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GC/MS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67.54 KB
- 文档页数:2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分析在2005年的夏天,中国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发生了一起引起全国关注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这场事件使得数百万人口的饮用水受到了威胁,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这场事件进行分析。
事件概述2005年11月13日,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表示,哈尔滨市的松花江水质中超标污染物五氯酚,已经检出,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事实上,早在上个月的10月底,哈尔滨的一些市民就已经感到饮用水味道奇怪,黑水河水厂进行污染调查时才发现水中存在超标污染物。
松花江被多个城市用作饮用水源,2005年污染物的检测超标比例最高的是哈尔滨市,其次是佳木斯市、绥化市等。
此次事件中,松花江水质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为五氯酚和六氯苯,而五氯酚是一种有强烈毒性、会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的物质。
由于此次事件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黑龙江省政府随即启动了紧急反应机制,对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和治理,并对涉事企业进行了严厉的处罚。
事件调查与原因分析经调查发现,此次事件的污染源头是一家名叫“香源集团”的造纸厂。
该厂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南岗区,是哈尔滨市污染主要企业之一。
通过对厂区进行调查,发现该厂的废水排放口直接排放至松花江中,致使大量的有毒污染物被直接排入河水中,最终导致松花江水质严重污染。
这件事故的发生并非偶然,它暴露了企业环保意识淡薄、监管不力、环保法制情况严峻的问题。
一些企业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违法排放废水,导致环境污染。
同时,相关部门对企业的监管不到位,环保法制建设与社会发展脱节也是导致此类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此事件不仅是单纯的环境问题,也是企业、政府、社会共同责任的问题。
事件影响与应对措施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发生,不仅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对相关企业和地方政府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本次事件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环保问题,企业也认识到了环保对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性。
同时,本事件也加速了《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的完善和执行,强化了对环境污染的惩治和治理力度。
松花江水质调查报告松花江水质调查报告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松花江水质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11日,当松花江全流域踏访团在松花江哈尔滨段踏访之时,哈市政府结合落实《水污染防治法》的各项规定,对我们的母亲河现状作了全面介绍。
踏访团了解到,哈尔滨居民的生活饮用水虽然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但松花江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均未达到使用功能要求。
水质呈有机污染特征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水质呈有机污染特征,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挥发酚和氨氮。
从20xx年监测结果看,松花江哈尔滨干流东江桥至大顶子山江段水质达到了相应的功能区标准,其他江段水质均未达相应功能区标准,市区江段水体符合渔业、农业用水使用功能要求,饮用水源、工业用水未达到使用功能要求。
14条一级支流中,阿什河、呼兰河、牡丹江等9条支流水质没有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其中阿什河、呼兰河污染较重,枯水期水质为劣五类,水质较差。
水源地江水均有污染据介绍,哈市市区集中式水源地主要有三处,分别为一水源四方台,取松花江水;二水源朱顺屯,取松花江水;菅草岭,取地下水。
三处水源地取水量分别占哈市取水总量的12.2%、79.27%和8.53%。
按国家地表水水源地水质27项指标监测,20xx年,松花江四方台、朱顺屯断面水源地水质为三类,主要有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铁、锰等5项指标超标。
按国家地下水水源地23项指标监测,20xx 年菅草岭地下水水质为三类,主要有铁、锰、氨氮等3项指标超标。
延寿、尚志、宾县3个县(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为地表水。
其中,宾县二龙山水源地为超三类水质,总磷、总氮、高锰酸盐等3项指标超标。
呼兰区及其他8个县(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地下水,铁、锰和氨氮、总硬度、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等7项主要污染物指标超标。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分析[精选]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分析经济7班佟士达 1121100211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率逐年升高,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发期。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1998年至2006年共发生环境污染和破坏事件14742起,平均每年发生1600多起。
一些重大的环境事件如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2007年太湖蓝藻危机等,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目前国内针对各种事件的统计分析内容多数集中在安全生产方面,对于事件的起因,造成事故的生产设备等方面的因素研究较多,而对于环境污染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的研究并不多见。
本文将对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根据其发生原因、行业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其规律和特点,并将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环境污染;原因分析;意见总结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率逐年升高,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发期。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1998年至2006年共发生环境污染和破坏事件14742起,平均每年发生1600多起。
