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学实验课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
《体育保健学》实验大纲
一、学时学分
总学时:32
总学分:2
实验时数:12
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本实验课的任务是使学生初步了解体育保健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掌握其基本技能和方法,包括人体测量、机能检查的常用方法及评定,按摩操作、急救技术、康复方法等,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
《体育保健学》是体育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主要研究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医学问题。
在运动实际中运用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学监督和指导,从而达到防治运动伤病,增强体质,保障健康和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因此,《体育保健学》是体育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根据《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本实验教学大纲。
根据教学大纲规定,本实验课为12学时,共6个实验。
四、实验方法与基本要求
1.掌握实验的方法和仪器的正确操作。
2.学会分析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
3.学会按摩、急救基本技术。
五、考核与报告
1.实验技能操作考试(心肺复苏)。
2.完成实验报告。
六、设备与器材配置
1.实验一:人体一日需热量测定,骨盆测量计、墨水、方盘。
2.实验二:体质测试与健康检查,血压计、听诊器、秒表。
3.实验三:体育课的医务监督。
4.实验四:运动损伤的处理。
5.实验五:运动损伤的急救(心肺复苏)。
6.实验六:运动损伤的诊断与处理。
七、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体育保健专业综合实训》教学大纲一、教学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体育保健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实训课。
课程任务:使学生了解社会体育工作实际,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运用所学的关于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能力。
增强学生对社会体育工作的适应能力和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光荣及责任感。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从事社会体育的管理、组织方法。
2、掌握学校体育教学的方法和过程。
3、掌握各项比赛的组织与裁判工作。
4、掌握项目的指导方法运用。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
3、提高学生指导社会体育锻炼的能力。
4、提高学生组织、裁判竞赛活动的能力。
三、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课程概述教学要求:1、了解综合实训的目的、任务2、掌握综合实训工作的内容、步骤教学内容:1、综合实训工作的目的、任务2、综合实训工作的内容、步骤3、综合实训工作的组织管理教学重点:综合实训工作的内容。
第二章综合实训内容的组织、方法、要求教学要求:掌握综合实训的方法、要求教学内容:1、健身教育实训的组织、方法、要求2、健身项目指导实训、的组织、方法、要求3、健身竞赛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实施实训的组织、方法、要求4、推拿按摩实训的组织、方法、要求5、人体测量评价与运动处方实训的组织、方法、要求教学重点:实训内容的具体方法四、实践教学内容和要求项目一健身教育教学要求:1、掌握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方法。
2、提高健身指导的能力3、培养健身指导、市场开发、教学的基本能力。
教学内容:1、大学体育课教学2、健身人群指导3、健身市场调查、开发教学重点:体育实践课教学项目二健身项目指导教学要求:1、提高组织群众体育锻炼的能力。
2、掌握指导群众体育锻炼的方法。
教学内容:1、校内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的锻炼指导工作2、社区体育锻炼网点的体育锻炼指导工作3、校内外群众体育锻炼项目的赛事组织、开发工作教学重点:对锻炼人群的锻炼方法的指导工作。
课程教学大纲《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体育保健学二、学时、学分及适用专业总学时数: 50, 其中, 讲授学时: 46, 实践(实验)学时: 4。
学分: 4学分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适用专业: 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开设学期: 第4学期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目标: 通过对体育保健课的学习, 使学生懂得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影响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 以及学校体育要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要求, 掌握人体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人体在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 掌握不同性别、不同年阶段人群的体育保健特点和要求, 为从事体质与健康教育工作、指导人们从事符合生理规律的运动, 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有关知识与技能。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课程任务:《体育保健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与机能水平, 为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及全民健身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组织和方法是否符合运动参加者的身体特点, 进行医学指导和服务;研究影响体育运动参加者健康和机能的各种因素, 并制定相应的卫生措施;研究和了解各种营养素的种类、功用及来源, 了解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营养状况的特殊要求, 正确指导运动员饮食, 以确保运动员的健康, 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研究运动性伤病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和康复措施。