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编排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71.61 KB
- 文档页数:36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优质示范课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流利地朗读。
3.能够理解生字词和句子。
4.能够按要求完成课文内容理解题目。
5.能够模仿横批。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熟练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理解生字词和句子。
2.完成课文内容理解题目。
四、教学准备
1.课文教材
2.PPT课件
3.生字词卡片
4.黑板和彩色粉笔
5.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阶段
1.绘制好教学大纲
2.准备好所有课程材料
2. 课堂导入
1.向学生介绍课文内容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 课文学习阶段
1.老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解释生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3.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分组讨论课文内容
4. 拓展练习
1.请学生模仿横批
2.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编故事
5. 总结与作业布置
1.复习课文要点
2.布置完成课后习题的作业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学生参与积极,表现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但部分学生在生字词和句子的理解上遇到了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
下节课将增加互动环节,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七、教学反馈
根据本节课的情况,我将优化课堂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成长的故事”,通过五个篇目:《灰雀》、《小珊迪》、《手术台就是阵地》、《麻雀》、《茶馆》讲述了不同人物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和感悟。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故事性的课文比较感兴趣。
但是,对于一些深刻的道理和情感还需要引导和感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课文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感悟课文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写作指导法:通过写作,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写作素材: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写作素材,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课的主题“成长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跟随课文的主人公一起经历成长的故事。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的人物和道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分析及全部备课教案一、教学分析第六单元主要内容围绕“亲爱的老师”展开,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认识到老师的辛苦和付出,并懂得珍惜老师。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 理解课文内容,能流畅朗读和表达; 2. 掌握生字词和课文中的标点符号用法; 3. 能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教师备课教案•多媒体设备2. 教学环境•教室整洁,黑板干净•学生桌椅摆放整齐3. 教学准备•备好课件、故事书籍、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检查学生用书和笔具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情境导入在黑板上写上“亲爱的老师”,引出本单元主题,并通过图片展示老师形象,唤起学生对老师的认知。
2.课文初读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教师指导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3.课文分析分段诵读课文,并进行理解分析,解释生字词和标点符号用法。
第二课时1.课文讲解老师给学生讲解课文内容,强调尊师重道的道理。
2.词语搭配教师引导学生做词语搭配练习,加深词语理解。
3.词语记忆帮助学生记忆本单元核心词语,提升词汇量。
第三课时1.课文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情感交流学生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老师进行情感引导。
3.背诵练习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经典句子,提高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一段话2.完成课后习题3.写一篇感谢老师的小作文五、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互动和引导,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希望在后续的教学中更多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为本文档《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分析及全部备课教案》的内容,希本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景观”。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自然景观的词汇和句型。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听力练习:通过听力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景观的特点和描述方法。
2.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短文,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不同自然景观的特点。
3.写作练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短文。
4.口语表达:学生能够用英语介绍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够听懂并运用一些简单的英语句子。
但是,对于复杂句型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加强。
在写作和口语表达方面,学生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和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关于自然景观的词汇和句型,能够听懂并运用相关短文。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短文,并能够用英语介绍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欣赏自然景观的美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关于自然景观的词汇和句型,能够听懂并运用相关短文。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短文,并能够用英语介绍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
五. 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2.交际型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口语表达,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教学PPT、听力材料、阅读短文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本课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让学生进行认读和理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共5课时)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文章:《陀螺》、《小木偶的故事》和《麻雀》。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游戏的智慧”,通过这三个故事让学生体会游戏中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寓言故事和童话故事有较高的兴趣。
但在理解故事深层含义和道理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智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学会从故事中吸取智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智慧。
2.难点:理解故事深层含义,学会从故事中吸取智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和关键词。
3.教学用具:如图片、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引入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些与游戏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谈谈他们对游戏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4.巩固(10分钟)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文章:《陀螺》、《掌声》、《灰雀》。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游戏”和“友谊”这两个主题展开,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游戏的乐趣,感受友谊的力量。
