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文化-综合学习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莲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目的1、阅读、背诵有关莲的诗文,培养学生对有关莲的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1、介绍、推荐有关莲文化的书籍、网站,激发学生兴趣。
2、准备纸和画笔。
3、根据自愿原则,把学生分成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现实生活、莲与科学知识三组,每组由组长组织制订搜集、整理和探究计划。
课时安排三课时活动过程一、我心中的荷花用电子声像技术展现各种各样的荷花,并介绍荷花,多年生水生植物。
夏天长叶开花。
叶盾状或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呈波状。
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
花色有淡红、淡紫和白色等,单瓣或复瓣。
花谢后形成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
性喜温暖湿润。
原产中国中部和南部,浅水塘泊载种较多。
荷花是高洁的象征,它出淤泥而不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喜欢以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
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在中国莲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诗作画的题材,是最优美的舞蹈素材,也是各种建筑装饰,雕塑工艺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的图案纹饰和造型。
同学们用自己的画笔来表现你们心中的荷花。
画完后并写一段文字或赋诗都可。
把小组中最好的用幻灯展现出来,并请同学介绍说明。
二莲文化比赛会莲花知识知多少莲花知识赛莲花知识知多少1、小组必答题(1)莲是一种古老的植物。
它在地球上已存了多长时间属于什么科学名是什么(2)出于对莲的喜爱,人们给莲花起了许多富有诗意的名字,你知道的有哪些(3)人们利用莲制作了许多美味佳肴。
你能说出其中的一种吗(请从名称、用料、特色方面进行说明。
)2、小组抢答题(1)我国著名的赏荷胜地有哪些地方请列出三处来。
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湖南洞庭湖、河北白洋淀、山东微山湖、湖北洪湖、扬州瘦西湖、承德避暑山庄、广东肇庆七星岩、台湾台南白河镇等(2)莲花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知识目标:了解有关莲文化的知识,理解并背诵相关“莲”的诗。
智能目标:1、通过对莲的各种知识的搜集、整理、探究,培养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2、通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性活动,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了解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莲文化的研究,理解莲在文化情感上被赋予的含义,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和追求。
重难点:通过对莲文化地研究,理解莲在文化情感上被赋予的含义,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和追求。
活动过程:自主探究,自我创意四人一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有分工、有合作地从莲与现实生活、莲与科学只是、莲与文学等方面去搜集、整理和探究,并对战士形式进行相关设计和制作。
包括:1、莲的名称(含学名、别名、美称等);2、莲的历史、品种;3、莲的图片、工艺品(含邮票、明信片、挂历、水墨画等);4、莲的美食和药用;5、莲的名胜古迹;6、莲的诗文、故事、传说;7莲与佛教的关系;8、通过对莲的观察与欣赏,自选主题出一期手抄报。
成果汇报,资源共享一、莲花知识知多少?(1)说说莲的历史。
(2)解说------莲的用途(3)知识竞答我国著名的赏荷胜地有哪些地方?请列出三处来。
莲花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佛经里常把佛国称为什么?把寺庙称作什么?把和尚穿的袈裟又称作什么?许多名山大川里都有“莲花峰”,你能举出两个例子来吗?有关莲的歇后语。
关于莲的故事传说,在我国古代也是非常之多。
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来介绍其中的一个吗?二、莲文化探胜------朗读比赛的展示1、诗词:《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莲的生长特点、文化寓意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3)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了解莲的文化内涵。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考察、采访,搜集莲的相关资料。
