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后路截骨矫形治疗腰骶段结核并后凸畸形的围手术期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89.38 KB
- 文档页数:2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发生在任何成年人,最多见于中年人,以20~50岁为多发年龄,男性多于女性。
【解剖生理】椎间盘位于上下两椎体之间,由内部的髓核和外层纤维环组成,起弹性垫的作用,可吸收震荡引起的脊髓压力。
由于下腰椎负重和活动范围大,故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L4~5、L5~S1。
约10%病人有多处突出。
【病因】退行性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基本因素,积累伤则是主要诱发因素。
1、椎间盘退行性变随年龄增长,纤维环和髓核水分减少,弹性降低,椎间盘变薄,易于脱出;此外,后纵韧带、椎体及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改变使椎间盘结构松驰,抗震荡能力下降而易发生损伤。
2、损伤反复弯腰、扭转、承重等慢性积累伤是椎间盘突出的主要诱发因素,腰部急性损伤也可造成椎间盘突出,如提取重物或暴力撞击。
3、遗传因素有色人种发生率较低,小于20岁的青少年病人中约32%有阳性家族史。
4、妊娠妊娠期盆腔、下腰部组织充血明显,各种结构相对松弛,而腰骶部又较平时承受更大的重力,增加了椎间盘损伤的机会。
【病理和分型】当髓核经椎间盘薄弱处或破裂的纤维环处突出时,即可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突出症有多种分型。
1、根据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分型(1)后外侧突型:突出的椎间盘位于中线偏外、神经根的前方,往往压迫相应部位的神经根。
(2)中央型:突出的椎间盘位于中线,可压迫脊髓、马尾神经和累及两侧神经根。
2、根据病理变化和CT、MRI所见分型(1)膨隆型:纤维环部分破裂,但表层完整,髓核因压力而向椎管局限性膨出。
(2)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入椎管,仅有后纵韧带或一层纤维膜覆盖,表面高低不平。
(3)脱垂游离型: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或碎块脱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
可引起神经根症状,且易压迫马尾神经。
腰椎板截骨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摘要】腰椎板截骨再植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椎管扩大成形术,现就全椎板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问题总结如下。
【关键词】腰椎板截骨再植术;护理腰椎板截骨再植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椎管扩大成形术,我科2003年2月至2009年2月对46例患者实行腰椎板截骨再植术,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6例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23~56岁,平均39.0岁。
病程4个月至3年。
46例均有不同程度腰痛和放射性下肢痛,直腿抬高试验均阳性。
其中间歇性跛行23例,单侧下肢麻木、冷感18例,伴会阴部麻木5例。
经CT扫描确诊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19例;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16例,并神经根管狭窄3例;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并假性滑椎4例;单纯腰椎管狭窄症2例;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及后纵韧带骨化1例;椎管内脂肪瘤1例。
1.2 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下取侧卧位,显露棘突及椎板,断面呈“八”字形,将椎弓后侧部分整块取下或掀开,切除部分内聚的关节突,扩大神经根管,摘除突出的椎间盘或肿瘤,充分减压、止血,将椎板回植并稍微后移,妥善固定,使之仍覆盖硬脊膜后方,形成管形结构,在椎板外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术后均行椎板外橡皮管引流24~48 h。
2 护理2.1 心理护理由于手术部位较特殊,靠近马尾神经,因此有的患者对手术有恐惧心理,顾虑大,思想负担重,怕疼痛,担心手术效果差,甚至瘫痪等。
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护理:①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手术是为了解除病痛,改善生活质量,恢复工作、劳动能力,防止病变加重,脊椎变形等。
②讲述我科技术及医院在该方面的相关设备雄厚,诊断方向,有CT定位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使手术具有针对性;在治疗方面,有相关资料,医术精湛的医师把关,积累多年经验,经我科治疗的患者,绝大多数取得良好的疗效,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③请做过手术且疗效较好的患者讲述亲身感受,使患者排除顾虑,配合手术,增强信心。
腰椎结核围手术期的护理摘要:目的:了解腰椎结核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运用所学习课本知识以及临床实践,对腰椎结核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总结。
结果:腰椎结核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能够降低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结论:腰椎结核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腰椎结核;围手术期;护理腰椎结核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继发性结核病变,原发病灶多为肺结核,临床上常以抗结核药结合手术治疗为主[1],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月对38例腰椎结核患者实施了腰后路减压病灶清除术,男性30例,女性8例,年龄22—64岁,腰椎结核22例,胸椎结核8例,胸腰椎结核8例,入院时患者腰背部酸痛,血沉增高,CT检查显示骨质破环,入院时全瘫12例,不全瘫6例,术后回访6个月—1年,恢复良好,10例患者可下床行走。
2.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腰椎结核患者住院时间长,疾病对患者的消耗大,患者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担心术后疼痛以及恢复的效果。
因此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时给予患者鼓励,讲解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成功案例,给病人树立自信心。
