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下册《巨人的花园》说课稿及反思 共二套 部编版
- 格式:pdf
- 大小:140.51 KB
- 文档页数:13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5巨人的花园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5巨人的花园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简析《巨人的花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专题是童话故事,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体会童话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讲述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在花园的周围筑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之门外。
从此,花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
后来,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与孩子们共同生活,感到无比的福。
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教学目标1.字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溢、添、拆”等12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洋溢、喧闹、冷酷”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复述故事梗概,把握故事的主旨。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理清故事的发展肪络3.从故事中体会“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的深刻含义,明白“与人交往要和善友好”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几次情节的对比来理清故事教学难点明白故事带来的深刻道理并运用到生活实际。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学习方法讨论法、读思议相结合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美景,复习导入1.欣赏巨人回来前后不同的花园,看到你会想到哪些词语?2.学生用词语描述画面。
3.课件出示文中的词语。
师: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景色的好词,大家要把它们积累下来,记在心中,学好语文的途径就是平时的积累。
4.巨人不在家的日子里,花园春意盎然,巨人回来后花园里再也没有了“春天”,这是为什么呢?设计意图:导入环节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养成日积月习惯。
二、探究花园变化的原因以及巨人态度的转变。
师:巨人说:“我不懂为什么春天来得这样迟?”你们知道吗?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生汇报句子:1.现在他回到家,看见孩子们正在花园里玩。
“你们在这儿做什么?”他叱责道。
孩子们吓得跑开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学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学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丰硕”“允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童话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
英国的《典雅》杂志说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师板书课题)堪称“完美之作”。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王尔德笔下的童话世界,去感受童话的无穷魅力吧!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
(1)出示生字词,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叱责”“吼叫”等词语。
(3)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理解词语的。
(4)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巨人说的话。
1.学生勾画,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
四、指导书写1.师:本课有许多难认、难写的字,同学们快找一找,想一想哪些字容易出错?2.重点指导以下生字的书写:牌、惩、颊。
第2课时一、设疑激趣1.师:“我有许多美丽的花,可孩子们却是最美丽的花!”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这句话是谁说的?(巨人。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
二、新课导入1.师:瞧,巨人的花园多美呀!(播放多媒体动画)巨人不在家的日子里,孩子们快乐地嬉戏玩耍,这简直就是孩子们的乐园。
2.师:看了这些画面,你们想说点儿什么?(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师及时引导归纳)3.师:可这所有的快乐在巨人回来后便。
(学生回答)4.出示句子:(1)“你们在这儿做什么?”他叱责道。
(2)“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巨人自言自语道,“这是随便什么人都懂得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学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学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2、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3、体会这篇童话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表达的突出特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明白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表达突出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童话大王王尔德的一篇童话。
同时也积累了这些词语,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语。