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体育保健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 在教学中, 要特别重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运用分班教学增加实际操作教学时数, 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学习和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并紧密跟踪学科前沿, 使学生能更及时的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健康概述(共2学时)(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 使学生能对健康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和认识, 能够分析影响健康的基本因素和健康问题, 为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打下理论基础。
《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中文):体育保健学课程编号: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基础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指导》学时学分:总学时72 ,总学分6,实验学时 20实验所开学期:二年级四学期适用专业: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专业必修课程:是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我校体育保健实验教学实际情况和实验室具有的条件制定本大纲。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主要是通过实验,验证教学中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学生体育保健实际工作能力,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指导运动训练,以及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初步基础。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100字左右)体育保健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实验课是体育保健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要求是:1、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保健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验证课堂教学中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学生体育保健实际工作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及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指导运动训练、组织竞赛以及开展科研研究奠定初步基础。
三、适用专业: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专业四、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分析天平,量筒,吸管,烧杯,听诊器,秒表,血压计,心电图机,肺活量计,橡皮吹嘴,消毒棉球,新洁尔灭溶液,绷带,三角巾,剪刀,夹板,棉花,担架,心肺复苏摸拟人,无菌纱布,镊子,诊断床,按摩床等。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1、本课程以基础实验为主,开课时,任课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该课程以基础实验为主,兼有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前学生必须认真预习本次课实验指导内容,了解实验目的、原理、要求、内容、操作和注意事项,并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理论知识,做到充分理解。
《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目的和任务:体育保健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通过理论课的系统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体育保健学各种理论,已经了解到常用的急救方法、各种按摩的手法,各组织器官的损伤检查方法以及常见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方法。
通过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和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本操作技术,验证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学生体育保健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指导运动训练、组织竞赛以及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初步基础。
(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独立设课(三)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四)开设学期及学时数:第四学期, 20学时。
二、实验项目列表三、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实验一人体形态测量1.实验目的:学习人体测量各指标的意义和测量方法,掌握人体测量的操作方法;学习生长发育水平和身体成分的评价方法。
2.实验原理:人体姿势是评价生长发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
正常的姿势不仅表现出健康的精神面貌,给人以优美的感觉,还使身体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处于最佳的省力状态,减轻肌肉韧带的张力,减少疲劳,有利于运动能力的发挥。
不正确的姿势会增加肌肉韧带的负担,影响骨骼的发育和循环、呼吸、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3.实验器材与器具:皮尺、游标卡尺、血压计、身高体重计、皮褶厚度计。