为患者手术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2.2抗结核药物与饮食护理结核患者病程长,使用结核药一般1-2年,用药过程中可出现毒副作用[2],术前要求正规使用抗结核药物一般2周,服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血沉变化,同时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体质较弱或者贫血患者可给予患者输入新鲜血改善患者身体状况。
2.3休息腰椎结核患者,因消耗大,椎体活动性差,因此术前患者应该卧硬板床,指导患者轴线翻身,减轻患者疼痛,减轻脊柱压力,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4术前常规准备完善患者各项检查,采集血标本,给予患者青霉素实验、血型及交叉配血,准备手术物品,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床上大小便,术前一晚12小时禁食,8小时禁水。
3.术后护理3.1生命体征监测患者术后给予平卧,头偏向一侧,给予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同时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一级护理患者每15min-30min巡视一次,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围手术期护理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引起强直和纤维化的慢性疾病,可造成脊柱屈曲畸形,严重影响患者外观,并造成胸廓畸形,影响呼吸和心脏功能,大大降低生活质量。
我科自2006年1月~2011年6月共收住重度后凸畸形患者5例,均在全麻下行后路松解楔形截骨术,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1 一般资料1.1 临床资料本组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20-41岁,年均31岁。
Cobb’s角60°~75°,平均65.5°。
颈椎屈曲范围0°~5°,髋关节活动度45°~60°。
脊柱各方位活动障碍,腹壁有1-2条较深皱折。
1.2 手术方法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行后路松解多节段蛋壳样技术,部分椎体楔形截骨矫形+椎板植板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
2 术前护理2.1 心理护理患者多为青壮年,对手术后增加美感的渴望同时又担心手术成功以及长期后凸畸形倍受歧视,心理上不同程度存在担心焦虑,悲观失望等情绪。
护士应多予患者沟通交流,多倾听患者诉说,给予心理支持,通过图片和影像方式列举成功病例,同时多讲解本病相关知识和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营养支持本病患者常伴有低热、消瘦、营养不良等症状,术前指导患者宜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钙铁、易消化食物,必要时遵嘱予白蛋白、脂肪乳剂等静脉营养药物。
2.3 呼吸功能训练畸形造成胸廓容积改变,严重影响心肺功能,全麻患者易引起肺通气不足,术前常规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2.3.1 有效深呼吸运动深吸气数秒后用力呼气,3次/d,10 min/次,也可采用带有趣味性吹汽球训练,可达到提高肺活量,避免术后肺炎、肺不张。
2.3.2 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指导病人在吸气末在腹肌收缩、腹壁内陷,使胸内压急剧上升时用力咳嗽[1]。
2.4 术前常规护理术前3天用沐浴露每日清洗背部,避免抓、刮痕,术前1天剃净手术区野毛发,皮肤消毒后穿消毒衣,根据医嘱备血,同时完善各项检查,如心、肺、肝、肾功能以及胸腰椎X线片,CT、MRI影像检查,术前3天进行床上大小便和俯卧位训练,可适应术后床上大小便和术中长时间俯卧位。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围术期护理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并后凸畸形的术前、术后护理。
方法对脊柱严重强直并后凸畸形53例患者行后路畸形截骨矫正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体位及肺功能训练,术后加强病情观察、体位护理及正确的康复指导。
结果53例患者均得到严密细致的围术期护理,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出现。
结论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能进一步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和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are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kyphosis surgery. Methods Fifty three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pine severe rigidity and kyphosis deformity were given posterior osteotomy for correction of the pedicle screw system fixation, patient psychological care, body position and lung function training should be given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shake strengthen the observation, postural care and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Results Fifty three patients were given strict and meticulous perioperative care, no car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Conclusion Effectiv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are can further enhance the success of the operation and cure rate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Key words] Ankylosing spondylitis; Kyphosis; Orthopedics; Care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轴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引起脊柱畸形,以脊柱后凸圆背畸形为常见,严重时引起疼痛、脊髓损伤、心肺功能不全等并发症,需行外科手术治疗[1-2]。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年第6卷第68期2019Vol.6No.68113参考文献[1] 高魏丽.强化护理在大肠癌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2):73-74.[2]黄少洁,李 红,代亚娟,蔡世娟.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大肠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06):891-893.