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基础教程:绘画的构图
- 格式:docx
- 大小:38.48 KB
- 文档页数:3
绘画作品中的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合理分配和安排各个要素的位置关系,以达到一种统一、有序、平衡的效果。
构图技巧是绘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表现力和观赏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构图技巧。
首先,对称构图是一种常见的构图方式。
对称构图是指将画面一分为二,将主要的元素或主题放置在画面的中心或中轴线上。
这种构图方式可以给人以稳定和平衡的感觉,适用于表现庄重和庄严的主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称构图容易给人一种呆板和缺乏活力的感觉,因此在运用时需要注意突破对称的平衡和增加画面的动态感。
其次,三分法构图是一种常用的构图方式。
三分法构图是将画面分成三个部分,将主要元素或主题放置在这三个部分中的一个或几个上。
这种构图方式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和动感,通常会给人一种稳定而不呆板的感觉。
同时,三分法构图也更符合人眼的观察习惯,更容易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此外,透视构图是一种常用的表现立体感的构图方式。
透视构图通过合理运用透视原理,使画面中的物体在视觉上呈现出远近、高低和大小的差异,给人以立体感和深度感。
透视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有趣和生动,更贴近真实世界的观察和感受。
同时,透视构图也可以用来强调画面的主题或点明画面的中心。
最后,黄金分割是一种常用的构图比例。
黄金分割是一种以1:0.618的比例将画面分成两个部分或两个方向。
这种比例在艺术中常被视为最能追求美感和完美比例的一种方式。
黄金分割在构图中可以使画面更加和谐、美观和平衡,同时也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加观赏性。
综上所述,绘画作品中的构图技巧对于作品的表现力和观赏性具有重要影响。
艺术家们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构图技巧来丰富画面,传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无论是对称构图、三分法构图、透视构图还是黄金分割,都需要与画面的主题和表现意图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艺术家们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构图能力,创作出更加出色和吸引人的绘画作品。
小学美术连环画构图法则讲解连环画是一种用图画和文字来叙述故事的艺术形式,它在小学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想要画出一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构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小学美术连环画构图法则。
一、对称构图法对称构图法是指通过对称的形式来组织画面元素,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平衡感和稳定感。
在连环画中,对称构图法常常被用来描绘平和宁静的场景。
例如,当我们展示一幅美丽的公园景色时,可以选择将画面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右两边的元素相对称,比如左边有一片草地,右边有一片花坛,中间是一条小路。
这样的构图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平衡、和谐。
二、平衡构图法平衡构图法是指通过将画面元素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上,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平衡的感觉。
在连环画中,平衡构图法可以创造出紧张、有力的场景效果。
在描述战斗场景时,可以运用平衡构图法,将代表双方的角色放置在画面的左右两边,强调他们之间的对峙和紧张感。
同时,可以通过在画面中设置一些与战斗主题相关的元素,如炸弹、刀枪等,来增强场景的紧张感。
三、前景景深构图法前景景深构图法是指通过将画面元素设置在前景、中景和背景的不同位置,给人以远近感和透视感。
在连环画中,前景景深构图法可以表达出画面中物体的远近关系,使画面更加生动。
例如,当我们描绘一幅孩子在公园玩耍的连环画时,可以将孩子放在画面的前景,背景则是公园的其他景物,如花坛、草地等。
通过将孩子放在前景位置,给人以离观者更近的感觉,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四、动态构图法动态构图法是指通过引入运动元素,表现画面中的动感和活力。
在连环画中,动态构图法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吸引观者的眼球。
例如,当我们要画一幅小朋友跑步的连环画时,可以采用斜线构图法,将小朋友的动作表现为沿着斜线方向前进。
这样的构图能够带给观者一种快速移动的感觉,增加了画面的活力。
五、重复构图法重复构图法是指通过重复使用相同形状或图案的元素来增强画面的统一感和平衡感。