(3)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创作具有莲文化特色的的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莲的生长特点及文化寓意。
2. 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 实地考察、采访,搜集莲的相关资料。
4. 创作具有莲文化特色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莲的生长特点、文化寓意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莲的文化内涵。
(2)创作具有莲文化特色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莲,了解莲的生长特点及文化寓意。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深入了解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 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考察、采访,搜集莲的相关资料。
4. 创作展示: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创作具有莲文化特色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莲的生长特点、文化寓意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地考察、采访中的表现及搜集到的资料的丰富程度。
3. 学生创作的作品的创意及表现手法。
4.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资源1. 莲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莲的文化寓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的相关文献资料。
3. 实地考察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相机、录音笔、笔记本等。
4. 创作作品所需的材料,如画纸、颜料、剪刀、胶水等。
莲文化莲,又称荷、芙蕖、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睡莲科,属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茎称藕,能食用,叶入药,莲子为上乘补品,花可供观赏。
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是印度的国花。
莲的圣地:1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深处,传说有个开满莲花的圣地,这里就是西藏的墨脱。
藏在大山里的墨脱至今没有公路,只有在夏秋冰雪融化的季节里才能与外界相通,墨脱也因此成了西藏最神秘的地方之一,她是一片从来没有开发过的处女地。
而对于我们这些徒步爱好者来讲,走进墨脱也成了我们的梦想。
2不知从何时起,西藏,这个名词,进入了我的生命..而,在安妮的笔下,我了解到,在西藏神秘的沃土中,盛开着墨脱,这朵莲花.........墨脱又名白马岗,是西藏最具神秘性的地方之一。
西藏著名的宗教经典称:“佛之净土白马岗,圣地之中最殊胜。
”这些受到信徒顶礼膜拜的圣地。
莲的谜语: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蓬,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
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答案:莲花七人行车菩萨前(打一植物)莲花一朵芙蓉出碧波(打一植物)水浮莲不断用心改革(打一植物)莲雨连横山草依依(打一植物)雪莲临邛道侧初茶绿,化雨东风畅慧心(打一植物)红雪莲一念难分此夜中(打一植物)莲子素手把芙蓉(打一植物)白莲花芙蓉生在秋江上(打一植物)水浮莲连日来苏北一直下着雨(打一植物)雪莲调整一连三十日(打一植物)旱莲半辈荣光虚耗尽,待老迈,须思改(打一植物)莲藕莲的歇后语:荷包里装针——锋芒毕露花叶包鳝鱼——溜之大吉莲梗打人——思(丝)尽情断莲蓬结籽——心连心莲生水中——不扶自直成熟的莲子--心里苦莲藕有节又有孔--似通非通荷花池里的并蒂莲--不分上下莲的介绍:莲花?荷花?睡莲?赏莲花,光是这些花的称呼,就让很多游客搞不清楚其中的差别,事实上,莲花就是荷花,而睡莲则是与荷花不同品种植物,两者可是有很大的差别。
莲文化莲,又称荷、芙蕖、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睡莲科,属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茎称藕,能食用,叶入药,莲子为上乘补品,花可供观赏。
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是印度的国花。
