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歌(节选)
- 格式:ppt
- 大小:628.50 KB
- 文档页数:25
《组歌(节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了解运用拟人手法所创造的意境。
3.理解海浪和雨的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难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组歌》的内容和情感。
2.整体感知: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文章所描写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并体会
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深入研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所运用的拟人手法和优
美的语言,并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和思想感情。
4.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海浪和雨的认识和感受,引导
学生理解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5.总结归纳: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海浪和雨的短文,要求运用拟人手法和优美
的语言。
纪伯伦《组歌(节选)》在线阅读《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
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
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这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我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炽热。
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
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着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
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雨之歌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下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闪似剑,在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
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
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
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组歌,纪伯伦(共10篇)组歌,纪伯伦(一): 《组歌》是纪伯伦散文诗集《__》中的作品.纪伯伦是_(国)著名的诗人.《泪与笑》黎巴嫩组歌,纪伯伦(二): 《组歌》是纪伯伦散文诗集《》中的作品.纪伯伦是____(国)著名诗人.【组歌,纪伯伦】《泪与笑》黎巴嫩组歌,纪伯伦(三): 仿写纪伯伦的《组歌》中的《浪之歌》中第五段曾有多少次,当独角兽从深林蹿出林宇,站在空地上啜饮溪泉时,我对着他们吟过诗;曾有多少次,当追梦人向俊朗的少年诉说自己为未来所苦时,我陪他研商讨论,帮助他将理想看清;曾有多少次,我与古木同座对歌,他竟无动于衷,我同他唉唉叹叹,他竟不为所动.我曾从林中牵引出多少人的灵魂,使他们重获新生;我又从林中偷出过多少檀木,作为向憨实人民的恩赐. 希望有帮助.组歌,纪伯伦(四): 组歌纪伯伦中浪之歌和雨之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组歌,纪伯伦】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在这里,我们恰恰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影子.海浪对海岸的忠诚,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感的反映.组歌,纪伯伦(五): 组歌雨之歌纪伯伦1、作者在短小的篇幅里分别用了哪几种形象来描绘雨2、雨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作者借雨歌颂了什么3、为什么"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根据第三段文意回4、用一句话概括1-4段的内容5、解释第六段中"吻"和"拥抱"在文中的意思.6、你是怎样理解"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这句话的7、这首散文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奉献者(1~3段)使者(4~6段)人的形象(7段)2在自然界中,雨意味着一个循环,正如爱情在人类世界中意味着一个循环.雨滋润了万物,爱情滋润了生命,它传递着生命的力量,生生不息.组歌,纪伯伦(六): 我们学了纪伯伦旳《组歌》之后老师叫我们写一篇有象征意义旳散文诗.纪伯伦写旳是《浪之歌》和《雨之歌》.不限字数风之歌我是那样的有影而又无形.世俗的双眼捉摸不到我,却能深深体会到我的存在. 匆匆来过,沙沙作响我愿与妥帖的窗帘相戏为伴,吹拂起它那平摆不定的纱丝,为大地的生灵带来一缕夏日的冰爽;将繁华似锦的绿夜野大地掀起动人的面纱,把翩翩动人的身资献给碧海蓝天.火,雷,电之母说我是调皮的孩子.高兴时,兴风作起一阵冰爽凉畅的微风;压抑时,随兴卷起股股迅猛的台风.让人们与我同悲同乐.时而掠起少年额前的根根发丝,时而摇曳着少女校服的裙摆.我能发自内心的欢乐.广袤无垠的大地任我穿梭,并与春、夏、秋、东四季姑娘,四季作物结成尚好的玩伴.我成了大自然的宠儿,无处不留下我奔驰的炫影. 但有时我也是温柔善解人意的.在痛苦悲伤的人面前,为他们内心扇一扇一股凉风,平息那颗因琐屑而烦躁的心;为远在天涯的游子传诵那说不尽的相思之愁,将它送至落魄的山村,父母的心头;为颗颗因爱情既甜蜜而又空虚的心灵,将幸福的秘语从地球的北侧飘至南侧那情人的耳绊;为纯真善良的稚童,带来母亲天堂的笑容同样,我也十分厌恶一切一切晦暗猥的灵魂,我要将躲藏在世界险小的一角的卑鄙小人席卷出尘土,一刹那间,将他的罪恶事例掀露在人们的头衔,要让他的口碑泛滥,名声遗臭万年.我不是无情,我只是有心.我要时时洞察这世界,安抚那温热躁动的心,漂浮不定的魂不知道行不行呃组歌,纪伯伦(七): 纪伯伦的《花之歌》的阅读题答案(奖励丰厚)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附坠落在绿茵中.