[3] 朱爱菊.强化护理在大肠癌造口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4):72-74.[4] 龙 娟.临床路径护理在大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15):156-158.[5]龙 娟.临床路径护理在大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14):149-151.本文编辑:吴 卫脊柱后凸畸形椎体后路截骨矫形的围手术期护理策略分析杜 美(贵州省骨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7)【摘要】脊柱后凸畸形指的是一种脊柱向后异常突出症状,该疾病一方面会影响到身体外观,同时也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心肺受压,手术是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然而,由于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年龄普遍较大,心肺功能较弱,需要为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
因此,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300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制定了一套专门的围手术期护理策略,护理效果良好,具体情况如下。
【关键词】脊柱后凸畸形;椎体后路截骨矫形;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68.113.02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300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男女比例130:170,平均年龄(67.4±4.7)岁。
作者单位:434000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骨三科王红霞: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专科护理·腰后路截骨矫形治疗腰骶段结核并后凸畸形的围手术期护理王红霞摘要目的:探讨腰后路矫形治疗腰骶段陈旧性结核并后凸畸形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
方法:对12例腰骶段陈旧性结核并后凸畸形行腰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多方面、个体化的护理及指导。
结果:12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矫形效果满意。
结论:周密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熟练的术中配合及术后密切的观察和支具佩戴指导,是保障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取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关键词腰骶段结核;后凸畸形;后凸矫形;围手术期;护理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2.24.022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lumbosacral tuberculosis and post -tubercular kyphosis treated by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and kyphosis correction.WANG Hong -xia (Central Hospital of Jingzhou city Hubei province ,Jingzhou 434000)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experiences in patients with lumbarsacral junction spinal tuberculosis andkyphotic deformity whoreceived posterior operation.Methods :12patients suffered from lumbarsacral junction spinal tuberculosis with kyphotic deformity managed by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and kyphosis correction.Multifaceted and individual nursing care were performed preoperatively and postoperatively in all patients.Re-sults :All patients safely got through perioperative period and were corrected with satisfaction.Conclusion :Based on adequate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professional perioperative coordination ,combined with careful nursing and brace guiding after operation were the keys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and to be satisfactory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osacral tuberculosis.Key wordsSpinal lumbosacral tuberculosis ;Post -tubercular kyphosis ;Kyphosis correction ;Perioperative ;Nursing腰骶段结核临床并不多见,文献报道发生率为3.9%[1],由于脊椎椎体破坏、塌陷,病灶累及或继发脊柱正常生物力学传导紊乱引起后柱结构病变可导致后凸畸形,该病造成患者出现腰骶部持续的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和畸形,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甚至丧失,给患者造成生理上、心理上的巨大创伤。
同时,该类疾病手术复杂、护理问题较多且难度大。
2003年6月 2011年1月我院采用腰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治疗12例腰骶段陈旧性结核并后凸畸形,通过手术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
年龄3561岁。
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僵硬感及脊柱腰骶段后凸畸形,其中5例(男3例,女2例)合并单侧或双侧下肢皮肤触痛觉、肌力减退等神经功能障碍。
全部病例均常规行X 线、CT 三维重建、MRI 等影像学检查,表现为L 4 S 1受累椎体破坏、塌陷出现后凸畸形,椎间隙变窄、椎旁软组织肿胀。
术前6例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 )和C 反应蛋白(CRP )高于正常。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贫血,但均无午后低热、盗汗及短时期内明显消瘦、乏力等结核活动期症状。