莲的圣地:1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深处,传说有个开满莲花的圣地,这里就是西藏的墨脱。
藏在大山里的墨脱至今没有公路,只有在夏秋冰雪融化的季节里才能与外界相通,墨脱也因此成了西藏最神秘的地方之一,她是一片从来没有开发过的处女地。
而对于我们这些徒步爱好者来讲,走进墨脱也成了我们的梦想。
2不知从何时起,西藏,这个名词,进入了我的生命..而,在安妮的笔下,我了解到,在西藏神秘的沃土中,盛开着墨脱,这朵莲花.........墨脱又名白马岗,是西藏最具神秘性的地方之一。
西藏著名的宗教经典称:“佛之净土白马岗,圣地之中最殊胜。
”这些受到信徒顶礼膜拜的圣地。
莲的谜语: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蓬,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
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答案:莲花七人行车菩萨前(打一植物)莲花一朵芙蓉出碧波(打一植物)水浮莲不断用心改革(打一植物)莲雨连横山草依依(打一植物)雪莲临邛道侧初茶绿,化雨东风畅慧心(打一植物)红雪莲一念难分此夜中(打一植物)莲子素手把芙蓉(打一植物)白莲花芙蓉生在秋江上(打一植物)水浮莲连日来苏北一直下着雨(打一植物)雪莲调整一连三十日(打一植物)旱莲半辈荣光虚耗尽,待老迈,须思改(打一植物)莲藕莲的歇后语:荷包里装针——锋芒毕露花叶包鳝鱼——溜之大吉莲梗打人——思(丝)尽情断莲蓬结籽——心连心莲生水中——不扶自直成熟的莲子--心里苦莲藕有节又有孔--似通非通荷花池里的并蒂莲--不分上下莲的介绍:莲花?荷花?睡莲?赏莲花,光是这些花的称呼,就让很多游客搞不清楚其中的差别,事实上,莲花就是荷花,而睡莲则是与荷花不同品种植物,两者可是有很大的差别。
莲花又称作荷花,是大家熟悉的水生花卉,原产印度热带地区。
而睡莲原产地则在中国、印度、埃及、墨西哥、南非、美国等地区。
两者都属睡莲科植物,最容易识别的方法是莲花的叶片表面有绒毛,且成叶会挺出水面,叶片为盾形、没有缺口;睡莲的叶片表面油油亮亮,成叶不会挺出水面,而是漂在水面上,叶片为椭圆形,而且V字缺口。
花朵的部分,莲花的花朵较大,花瓣基部宽广,图案有白、红、粉红,集中在清晨开花;睡莲一般的花型比莲花来得小(大王莲例外),花瓣长狭,图案有白、黄、紫、粉红、红、紫红、蓝,图案多,在清晨或夜晚开花。
莲花一身都是宝,从花、茎、莲子、莲蓬、莲藕(地下茎)都可拿来食用,不过莲花的花期只限於夏天;睡莲只利用它的花朵,来制作睡莲花茶、香水,而且一年四季都开花。
莲花在佛教与印度教中,象征神圣与不灭,这些宗教的神明传说故事中都会出现莲花来陪衬,例如释迦牟尼佛出生时就会走路,而且步步脚下生莲花。
中国人栽培莲花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莲在古代的称呼更多,在「诗经」中将莲花称作水芙蓉、水芝、泽芝、水华、水环;东汉时,佛教东传中国,莲也被中国人视为吉祥花卉,不但广为栽种,而且还采食莲子、莲蓬、莲藕。
至於将莲称作「荷」,则是古中国人称莲的绿茎为荷,后来,莲与荷两者混为一谈,才索性通用。
首先,孤以为这个提问就是有错误的。
正确的问题应该是“荷花与睡莲”的区别。
中国北方一直称莲为荷,在人印象中,莲花就是荷花,荷花就是莲花。
睡莲文雅的古称是“芙蓉”,临沂的土语称作“芙蕖”。
多是栽种在深盆里,置放于浅水。
我听承包池塘的老李说渔户是不种荷花的,因为荷茎多刺,容易擦伤鱼苗。
而芙蕖茎杆光滑,倒不是令老李头痛的事。
据孤在塘畔的直观认识,荷叶亭亭如盖,远高出水面,多开白花。
而睡莲的叶子较小近圆叶,贴浮在水面上,红花也贴水盛开。
周美成词云:“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据此得出结论,要么是个很杂交品种,要么是周同学在想当然耳。
就植物学上的科别而言,莲是宿根性水生植物,有专供欣赏用的花莲,也有专供采莲子用的子莲。
大致可分为二大类:睡莲及荷莲。
睡莲与莲花同为睡莲科睡莲属,但为不同种的多年水生草本植物。
睡莲又可分为子时莲及午时莲二类。
子时莲通常在夜间开花,白天闭合;;午时莲通常在白天开花,夜间闭合·常见午时莲品种约有菩萨莲、观音莲、子母莲、香水莲约有50 种之多。
荷莲可分为三大系统:花莲、藕莲及子莲。
花莲大致为观赏用约有250 种;藕莲只要用途在采莲藕,约有16 种系·子莲主要在采莲子,品种在十种以上·各有功用。
子莲之地下茎亦可供应莲藕使用,并可制藕粉。
莲花:最早出现于东汉,跟佛教文化有关。
因为莲花在佛教中是一种圣洁物。
因为佛教在我国虽几起几落,却也久盛不衰,影响到社会各阶级、阶层,深入到文化意识的各个领域,因此,莲花纹在瓷器、陶器纹饰中经久不断。
东汉;用高温釉画成单个莲瓣。
酉晋后期出现莲瓣纹,一件器有几个莲瓣。
六朝时期莲瓣的特征是短、肥胖、粗大,多为刻花。
唐代的莲瓣也还比较肥胖,排列比前朝紧密些,多为刻花。
北宋的莲瓣纹,莲瓣稍瘦,排列紧密,多刻花、划花。
南宋莲瓣细长、排列紧密,形似菊花。
元代:莲瓣肥大,莲瓣与莲瓣间有空隙,瓣中绘有杂宝,"有些不可名状。
瓣中绘杂宝之风格,明、清尤甚,至今不灭。
明代:早、中期的莲瓣较宽大,排列渐紧,瓣与瓣间空隙渐小,以至于无,莲瓣完全联在一起。
清代:明末至清末,陶瓷器上的莲瓣逐步变形,即所谓异化,图案化,或似象非象,已不再具有严格的宗教神圣意义了。
元、明、清的莲瓣以绘画为主,极少有划花、刻花。
莲的含义:先秦时期,由野生利用到栽种培植应用,“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被赋予美丽、高洁、芳香的含义,成为了美女、尚洁的象征。