实验二足弓检查1.实验目的:掌握足弓的测量方法,根据足迹和划出的线条之间的关系,评定足的形状2.实验原理:足弓是人类直立行走后的产物。
足弓的高低跟人类直立,行走、奔跑、跳跃的能力有直接关系。
学习测定和评价足弓的方法,在青少年自身保健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3.实验器材与器具木板(比两足掌稍大),粉笔,方瓷盆,药棉,白纸;10%亚铁氰化钾溶液,10%三氯化铁溶液。
实验三按摩的基本手法1.实验目的能正确掌握按摩的基本手法,体会按摩手法的功力,即持久、有力、均匀、柔和和渗透。
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40207T103 学时:6 开课学期:五 适用专业:休闲体育课程简介: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保健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验证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学生体育保健实际工作的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社会体育指导、组织竞赛以及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初步基础。
一、实验项目设置及学时分配二、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实验项目1:拔火罐技术实习1、教学内容介绍拔火罐技术的作用、方法、临床应用、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注意事项。
2、教学目标(1)了解拔火罐技术的作用、适应证和禁忌证。
(2)熟悉拔火罐技术的方法。
(3)掌握拔火罐技术的临床应用。
实验项目2:包扎技术实习1、教学内容介绍包扎技术的基本知识、常用4种包扎方法的基本技能、特点、注意事项。
2、教学目标课程属性:必修(学科专业基础课) 学分:0.5(1)了解包扎技术的基本知识。
(2)熟悉包扎技术的特点、注意事项。
(3)掌握4种包扎方法的基本技能。
实验项目3:心肺复苏技术实习1、教学内容介绍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技术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
2、教学目标(1)了解真死和假死的判断。
(2)熟悉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技术的基本知识。
(3)掌握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技术的操作技能。
实验项目4:常见理疗和康复方法实习1、教学内容介绍常见理疗和康复方法的机理、常用仪器以及使用方法。
2、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理疗和康复方法的机理。
(2)熟悉理疗和康复方法的常用仪器。
(3)掌握常见理疗和康复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考核方式及要求本课程共36学时,6学时实验,属于课程内实验,考核成绩为IOO分,实验考核成绩按10%的比例记入课程总成绩。
实验考核成绩采用期末实验成绩与平时实验成绩相结合的方式给出。
其中期末实验成绩占70乐平时成绩占30机期末实验成绩则由口试(或笔试)和操作考核来综合评定;平时实验成绩根据学生实验课出勤、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实验态度、实验能力等情况确定。
262020年•第10期综台性设计性实检在《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丄◊喀什大学体育学院侯辉在《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中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指导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总结实验过程、得出相应实验结果,加强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对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实验创新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体育保健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实验性较强学科,其研究的是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
《体育保健学》是我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组成,实验教学主要验证理论教学的基本知识,增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使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1《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现状目前我校《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中总学时是36学时,实验课程16学时,共开设S实验项目,其中5个验证性实验,]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由于实验课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实验步骤操作,存在主动性差、依赖性强、没有学习积极性等弊端,通过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加强独立思考、锻炼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想象力、创進性。
实验序号实验项目老称项目学时实验类型项目要求实验一人体形态测量2实验二定量负荷实验2必做实验三运动性疲劳测定与评价2综合性设计性必做实验四止血、包扎、固定、搬运2实验五心肺复苏术2必做实验六按摩的基本手法及应用6必做表1《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开设项目统计表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的形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以小组合作为基础,依据所学相关理论知识,通过查阅现代科技最新前沿的研究成果,有针对性进行文献检索及资料查阅后,进行设计并制定本组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逐一实施,对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相应的实验结果。
