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的结构的分解图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15
知识点总结小通讯员与新媳妇的形象及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百合花》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广阔背景下,选择了前沿包扎所里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平凡的人物作精心的描绘,从一个侧面,热情地讴歌了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敬爱,表现了军民(鱼水之情)团结,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在选材的角度和刻画的侧重上,都是独具特色的。
小通讯员的形象:小通讯员是一个非常可爱的青年战士。
他的心灵世界是那么的质朴、憨厚、纯真。
在对这一人物的刻画中,作者并未采用什么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选取了一些小事件和小镜头来表现的。
(以下是细节描写)诸如,他的枪筒里插上点缀性的树枝、野花,以表现他的天真浪漫和热爱生活;借他在女同志面前的羞涩拘谨之态,以显示他孩子般的纯洁和稚气;用借被子的事件,以突出他的率直和憨厚。
最后,他为救护群众而英勇献身的一幕,把他那种以热烈而真挚的感情,处处为群众着想,处处为同志着想的心灵美推向最高境界。
新媳妇的形象:新媳妇是小通讯员映带出来的人物,她在作品中虽然处于对通讯员的烘托地位,但她自身又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性格,是一个美丽动人、感情透亮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作品以借被子事件的曲折发展过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她对人民子弟兵的真挚的爱、深沉的爱、圣洁的爱。
2简析百合花在作品中的深刻寓意。
《百合花》三处提到了作品中的百合花,(为什么取名为《百合花》)百合花象征了通讯员和新媳妇优美的性格,革命军队和人民群众之间血肉相连、团结战斗崇高感情的象征。
(以下分析人物形象)小通讯员……新媳妇……3简析《百百花》在选著构思运笔方面的特色。
以小见大第一人称“我”抓住细节的描写4结合《百合花》论述茹志娟的创作特色。
在选材上不正面描写生活中的巨流大浪,而从中截取一个片断,一朵浪花来反映重大的题材。
对人物进行细腻的心理刻画,进行细节描写。
语言上清新(一朵清新的鲜花……)作者简介:茹志娟,著有短篇小说集《百合花》、《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草原上的小路》等。
《百合花》知识梳理15.百合花小说通过护送、借被、救护和献身、献被等情节的描写,塑造了通讯员、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讴歌了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献出一切的人,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
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字注音撂(liào)嗳(āi)讷(nè)忸怩(niǔ)(ní)憨(hān)秤(chèng)踌躇(chóu)(chú)执拗(niù)尴尬(gān)(gà)讪(shàn)磕(kē)抿(mǐn)焚(fén)鹿砦(zhài)匾(biǎn)诚(qián)2.形近字┏乱(luàn)混乱┏趴(pā)趴下┏竟(jìng)竟然┏拗(niù)执拗┗刮(guā)搜刮┗扒(bā)扒皮┗竞(jìng)竞赛┗坳(ào)山坳3.多音字┏(jiáo)细嚼┏(luò)落泪┏(qiáo)翘首嚼┫(jiào)倒嚼落┫(là)落下翘┫┗(jué)咀嚼┗(lào)落枕┗(qiào)翘尾巴4.词语解释【包扎】包裹捆扎。
【珠烁晶莹】像珍珠那样闪光,像水晶那样明净。
【张皇】恐慌、慌张。
【局促不安】拘谨不自然。
【讷讷】说话迟钝。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憨憨】傻气,难为情。
【踌躇】犹豫。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尴尬】形容很窘迫的样子。
【讪讪】难为情的样子。
【嘟哝】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鹿砦】形似鹿角的障碍物,用树木的大枝杈钉成,用以阻挡步兵或军用车辆。
【耽搁】停留。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劈手】形容手的动作迅速,使人来不及防备。
【气汹汹】非常生气的样子。
5.文学常识真空(1)《百合花》作者_______,当代女作家,曾用笔名_________、_______。
百合花(茹志鹃)一、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茹志鹃,女,1925年参加新四军,1955年转业到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任《文艺月报》编辑。
1958年3月,在《延河》上发表了著名作品《百合花》,标志着她艺术风格开始形成。
这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曾被茅盾誉为当时最使他满意和感动的一篇作品,赞赏这篇小说具有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是“静夜的箫声”。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
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
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各那时的同志关系”。
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
”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二、文章结构1.本文共个62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23):写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
第二部分(24-45):写通讯员和“我”一起向新媳妇借被子。
第三部分(46-60):写通讯员为了保护担架员壮烈牺牲,新媳妇怀着崇敬、歉疚的心情给他缝衣服。
第四部分(61-62):写新媳妇执意将自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的身上入殓。
2.结构图:┏开端→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发展→新媳妇借给我们被子┃百合花┫┣纯真高洁之花┃高潮→新媳妇给通讯员缝衣┃┗结局→新媳妇执意献出新被┛三、分析人物形象1.小通讯员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
开始,从“我”去前沿包扎所而引出通讯员,当初,“我”对通讯员并没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讯员一下“把我撂下几丈远”而对他“生起气来”。
