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会计模式及实务
- 格式:ppt
- 大小:2.55 MB
- 文档页数:27
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环境互相作用,共同构成会计的社会环境。
会计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它对会计模式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产生着影响。
会计模式同时又会影响会计环境。
会计作为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利益调节器,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其发展水平无疑影响会计环境的变化与发展。
会计模式就是在与会计环境的互相影响中发展起来的。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因素对会计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决定了会计模式的生成。
任何一种会计模式的生成,都源于经济环境内部矛盾运动,其具体内容则分别受到各种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
经济环境决定会计模式的转换,经济环境内部的矛盾运动是一种会计模式替代另一种会计模式的动因。
经济环境涉及许多经济因素,主要有社会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所有制形式、企业经营方式、企业组织形式等,都对会计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一)经济体制对会计模式的影响从经济体制来看,正是基于世界各国的经济体制及其具体运行过程不同,才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竞争型市场经济会计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有计划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会计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会计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会计模式。
美国的证券市场发达,企业的权益性资本比重较大,强调财务会计的独立性。
其会计目标是保护权益性资本投资者的利益,强调充分披露并不受税法的限制。
所以美国“公认会计准则”中最主要的是相关性和可靠性,这两条原则可以说是美国会计的灵魂。
而法国就和美国完全不一样,由于其证券市场不发达,所以企业的资金大部分都来源于银行,因此法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最突出的有以下几点:实行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双重调节机制。
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确立以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共同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宏观计划调节。
法国政府制定了“五年计划”,政府每半年要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平衡;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
正是由于法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这三大特点,使法国会计目标强调以税收为导向,注重微观经济信息与宏观信息的沟通。
会计模式的国际分类与比较-张课件 (一)会计模式是国际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国际投资以及贸易事务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会计模式包括英美会计模式、法国会计模式、德国会计模式、日本会计模式和中国会计模式等等。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会计模式进行比较和分类。
1.会计模式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差异不同国家的会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历史、文化和经济背景等因素所决定。
英美会计模式强调“市场原理”,更加注重信息的公开、准确和及时;而法国会计模式则强调“公司主义”,即更加注重公司财务的实际运作和审计;德国会计模式则注重“实际运作”,强调债务人的债务和债权人的权益;日本会计模式则强调“民众主义”,即强调社会公共利益的优先;而中国会计模式则关注国家经济体制转型和会计学的中国化。
2.会计模式的主要特征不同的会计模式在其主要特征上也有所不同。
英美会计模式注重资产净值计算和市场价值,较为强调资本市场的影响;法国会计模式则注重公司财务运作的实际情况,强调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德国会计模式则注重债权人的权益以及债务人的债务,维护企业稳定发展;日本会计模式则注重企业价值的长期性、稳定性,以及长期经营策略的制定;中国会计模式则注重企业内部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以及国家经济转型的需求。
3.会计模式的共同点和差异性不同的会计模式尽管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主要特征和文化差异,但它们在一些共同点上也是相似的。
例如:所有的会计模式都要求企业要完整、真实和全面地记录所有的财务信息和交易过程;所有的会计模式都要求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财务报表等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公开披露;所有的会计模式都要求会计师和审计机构要遵守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职业操守。
4.会计模式的未来趋势随着国际经济和贸易的不断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会计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目前,国际会计标准(IAS)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已经成为国际上通用的会计模式和准则。
第六节日本、荷兰、瑞典的会计实务体系一、日本会计实务体系的特征(一)会计惯例基本上服从法律要求,除税法外,形成了商法与证券交易法各有管辖范围的双轨体制1.税法在日本,《公司税法》及有关税务规章对会计实务具体规定了处理方法,并要求在会计记录和纳税申报中采用同一种方法。
为了防止企业出于调节利润的目的,对折旧、递延资产摊销、资产估价损失、各类准备的提取等需要通过主观判断确定的费用,都规定了一个2.无论是否是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公司(Kabushiki Kaisha),还是独资和合伙企业,都应遵循《商法》中规定的会计和财务报告要求,其总数超过100万家,属于法务省的管理范围。
《商法》对企业净资产中属于“资本保持”的部分有严格的限定,禁止动用这部分净资产作为股利或奖金分配。
《商法》对可分配利润“限额”的规定,在股份公司会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3.证券交易法日本的《证券交易法》仿效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占领时期引入日本,颁布于1947年3月。
受其管辖的约3 000家股份公开发行的大公司,属大藏省管理。
这些公司的注册报表和年度报告必须经独立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审计。
日本会计学家把这种商法与证券交易法各有管辖范围的双轨体制,加上税法,称为“三角法律体系”。
(二)日本会计准则制定的演变过程1.由官方制定相关会计规定到以官方为主体、结合民间力量制定公认会计准则的演变以下简述二战后日本金融市场法律及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所受的美国影响:(1)1948年制定了《证券交易法》,我们已经对其进行了简要的叙述。
(2)1948年制定了《注册会计师法》,成立了日本注册会计协会(JICPA)。
(3)1948年成立了负责监管日本证券市场的“证券交易委员会”但日本的“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职能已于1953年移交给大藏省。
(4)负责制定会计准则的“企业会计系统调查委员会”(InvestigationCommittee on Business Accounting System,ICBAS)于1949年成立。
作者:初宜红来源:《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第10期责任编辑:日本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变革(上)2008-12-19摘要:日本现行的会计法规可以分为会计准则、商法、证券交易、税法以及会计职业等。
日本会计准则的制定受到了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习惯法系的共同影响。
本文从日本企业会计准则的形成与发展出发,探讨了日本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叙述了日本会计准则改革的最新变化动向以及取得的新进展,以期为了解日本会计准则提供参考。
关键词:日本企业会计准则;政府导向型;民间导向型;会计国际协调一、日本企业会计准则的形成与发展日本1890年制定的商法受到了德国的影响,二战后又参照美国1933年的证券法和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模式,制定了证券交易法,从而构成了日本的企业会计制度,即以商法为基础的商业会计、以证券交易法为基础的证券交易会计和以法人税法为基础的税务会计的体制。
日本的《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于1949年,是以1938年公布的美国SHM会计准则为中心,并参照AAA1941年会计准则及英国会计实务、德国商法而制定的。
目的是为了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和发展,谋求企业会计制度的改善统一,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健全发展及增加社会全体的利益。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日本经济经历了战后重建的经济复兴期、高速增长期和泡沫经济后的再生经济期,在此期间日本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修订,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国际协调的需要。
(一)经济复兴时期的日本会计原则第一次修订是在1954年,这次主要对《企业会计准则》增加了《企业会计准则注释》。
日本的会计制度改革,一方面以美国的会计制度为范本,吸收了英、美、法等国家的会计准则,使得尊重习惯法成为一种标准;另一方面又存在立足于大陆法制定原则的商法,故产生了对两者进行调整的要求。
由于商法的修改及法务省计算书类规则的制定,《企业会计准则》进入同各法令的调整期。
该调整始于“鉴于商法是强制性法规,被修改的必须是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希望《企业会计准则》发挥商法计算规定的解释指南、企业会计的实务指南和公认会计师的审计指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