3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体育保健学》课程中开设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是运动性疲劳测定与评价,项目学时2学时主要是老师进行辅导,具体设计、制定、实施阶段均为课后进行。
体育保健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体育保健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了解体育保健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学习科学运动训练和体育保健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和身体健康水平。
实验设备和材料:1. 运动设备(如篮球、足球、跑步机等);2. 体育保健学教材和参考书籍;3. 心率检测仪、血压计等医学设备;4. 计时器;5. 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1. 阅读体育保健学教材,了解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设计一项自主锻炼计划,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伸展运动等;3. 根据自主锻炼计划进行一周的锻炼,每天记录锻炼的时间、强度和心率等数据;4. 在锻炼期间,使用心率检测仪测量每次锻炼前后的心率,并记录下来;5. 在锻炼开始前和结束后,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并记录下来;6. 在锻炼结束后,进行伸展运动和放松活动,记录感觉和身体状态的变化;7. 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自主锻炼计划的效果,评估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8.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设备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等内容。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1. 锻炼期间的记录表格可以显示每天的锻炼时间、强度和心率等数据,可以根据心率和锻炼强度对比,评估锻炼的效果和身体状况;2. 根据血压测量的结果,可以评估锻炼对血压的影响;3. 伸展运动和放松活动的记录可以显示身体状态的变化,包括肌肉紧张度、柔韧度和身体感受等。
实验结论:通过对体育保健学实验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和身体健康水平。
通过合理的锻炼计划和运动方法,可以使心率和血压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并提高身体的柔韧度和肌肉力量。
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1. 实验中心率和血压的测量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可以选择更精确的医学设备进行测量;2. 实验中的自主锻炼计划可以更具体和科学,包括更详细的运动种类、时间和强度等;3. 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更加定量和客观,增加统计分析的内容。
实验报告完成后,可以总结体育保健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并提出可能的改进和发展方向。
实验名称:人体一日需热量计算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体育学院实验室实验者:张三指导教师:李四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一日需热量的计算方法。
2. 掌握运动用活动来观察计算法对人体一日需热量的测定。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人体一日需热量是指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活动所需的热量。
通过计算人体各项活动的热能消耗,再乘以体重或体表面积,即可得出人体一天活动的热能消耗量。
在此基础上,再加上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热能,即为人体一天的需热量。
三、实验器材1. 人体各项活动热能消耗数据表格资料(附录1-1)2. 计算工具3. 计时器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记录实验者一天(24小时,折合1440分钟)内,身体各项活动内容的名称及其所占用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计)。
2. 合并相同活动内容的活动项目时间(分钟),并将活动名称和时间(分钟)逐项登记在实验报告的相应栏目内。
3. 核算一日活动时间是否满24小时,即1440分钟。
4. 依据附录1-1中的人体各项活动热能消耗数据,计算各项活动的热能消耗量。
5. 将全天各项活动的热能消耗量相加,得出人体一天活动的热能消耗量。
6. 乘以实验者的体重或体表面积,得出人体一天活动的热能消耗量。
7. 在此基础上,再加上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热能,即为人体一天的需热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者一天内各项活动时间及热能消耗量如下:活动名称 | 时间(分钟) | 热能消耗量(千卡/分钟)------- | -------- | --------散步 | 60 | 0.4跑步 | 30 | 0.6游泳 | 45 | 0.8休息 | 720 | 0.1合计 | 1440 | 2.052. 人体一天活动的热能消耗量为:2.05千卡/天。
3. 实验者体重为70公斤,体表面积为1.7平方米。
4. 人体一天活动的热能消耗量(以体重计算)为:2.05千卡/天× 70公斤 = 143.5千卡/天。
第1篇摘要:体育保健学是体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保健方法提高运动效果、预防运动损伤和促进健康。
本文将从体育保健学的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体育保健学教学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体育保健学在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体育保健学教学实践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康复学、运动心理学等。
以下将从这些方面展开论述。
二、运动生理学教学实践运用1. 课堂讲解与案例分析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人体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生理功能,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运动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例如,讲解运动过程中能量代谢的变化,可以结合马拉松运动员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长时间运动对人体生理的挑战。