少儿绘画构图知识点总结一、构图基础知识构图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影响着绘画作品的整体效果。
良好的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有张力、有节奏感。
1. 画面的比例和留白画面的比例是指画面上各个元素的大小比例关系。
在构图时要注意画面的比例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整体设计的需要。
同时,留白也是构图中的重要要素,适当的留白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和节奏感。
2. 画面的对称与平衡画面的对称与平衡使得画面看起来更加稳定和谐。
构图时,要注意画面中的元素是否对称分布,是否形成均衡的视觉效果。
3. 画面的动静对比在构图时,动静对比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生动感。
通过对比画面中的元素的大小、位置、形态等方面,可以使画面看起来更加有张力。
4. 画面的主次关系在构图时,要明确画面的主题,并根据主题来确定画面中各个元素的主次关系。
主要元素要突出,次要元素要服从,以达到画面整体效果的统一和谐。
二、构图的常用方法构图是一门艺术,而构图的方法有很多种。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用的构图方法,供少儿绘画爱好者参考。
1. 黄金分割法黄金分割法是一种常用的构图方法,在视觉美学中有着较高的地位。
黄金分割法可以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和谐、美观。
2. 对角线构图法对角线构图是一种构图方法,通过画面的对角线来构图,可以使画面看起来更加生动、有趣。
3. 增强对比构图法增强对比构图法是通过对比画面中的元素的大小、形态等方面,来使画面看起来更加有张力。
4. 看不见的构图法看不见的构图法是通过留白、不完整和抽象性来表现画面,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富有想象力和生动性。
5. 极简构图法极简构图法是通过简洁的元素、简单的线条和清晰的形态来表现画面,使画面看起来更加纯粹和简洁。
以上是较常见的一些构图方法,少儿绘画爱好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构图方法。
三、构图的实际操作构图是一门艺术,需要多加练习才能掌握。
以下是一些构图时要注意的实际操作技巧。
1. 观察和感知在构图时,要善于观察和感知,发现画面中的美感、节奏感和动态感。
儿童画创作引导教程:基本表现手法
儿童画创作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能使画面丰富多彩。
本章着重讲解儿童画的几种基本表现手法和技巧。
教学引导:
在儿童画创作过程中构图往往是儿童画创作的瓶颈,常常出现画面零散且主题不突出的问题,本节课着重讲解儿童绘画的一些基本构图法则。
构图的基本方法:
教学步骤:
1.什么是构图:构图就是构成画面的一个基本办法,构思好画面的情节及内容并合理地将要描绘的各种物体,按照一定的格式摆放在画面上,使画面上的情节、内容及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2.构图的形式及种类:
①三角式构图。
画面稳定,主题突出。
②S形构图。
画面流畅有动感,较生动,适合表现流动的场景。
③中主式构图。
主题突出,画面冲击力较强。
④散点式构图。
适合儿童心理,画面内容丰富,可表现较大的场面。
⑤对角式构图。
画面不对称,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
教学小结:
以上各种构图的方式和方法,可丰富儿童绘画的表达空间,但并非一成不变。
孩子们画画时,不要让他们太注重构图的形式,而忽略了重要的画面构思和物体造型。
只要是画面主题突出醒目,则任何构图形式皆可。
小学美术绘画构图知识点梳理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绘画构图是培养学生绘画能力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构图能够使作品更加有内涵和表现力。
下面将梳理小学美术绘画构图的几个知识点,帮助学生学习和提高绘画构图的技巧。
一、构图的基本原则1.对比:在构图中运用大小、形状、色彩等方面的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2.平衡:画面中物体、色彩的分布要均衡,不要让画面显得失衡或过于拥挤。
3.重点:确定作品的主题或焦点,使其更加突出,引起观众的注意。
4.前景与背景的关系:前景和背景的明暗、色彩应该有明显的差异,以突出物体的层次感。
5.节奏:使画面中的元素有一定的节奏感,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
二、构图的方法1.中心构图:将画面的主题放在画面的正中央,突出中心,可以加强画面的稳定感和集中力。
2.对称构图:画面中物体以某一条中心线对称排列,形成一种平衡的美感。
3.透视构图:运用透视的原理,使画面有明显的远近距离感,增加画面的空间感。
4.倾斜构图:画面中的物体或者主题以一定的角度倾斜摆放,可以增加动感和活力。
5.分割构图:通过将画面分割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可以有一个主题或对象,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
三、色彩运用1.色彩搭配:应根据画面的主题选择适合的色彩进行搭配,使色彩和谐统一。
