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第八章三帖类化合物论述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85
第八章三萜类化合物、概述(一)定义三萜(triterpenoids )是由 6 个异戊二烯单位、30 个碳原子组成。
三萜皂苷(triterpenoid saponins)是由三萜皂苷元(triterpene sapogenins)醛酸等组成。
由于该类化合物多数可溶于水,水溶液振摇后产生似肥皂水溶液样泡沫,故此称为结构中多具羧基,所以又称之为酸性皂苷。
(二)分布三萜及其苷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菌类、蕨类、单子叶、双子叶植物、动物及海洋生物中均有分布,尤以双子叶植物中分布最多。
三萜主要来源于菊科、豆科、大戟科、楝科、卫茅科、茜草科、橄榄科、唇形科等植物。
三萜皂苷在豆科、五加科、葫芦科、毛茛科、石竹科、伞形科、鼠李科等植物分布较多。
(三)生理活性具溶血、抗癌、抗炎、抗菌、抗生育等活性。
齐墩果酸—临床用于治疗肝炎;人参皂苷B2、柴胡皂苷A—降低高血脂大豆中的大豆皂苷——抑制血清中脂类氧化及过氧化脂质生成并有减肥作用由于皂苷能降低表面张力的活性,可被用来作乳化稳定剂、洗涤剂和起泡剂等。
(四)分类多数三萜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也有少数为链状、单环、双环和三环三萜,如:外伤及心血管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1 .按存在形式、结构、性质分为:(1)三萜皂苷及苷元(2)其他三萜类(树脂、苦味素、三萜醇、三萜生物碱)2 .按碳环的数目分类:(1)链状三萜(较少)(2)单环三萜(较少)(3)双环三萜(较少)(4)三环三萜(较少)和糖、糖皂苷。
5)四环三萜(较多)羊毛脂甾烷型大戟烷型达玛烷型葫芦素烷型原萜烷型楝烷型环菠萝蜜烷型6)五环三萜(较多)齐墩果烷型乌苏烷型羽扇豆醇型茯苓酸大戟醇酸枣仁皂苷人参皂苷雪胆甲素及乙素泽泻萜醇A、B川楝素环黄芪醇齐墩果酸乌苏酸白桦脂醇白桦脂酸雷公藤酮羊齿烷型和异羊齿烷型何帕烷型和异何帕烷型HOHOH 3COCO30 2920 2122COOH10H29COOH2019 21H 171714 28H2817HO30HOH2627三、理化性质一)一般性质 性状: 苷元——多有较好结晶苷——不易结晶,多为无色无定形粉末 溶解度:苷—易溶于热水、稀醇、热 MeOH 、EtOH 、含水丁醇、戊醇对皂苷的溶解度较好不溶或难溶乙醚、苯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味:苦而辛辣,粉末对人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尤其鼻内粘膜的敏感性最大。
第八章三萜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也是萜类化合物的一种,由30个碳原子组成,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是一类重要的中药化学成分。
第二节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重点是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掌握它们的基本结构特点,并不需要将每种类型的所有细节都记住,而是组成四环和五环的几个主要部分,包括环、侧链、甲基等。
难点是结构中的绝对构型和相对构型,这可以在课堂上补充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如环与环之间的顺反,α/β构型,R/S构型。
四环三萜的结构特点:包括三个部分,一、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的基本母核;二、母核的17位上有一个由8个碳原子组成的侧链;三、在母核上一般有5个甲基。
四环三萜的进一步分为7类,主要依据环与环的稠和方式、C17侧链的构型、取代基的构型及手性碳的绝对构型等。
这7类里面,楝烷型和环菠萝蜜烷型结构容易识别,其他则较难,也不要求大家掌握,但要熟悉各种类型的代表中药或代表成分,重点是达玛烷型。
五环三萜主要的结构类型有齐墩果烷型、乌苏烷型、羽扇豆烷型和木栓烷型等。
这几种类型区别较为明显,掌握它们的结构特点,要求能区分,并熟悉各类型的代表成分。
第三节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溶血作用重点是三萜的溶解度、发泡性、溶血作用和显色反应。
溶解度:分为游离三萜和三萜皂苷两类。
游离三萜类化合物能溶于石油醚、乙醚、氯仿、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
三萜皂苷类,由于糖分子的引入,使极性增大,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稀醇、热甲醇和热乙醇中,几不溶或难溶于丙酮、乙醚以及石油醚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皂苷在含水丁醇或戊醇中溶解度较好,是提取皂苷最常用的有机溶剂。
发泡性:这是皂苷的特性之一。
皂苷水溶液经强烈振摇能产生持久性的泡沫,且不因加热而消失,可用来初步检识皂苷的存在。
溶血作用:皂苷的特性之二。
皂苷的水溶液大多能破坏红细胞而有溶血作用。
但并不是所有皂苷都能破坏红细胞而产生溶血现象,相反,有的皂苷甚至还有抗溶血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提取液中的—些其他成分也有溶血作用,如某些植物的树脂、脂肪酸、挥发油等亦能产生溶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