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的心脏风险
- 格式:pptx
- 大小:73.09 KB
- 文档页数:15
漳州市中医院围手术期风险评估及治疗指导意见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完善术前风险评估制度,保证医疗安全,经讨论形成以下指导意见,请参照执行。
一、择期手术禁忌症1、择期手术绝对禁忌症:①心梗≤6个月②具有临床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狭窄③二度Ⅱ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④室早“R on T”现象⑤心衰未纠正⑥严重肺部感染⑦哮喘持续状态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⑨肝性脑病,肝昏迷⑩急性呼吸功能衰竭⑪脑梗病人病情缓解2周内⑫空腹血糖>11.1mol/L(关节置换病人空腹血糖>7.8mol/L)2、择期手术相对禁忌症:①慢性呼吸功能衰竭②频发室性早搏③未控制的上呼吸道感染(全麻上升为绝对禁忌症)④病窦综合征⑤饱胃(全麻上升为绝对禁忌症)⑥重度贫血≤60g/dl ⑦月经期⑧未控制的高血压病,血压高于170/110mmHg ⑨空腹血糖7.8mol/L-11.1mol/L ⑩脑梗病人病情缓解4周内二、急诊手术术前检查1、血常规 2、凝血功能 3、常规心电图4、急诊生化5、其他各专科要求的相关项目三、其他情况手术病人的评估建议1、70周岁以上(含70周岁)或有高血压病、心脏病、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病史患者,择期手术术前常规做心脏彩超、24小时心电图、血气分析。
60-70周岁患者如有必要可参照执行。
2、男性65周岁以上(含65周岁)、女性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骨折患者择期手术术前行骨质疏松检查(待骨质疏松检查仪购买使用后执行)。
3、下肢骨折,卧床超过一周患者,术前做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
4、甲亢病史患者,术前检查甲状腺功能。
5、平常血压正常,偶发恶性高血压者,术前行肾区影像学检查及请专科会诊,排除嗜铬细胞瘤。
6、颈部巨大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前应行颈部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物与气管关系。
备气切包入手术室。
7、颈部肿物致声音嘶哑等发音改变者,术前请五官科检查会诊。
四、围手术期病人治疗建议1、美国心脏病学会认为,除非有禁忌症,对高血压病、冠心病或症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手术风险。
围手术期的心脏风险及(一)随着手术的不断发展,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但是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心脏风险存在。
为了降低围手术期的心脏风险,我们应该在手术前进行心脏评估,选择最适合的麻醉方式,以及在手术后加强监护等措施。
一、快速心率围手术期的快速心率是一种常见心脏风险。
过度的的心率会使心脏负担加剧,血管内膜损伤严重,从而导致心力衰竭、之心病等。
二、心肌梗死围手术期的心肌梗死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脏风险。
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血栓或纤维素斑块导致冠脉血流阻断,使心肌组织缺氧而导致坏死。
三、缺血性舒张功能障碍缺血性舒张功能障碍是因为心肌缺乏氧气、血液和能量而导致的心脏风险。
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心脏扩张不良、充盈不足以及左室功能下降等。
四、呼吸衰竭吸入异位物、吸入性肺炎、误吸等都是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因。
对于患者来说,呼吸衰竭会降低氧气供应,破坏身体的平衡。
为了降低围手术期的心脏风险,我们应该首先关注手术前的预防和检测,及时发现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和心脏风险。
另外,选择最适合的麻醉方案可以降低整体手术风险。
操作时,严格控制血压和心率,注意手术区域的缺氧情况,以及控制吸收和排放产物的平衡。
最后,在手术后也需要加强监护,定期检查患者状态,及时判断风险和干预。
总之,围手术期的心脏风险更多的是由于手术本身和个人身体本质引起的。
定期预防控制、注意手术细节、关注患者愈后状态,是我们应对风险的有效措施。
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生的不断优化,围手术期的心脏风险将会得到更好地控制和治疗。
一、临床多要素剖析法来评估(一)年纪要素:重生儿麻醉危险性比成人高七倍,少儿比成人高三倍70 岁以上比年青人高10 倍。
>80 岁均属高危麻醉。
(二) 1996 年 ACC/AHA提出非心脏手术的危险要素为:高度危险要素:1)不稳固冠脉综合征:近期心梗(围术期再梗率20~ 30%);不稳安心绞痛(围术期心梗率28%);若发生再次心梗死亡率可高达30%。
2)失代偿的充血性心衰或心功失代偿,EF<35%。
3)显然的心律失态:长空隙的窦性停搏,二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有症状的室性心率失态;室上速;房颤房扑伴过快的室性心率。
对高危要素病人,除急症外,均需先行内科治疗,待心功能及浑身状况改良后再行择期手术。