2.明暗关系:在画面中运用明暗关系,使物体有立体感和质感。
3.冷暖色彩:利用冷色和暖色的对比,使画面更加有吸引力和表现力。
四、线条的运用1.线条的流动:画面中的线条应该有一个自然的流动感,引导观众的眼睛。
2.线条的粗细:不同的线条粗细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特点。
五、构图实践技巧1.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画面中要有层次感和透视感。
2.主题要突出,通过适当的放大和强调来使画面更加有力量感。
3.画面的元素要选择合适的比例和角度,使其更加符合实际。
4.画面要有适当的空白,不要画满整个画面,留有空间会更加有张力。
5.创新和想象力要充分发挥,不拘泥于固定的构图方式,尝试新的构图形式。
绘画的基本构图与构图原则绘画构图是指在绘画作品中通过对画面元素的选择、安排和组合,达到表现主题和传达情感的目的。
良好的构图能够使画面更有吸引力、平衡感和视觉效果。
下面将介绍绘画的基本构图和构图原则。
一、基本构图要素1.画面平面:画面平面是绘画表现空间的基础。
在画布或纸张上,画面平面的大小和形状会直接影响整个作品的构图效果。
2.画面元素:画面元素包括主题、形状、线条、颜色、纹理等多种因素。
这些元素通过构图能够在画面中形成有机的结构和关系。
3.画面区域:画面区域指画面中不同元素所占据的空间,如前景、中景、背景等。
通过调整画面区域的比例和位置,能够营造不同的视觉效果。
二、构图原则1.对称与平衡:对称构图是指左右或上下两侧画面元素相对称的布局形式,能够给人一种稳定、均衡的感觉。
而平衡构图则是指通过将画面元素分布在整个画面上,使得画面不会显得过于集中或一侧沉重,从而形成视觉上的平衡感。
2.重点与焦点:通过巧妙使用画面中的重点和焦点,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并引导其阅读画面。
重点是画面中最显眼的部分,可以通过形状、颜色、线条等方式突出显示。
焦点则是画面中最重要的元素,是观众最应注意的部分。
3.透视与深度:透视是指通过线条的收敛、远近关系的变化等手法,使画面呈现出远近的效果,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深度感。
利用透视原理,可以使观众产生距离感,获得更真实和立体的视觉体验。
4.节奏与动势:画面的节奏感和动势感能够增强画面的生动性和活力,使观众的视觉焦点在画面中移动,产生视觉上的动态效果。
通过运用形状、线条、颜色和纹理的变化,能够创造出不同的节奏和动势。
5.整体与细节:画面的整体和细节之间的关系是构图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整体是指画面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整体和谐关系,而细节是指画面中各个局部的细节表现。
在构图过程中,需要注意整体和细节的协调关系,避免细节过于突出而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三、构图技巧1.使用视觉引导线:视觉引导线是指在画面中使用线条或形状来引导观众的目光移动。
画画构图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构图的基本概念1. 构图是指画面上的各种形状和图案所构成的整体组合,用以表达主题和情感。
构图是绘画的基本功之一,是画面布局的基础,决定了画面的美感和表现力。
2. 构图的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导观众的目光,让观众在看画时产生舒适的视觉体验。
二、构图的基本原则1. 对称性:画面两侧呈现出相同或相似的形式,使得画面看起来平衡和稳定。
2. 互动性:画面上的各个元素之间相互配合和呼应,形成互动关系,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深度。
3. 调整比例:根据画面的主题和要表达的情感进行画面元素的比例调整,以达到表现力和美感的最佳效果。
4. 重心定位:将画面的主题和焦点置于画面的核心位置,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画面看起来更加集中和有力量。
三、构图的方法与技巧1. 黄金分割法:将画面分为不同的部分,使画面的比例符合黄金比例,以此形成稳定和谐的构图。
2. 对角线构图:通过对角线的摆放来调整画面元素的位置,使画面看起来更加有活力和层次。
3. 重叠和交叉:画面元素之间的重叠和交叉可以增加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丰富画面的层次和表现力。
4. 对比和强调:通过对比色彩、对比明暗、对比形状等,来增加画面的动感和视觉冲击力。
5. 空间透视:通过透视和远近关系的处理,表现出画面的景深和立体感。
6. 统一和协调:确保画面元素的统一和协调,使画面看起来整体和谐,避免杂乱和混乱。
四、构图的实践技巧1. 视线引导:通过画面上的线条、形状和色彩来引导观众的视线,使观众的目光沿着画面的主题和焦点进行移动。
2. 留白处理:通过留白的处理来增加画面的张力和空间感,使画面看起来更加有层次和开阔。
3. 色彩运用:通过色彩的对比、明暗和饱和度的处理来增加画面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
4. 文字与图形的结合:在构图中,文字和图形的搭配是非常重要的,要确保文字和图形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五、构图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1. 画面单调:可以通过加强对比、丰富色彩和形状来增加画面的变化和层次感。
绘画构图方法