一些重大的环境事件如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2007年太湖蓝藻危机等,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目前国内针对各种事件的统计分析内容多数集中在安全生产方面,对于事件的起因,造成事故的生产设备等方面的因素研究较多,而对于环境污染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的研究并不多见。
本文将对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根据其发生原因、行业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其规律和特点,并将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一、事故详情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爆炸发生后,约100吨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造成了江水严重污染,沿岸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
松花江污染警示录1回顾: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始末1.1事件概述2005年11月13日,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一车间发生连续爆炸,在这之后,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该车间附近的第二松花江(即松花江的上游),造成水质污染。
14日10时,吉化公司东10号线入江口水样有强烈的苦杏仁气味,苯、苯胺、硝基苯、二甲苯等主要污染物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松花江九站断面5项指标全部检出,以苯、硝基苯为主。
随着污染物逐渐向下游移动,这次污染事件的严重后果开始显现。
特别是黑龙江省省会、北方名城哈尔滨市,多年以来饮用水直接取自松花江,为避免受污染的江水被市民饮用,造成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市政府决定自2005年11月23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停止供应自来水,这在该市历史上从未发生过,该事件在群众中引起巨大恐慌并一度致使纯净水价格暴涨。
直到11月27日,在松花江水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之后,该市才恢复供水。
[1]1.2松花江水污染三大后遗症根据环境评测专家的预测,此次苯污染将会给松花江带来三大后遗症:一、硝基苯在鱼类等水生物体内积累,污染食物链,沿江动物及人类食用后将损害身体,至少半年内居民不能食用江鱼。
二、因硝基苯不易被微生物分解,有毒物质长期残留于江水,今后的江水未必适合饮用,当局必须频密检测。
三、因硝基苯水溶性低,容易在松花江底泥土中沉淀积聚,并顺水流污染其它江河及沿岸生物。
2 反思:事件处置中凸显的主要问题2.1整体的环境应急机制缺乏法律依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属于非常规决策和非程序问题,政府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具有许多即时性和便利性的权力。
但现代民主和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国家应当以法律的形式来规范整体的环境应急机制,特别是当政府在行使涉及到应急资源的配置征用和对有关组织或个人的奖惩等的强制性权力时,更应当有行为上的依据。
这是因为“在许多可以想象到的情况下,如果政府被授权可以采取特别行动,而不被迫去行使违法的权力,政府就可以更有效地抵抗来自内部或外部的攻击,许多生命可以保存并减少损失。
108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018.32.108关于松花江水体中的多环芳烃污染源解析因子分析①张美娜(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吉林 132013)摘 要: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对流域水环境会造成严重破坏,而且传统的研究与分析方法也无法满足实际要求, 根据流域污染状况,需要深入分析水体中各类沉积物及悬浮颗粒物当中的多环芳烃污染实际情况。
基于松花江流域实际情况,对其多环芳烃污染源解析过程中对因子分析方法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并验证分析结果的真实性,提出污染治理建议,希望能为后续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松花江 多环芳烃污染 源解析 因子分析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1(b)-0108-02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对流域水环境会造成严重破坏,而且传统的研究与分析方法也无法满足实际要求,需要采用新的方法来明确其污染情况。
其中,在源解析中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是一种值得推广借鉴的手段。
1 流域基本情况在我国,松花江是七大河流重要组成部分,总水资源数量可以排在全国第三,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9°52′~129°30′,北纬41°42′~51°38′,总面积约55.68万km 2。
其源头有以下两个:第一,北源嫩江,以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中段南侧的南瓮河源地为起源地;第二,南源第二松花江,以白头山天池为起源地。
这两个江源均能下流到三岔河,并在汇合后持续向下,即为松花江的干流。
整条干流向东侧流动到同江市,然后从右岸进入黑龙江。
其总长为:嫩江源总长约2309km,干流总长约939km,另一松花江源总长约1897km。
整体可分成上游段、中游段和下游段。
2 分析方法2.1 因子分析属于多元统计分析范畴,对于多元统计,其基本思路为充分利用不同物质之间保持的关系得到源成分谱,也可确定能暗示主要排放物质的因子。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分析及缓解措施调研松花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第五大河流,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对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缓解措施。
针对松花江水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以下缓解措施。
首先,要加强环境监管和立法。
加大对工业企业、农业生产者和城市居民的环境监督力度,加强对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完善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机制。
其次,要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要推动企业进行工业废水的处理,促使农业生产者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同时改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水平,确保城市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此外,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持也是重要的手段。
