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学_第九章_体格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3.98 MB
- 文档页数:28
过度训练综合症过度训练是由于疲劳连续积累所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
过度训练的全称叫过度训练综合症,它的早期就是过度疲劳。
体育保健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的一门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体育卫生;保健按摩;体育疗法;体育伤病的预防和处理。
主要任务是运用医学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务监督和指导,使体育锻炼能更好地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效果。
运动性高血压是在一定的运动负荷下,在运动过程中或刚刚结束时,血压值超出正常人反应性增高的生理范围的一种现象.体格检查是指对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发展水平进行检测和计量。
急性高原病是人体急进暴露于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性反应,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
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基础代谢是指人体维持生命的所有器官所需要的最低能量需要。
运动性疾病是由于运动训练或比赛安排不当而出现的疾病或异常,常见的有过度训练、运动性疲劳、过度紧张,运动昏厥,低血糖症,运动性腹痛,肌肉痉挛,运动性贫血、运动性高血压等。
二急救穴位:人中足三里太冲中冲少冲合谷水沟涌泉印堂膻中厥阴俞心俞关元风池百会太溪等等落枕穴位:落枕穴营养素的种类: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哈佛台阶测试高度:男50cm,女42cm人体取穴原则:近部取穴,远部取穴,随证取穴足弓检查方法:纸印法脊柱形态:正常的脊柱形态:除了骶椎和尾椎,柱由24节独立脊椎骨的构成。
脊柱的每一节椎骨在前方部分称为椎体,后方部分由小关节和椎弓根构成,椎弓根将椎体与小关节相连接。
椎骨对脊柱提供支持并由椎间盘连接起来。
椎间盘由中间充满胶状的髓核和环绕髓核的强韧纤维称纤维环构成,能承受弯曲、扭转和吸收震荡。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专业)课程编码:学时:36 学分:2开课学期:第学期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先修课程:无教学手段:课堂讲课、自学、辅导答疑及实验实践。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影响体育运动参加者身心健康和运动水平的各种内外因素,并能制定相对应的体育保健措施。
2、理解并掌握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运动训练水平的评定方法,为合理安排、组织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并给予医务监督。
3、掌握常见运动性伤病的病因、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4、掌握按摩的基本知识、手法和应用;医疗体育的基本知识、手段和应用。
教学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具有自我监督和在教学、训练中实行医务监督的水平,且能根据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身体特点,合理组织体育教学与训练,为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顺利展开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绪言(一) 目的要求:熟悉并掌握体育保健学的概念、研究任务、研究内容、发展简史与学习体育保健学的方法和要求。
(二)教学内容:1、体育保健学的意义2、研究体育保健学的目的3、体育保健学的任务4、体育保健学的内容(三)重点、难点:体育保健学学科概念、任务、内容。
学习体育保健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学习方法和要求”中,使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准确树立人体结构与机能的对立统一观点;部分与整体、先天与后天、机体与外环境的对立统一观点。
第一章健康概述(一)目的要求:使学生队健康有一个全面理解和理解,能够分析影响健康的基本因素。
(二)主要内容:1、现代健康观2、现代体育健康观3、运动队个体健康的影响(三)重点、难点:现代健康观。
第二章运动与环境(一)目的要求:理解并掌握体育锻练的卫生原则;环境对人体健康和运动水平的影响及运动建筑设备卫生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主要内容:1、体育锻炼卫生2、环境对人体及运动水平的影响3、运动建筑设备卫生(三)重点、难点:环境对人体运动水平的影响,高原环境对人体运动水平的影响。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一、说明本大纲是依据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及所规定的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而制定。
本门课程为必须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共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
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和训练水平的体育运动参加者,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
本课程通过对体育卫生、医务监督、运动伤病的防治的学习,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体育教育、保健康复工作实践服务。
从而使体育运动在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及运动技术水平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体育保健学的教学形式包括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教学任务(一)培养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成为体魄健康、技术精湛和职业道德高尚的专业人才。
(二)正确认识人体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三)运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研究体育锻炼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和训练水平,为人体伤病康复,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和给予保健指导;研究影响体育锻炼参加者身体健康的各种外界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卫生措施;研究常见运动性伤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讲授部分绪言【目的要求】了解体育保健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一、体育保健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二、体育保健学的基本内容与其它学科关系及体育与卫生结合的意义三、体育保健学的发展历史第一章人群个体卫生和环境卫生【目的要求】掌握人群个体(即个人)卫生基本内容,熟悉环境卫生对人类健康的作用和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第一节人群个体卫生一、生活制度二、早锻炼卫生三、饮食卫生(详见营养卫生)四、睡眠卫生五、口腔卫生六、皮肤卫生七、服装和鞋的卫生八、不良行为与卫生九、精神卫生第二节环境卫生一、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二、环境条件(污染条件、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三、绿化与环境保护第二章儿童少年体育卫生【目的要求】熟悉儿童少年身体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其参加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并运用于学校体育卫生、教学、训练和伤病防治。