绘画构图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好的构图能够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增强
观赏性,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下面将介绍一些绘画构图的方法,希望能够对你的绘画创作有所帮助。
首先,要注意画面的整体布局。
画面的整体构图应该是有机的、和谐的,不宜
出现过于杂乱、紧凑或者过于空旷的情况。
可以通过构图比例、对称、平衡等方式来达到画面的整体和谐。
其次,要注意画面的中心点。
画面的中心点是画面的重心所在,是画面构图的
核心。
在构图时,应该合理地安排画面的中心点,使之更加突出,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让人一眼就能够被吸引住。
另外,要注意画面的前景、中景和远景的处理。
在绘画中,前景、中景和远景
的处理非常重要,能够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可以通过交叠、透视等手法来处理画面的前景、中景和远景,使画面更加有深度。
此外,要注意画面的对比度。
对比度是指画面中明暗对比的强弱程度。
在构图时,可以通过合理地安排画面的明暗对比,使之更加突出,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要注意画面的细节处理。
画面的细节处理是构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
够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在构图时,应该注意画面的每一个细节,力求精益求精,使画面更加完美。
总之,绘画构图是绘画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好的构图能够提升作品的艺术
价值,增强观赏性。
希望以上介绍的方法能够对你的绘画创作有所帮助,欢迎多多尝试,不断探索,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
小学美术图形构图法则讲解美术是一门以视觉艺术为主的学科,而图形构图作为美术创作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小学美术图形构图的基本法则,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美术创作。
一、对称法则对称法则是图形构图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在图像中按照中轴线将形状、元素做镜像对称来实现对称的效果。
对称构图给人一种稳定、和谐的感觉,常用于描绘静态的事物,如建筑物、花卉等。
例如,当我们画一颗树的时候,可以通过将树干沿着中轴线向两边展开,再在左右两侧分别画上对称的树枝和树叶,就可以形成一个对称的构图。
二、平衡法则平衡法则是图形构图中另一个重要的原则。
它通过在图像中合理分配元素的位置和数量,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感。
平衡可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两种形式。
对称平衡是指在图像中将元素按照中心点进行对称排列,使得图像的左右两侧呈现相似的组合;不对称平衡则是将元素按照它们的重量、大小或颜色等因素进行组合,使得整个图像在视觉上保持平衡。
以绘画为例,当我们画一幅风景画时,可以通过在画面的左侧画上一棵大树,并在右侧画上一座小亭,从而实现对称平衡;而不对称平衡则可以通过在画面中画上一个大的物体(如大山),再在其他位置画上一些小的物体(如花朵、小石头)来实现。
三、重复法则重复法则是指在图形构图中通过重复使用相似的元素来增强艺术效果。
重复可以是重复形状、颜色、纹理等元素,在图像中形成一种统一、连贯的视觉效果。
举个例子,当我们绘制一副动物的画时,可以通过在整个画面中反复描绘相同的纹理、形状或颜色,使得整个画面具有统一感,增强了艺术效果。
四、规律法则规律法则是指在图形构图中使用一定的规律和模式进行排列。
这种法则通过遵循一些规则来营造一种有序的感觉,使得图像看起来更加整洁、美观。
举个例子,当我们绘制一幅华丽的花纹时,可以通过按照一定的间隔、距离、角度等规则排列花瓣、花蕊等元素,形成一种有序而规律的构图。
五、对比法则对比法则是将不同性质、形状、大小等元素进行比较,以突出主题或创造视觉冲击的一种手法。
小学美术三年级构图入门基础知识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小学三年级美术课程中构图入门的基础知识。
构图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决定了作品的视觉效果和吸引力。
通过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您将能够创作出更有吸引力和表现力的美术作品。
一、构图的定义和作用构图是指在绘画或摄影中,通过选择和安排画面中的元素,创造出一种美感和视觉效果。
一个好的构图能够引导观众的目光,凸显主题,传达情感,并增加作品的艺术性。
二、元素的选择及安排1. 主题选择:确定作品的主题,例如自然风景、人物形象等。
2. 线条运用:使用不同类型的线条来表达形状、轮廓和纹理,比如直线、曲线、粗细线条等。
3. 形状构造:使用各种形状来描绘主题,比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4. 空间组织:在画面中使用透视、远近、前后景等手法,使画面具有立体感和深度。
5. 色彩运用:运用不同的颜色、明暗和色调进行表现,突出画面的重点和情感。