阳光明媚狂风大作草翠花开雪花飞舞绽出绿芽瑟瑟发抖鲜花盛开鲜花凋谢绿树成阴树叶飘落鲜果飘香冰雪覆盖师:你们发现了吗?这些词语排列特别有规律,你能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花园的景象吗?(板书:花园--荒凉、美丽)2.那么,是谁让花园里美好的春天转眼就变成漫长的寒冬的?(板书:巨人)二、品读课文(一)走进巨人的言行,体悟巨人的自私看来巨人的态度决定了花园的变化,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去认识这位巨人。
用心读读3-8段,用“——”划出描写巨人语言、行为的句子,并思考巨人当时是怎样想的?出示:①“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②“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
滚出去!”③“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1.现在,同学们都找到了巨人的话,我们来仔细读读这三句话,应该怎样来读呢?(生:很生气地读)巨人他这样的高大,他的嗓门儿一定很怎么样?(很大;凶;粗。
)大家想想在生活中你听到过这样的话吗?(指名说)请你们想象着巨人的动作和表情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指名读)2.一连三个“滚出去”,说明巨人非常的—(生气)巨人为什么那么生气,一定要把孩子们赶走呢?谁来说说。
(生:因为巨人觉得自己的花园很漂亮,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巨人觉得这些孩子们很讨厌,要把他们赶走;他觉得这个花园是自己的,不能让别人分享。
)3.孩子们,读到这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巨人呢?(板书:任性冷酷)4.过渡:可是,后来巨人变了,你看,他正和孩子们一起快乐的玩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两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反思第【1】篇〗《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故事,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作者把花园前后景色进行对比、巨人前后态度进行对比、巨人前后感觉进行对比。
正是这些对比使故事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快乐只有和大家分享才是真正的快乐这一道理显现出来。
在导入环节,我选择时光穿越这样一个环节来进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播放视频,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到巨人的花园走一走瞧一瞧,感受巨人花园的美丽。
在生字环节,我选择开火车和指名学生读生字,来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在会写的字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书空,跟着动画一起学习生字的正确笔画,同时同视频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字的含义,理解之后用班级投影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书写,这样学生作业一目了然,既省时又高效,电教媒体有肋于提高教学效率也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在授新环节,我设计了巨人的花园是一座什么样的花园;感受巨人的言行;体会巨人的自私;感受巨人的醒悟;在感受巨人的言行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模仿巨人生气的语气来读巨人的语言。
通过读再次体会巨人在孩子们走后孤独的心情,穿插视频播放孩子们走后巨人的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自私的巨人幡然醒悟这里,我再次设计了让学生反复读同时穿插视频,通过读和看,揭示课文主题快乐只有和大家分享才是真正的快乐这。
在课堂尾声,我设计了课后小练笔,请同学们课下发挥想象,孩子们会和巨人一起发生那些有趣的事情,动笔写一写。
在教学中,我能较熟练地使用电教媒体上课,使课堂效率最大化。
我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及时的评价,但是评价语还需要再严谨和丰富一些。
优质的课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虚心地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借鉴好的教学经验,再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实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成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反思第【2】篇〗根据课文特点,围绕“对比”展开教学。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5篇《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叙述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在花园的四周筑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之门外。
从今,花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芜。
后来,在一个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拆除了围墙,与孩子们共同生活,感到无比的幸福。
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共享的欢乐才是真正的欢乐。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四班级下册语文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篇一《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故事,四班级的孩子对通话还是比较感爱好的,里面人物的对话许多,所叙述的道理浅显易懂,这是我选择本篇文章的主要目的。
拿到这篇课文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再针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
其实我的教学主要依据其他老师的教学设计,再依据同学的实际进行修改,下面就针对自己的教学谈谈感受:一、插曲,设置悬念上课开头,直接向同学介绍:今日要学习的课文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然后向同学介绍王尔德创作的小插曲,给儿子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竟然留下了眼泪,当儿子问他为什么哭得时候,他回答:“真正漂亮的事物都会让我留下眼泪。
”设置这个小插曲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同学的阅读爱好,激发同学对“真正漂亮的事物”的思索。
二、词语,浓缩画面出示两组词语,一组是表示春天画面的词语,一组是表示寒冬的词语。