两汉时期,莲的栽培技术提高,品种增多,亲人、友人的思念,文化内涵深入和扩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莲的品种增多,出现了盆莲,栽培地域扩大,技术大有提高,采莲风俗盛行,莲花成为佛教主要装饰图案,在建筑、雕塑领域大放异彩。
隋唐时期,莲由宫廷普及到私人庭苑,并蒂莲花被视为瑞兆。
宋元时期,周敦颐因一篇《爱莲说》,将莲的文化内涵提升到君子品格的高度,其药用价值得到充分认识和肯定。
明清时期,莲花成为三教合一的象征,被赋予“和合”之义,莲的高洁、美好、瑞祥的含义也在这一时期臻于完善。
现当代,莲的科技研究空前发展,品种大量增加,加工日益精良,含义更加高深,成为了无私奉献、一尘不染的革命者的象征,成为了和平及不辞辛劳、一心奉献精神的象征。
总之,莲文化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强劲的生命力,既是美好人格、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有人类生命繁衍和民族兴旺的内涵,成为了我国人民生命活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莲的迷:一,藕断丝连的秘密谈到荷,自然就要提到藕。
荷属睡莲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在浅水塘中。
其茎生于淤泥中,变态为根状茎,即是藕,也称莲藕。
藕横长在泥中,靠基茎节上的须状根吸取养分。
由于藕肉质肥厚,脆嫩微甜,含有大量的淀粉,营养丰富,所以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食品。
当我们折断藕时,可以观察到无数条长长的白色藕丝在断藕之间连系着。
为什么会有这种藕断丝连的现象呢?这就要观察一下藕的结构了。
原来植物要生长,运输水和养料的组织,叫导管和管细胞。
这些组织在植物体内四通八达,在叶、茎、花、果等器官中宛如血管在动物体内一样畅通无阻。
植物的导管内壁在一定的部位会特别增厚,成各种纹理,有的呈环状,有的呈梯形,有的呈网形。
而藕的导管壁增厚部却连续成螺旋状的,特称螺旋形导管。
在折断藕时,导管内壁增厚的螺旋部脱离,成为螺旋状的细丝,直径仅为3~5微米。
这些细丝很像被拉长后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不会被拉断,一般可拉长至10厘米左右。
藕丝不仅存在于藕内,在荷梗、莲蓬中都有,不过更纤细罢了。
如果你采来一根荷梗,尽可能把它折成一段一段的,提起来就像一长串连接着的小绿“灯笼”,连接这些小绿“灯笼”的,便是这种细丝。
这种细丝看上去是一根,如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其实是由3~8根更细的丝组成,宛如一条棉纱是由无数棉纤维组成一样。
细密缠绵的藕丝,很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
唐朝孟郊的《去妇》诗中就有“妾心藕中丝,虽断犹连牵”之句。
后来,人们就用“藕断丝连”的成语来比喻关系虽断,情丝犹连。
千年古莲发芽之谜一千多年前结的莲子,到现在如不早已腐朽,也已变成化石,早已没有生命,怎能发芽开花?千年古莲子能开花听起来真像是《天方夜谭》里的神话,是难以置信的。
然而,这竟是事实!多年来,我国报刊上曾多次报道,在辽宁省旅顺附近的新金县普兰店东五里处的泥炭土层中发现尚有生命力的古莲子。
至今此古莲子的故乡被称为莲花泡。
1923年,日本学者大贺一郎在我国辽宁新金县普兰店一带进行地质调查时,在当地泥炭层中采到古莲子,并使它发了芽。
经我国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古莲子的发芽率可达90%以上。
一般植物的种子在常温条件下的有效寿命为二三年左右。
而埋在地下上千年的古莲子经过处理居然能活下来?这其实主要是因为莲子自身的结构特殊。
莲子外表的一层果皮特别坚韧,果皮的表皮细胞下面有一层坚固而致密的栅栏状组织,气孔下面有一条气孔道,果实(莲子)未成熟时空气可以自由出入;果实完全成熟后,此孔道即缩小,因而空气和水分的出入受阻,甚至微生物也不易进入,使果皮内成了一个“密封仓”。
种子失去生命的原因是由于种子里胚的原生质发生了凝固,如果种子的含水量保持不变,则种子的生命力就能延长。
另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便是温度。
地面一米以下泥土中温度比地面空气中的温度低,且较稳定,这些条件也都有利于种子长期保存其生命力。
普兰店一带气温较低,雨量又不多(湿度低),氧含量在泥炭层里又很多,因此古莲子能保持其生命达千年。
莲叶防水和自洁之谜: 荷叶的表面附着无数个微米级的蜡质乳突结构。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这些乳突时,可以看到在每个微米级乳突的表面又附着许许多多与其结构相似的纳米级颗粒,科学家将其称为荷叶的微米-纳米双重结构。
正是具有这些微小的双重结构,使荷叶表面与水珠儿或尘埃的接触面积非常有限,因此便产生了水珠在叶面上滚动并能带走灰尘的现象。
而且水不留在荷叶表面。
关于莲的古诗:《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清·石涛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青阳渡》晋·乐府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