课程教学大纲《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体育保健学二、学时、学分及适用专业总学时数: 50, 其中, 讲授学时: 46, 实践(实验)学时: 4。
学分: 4学分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适用专业: 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开设学期: 第4学期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目标: 通过对体育保健课的学习, 使学生懂得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影响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 以及学校体育要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要求, 掌握人体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人体在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 掌握不同性别、不同年阶段人群的体育保健特点和要求, 为从事体质与健康教育工作、指导人们从事符合生理规律的运动, 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有关知识与技能。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课程任务:《体育保健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与机能水平, 为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及全民健身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组织和方法是否符合运动参加者的身体特点, 进行医学指导和服务;研究影响体育运动参加者健康和机能的各种因素, 并制定相应的卫生措施;研究和了解各种营养素的种类、功用及来源, 了解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营养状况的特殊要求, 正确指导运动员饮食, 以确保运动员的健康, 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研究运动性伤病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和康复措施。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体育保健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 在教学中, 要特别重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运用分班教学增加实际操作教学时数, 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学习和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并紧密跟踪学科前沿, 使学生能更及时的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健康概述(共2学时)(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 使学生能对健康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和认识, 能够分析影响健康的基本因素和健康问题, 为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打下理论基础。
《体育保健学》课后练习题(0-10)绪论填空1.体育保健学是研究在过程中的. . 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应用科学。
2.体育保健学的内容包括、、、以及等几个部分。
名词解释1.体育保健学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综合应用科学。
简答1.体育保健学的内容包括哪几部分?第一章健康概述大纲对此章内容不做要求填空1.1989年WHO提出、、、四个方面的健康标准。
名词解释1.健康简答1.在自然科学中体育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2.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3.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几类?第二章运动与环境判断1.采光系数越大,自然采光越好。
()2.采光系数越小,自然采光越好。
()填空1.球类馆采用人工照明时,室内灯光安装距地面高度,篮球馆最少不低于米,排球馆最少不低于米,球场边线至墙壁距离最少不低于2米。
7.5 8.5 2.运动建筑设备的一般卫生要求,包括运动场馆修建时位置的选择、、、、等。
3.人类生存的环境是由和内环境组成。
前者又包括 . . 和两部分。
简答1.简述运动建筑设备的一般卫生要求。
第三章运动与营养请自学大纲对此章内容不做要求单选1.孕妇、乳母缺()会导致胎儿和婴幼儿全身严重发育不良,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称为呆小症。
A、钙B、铁C、锌D、碘2.成年人膳食和饮水中如果长时间地缺少(),便会发生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
A、钙B、铁C、锌D、碘3.当()缺乏时,可引起夜盲症。
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4.当()缺乏时,儿童易发生佝偻病。
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5.人体缺乏()可引起坏血病,表现为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牙龈肿胀与出血,皮肤出现瘀点、瘀斑,鼻衄等症。
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6.()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之一,如果缺乏该种矿物质,会引起贫血。
A、钙B、铁C、锌D、碘7.运动员平时应多吃(),以有利于酸碱平衡。
课程编号:114111课程名称:体育保健学(HealthcareinPhysicalEducation)《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开课学期H学分全总学时56理论学时44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解剖学、生理学、统计学、生物化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社会学等建议教材姚鸿恩主编,《体育保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四版。
主要参考书[1]姚鸿恩主编,《体育保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三版。
[2]石作砺、于葆主编,《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大辞典》,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综合、应用科学,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它涵盖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运动人体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体育保健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体育卫生、医务监督、运动性疾病、运动创伤防治以及医疗体育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中学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健康指导工作服务,从而使体育运动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及运动技术水平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章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章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序号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理论实践合计1 第一章绪言、健康概述2 22 第二章运动与环境 2 23 第三章运动与营养4 44 第四章运动与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2 25 第五章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 2 26 第六章体格检查 1 17 第七章运动性疲劳 1 18 第八章体育教育的医务监督 2 29 第九章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医务监督 2 210 第十章运动性病症、期中教学检查8 811 第十一章运动损伤概述 2 212第十二章第运动损伤的病理和处理 2 213 第十三章运动损伤的急救 2 4 614 第十四章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 2 415 第十五章常见运动损伤 6 616 第十六章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 2 217 第十七章按摩 1 6 718 第十八章医疗体育概述 1 1合计44 12 56三、教学章节教学目的、基本内容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健康概述1、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保健学的概念、任务和学习的要求。
