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一) 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 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 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 (二) 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 与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适应 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
四、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一)显性课程:也被称为正式课程、官方课程、
(二)课程评价的模式与功能 1.课程评价的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
(4)差距评价模式
(2)目标游离评价模式(5)CIPP评价模式 (3)外观评价模式 (6)自然探究模式
2.课程评价的功能 课程评价从根本上具有三大功能: (1) 促进发展 (2) 鉴定水平 (3) 选拔淘汰 通过课程评价,可在鉴定水平的基础上, 对符合某种程度和标准要求的评价对象进 行筛选,对不符合的评价对象进行淘汰。
(二)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 1.独立关系 这种观点认为课程与教学相对独立,各执 一端,互不交叉。 • 2.包含关系 “课程与教学是包含关系”的这一观点 具体包括两种情况:(1)大课程小教学: 课程是教学的上位概念。(2)大教学小课 程:教学是课程的上位概念。
课程与教学是相互决定、相互制约的。
二、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
(三)文化因素
• 文化模式对课程变革的影响。 • 文化变迁对课程变革的影响。 • 文化多元对课程变革的影响。
(四)科技革新
• 科技革新制约课程变革的目标。 • 科技革新推动课程结构的变革。 • 科技革新影响着课程变革的速度。
(五)学生发展
学生发展对课程改革的影响大致有如下方面: • 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性。 • 学生需要。一方面,学生发展有一些共同需 要,构成了个体经验的基本内容,也是课程改 革中相对稳定的因素。 • 课程改革着眼点:最近发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