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读懂古诗词的方法》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388.77 KB
- 文档页数:25
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的教学?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让学生不仅能够读懂诗词,更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提升文化素养,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需努力思考的问题。
一、深入挖掘诗词的文化内涵,打开学生理解诗词的大门古诗词并非孤立存在,它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风俗、作者的人生经历等紧密相连。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应着重挖掘诗词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社会等角度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情感以及时代特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诗词的整体理解。
1. 了解创作背景:教师可以向学生详细介绍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帮助学生了解诗歌诞生的历史背景,清楚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与文化语境。
例如,讲解《春望》时,可以介绍唐玄宗的政治背景、黄巢起义的社会环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痛之情。
2. 分析作者情感:古诗词一般来说是作者情感的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切身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并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分析诗歌所表达的具体含义。
例如,在讲解《静夜思》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床前明月光”的意象,体会李白思乡之情以及漂泊不定天涯的内心苦闷。
3. 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技巧:古诗词语言精炼,意象丰富,本身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艺术手法、修辞技巧、意象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例如,讲解《锦瑟》时,可以讲解“锦瑟”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体会李商隐的复杂情感。
二、崇尚诗词的诵读,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诗词的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节奏、韵律、音节,深刻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诗词诵读,并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1. 引导学生朗诵:教师可以先重点示范读诗,然后引导学生范读,并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进行不同的语气和语速处理。
例如,范读《赤壁》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大义凛然的语气朗诵,体会到诗歌的磅礴气势;朗读《静夜思》时,可以引导学生用低沉婉转的语气朗读,切身体会诗歌的思乡之情。
古诗词阅读技巧之读懂古诗词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20年第09期要想做好诗词鉴赏题,首先要读懂诗词。
那么,怎样读懂诗词呢?可采用“两角度·四看四抓”来读懂古诗词。
一、角度一:借助有效信息解读诗歌即四看: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看题目信息。
1.看标题标题是诗词内容、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
具体说来,标题常有以下作用:(1)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2)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3)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4)揭示诗歌的线索;(5)表明诗歌的题材;(6)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从题目抓住诗词题材是较为实用的方法,题材即写的是什么,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等。
2.看作者诗言志,诗是作者之志的外物化,因此,读诗时,要注意诗人的遭遇、近况以及所处朝代的国势。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如,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
(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如,李清照前期与后期的作品就不同,如《如梦令》和《声声慢》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
(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同为边塞诗,唐朝的与宋朝的就不同。
王昌龄的《从军行》传达出的是豪迈和勇敢,陆游的《书愤》传达出的是愤懑和痛苦。
3.看注释诗歌的注释有些是介绍疑难词语、地名,那是帮助读者读懂诗句;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本诗的思想内容和主旨;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
因此,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注释。
4.看题目信息(1)题干暗示信息。
所谓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包括三大要素——指向要素(回答什么问题)、解说要素(解释题目要求)、限制要素(哪一联、哪一句等)。
抓住题干的暗示信息,可以让你进一步读懂诗歌,也叫借题解文法。
如何读懂古诗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第四单元“唐诗宋词”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江雪》等经典古诗词作品。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深入学习,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韵律特点及表达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平仄、韵脚、对仗等,能熟练朗读和背诵指定篇目。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读古诗词的能力,学会运用诗词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诗词的平仄、对仗、意境等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背诵指定篇目,学会分析、解读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同步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词中的名句,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3. 课文学习:a. 朗读指定篇目,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b. 分析诗词中的平仄、对仗、意境等表达技巧。
c. 讲解诗词的背景及作者简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经典题目,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基本知识:a. 平仄b. 韵脚c. 对仗2. 指定篇目:a. 《静夜思》b. 《登鹳雀楼》c. 《江雪》3. 诗词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朗读并背诵指定篇目。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掌握情况,以及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词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培养爱国情怀。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词朗诵、创作等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如何有效地背诵古诗词,并理解其意境?哎呦,这真的是个大学问啊!你说背古诗词,这可是咱们从小就在干的事儿,闭着眼都能背出来几首。
但是,你说理解意境,这就有点难了。
我可还记得我小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背《静夜思》,那会儿我还小嘛,只知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特别好听,就死死地记住了。
可后来,我长大了一些,才开始真正懂这首诗的意思,也体会到李白那份思念家乡的愁绪。
我记得我第一次真正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是高中的时候,那时候我特别迷恋唐诗宋词,就每天捧着书啃啊啃,硬是把《唐诗三百首》都背下来了。
有一次,我和几个好友在公园里玩,我们都背着一首诗比赛,轮到我的时候,我背的就是李清照的《声声慢》。
一边背,一边看着夕阳西下,听着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我突然觉得这首诗里的那种淡淡的忧愁,和眼前这场景完美契合,特别触动人心。
你说,怎么才能有效地背诵古诗词并理解其意境呢?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真情实感。
与其死记硬背,不如去感受诗词背后的故事,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比如,你可以想象李白在床前望着月光,想着远方的家乡,那种思念之情会油然而生。
还可以想象李清照在独自一人面对着夕阳,回忆着往昔的美好,那种淡淡的忧愁也会让你感同身受。
当然,光靠想象还远远不够,你还需要去了解诗词的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我记得有一次,我读到杜甫的《春望》,当时我就被诗中流露出的家国情怀所震撼。
后来,我查阅了关于杜甫的资料,才知道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安史之乱,国家战火纷飞,他本人也颠沛流离,饱经战乱之苦。
有了这些背景知识,我再读这首诗,就感觉更加有深度了,也更能体会到杜甫的爱国情怀。
所以,背诵古诗词,理解其意境,其实就是一个感悟的过程。
它不是简单的机械记忆,而是需要你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悟。
就像我当年背诵《声声慢》一样,只有真正体会到诗歌中的情绪,你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意境。
最后,送你一句我的心得:读书要像谈恋爱一样,要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它的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读懂它!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