“昔时人已没”,古代的英雄豪杰已经不在了,逝者如斯夫,可是“今日水犹寒,结句自然而又意在言外。
物是人非,易水依然如故的流淌着,一个“寒”字,却增添了几许肃然、凛然,移情于景,阐明和拓深了主旨。
两句诗,是由陶渊明“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之感演化而来,但有青出于蓝之功效,比原句更显含蓄雅致。
读起来给人“悄然动容”之感。
荆轲刺秦有勇无功之事历来是诗人咏怀的热点。
而骆宾王这首绝句,寥寥二十个字,感人至深。
荆轲刺秦王之事,是人尽皆知的。
因此骆宾王作这首诗,并非为了叙事,而在于以景寓情。
中国古典艺术诗词鉴赏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把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根据肯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足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今日我就与大家共享古典艺术诗词鉴赏,仅供大家参考!古典艺术诗词鉴赏11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宋代〕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一直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2春夜喜雨杜甫〔唐代〕好雨知季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本诗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为什么好呢,由于它“知季节”。
这里就是把雨拟人化,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它确实很“好”。
3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强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好像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古典艺术诗词鉴赏2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诗的风格清爽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
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
《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我向东行进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
海水是多么的浩荡,山岛在海中高高挺立。
周围树木丛生,花草繁茂。
秋风吹来,穿过林间发出萧瑟的声音,澎湃的波浪也不停地翻涌。
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好像是从这大海中出发的。
银河的灿烂星光,也像是从这大海中产生的。
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是多么幸运啊,就写下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赏析】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此时的他彻底清除了袁绍在河北的势力,基本统一了整个北方,登山远眺,大海的雄伟壮丽进一步激发了他建功立业、平定天下的雄心壮志,情动于中,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观沧海》。
这首四言写景诗章法分明,前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门见山,点明诗人的所处之地与主要行为,其中“观”字统领全篇,表明以下内容全部都是诗人所看到的景象。
除去结尾的结束语,下面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层,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为实写之景,“日月之行”四句为虚写之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显然是诗人观景之初所得的大致印象。
我们刚刚登上一座山时,第一眼看到的总是比较宏大的整体轮廓,诗人此时的视角就停留在浩瀚的水波与突兀的山岛上,为我们展现出雄奇壮丽的沧海远景。
而后诗人开始进行更细致的观赏,他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之中,山岛上的花草树木仍然郁郁苍苍,有着不畏自然的顽强生命力,也许他会因此想到在东汉末年的乱世纷争中“杀出一片天”的自己。
而诗人着重写大海的辽阔与汹涌,营造出一种令人振奋的独特境界,让这个本该凄凉落寞的秋天变得雄浑壮丽起来。
看到这样的景象,诗人脑海中也不禁浮现出大海吞吐日月、包纳星辰的盛大景象,以丰富的联想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我们面前,同时也表现出曹操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广阔胸怀,他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般,将天下纳入自己的掌中。
中国古典诗词名篇文化鉴赏诗词盛行于宋代,在宋代达到顶峰的词也是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
词的格式要依从一些固定的词牌,以便于配以乐曲演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掉飞溅泪,恨别鹤还珠格格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痒更长,浑欲不败簪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充分反映了诗人爱好国家、眷念家人的幸福情操,意脉全线贯通而不弯曲,情景兼有而不游离,感情猛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晦涩,格律细致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下的五律时态变化,写下得铿然作响,气度国舅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去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翻来覆去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当就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是宋朝词坛的一颗明星。
她以他自成一格的词作,独树一帜,赢得了当时和后世的好评,在诗歌使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这首小令就是李清照的打下“才女”地位之作,震惊朝野。
传闻就是这首词,使赵明诚日夜并作春草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发的震惊。
又说道此词就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
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棠花在指为?仰卧卷帘看看。
”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
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可谓的评。
神龟虽寿,无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讷西县咏志关于曹操的文学地位,过去常为其政治业绩所掩,而不为人重视,其实,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特别对建安文学有开创之功,实在是应当大书一笔的。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春行即兴 [唐]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赏析:这首是抒情遣怀诗,作者面对当时的情景,抒发了心中的愁绪。
作者经由宜阳,面对历经安史之乱而遭破坏的一片荒凉景象,触景生情。
前两句“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融情于景:作者站立城头,只见土地荒芜,野草丛生,原先的山泉涧水再也无人用来汲引灌溉,任其流去。
后两句“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借景抒情:以前这里曾是古树、名花的行宫佳境,如今萧条冷落,花谢树枯,再也无人前来观赏,春山一路,只有飞鸟的哀啼了。
全诗显示作者的阵阵感慨叹惜。
点绛唇雨恨云愁王禹偁雨恨云愁①,江南依旧称佳丽②。
水村渔市③,一缕孤烟细④。
天际征鸿⑤,遥认行如缀⑥。
平生事⑦,此时凝睇⑧,谁会凭阑意⑨!〔译文〕绵绵细雨恨意难消,灰色的云块彷佛郁结着层层愁闷,但江南的景色依旧美丽。
(在濛濛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
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从远处辨明像是连在一起飞行。
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事业:官职和抱负),此时此刻(我)双眼凝视(恨不能像天边的征鸿一样,施展双臂尽情飞翔),却是没有人能领会我凭阑远眺的心情!〔简析〕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传世之作。
全词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即事即景,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不遇的苦闷情怀。
艺术上的特色是:运用比拟和衬托手法,层层深入,含吐不露。
语言清新自然,如行云流水。
用词含蓄而不晦涩。
〔注释〕①【雨恨云愁】感觉上以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
此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有自然景物之美,亦表现个人愁怨的情感,可谓“一箭双雕”、“情景交融”。
②【江南】泛指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依旧】副词。
照样。
【称】叫,叫做。
【佳丽】(容貌、风景等)美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