三、构图的要点和技巧1. 焦点和层次:合理选择和安排元素,使画面中的焦点突出,并创建层次感。
2. 黄金分割:根据黄金分割原则,将画面分为不同的比例区域,使其更加平衡和吸引人。
3. 对称与不对称:对称构图能够呈现稳定和和谐感,而不对称构图则突出了画面的动感和张力。
4. 运用逆向原则:逆向原则是指通过将元素安排在画面中反向排列,引导观众目光的方式,增强画面的吸引力和视觉效果。
5. 空白处理:适当留白,即在画面中保留一些空白区域,帮助观众集中注意力和理解画面的主题。
四、练习和实践1. 观察练习:多观察周围的自然和人造环境,注意其中的构图特点和艺术元素,并尝试用画笔或相机进行模仿和创作。
2. 创作练习:选择不同的主题进行构图练习,例如静物、风景、人物等,尝试运用各种构图要点和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构图能力。
3. 参考学习: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绘画教程和美术作品,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构图技巧和创作思路。
通过掌握这些小学美术三年级构图入门的基础知识,您将能够在绘画创作中更加准确和有目的地运用构图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和表现力的作品。
小学美术中国画的基本构图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独特的形式和风格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在中国画中,构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画面的整体效果和观赏者的视觉体验。
本文将探讨小学美术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构图技巧。
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安排和组织各种元素的方式。
在小学美术中国画中,构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平面构图、透视构图、对比构图和动态构图。
首先是平面构图。
平面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将各种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和布局进行安排。
在小学美术中国画中,常用的平面构图方式有“三分法”和“九宫格法”。
三分法是将画面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通过调整各个部分的比例和位置来达到平衡和谐的效果。
九宫格法是将画面分为九个小格子,画面的主要元素可以放置在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小格子中,以突出主题或创造一种对比效果。
其次是透视构图。
透视构图是指通过透视原理来表现画面中的空间感和深度感。
在小学美术中国画中,常用的透视构图方式有线性透视和气氛透视。
线性透视是通过画出一条或多条收敛线,使画面中的物体在视觉上呈现出远近的感觉。
气氛透视是通过调整画面中物体的大小、明暗和色彩饱和度来表现物体的远近和深浅。
第三是对比构图。
对比构图是指通过对比不同元素的大小、形状、明暗和色彩等来达到画面的平衡和谐。
在小学美术中国画中,常用的对比构图方式有大小对比、明暗对比和色彩对比。
大小对比是通过调整画面中物体的大小来突出主题或创造一种对比效果。
明暗对比是通过调整画面中物体的明暗程度来表现物体的体积和形态。
色彩对比是通过调整画面中物体的色彩饱和度和明暗程度来表现物体的冷暖和明暗关系。
最后是动态构图。
动态构图是指通过安排和组织画面中的元素来表现画面的动态效果和节奏感。
在小学美术中国画中,常用的动态构图方式有斜线构图和曲线构图。
斜线构图是通过画出一条或多条斜线来表现画面的倾斜和运动感。
曲线构图是通过画出一条或多条曲线来表现画面的流动和变化。
幼儿画画构图知识点总结一、构图的基本概念构图在绘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决定整幅画面结构和布局的基础。
构图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安排画面上的元素,使得整体画面更加和谐和美观。
构图一般是通过布局、前景和背景、中心构图等来实现。
在幼儿画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掌握这些基本的构图概念,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1. 布局布局是构图的基本概念,它包括画面上元素的安排和空间的利用。
在幼儿画画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尝试不同的布局方式,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构图的重要性。
比如,可以尝试让幼儿画出不同的组合布局,比较它们的优缺点,从而让幼儿掌握布局的基本原则。
2. 前景和背景前景和背景是构图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决定了画面上元素的深度和关系。
在幼儿画画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注意画面上元素的大小和位置,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现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