体育保健学1.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应用科学。
2.体格检查:是运用眼、手、耳、鼻等感官或借助简便器械对人体进行身体检查的基本方法。
3.BMI:实际体重(kg)/身高(m)4.运动型疲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了机体工作(运动)能力暂时性降低,但经过适当的休息和调整以后,可以恢复原有机能水平的一种生理现象。
5.自我监督: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期间采用自我观察和检查方法,对健康状况、身体反应、功能状况及比赛成绩进行记录和分析。
6.心功能指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1007.兴奋剂:将任何形式药物或非正常量的生理物质,通过不正常的途径摄入人体内以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
8.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或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
9.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黏膜仍保持完整,受伤组织无裂口与体表相通10.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所采用的抢救措施,即以人工呼吸代替病员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挤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11.软组织挫伤:是钝性暴力直接作用于人体某处而引起的局部或深层软组织的急性闭合性损伤。
12.肌肉损伤:由于肌肉自动的猛烈收缩或被动的过度牵伸,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担的限度,而引起的肌肉组织损伤。
13.拔罐疗法:利用火的燃烧排除罐内的空气产生负压,吸附在皮肤上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14.运动损伤的急救:是指在运动现场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处理,属于损伤救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填空:1.体育保健学的内容包括体育卫生、医务监督、运动创伤防治以及医疗体育等几个部分。
2.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及听诊。
3体格检查的形式:初查、复查、补充检查。
4.体格检查的内容包括一般史、运动史、体表检查、一般临床物理检查、形态测量、功能实验、化验检查、身体素质测试及特殊检查等内容。
5.体育课的医务监督,一是看体育课的健康分组是否符合医务监督的要求;二是对体育课的全过程进行医学观察;三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看体育课教案中生理负担量的安排是否符合医务监督的要求。
《体育保健学》理论课教学基本知识点第1章体格检查(运动员心脏)1、运动员心脏的特点;2、心脏杂音的概念、分类及生理性杂音的特点;3、运动员常见心律异常(窦性心动过缓/过速、呼吸性心律不齐、早搏)的判断及其临床意义。
第2章运动卫生(女子体育卫生)1、女运动员月经期的医学问题:月经初潮(概念、年龄和影响女子月经初潮的因素);经期反应类型;月经失调的概念及常见种类。
2、女子月经期卫生:经期运动的益处和一般卫生要求;经期训练比赛的合理安排;3、人工月经周期:概念和方法。
第3章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1、(1)健康分组:健康分组的依据;分组原则;注意事项;心脏杂音和血压增高分组举例。
(2)自我监督:自我监督的指标和内容--主观感觉及其内容;客观检查(基础P、体重)。
2、大运动量训练的医务监督:(常用生理指标及其意义)(1)P:(5点)(2)BP:(安静BP的变化)(3)UP:运动性尿蛋白的概念;影响尿蛋白的因素;尿蛋白在评价运动员机能状况和训练水平时的临床应用及其注意事项。
第6章运动性疾病1、晕厥:概念;原因和原理;主要征象;急救方法。
2、运动性贫血:概念;原因原理;诊断;特点;处理。
3、运动中腹痛:腹部脏器的解剖位置及体表投影;常见腹痛的原因原理、部位、性质;处理方法。
4、肌肉痉挛:概念;原因原理;处理方法;陆地及水中发生小腿抽筋的处理方法。
第7章运动损伤的处理和预防1、休克及其急救:休克的概念;运动引起休克的原因(出血、休克)、征象和急救原则。
2、关节脱位及临时急救:概念;分类;征象(肩、肘脱位的畸形特点)和临时急救。
3、骨折及临时固定:概念;分类;原因;征象(完全性骨折的特点);骨折临时固定的原则。
4、*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呼吸和心跳停止的判断;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和方法;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真死的征象。
(录象课)5、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早、中、后期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伤后训练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体育保健学中功能检查的名词解释体育保健学中功能检查的名词解释功能检查是体育保健学中一种常用的评估方法,用于评估个体在运动和日常生活中各项生理和心理功能的状况。
通过对身体各系统的功能进行全面检查,可以了解个体的运动能力、身体机能、心理状态以及潜在风险因素,为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和预防运动损伤提供依据。
1. 定义功能检查是一项系统性的、客观化的评估手段,通过对身体各系统进行测量、观察和测试,来评估个体在运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各项功能状态。
2. 目的功能检查旨在全面了解个体身体机能、心理状态以及潜在风险因素等方面情况,为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预防运动损伤以及改善个体整体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3. 检查项目功能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项目:- 生理功能:如心肺功能、肌力、耐力等。
- 运动能力:如灵敏度、协调性、柔韧性等。
- 身体机能:如体脂率、骨密度、血压等。
- 心理状态:如焦虑水平、自信程度、注意力等。
- 潜在风险因素:如疾病史、运动习惯、生活方式等。
4. 测量方法功能检查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评估,常见的包括:- 问卷调查:通过让个体填写相关问卷,了解其身体状况和运动习惯。
-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和手动测量,评估个体的身体特征和功能状态。
- 实验室检测:通过采集生物样本进行化验,评估个体的生理指标和代谢水平。
- 运动测试:通过各种运动项目的测试,评估个体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
5. 结果分析功能检查得到的数据和结果需要经过科学分析,结合个体的背景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提供健康建议,并监控个体在训练过程中的变化。
功能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估手段,在体育保健学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通过全面了解个体的功能状态,可以为个体提供个性化的训练指导,促进健康和运动表现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