进而,对通讯员“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感到好奇,并且对他“发生了兴趣”;当我与通讯员通过艰难而有趣的对话,便对他“越加亲热起来”;当通讯员和“我”一起把被子借来之后,“我”已“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
战斗打响,不断有伤员被送到包扎所的时候,“我”挂念着通讯员的安危,待通讯员身负重伤被送到包扎所时,“我强忍着泪水”,“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
百合花知识精讲一知识结构图二.学法指导1. 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作者茹志鹃经历及创作,了解《百合花》的创作背景。
2. 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3. 自读、品读相结合,理清小说写作思路,促进思维发展,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4.了解题目的象征意义及小说的主旨,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
5. 鉴赏小说人物形象,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三.知识点贯通知识点一文学常识茹志鹃(1925—1998),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
1943年参加新四军,历任二分区文工团、一师服务团演员,苏中公学俱乐部戏剧干事,苏中军区前线话剧团团员、组长,中国作协上海分会《文艺月报》编辑、作品组长,专业作家。
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上海市第四届人大代表。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
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
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
她的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静静的产院》(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高高的白杨树》(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剪辑错了的故事》(《人民文学》1979年2月)等等。
话剧剧本《不带枪的战士》获南京军区文艺创作二等奖,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知识点二写作背景《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
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
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
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
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
”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往事的产物。
《百合花》受到了茅盾的高度评价,他说:“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篇小说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赞赏这篇小说具有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是“静夜的箫声”。
知识点三基础知识1.字音撂(liào) 讷讷(nè) 忸怩(niǔ ní) 憨憨(hān hān)执拗(niù) 髻(ji) 尴尬(gāngà) 讪讪 (shàn)瞅 (chǒu) 挟(xié) 嬷嬷(mó) 砦(zhài)虔(qián)诚磕(kē)磕绊绊包扎(zā)踌躇(chóu chú)氛围(fēn)2. 释义张皇:惊慌;慌张。
百合花(茹志鹃)一、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茹志鹃,女,1925年参加新四军,1955年转业到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任《文艺月报》编辑。
1958年3月,在《延河》上发表了著名作品《百合花》,标志着她艺术风格开始形成。
这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曾被茅盾誉为当时最使他满意和感动的一篇作品,赞赏这篇小说具有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是“静夜的箫声”。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
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
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各那时的同志关系”。
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
”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二、文章结构1.本文共个62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23):写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
第二部分(24-45):写通讯员和“我”一起向新媳妇借被子。
第三部分(46-60):写通讯员为了保护担架员壮烈牺牲,新媳妇怀着崇敬、歉疚的心情给他缝衣服。
第四部分(61-62):写新媳妇执意将自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的身上入殓。
2.结构图:┏开端→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发展→新媳妇借给我们被子┃百合花┫┣纯真高洁之花┃高潮→新媳妇给通讯员缝衣┃┗结局→新媳妇执意献出新被┛三、分析人物形象1.小通讯员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
开始,从“我”去前沿包扎所而引出通讯员,当初,“我”对通讯员并没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讯员一下“把我撂下几丈远”而对他“生起气来”。
进而,对通讯员“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感到好奇,并且对他“发生了兴趣”;当我与通讯员通过艰难而有趣的对话,便对他“越加亲热起来”;当通讯员和“我”一起把被子借来之后,“我”已“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
战斗打响,不断有伤员被送到包扎所的时候,“我”挂念着通讯员的安危,待通讯员身负重伤被送到包扎所时,“我强忍着泪水”,“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