可以尝试让幼儿绘制出有前景和背景区分的画面,比较其视觉效果,从而让幼儿理解前景和背景在构图中的重要性。
3. 中心构图中心构图是构图中非常基础的概念,它决定了画面上元素的主次关系。
在幼儿画画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将重要的元素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现画面的主题和重点。
可以尝试让幼儿绘制出有中心构图的画面,比较其视觉效果,从而让幼儿理解中心构图在构图中的重要性。
二、幼儿画画构图的引导方法在幼儿画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引导方法,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构图的基本概念。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引导方法:1. 图片欣赏在幼儿画画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给幼儿展示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来帮助他们感受构图的美感和魅力。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作品,比如一些寓意明确的童画作品,让幼儿从中感受构图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构图的兴趣。
2. 示范绘画在幼儿画画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示范绘画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构图的基本概念。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画面,比如一只小鸟或者一朵花,来示范如何进行布局、前景和背景、中心构图等。
幼儿园中班美术构图指导教程一、引言在幼儿园中班的美术教学中,构图是一个关键的要素。
良好的构图能够帮助幼儿提高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幼儿园中班美术构图的指导教程,帮助幼儿们掌握构图的基本技巧。
二、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是最基础的构图方式之一。
它能够给人以稳定、和谐的感觉。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幼儿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对称式构图的练习:1. 垂直对称:让幼儿将纸张对折,确保两侧完全相同,然后在对称线上进行作画,如绘制蝴蝶、花朵等。
2. 水平对称:将纸张沿水平方向对折,确保两侧完全相同,然后进行绘画,如绘制鱼、小鸟等。
3. 中心对称:让幼儿将元素放在画布的正中央,使得画面左右对称,如绘制太阳、灯笼等。
通过对称式构图的练习,幼儿可以进一步培养对形状、大小、位置的观察和感知,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对称观念。
三、留白式构图留白式构图是一种常见的构图方式,通过合理安排画面中的留白部分,可以使画面更具张力和美感。
以下是一些教学方法:1. 色彩留白:引导幼儿选择一种主题,然后让他们用大面积的留白来衬托主要对象,例如可以绘制一朵花,让花占据画面的一角,其他区域用留白来填充。
2. 空白留白:鼓励幼儿运用位置、大小以及形状的变换,将画面上不同的元素合理地分布在留白区域中,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通过留白式构图的练习,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对画面整体的把握和处理能力。
四、透视式构图透视式构图是一种热爱美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它能够给画面增添立体感。
以下是一些透视式构图的教学方法:1. 单点透视:向幼儿解释单点透视的概念,然后引导他们选择一个主题,如房子、道路等,绘制具有远近关系的画面。
2. 双点透视:介绍双点透视的概念,让幼儿用两个点来确定透视线,绘制具有立体感的景物,如建筑物、街道等。
透视式构图的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景物的远近关系,培养他们对深度和空间的感知能力。
五、饱和度与明暗对比在美术创作中,饱和度和明暗对比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儿童画的构图形式常见的儿童画的构图形式有群星捧月式,星罗棋布式,承上启下式,宾主相对式等。
构图也无定法,明白构图的原理,就可变化各种方法去画。
①群星捧月式:一个大的物体被许多小的物体包围着。
②星罗棋布式: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物体形象。
③承上启下式:上边一组,下边又一组,上下呼应。
④宾主相对式:一个大的物体旁边还有一个小的,与之相呼应。
儿童画涂色的方法儿童画涂色的方法:首先涂色的顺序一般是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先四边后中间。
常用的涂色方法有平涂法、重叠法、交替法、图案法等。
1、平涂法:按一定顺序从左向右均匀的涂去,为平涂法,是常用之法。
2、重叠法:涂完一遍色后,在某些局部又重新涂一次色为重叠法。