想让同学读第一组词语,同学感觉暖和,于是我准时板书“暖和”,但暖和是板书在后面的。
接着让同学发觉第一组词语里面的“洋溢笑声”与其他四个词语描述的对象不一样,从而进一步体会暖和,但在运用“洋溢笑声”说句子的时候遇到了肯定的问题,主要是我的失误,课文里这并不是作为一个词语消失的,应当依据课原来说句子。
然后把词语放在详细的句子里,让同学想象画面,指导朗读,效果特别的好。
其次组词语的教学与第一组相同,让同学充分感知寒冷,并板书。
这两组词语的设置,即使为了感知、理解词语句子,更是为下面课文的学习做铺垫,“毕竟是什么让暖和的院子变得如此寒冷呢?”三、研读,感悟冷酷先让同学找出缘由,同学很轻易找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接着让同学找出表现巨人冷酷、任性的语句,原来我设计的是巨人一次比一次生气的三句话,但同学却提到了“砌围墙、禁止入内”,于是我把同学的回答加以整合,先出示表现巨人一次比一次生气的三句话,让同学抓住里面的关键词语“很生气、又发脾气、大声叱责”,理解体会巨人的冷酷。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学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学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巨人的花园》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篇童话,作者是英国作家王尔德,课文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已的花园里玩,很生气,就筑起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只有冬天,直到一天孩子们从墙洞里爬进来,春天也就来了,后来在孩子的启发下,巨人拆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课文在选编时改动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确立了两方面的目标:一要让学生在与原著的对比阅读中了解童话语言的特点、表达方法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二是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设计理念:语文学科是汉语与文学的复合体,我们既要关注语言文字的训练,也要让学生体会到文学作品的艺术美,让学生体验到文字带给人的愉悦、情趣、唤醒学生对文学的渴望与热爱。
教学目标:1、理解“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等词语;积累文中描写景色的语句。
2、通过想象画面,训练有感情的朗读。
3、通过课内外衔接阅读、品味,体会童话的语言美,感受童话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课内外多次比读,体会童话的语言美,感受童话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首先让学生用词语形容印象中的花园;接着用一段话描述花园。
(积累语言,运用语言)2.激发兴趣:巨人的花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花园?(板书课题)(从身边熟悉的花园说起,人人都会有话说,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通过质疑为比较阅读铺路。
)二、对比阅读,感悟童话语言美1.默读课文,寻找美(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用“”划出描写花园的句子。
(3)用关键词批注巨人的花园到底是个怎样的花园。
2. 对比阅读,发现美(1)想象画面感受漂亮(巨人没回来前)A从“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白雪一片。
”四个中任选一个,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成具体的画面。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4篇《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篇一设计特点:根据本文表达运用对比这一显著特点,在教学中也运用对比的朗读感悟方式,以情导读,以读促悟。
教学目标:1、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心理变化,明白不要自私,要学会爱,快乐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才会真正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难点:在悟读中初步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大家喜欢读童话故事吗?今天就投你所好,我们来学习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一个有趣的童话。
2、揭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1)、生字词认读:洋溢、允许、喧闹、破损、增添、训斥、叱责、凋谢、脸颊、拆除、发脾气、北风呼啸、隆冬来临、绽出绿芽说说:你知道的词语的意思。
(2)、重点句子: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
换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这些字词,并思考:你觉得故事中的这个花园怎么样?为什么?3、交流个体感悟。
(生的几种可能:漂亮、神奇、变化多端)三、品读感悟(一)花园变化前后内容的对比读1、具体说说花园的神奇变化:2、学生自由交流。
3、根据提示,规范说话:当巨人外出,孩子们玩耍时,花园;而当巨人回来,禁止孩子们玩耍时,花园却。
再当孩子们偷偷钻进花园玩耍时,花园又;而当巨人训斥孩子们离开时,花园却又。
4、随机点拨对比朗读:(1)、描写花园漂亮的语句,读出花园的美。
(2)、描写花园因为巨人的行为而变得寒冷、荒凉的语句。
(3)、描写花园又有了春意的语句。
(4)、描写花园又变成了冬天的语句。
5、师引: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可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同样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二)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读1、学生各抒己见,说说原因。
2、点拨,梳理:花园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变化,是因为花园里人的不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在于运用对比手法教学。
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学习了巨人不在时,孩子们在花园里快乐玩耍的情景,然后,话锋一转:巨人回来了,花园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开始学习后面的文章,在学生初步了解巨人的加入给花园带来的变化之后。