教材还配备了一些词汇和语法点,如动词的过去式、形容词的比较级等,需要学生在阅读中加以理解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语法点和词汇。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较难的词汇,可能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游戏的兴趣较高,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一些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点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写作。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体验游戏的乐趣,感受友谊的力量,培养良好的朋友。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一些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点。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点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写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点。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游戏的乐趣,感受友谊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情感素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准备教材和相关的教辅资料,以便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2.课件和教具:准备相关的课件和教具,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呈现和解释文章内容。
3.游戏准备:准备一些游戏,以便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本节课的主题——游戏和友谊,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游戏和朋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文章标题和图片,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新教案)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人与自然”这一主题展开,包括《大自然的语言》、《瀑布》、《风娃娃》三篇课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奇妙之处,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的意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深层次含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课堂活动素材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1. 课题: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 主题:人与自然3. 内容:- 《大自然的语言》- 《瀑布》- 《风娃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复习生字词。
2. 拓展作业:选择一篇关于自然的文章进行阅读,写一篇读后感。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自然的多样性和奇妙之处,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识别和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及其深层次含义,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和深入讲解的部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为“奇妙的自然”,主要包括了《大自然的语言》、《爬山虎的脚》、《蝙蝠和雷达》和《蟋蟀的住宅》四篇课文。
这些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发现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自然现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对大自然现象的理解和描述。
2. 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3.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自然现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器材、教学卡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重点词汇和句子。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交流学习心得。
4.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究自然现象,理解课文内容。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1. 课题:奇妙的自然2.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爬山虎的脚》、《蝙蝠和雷达》、《蟋蟀的住宅》3. 重点词汇:语言、爬山虎、脚、蝙蝠、雷达、蟋蟀、住宅4. 重点句子: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爬山虎的脚是如何爬行的?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能够通过课文训练,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3.能够初步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4.能够运用课文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为《XXX》。
三、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内容,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
2.掌握生字词,通过训练提高识读能力。
四、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2.运用课文所学知识进行扩展性应用。
五、教学准备1.课文资料、课堂教具。
2.黑板、彩色粉笔。
3.教师准备课堂讲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互动,复习上节课内容。
2.介绍本节课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
3.听课文,学习并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生字词。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
3.对课文进行深入探讨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三课时1.分组进行课文朗读。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点评,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气。
第四课时1.学生进行课文背诵。
2.综合训练,让学生进行情景对话。
3.师生共同总结本单元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教学,学生在文字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得到了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于一些生字词的理解还不够透彻,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八、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课文内容的读后感。
九、教学延伸1.师生共同探讨本单元课文的更多可能性。
2.利用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创作性写作。
以上就是本次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的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童年美好的回忆”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以及懂的一些做人的道理。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1)能引导学生根据情感变化描写,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的《牛和鹅》,感受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通过小朋友之间的故事,感受故事的含义。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童年的乐趣,懂得一些道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的乐趣。
通过学习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深刻的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带有生字的新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工具书。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1)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2)男女生赛读。
(3)指读象声词。
(4)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5.指名回答,适时评价。
三、熟读课文,引导质疑根据学生质疑,梳理出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巩固新知1.抄写词语。
(生读,师巡)2.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指名回答) 同学们找得很正确!就像大家所说的,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
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认真读读第5-11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3.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
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
) 4.指名读第6自然段,画出描写鹅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鹅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鹅)你能读出鹅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自己练一练,读一读。