3、交替法:把两三支笔同时拿在手中,几支笔交替联合使用。
4、图案法:在涂色的同时,可以添加一些图形、方形、三角形及直线、曲线和圆点编成各种美丽的图案。
儿童画的画面组合规律儿童画的画面组合规律就是对立统一的规律。
在统一中找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儿童画的规律又必然有儿童的特点,首先是让儿童自由自在地跟着感觉画,然后,还要用理性的艺术规律去引导提高。
其规律方法有以下四点:1、对比组合法:①大与小的对比;②有与无的对比;③疏与密的对比;④直与弯的对比;⑤正与斜的对比;⑥深与浅的对比;⑦冷与暖的对比。
2、和谐组合法:①勾线时用同一种颜色,一般为黑色。
②底色用同一种颜色涂。
3、排列组合法:即同一物象反复画。
4、韵律组合法:即同一物体物象反复类似的运动组合,使之形成一种气韵场性。
水彩画特殊技法蜡笔法蜡笔法:水彩画特殊技法,是用蜡笔或油画棒,着色前涂在有关部分。
着色时尽可大胆运笔,涂蜡之处自然空出。
用以描绘稀疏的树叶、夜晚的灯光、繁杂的人群等都比较得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儿童选择什么样的绘画工具,会决定作品的类型。
(1)儿童素描速写的工具:素描、速写的用笔,可以是铅笔、碳笔、钢笔、毛笔或单只彩笔等。
最常用的是铅笔。
专用的绘图铅笔有“B”和“H”两个系列。
儿童绘画基础教程:绘画的构图
一、构图的释义
构图的名称,来源于西方的美术,其中有一门课程在西方绘画中,叫做构图学。
构图这个名称在我国国画画论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或叫经营位置。
也就是说,摄影构图是从美术的构图转化而来,我们
也能够简单的称它为取景。
不论是国画中的布局,还是摄影中的取景,都只涉及到构图的部分内容,并不能包括构图的全部含义。
所以,统
一用构图这个称呼是较科学准确的。
研究构图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研究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以突出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构图
处理是否得当,是否新颖,是否简洁,对于摄影艺术作品的成败关系
很大。
从实际来说,一副成功的摄影艺术作品,首先是构图的成功。
成功的构图能使作品内容顺理成章,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赏心悦目。
反之,就会影响作品的效果,没有章法,缺乏层次,整副作品不知所云。
二、构图的原则: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
1、关于均衡与对称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
均衡
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稳定。
稳定感
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点。
所以,凡
符合这种审美观点的造型艺术才能产生美感,违背这个原则的,看起
来就不舒服。
均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
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
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
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对称能使画面有庄严,肃穆,和谐的感觉。
比如,我国古代的建筑就是对称的典范,但对称
与均衡比较来说,均衡的变化比对称要大得多。
所以,对称虽是构图
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使用中机会比较少,使用多了就有千篇一律的
感觉。
在构图中最讲究的是“品”字形和三七律。
品字形构图和三七律
构图的方式常被人们称为黄金构图法,也有叫做为永衡的三角构图法,这些都是指均衡来说。
什么是“品”字形构图?就是在画面上同时出
现三个物体的时候,不能把它们等距离放在一条线上,而应使其表现
三角形状,像个品字。
只要留意,这种三角在自然界中是无处不在的。
大山就是由无数的三角形构成,上下交错,井然有序,犹如一个巨大
的品字状或三角形,具有强烈的排列韵味。
什么是“三七律”构图?就是画面的比例分配三七开。
若是竖画面,上面占三分,下面占七分,或上面占七分,下面占三分;若是横
构图画面,右面占三分,左面占七分,或是右面占七分,左面占三分。
在中国画界中这种三七开构图的布局被称为是的构图布局比例关系。
所谓,并不是单一,或,在特殊情况下,根据题材的需要,也是能够
打破的,二八律或四六律也能够使用。
本来艺术就讲究的是有法而无
定法。
总之,就是为了整个画面而考虑,去应用。
对于摄影师来说。
如能把均衡与对比使用自如了,也就算掌握了摄影构图的基本要领了。
2、关于对比
对比的巧妙,不但能增强艺术感染力,更能鲜明的反映和升华主题。
对比构图,是为了突出主题强化主题,对比有各种各样,千变万化,但是把它们同类相并,能够得出:
一是形状的对比。
如:大和小,高和矮,老和少,胖和瘦,粗和细。
二是色彩的对比。
如:深与浅,冷与暖,明与暗,黑与白。
三是灰与灰的对比。
如:深与浅,明与暗等。
在一副作品中,能够使用单一的对比,也可同时使用各种对比,对比的方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要注意不能死搬硬套,牵强附会,更不能喧宾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