1.2术前准备及手术方法术前正规四联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治疗1 2周,经常询问患者有无听力、视力下降,食欲异常减退,肢体乏力软弱、感觉异常等药物毒副反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嘱患者加强营养,待患者全身状况及食欲好转、血红蛋白>95g /L 、CRP 持续降低及ESR <40mm /h 时施行手术[2]。
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俯卧体位,以后凸顶点为中心取腰骶段后正中切口,逐层暴露至病椎,先在上下临近椎体置入椎弓根钉、安装固定棒临时固定;按术前设计的操作方法和测量角度行患椎的椎弓根截骨和病灶清除,通过手术床头、脚的抬高和固定棒加压逐步闭合截骨面,最后行横突间植骨,以含链霉素、异烟肼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野,留置引流管后逐层缝合。
2结果术程顺利,手术时间平均4.6h ,术中出血平均2400ml ,所有患者未出现死亡或神经损伤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
所有患者术后复查手术矫形效果满意,腰背部疼痛、僵硬感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食欲、体重增加。
随访1 1.5年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脊柱生理曲度维持满意、矫正角度无改变,下肢感觉、运动逐渐改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护理3.1术前护理3.1.1心理护理该类患者往往病程较长且多见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患者,由于营养状况差、生活质量不高、劳动能力下降,加之合并脊柱后凸畸形外观易遭受轻视或唾弃,故绝大多数患者情绪低落、存在自卑甚至绝望心理。
我们在术前心理辅导中,主动接近、关心并鼓励患者,安抚患者情绪,消除其恐惧心理,同时不断与家属交流,增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采用正确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法,使患者身心逐步恢复至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
3.1.2营养护理脊柱陈旧性结核患者因机体慢性消耗,身体素质及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
在本组12例患者中,合并低蛋白血症者6例。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贫血,其中轻度7例,中度3例,重度2例。
长期严重贫血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及心功能下降,且截骨矫形手术往往耗时长、术中失血较多,在接受全身麻醉及手术时更容易也更早发生失代偿而危及生命。
我们及时向患者宣教健康饮食的重要性[3],辅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多进高热量、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改善营养状况,合理膳食,必要时成分输血纠正严重贫血和低蛋白血症,降低手术风险。
3.1.3术前指导训练患者卧床深呼吸、咳嗽及轴式翻身,进行有效的改善肺功能练习,适应床上进食及大小便。
术前1d禁食易产气的豆乳类食物,必要时清洁灌肠预防术后肠胀气。
手术当日进行术前备皮,在切口区域严格消毒后以无菌敷料覆盖,采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去除会阴部毛发以备留置导尿管及髂骨取骨。
3.2术中配合配合手术医师正确调整手术床及手术垫,协助摆放合适体位,用约束带固定患者四肢,仔细检查双侧肱骨近端、髂前上嵴、耻骨联合、髌骨、足趾及男性阴茎等受压着力部位,避免术中长时间操作致压疮形成,确保尿管摆放通畅无弯曲、折叠。
本组9例患者术中在手术床头、尾的抬高辅助下实现截骨面的闭合矫形,由于该步骤损伤马尾神经的风险性极高,应在唤醒试验或体感诱发电位的严密监测下施行,并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配合,操作时动作应缓慢、手术床调整速度保持匀速,最好使用液压控制系统的全功能电动手术床。
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仔细探查椎管、排除神经牵拉或压迫损伤。
3.3术后护理3.3.1病情观察术后特别是患者神志尚未完全清醒时,要严密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由于截骨矫形手术创伤大、组织剥离较深,截骨面及切口渗血较多,需密切观察腰骶部及髂骨取骨处手术切口有无持续大量渗血、异常渗液迹象,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量及颜色变化。
协助患者每间隔2 3h轴式翻身、拍背1次,鼓励患者深呼吸自行咳嗽排痰,对痰液黏稠者予雾化吸入。
本组病例中,有1例患者于术后第3d出现切口红肿、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渗出,经切口每日换药无好转迹象,在局麻下行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1周后行二期缝合;另1例患者出现切口澄清脑脊液外漏,经采取头高脚低体位、延长绝对卧床时间、局部应用束缚带等对症处理[4],切口均正常愈合。
3.3.2脊柱矫形手术因术中神经根被牵拉易损伤马尾神经,或因椎管内血肿形成产生慢性压迫,造成双下肢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障碍,术后应格外引起重视。
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特别是麻醉作用尚未彻底消除时,要定时进行唤醒试验,定期监测双下肢感觉、肌力情况,对于会阴部感觉下降或异常变化的患者,做肛门指诊检测肛门括约肌功能[5-6],发现异常立即协助医师处理。
此外,指导患者卧床期间主动行双下肢直腿抬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和静脉血栓形成,同时防止神经根及硬膜囊粘连。
3.3.3支具护理对于腰骶段陈旧性结核后凸畸形患者,因长期慢性习惯于上半身前倾的异常姿势,截骨矫形术后由于躯干矢状偏移距离和脊柱生理曲度的恢复,短期内反而对正常直立行走姿势产生不适应,故有必要佩戴支具辅助治疗。
本组患者术后均佩戴胸腰骶聚丙烯支具,直至随诊观察达到骨性愈合,时间为6 8个月。
护理过程中,首先向患者详细说明佩戴支具有利于减轻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纠正不良姿势、保持脊柱的稳定性、促进骨愈合,消除患者抵触情绪。
其次,指导患者正确的支具使用及佩戴方法:支具应仅在离床活动时进行佩戴,还要确保尺寸、松紧度合适,避免皮肤出现压疮及限制呼吸等,同时仍有必要积极主动、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每天做深而慢的呼吸运动提高肺活量[7]。
4小结腰后路截骨矫形术用于治疗脊柱腰骶段结核后凸畸形,可以恢复脊柱生理曲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围手术期周密的准备,心理、营养等方面的精心护理,术中熟练的操作和配合,术后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是保障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