我引导学生抓住“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这句话从“有孩子就有春天”和“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两个方面展开阅读。
学生通过找句、品词,慢慢地感悟到了文章的主题:巨人不愿意让孩子到花园里来玩,所以春天永远不会来到花园里,是巨人的自私换来了寒冬,文章告诉我们有了快乐和美好的事物应该和人分享。
应该说,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学生的语感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对文章主题的感悟也是在自主阅读,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结果。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
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遗憾。
首先,在引导学生对“有孩子就有春天”和“没有孩有孩子就有春天”的相关句子进行对比阅读的时侯,注重了朗读的训练,而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描写冬天的词“雪花飞舞、狂风大作、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冰雪覆盖”和描写春天的词如“阳光明媚、草翠花开、绽出绿芽”等这些词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运用,也没有让学生进行积累。
其次,是在讨论问为什么巨人不让孩子们到花园里玩耍?这一问题时,有学生回答巨人是怕孩子们损坏花园里的花草,这一明显不符合文章主题的答案时,没有及时地引导,所以学生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在最后引导学生对冷酷的巨人说话的时侯,许多学生都告诉巨人自己不会损坏花草的,而不是针对巨人的冷酷进行劝说。
事后想来,当学生回答巨人是怕孩子们损坏花园里的花草,而不让孩子们到花园里玩的时候,只要引导他们再去读一读,巨人回来之前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的美好景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学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学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硕、允、砌”等8个字,会写“硕、允、砌”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允许、砌墙、禁止、告示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了解巨人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巨人又有了哪些变化。
4.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硕、允、砌”等8个字,会写“硕、允、砌”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允许、砌墙、禁止、告示牌”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你们阅读过哪些优美的童话故事?童话故事里有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有勇敢可爱的小红帽,还有坚强执著的丑小鸭……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王尔德,走进《巨人的花园》中,一起认识一位巨人吧!今天,我们就和作家王尔德一起,走进巨人花园,感受那里景象的变化多端。
(板书:巨人的花园)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2】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年10月16日-1900年11月30日),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19世纪英国(准确来讲是爱尔兰,但是当时由英国统治)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唯美主义代表人物,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出示课件3、4】硕果允许砌墙覆盖呼啸一缕搂住脸颊告示牌禁止惩罚踪迹呼啸自私拆除(1)读准字音注意读准翘舌音“拆”等。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反思第【1】篇〗《巨人的花园》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赶走孩子,在花园周围筑起了围墙,不让孩子进入花园。
但是,从此花园里都是寒冷的冬天。
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去,园里立刻有了春意。
但巨人再次将孩子们赶出了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之后,在一位小男孩的启示下,巨人醒悟了,他立刻拆除了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从这篇童话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能和大家一齐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比较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提示道理。
结合课文资料上比较的'特点,在教学时,我以“比较”为主线,采用一系列的比较来进行教学:花园里墙里墙外的景象比较,巨人前后的态度比较,拆墙前后的比较,循序渐进,步步进入,最后理解重点句,提示道理,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2、紧紧抓住巨人指责孩子的那三句话,让孩子反复地读来体会巨人当时的情绪,让孩子透过读,自己领悟到巨人的自私、冷酷,给自己带来的后果,同时感受到巨人开始时的态度。
3、重点段落的教学,我本着让学生多接触文本的原则,在具体的语境中,以情导读,以读促悟。
如在教学墙里墙外的变化时,让学生透过读,感受到花园的变化,同时对“比较”的写作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面以“比较”为主线展开教学打下良好的铺垫。
4、文中多处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想象巨人的花园、春、夏、秋、冬分别会是什么样的?巨人赶走孩子时,可能会怎样想,小男孩儿凝视着巨人可能会对巨人说些什么等。
既培养了学生想象潜力,又加深学生对课文资料的理解。
5、本册教材的教学推荐提出要让学生“积累语言,向课外延伸”。
因此,在本课教学我设计了“让学生背诵描述花园变化的句子”这一环节,让学生多积累语言。
课外拓展练习,我又让学生想象,之后巨人的花园会是什么样貌的,让学生小组互说,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潜力,课下又布置了写话练笔,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到达了积累语言来应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