2. 实验操作与观察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运动生理实验,如心率、血压、肺活量等指标的测量,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并了解实验结果与运动生理学理论的关系。
3. 运动处方制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结合运动生理学知识,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锻炼。
三、运动营养学教学实践运用1. 课堂讲解与案例分析在运动营养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运动营养基础知识,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的摄入与代谢,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运动营养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2. 食物营养标签解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解读食物营养标签,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为学生的日常饮食提供指导。
3. 运动营养方案制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运动需求,结合运动营养学知识,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营养方案。
四、运动康复学教学实践运用1. 课堂讲解与案例分析在运动康复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运动损伤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知识,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运动康复的重要性。
2. 康复训练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康复训练实践,如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平衡能力等康复训练,使学生掌握康复训练方法。
《体育保健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课程名称:体育保健学实验学时:12适应专业:休闲体育承担实验室:体育保健实验室一、实验目的和任务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课程知识内容,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与记忆。
本实验课的任务是使学生初步了解体育保健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掌握其基本技能和方法,包括人体测量、机能检查的常用方法及评定,按摩操作、急救技术、康复方法等,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三、参考资料(1)曲绵域等.实用运动医学[M].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体育保健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年四、单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一、姿势检查学时:2学时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姿势检查的方法器材:脊柱弯曲测量仪、悬垂仪、骨盆测量计、墨水、方盘内容:脊柱形状检查;胸廓形状检查;腿的形状检查;足弓形状检查二、心血管系统机能检查学时:2学时目的:功能试验器材:血压计、听诊器、秒表内容:一次机能试验三、按摩(基本手法)学时:2学时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撑握按摩的基本手法器材:爽身粉内容:推摩、擦摩、揉法、揉捏、搓法、按压、叩打、抖动、运拉四、按摩(身体各个部位按摩)学时:2学时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撑握全身各部位按摩的基本手法器材:爽身粉内容:全身各部位按摩手法五、急救技术学时:2学时目的:掌握基本急救技术器材:绷带、止血带内容:绷带包扎法;外出血止血法六、常见运动损伤的检查学时:2学时目的: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检查方法器材:按摩床内容:肩痛弧试验、踝关节前抽屉试验、膝关节过伸试验、膝关节过屈试验、浮髌试验、韧带紧张试验、膝关节外翻应力试验、麦氏实验考核内容及办法:实验报告形式。
《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实验一:人体测量一、目的意义:通过人体测量的结果,客观评价个体或群体生长发育、体质水平及身体成分,对科学指导训练、运动员选材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注意事项:1 测量三性:可靠性,有效性,客观性2仪器:型号,规格,要求及校正3受试者:测量的内容与意义,要求三、测试内容1、体重器材:体重计方法:调零,受试者站于体重计中央,身体处于安静状态。
测试者调整砝码,移动游码,平衡后读数。
每人测量两次,两次误差次小于0..5mm,体重计测量100人次,需重新调整校正。
体重计与标准砝码校准,误差不得超过0.1%。
注意事项:1 体重在一天内有波动,所以测量的时候时间要求一致。
2 动作要轻柔,身体不能接触外物。
2、身高器材:身高计方法:赤足,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度,以立正姿势背靠柱站在身高计底版上。
上肢自然下垂,躯干自然挺直,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骨间于立柱保持接触。
头部摆正,但不必靠紧立柱。
两眼平视前方,白痴眼眶下缘与耳屏上缘处于同一水平线。
测试者站在受使者的侧方,用手将水平底板轻轻下滑,直至接触受使者头顶为止。
测试者水平压板读数。
每人测试两次,误差不得超过0.5mm。
身高计与标准尺校准,误差不得超过0.2%。
注意事项:1读数时,视线应与受使者的身高保持在同一水平。
2水平压板与头顶接触的松紧应当适当,头发蓬松者要压紧。
3、坐高器材:身高坐高计方法:受使者坐于身高坐高计的坐板上。
骶部、两肩胛间及头部的位置、姿势要求等与身高相同。
两腿并拢,大腿与水平面平行。
上肢自然下垂,不得支撑与坐板上,双足平踏于底板。
测试者将水平底板轻轻下压。
读数要求与身高相同。
注意事项:受使者骶部应靠近立柱,对肥胖者,坐下时可弯腰,先用骶部接触立柱后在座下,尽量使脊柱身高坐高计的立柱。
4、胸围和呼吸差器材:带尺(纬度计)方法:受使者上体裸露,自然站立。
双肩放松,两肩自然下垂,平静呼吸。