5.我们害怕鹅,可是金奎叔不怕啊!找出描写金奎叔的句子。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鹅动作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
6.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
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读读11~1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7.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
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
8.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
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 9.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回答)同学们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
三、总结升华(课件出示)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牛和鹅这个词语,你一定觉得很奇怪,“窝囊”的老虎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设计意图:用真实的大老虎的样子对比文中窝囊的大老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你喜欢这篇课文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提示语:我(谁)扮演一只大老虎(干什么)结果演砸锅了。
师小结:概括一件事要抓住主要人物、事情、结果。
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关键词。
2.老师从课文中找了一些词语,考考你们都读得准确吗?(分组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演技撤换砸锅笨拙逗乐殷切半晌豁虎跳撇嘴头罩羡慕(易读错)角色四脚着地直冲脑门露脸哄堂大笑(多音字)窝囊糨糊亏得窟窿比划将就打瞌睡(这组加点字变浅色)(轻声词)接连不断唉声叹气垂头丧气踱来踱去通情达理(成语)3.哪些词你觉得很有趣?因为这些词充满生活气息,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4.哪些词你不明白意思?先从课文中找出含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猜猜是什么意思?换个别的意思相同的词试试。
【设计意图:用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人物和事情经过结果概括课文。
把字词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或是换一个意思相似的词,或是请同学帮助等方法去理解难懂的字词,时刻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三、细读课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1.(出示提示句)学生根据事情的发展,边读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看着同班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我……老师挑选演员分派角色的时候,我……演哥哥的小朋友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不好时,我……老师鼓励我说演老虎不用豁虎跳时,我……在老师指导我怎样演老虎时,我……演哥哥的小朋友还是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得窝囊时,我……演出时,我听到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时,我……演完时,我……演哥哥的小朋友又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我……我至今还不明白……2.请你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演出前后我的几次心理变化。
板书:期待自信紧张不明白3.再完成课后第一题填写完表格。
4.为什么演出的过程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你有过紧张得的时候吗?回想一下,你有过这种经验吗?【设计意图:课文很长,情节一波三折,很多心理活动没有明显的“我想”做提示,孩子们可能看不明白什么样的句子是心理活动。
所以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过程找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再用几个词总结归纳我的心理变化,最后完成课后题的表格,学习有梯度,由易到难。
】四、创设情境,练写心理活动1.心理活动是指我们的心情和心里的想法,故事中的小作者把自己演出前后的心理活动变化写得丰富而生动。
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心情,你能说出一些表示心情的词语吗?两字、三字、四字看谁说得多?(难过后悔快乐激动兴奋得意美滋滋垂头丧气兴高采烈……)2.下面这些情况你遇到过吗?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又会想些什么?(说一说)试卷发下来了,我只考了86分,而且错得都是计算题,我……。
放学路上,我……妈妈做了许多好吃的菜,可我……妈妈问:“期中试卷发下来了吗?考了多少分?”我……我慢吞吞地把试卷拿给妈妈,妈妈一看不禁皱起了眉头,我心想……可没想到妈妈看了我一眼,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安慰我说:“这次没考好不要紧,自己找找原因,争取下次进步!”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事情发展写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才能有感而发。
】五、变换题目开导作者1.作者一直觉得自己演砸了锅所以不开心,你觉得“我”真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吗?谁能把题目改一改。
你想怎么开导“我”呢?(引导学生说:“我”是一只可爱、有趣的大老虎,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2.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不论是高兴的,还是难过的,不论是好事,还是傻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平时同学们要多留心生活,把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及时记下看着同班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我……老师挑选演员分派角色的时候,我……演哥哥的小朋友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不好时,我……(课件出示13)老师鼓励我说演老虎不用豁虎跳时,我……在老师指导我怎样演老虎时,我……演哥哥的小朋友还是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得窝囊时,我……(课件出示14)演出时,我听到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时,我……演完时,我……演哥哥的小朋友又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我……我至今还不明白……2.请你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演出前后我的几次心理变化。
(板书:期待自信紧张不明白)3.再完成课后第一题填写完表格。
(课件出示15)4.为什么演出的过程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你有过紧张得的时候吗?回想一下,你有过这种经验吗?三、创设情境,仿写心理1.心理活动是指我们的心情和心里的想法,故事中的小作者把自己演出前后的心理活动变化写得丰富而生动。
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心情,你能说出一些表示心情的词语吗?两字、三字、四字看谁说得多?(难过后悔快乐激动兴奋得意美滋滋垂头丧气兴高采烈……)(课件出示16)2.下面这些情况你遇到过吗?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又会想些什么?(说一说)(课件出示17)试卷发下来了,我只考了86分,而且错得都是计算题,我……放学路上,我……妈妈做了许多好吃的菜,可我……妈妈问:“期中试卷发下来了吗?考了多少分?”我……我慢吞吞地把试卷拿给妈妈,妈妈一看不禁皱起了眉头,我心想……可没想到妈妈看了我一眼,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安慰我说:“这次没考好不要紧,自己找找原因,争取下次进步!”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四、变换题目,开导作者(课件出示18)1.作者一直觉得自己演砸了锅所以不开心,你觉得“我”真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吗?谁能把题目改一改。
你想怎么开导“我”呢?(引导学生说:“我”是(2)“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幸福得感觉有点不真实)(3)“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极度的兴奋)(4)“我的陀螺刚一露面,就招来了一顿嘲笑。
”(突出陀螺的丑,不伦不类,士气也大受挫折)(5)“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无意中获得的‘荣誉’,虽然小如微尘,对于好胜的孩子来说,也足以陶醉许久了——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3.你们能通过朗读来体现我从懊恼到自豪的这一情感变化吗?(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文字,分别读出懊恼、自豪的语气。
)4.“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你怎么理解?5.小结:一个不起眼的小陀螺主宰了“我”童年的忧伤与欢乐。
与它相伴,“我”的童年生活无比精彩。
医治心灵的良方。
”今天,咱们要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让我们学会安慰。
(板书课题)(出示课件2)二、研究话题,明确方法师:请同学们先来看课本中第一个小男孩说的话)(出示课件3)师:故事中的小男孩遇到了什么问题?师: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打算怎么安慰他?请同桌之间互相商量一下。
(板书:主动关心)预设A生:小峰,不要难过了,运动会上难免有意外发生,你不是故意摔倒的,比赛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参与了,并且付出了努力。
(出示课件3)师:你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孩子,我想此时小峰心里会舒服一些。
(板书:表示理解)(你鼓励无疑给了小峰极大的安慰)(板书: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