通过研发和推广新的环境友好型技术,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另外,还可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水环境保护意识,以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积极性。
在实施缓解措施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
政府要加强监管和管理,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鼓励企业和居民积极投入到水环境保护中。
企业要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公众要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总之,松花江水污染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才能保护好松花江这一重要的水源地,维护好人民的生存环境。
分析测试文章编号:1002-1124(2004)07-0029-03 城市供水中有机物质分析金世洲,许东方,于艳霞(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76) 摘 要:本文采用进口X AD -2与X AD -4混合树脂吸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 C/MS )定性分析松花江水中有机物质,最后确定出185种,其中主要“三致”效应的毒性物45种,占检出有机物质的24.3%。
关键词:树脂吸附;G C/MS;定性分析;有机物质中图分类号:O65717+1 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f organic substance in supplying w ater J I N Shi -zhou ,X U D ong -fang ,Y U Y an -xia(Harbin City Environmental M onitoring Central S tation ,Harbin 150076,China ) Abstract :organic substances in S onghua river were analysed.quantity by G C/MS instrument after ambelite X AD -2and X AD -4abs orption .The analysis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are 185kinds organic substances ,in them 45kinds are toxic substances constitute about 24.3%of organic matters.K ey w ords :ambelite abs orption ;G C/MS;quantity analysis ;organic substance收稿日期:2004-04-25作者简介:金世洲(1972-),男,工程师,1994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化学系,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松花江硝基苯污染事件事故起因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
事故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物。
事故区域排出的污水主要通过吉化公司东10号线进入松花江;超标的污染物主要是硝基苯和苯,属于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2005年11月22日,吉林市松花江沿线,前不久的化工厂爆炸对这里造成污染,江边出现死鱼11月航拍的受污染的松花江根据环保部门监测结果,目前松花江吉林段水质已经于22日18时全面达到国家地表水标准。
在黑龙江段,哈尔滨市取水口上游16公里的苏家屯断面,在24日凌晨3时硝基苯开始超标。
24日中午12时,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硝基苯超标10.7 倍,苯未超标。
这个污水团长度约80公里,在目前江水流速下,完全通过哈尔滨市需要40小时左右。
延伸阅读吉林石化辨称,苯爆炸与此次松花江污染事件无关。
因为苯只要遇到80.6摄氏度的高温便会彻底燃烧,而且爆炸发生后吉林石化为防止泄漏的苯造成污染,有意识地将泄漏的苯在空中燃烧尽。
但专家指出,当消防人员用水冲洗现场时,作为制造苯原料的硝基苯很容易伴随其他有机物一起被冲刷出来,然后当成污水被排放,并最终流入松花江。
“这也正是为什么此次松花江污染中没有苯,而发现大量硝基苯超标的症结所在。
”(中国石化新闻网)黑龙江的气温在-10℃左右,松花江面开始结冰。
苯和硝基苯是否会被冻结在冰中,会否造成二次水体污染?同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亚雷说,由于苯的凝固点与冰点非常接近,因此,苯是比较容易被冻结在冰里的。
由于冰下的水流动缓慢,更加不利于苯等有毒物质的挥发。
但由于凝固成冰的仅仅是松花江表层的水体,因此,被冻结在冰里的苯和硝基苯都只能是微量的,大部分的苯和硝基苯等有毒物质依然留存在冰下缓慢流动的水体中。
“冰中的苯等有毒物质是不会挥发的,将一直冻结到明年春天坚冰融化的时候。
”对于污染的活性碳深处理技术,张亚雷认为,即使安装了该净化装备,如果污染浓度过高,在污染水体的突然冲击下,短时间内该套设备也很有可能无法承受而失去效力。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分析及缓解措施调研摘要: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
由于吉林石化公司事后的污水处理存在先天缺陷,巨大的“水污染团”向松花江下游流去,最终将汇入黑龙江,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
关键词:松花江水污染苯苯胺硝基苯正文:2005年11月13日下午,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101厂)新苯胺装置发生爆炸,引起化工原料火灾。
经过吉林市各界20多个小时的扑救和救援,事故并没有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但由于吉林石化公司事后的污水处理存在先天缺陷,巨大的“水污染团”向松花江下游流去,最终将汇入黑龙江.11月24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在介绍我国水污染防治等方面有关情况时明确指出:“事故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物。
事故区域排出的污水主要通过吉化公司东10号线进入松花江;超标的污染物主要是硝基苯和苯,属于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这次污染事故负主要责任的是吉化公司双苯厂,这次污染事故的责任是非常明确的,应该由吉化公司双苯厂负责。
”环保总局就松花江污染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张力军回答香港凤凰卫视记者问:“苯这个东西有沉淀性,沉入泥土之后,有一个持续挥发的过程,对于这样的问题,可能是比较中长期的问题,政府有什么样的措施?”他说:“在此期间,吉林省政府做的工作有:封堵了吉化的排污口,切断了污染源继续向江里排放,同时加大了丰满电站的放流量,来稀释水中的污染物浓度。
”1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哈尔滨,察看松花江水体污染情况提出:第一,严密监测水污染情况。
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污染防控的指导,地方要沿江跟踪污水流过的城市、乡村,逐段检测水质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第三,切实做好水污染的善后工作。
对污水流过的地方要进行环境质量评估,采取措施彻底清除污染物,不留隐患、要及早研究解决水体污染可能对江水造成的影响,研究治污的根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