测试者最好有两人,一手持带尺面对受使者,将带尺环绕胸部一周。
《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书实验一:人体一日需热量的测定内容:详细观察记录人体一天(24h)中,各项活动的内容和时间(以min计),然后归类相加,查表找出每项活动单位时间的热能消耗值,与该项活动的时间相乘,即得出该项活动的热能消耗量。
将全天各项活动的热能消耗量相加,再乘以体重或体表面积,即得出人体一天活动的热能消耗量。
要求:本实验为综合性实验。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运用活动观察计算的基本方法,对人体一日需热量进行测定。
实验二:30s30次蹲起内容:让受试者进行定量负荷运动,测定运动前后的心率及恢复情况,以判定心血管功能状况。
要求: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
使学生掌握30s30次蹲起的测试和评定方法。
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名称和台件数:实验三:肌力测试及体脂测定内容:用握力计测试前臂和手部肌肉静止用力的水平。
用皮褶厚度测量来评定人的胖瘦和推算全身脂肪量。
要求:本实验为综合性实验。
要求学生学会握力和皮褶的测定方法和评价标准。
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名称和台件数:实验四、止血、包扎。
(一)止血的操作方法1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熟悉全身主要浅表动脉的体表位置并能准确定位,熟练掌握操作指压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
2 实验原理利用止血带、指压法和加垫屈肢法来压迫出血部位的血管和表浅动脉临时止血救命。
3 实验器材卷轴绷带、三角巾、橡皮止血带、医用橡皮膏、剪刀。
4实验内容4-1、全身主要浅表动脉的体表定位和指压止血法4.1.1颞浅动脉压迫止血法在耳屏前方用拇指摸到搏动后,将该动脉压向颞骨面。
此法用于同侧头额、欺部的临时止血。
4.1.2颌外动脉压迫止血法在下颌角前约1.5cm处,用拇指摸到搏动后,将该动脉压在下颌骨上。
此法用于I司侧面部出血的临时止血。
4.1.3锁骨下动脉压迫止血法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外缘,用拇指摸到搏动后,将该动脉向后内正对第一肋骨压迫。
此法用于同侧肩部和上臂出血的临时止血。
4.1.4肱动脉压迫止血法使患臂稍外展外旋,在肱二头肌内缘中点处摸到搏动后,用拇指或其余四指将该动脉压迫于肱骨上。
体育保健学教案1
体育保健学教案1
教案标题:体育保健学
课程编号:PH005A
课时数:2
目标:
1.了解体育保健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了解体育保健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框架;
3.掌握常见的体育保健方法和原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体育保健学以及它的作用。
二、知识讲解(20分钟)
1.体育保健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体育保健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框架;
3.体育保健学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讨论与互动(25分钟)
教师组织讨论,让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体育保健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体育保健学可以对人体健康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
3.如何利用体育保健学的知识保护自己的健康。
四、小组活动(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健康问题,利用体育保健学的相关知识,设计一套健康促进方案。
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方面,如运动、饮食、心理等方面的健康保健措施。
五、展示与总结(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健康促进方案,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六、课堂作业(5分钟)
要求学生写一篇反思文章,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总结自己对体育保健学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资源:
1.讲义和课件;
2.小组讨论活动的问题提供;
3.讨论和展示的评价表。
教学评价:
1.讨论和展示过程中的参与度;
2.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内容。
1.体育保健学的关键理论与措施;
2.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
体育保健学实验课
心肺复苏术
方法与步骤:
一) 判断意识和畅通呼吸道
①发现昏迷倒地的病人,轻摇病人肩部并高声呼叫。
②掐压人中、合谷等穴位5s现场救醒。
向周围群众和医院求救。
③将病人放置成复苏体位(病人仰卧,头颈躯干平直,双手置于躯干两侧)。
④用仰头举颌法开放病人气道(一手置于病人前额使头部后仰,另手抬起下颌)。
二)口对口人工呼吸(无自主呼吸)
①判断病人有无呼吸:以脸贴近病人口鼻,感受气息流动,观察病人胸部起伏。
②人工呼吸:用置于病人前额的手捏住病人鼻孔,另手抬起病人下颌,口对口(覆盖手帕或纱布,要包住病人口)向病人口内快而深地吹气,直至病人胸部上抬。
③一次吹气后,与病人口部脱离,进行深呼吸。
放松病人鼻孔,观察病人胸部下落。
④同上操作,吹气每次800~1200ml。
三)胸外心脏按压(无脉搏)
①判断病人有无脉搏:一手置于病人前额使头部后仰,另手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
②按压点定位:以食指、中指并拢沿病人肋弓向中间滑移,找到胸骨下切迹(剑突处),食指中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食指上方的胸骨正中即为按压区。
③胸外挤压术:先吹气2次后,两手重叠,以下掌跟接触按压区,两臂伸直,垂直向下按压15次(频率60~80次/min,按压深度3~4cm)。
④同上操作,等待医务人员到来。
双人操作,按压与吹气比:5:1或4:1。
注意事项:
1.仰头举颌法开放病人气道时,避免手指压迫病人颈前部、颌下软组织和颈过伸。
2.人工呼吸每次吹气800~1200ml,过大易引起胃部大量充气。
3.10s以内检查病人有无脉搏时轻触颈动脉,避免用力过大,以免影响头部供血。
4.胸外按压用力平稳,禁止猛烈冲压。
以掌跟着力于胸骨中段,避免肋骨骨折。
5.两手重叠,以掌跟接触按压区,两臂伸直(肘关节伸直),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放松时手掌根部不可离开胸骨定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