中度危险要素:1)稳固性心绞痛2)陈腐性心梗史,或只有病理性Q波3)心衰已代偿4)需胰岛素控制的糖尿病低度危险要素:1)75 以下的老人。
2)心异样:左室肥厚;左束支阻滞;ST-T 异样。
非性律 ( 房),但心功能优异 (EF>50%).3)肺功能中度低下。
4)血管不测史。
5)还没有控制好的高血。
中、低危要素老人,非急症手,前行极的内科治可大大减少期并症,二、代当量( Metabolic Equivalent,MET)估(体能状)通病人活状况,低氧的耐受能力,来权衡病人的心功能。
1~ 4MET: 能自己穿衣吃入,平川慢走(3~ 4 Km/h )或稍活,甚至歇息即生心痛――属于高危病人。
4~ 7MET:能上三楼,平川走6Km/h――可耐受中等手。
7MET:能短距离跑步,短玩网球或打球――可任大手。
三、呼吸功能与麻醉危性估1 )可耐受胸腹大手的呼吸参数:( 是 50%的三大,一小):一大⋯ . 最大通肚量 (MVV) > 的 50%二大⋯ .. 一秒率肺活量(FEV1) > 的 50%三大⋯ .. 肺活量 (VC) >的50%一小⋯ . 残肚量 /肺量(残气率)< 50%血气⋯ .. PaO2 >70mmHg, PaCO2 <50mmHg .2)不宜行期手的参数:(需先内科治,改良呼吸功能)最大通肚量/展望值< 50%?肺活量(VC)<2L。
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专家共识(完整版)
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并发症中以心血管并发症最为常见,在老年患者中尤为突出。
老年患者在非心脏手术前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国外指南提供了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及管理的推荐意见,但缺乏针对老年人群的具体意见。
本共识针对老年人群,在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方面提出了具体问题,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证据,给出循证推荐意见,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表1 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推荐意见汇总。
胸外科围手术期的护理风险管理引言胸外科手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过程,可能涉及到涉及肺、心脏及其他相关器官的手术,手术风险高、难度大。
护理在围手术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体的护理措施和方法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
正确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围手术期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胸外科围手术期的护理风险胸外科手术后存在着风险和并发症,以下是常见的围手术期护理风险:呼吸功能异常风险胸外科手术切口较大,术后疼痛较为明显,患者常常不能充分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导致呼吸道阻塞或腐烂性支气管炎等问题。
术后有较高的呼吸功能异常风险。
气胸术后可能因为切口位置和术前的状态等因素导致患者产生气胸等症状,严重影响呼吸功能,需要及时治疗和控制。
感染风险胸外科手术切口较大,术后感染风险较高。
特别是在住院期间,患者的免疫力会有所下降,容易引起感染,如穿刺部位感染、压疮等。
心血管功能风险胸外科手术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很大,术后容易发生心脏功能障碍、低血压等并发症。
管路堵塞风险围术期全身麻醉,特别是长时间手术治疗过程中,管路堵塞是常见的一个风险,一旦发生需要及时解决,否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胸外科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针对以上的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方法。
如下是一些常见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善意的沟通和心理支持。
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交流和沟通,以便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诉求和恐惧,正确的分析和评估风险。
另外,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度过日常生活。
2.术前准备工作。
包括患者的病情评估、化验结果、手术方式和方案等。
同时对患者的基本生活状况,如大小便、饮食等进行评估。
3.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检查患者穿戴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正确“呼吸操”等术前操作措施。
术中护理1.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如呼吸、心率、体温、血氧等等。
2.管路和支架的管理。
使用良好管路,对难易插管过程中掌握技巧,当然要贯彻无菌操作规范。
特别对于支气管插管者,要加强口腔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