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马一起为它送行.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的独眼向我凝视.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转,歌唱;我婆婆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有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未完全领悟.————1、第2段中把花比作星星,而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也把花比作星星,请写出这句话.2、第六段中画波浪线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和“硕大无朋的独眼”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第七段中最后一句“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中的“哲理”指什么4、《花之歌》是《浪之歌》、《雨之歌》的姊妹篇,他们同出于纪伯伦的《组歌》,比较它们在写作风格上的相同之处.谢谢了啊…………1、第2段中把花比作星星,而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也把花比作星星,请写出这句话.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2、第六段中画波浪线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和“硕大无朋的独眼”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指夜空中的星星.“硕大无朋的独眼”指太阳.好处:运用比喻及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四季更替的自然变化3、第七段中最后一句“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中的“哲理”指什么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有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未完全领悟.4、《花之歌》是《浪之歌》、《雨之歌》的姊妹篇,他们同出于纪伯伦的《组歌》,比较它们在写作风格上的相同之处.都是借物抒情都用了通感比喻拟人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等等1运用比喻及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四季更替的自然变化组歌,纪伯伦(八):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组歌(节选)》《组歌自由地谈谈你读了这首诗后的真实感受。
三、深入探究这到底是不是一首单纯的情诗呢?哪位同学的看法更符合作者的本意呢?我们还是来看看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吧!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
”说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我在自己班里上这一节课时,有同学认为这首诗不仅仅表达了爱国之情。
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呢?是啊!浪对美人鱼、对有情人、对礁石、对落难的人、对美女丽人也有着同样的爱,尽管礁石对它的态度是冷漠无情的。
可见,浪还是一个博爱者。
纪伯伦曾在他的诗中写到“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我爱故乡,爱祖国,更爱整个大地”。
而这种博爱思想很好地体现在这首诗的第五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一遍,体会作者的这份深情。
是的,纪伯伦的确是想借助这首诗表达对祖国,对全人类的热爱之情,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节奏朗读这首《浪之歌》呢?请每个同学自己读一读。
四、质疑解疑我们对诗歌的情感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了,但是诗歌的语言有时难以理解,对这首诗歌,你还有什么疑惑吗?和你合作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吧?哪个小组还有什么疑问需要大家一起来解决的吗?五、深情朗读对大自然如此满怀深情的描述来自诗人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也正是诗人热爱生命的真切体现。
在纪伯伦诗作中,景是大自然的景,情则是人类的情,二者互相映照,融为一体。
因此,对自然之美的歌颂也正是对生命之美的歌颂。
理解了诗歌的丰富内涵之后,我有理由相信你们能够将作者对祖国对全人类的热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下面我们请男同学和女同学各推荐一个朗读高手深情朗诵这首诗,比一比谁读得好。
刚才,我们同学们对这首诗进行了精彩的解读。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评论家们是如何解读这首诗的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学习资料,先放在语文课代表这里,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别人的观点。
《组歌》(节选)教学设计襟江中学郑晓珊教材分析《组歌》选自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集《泪与笑》。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
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
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学情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想象力是最为发达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适当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并结合说和写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执拗、馈赠、憔悴、真谛、璀璨、镶嵌、酷肖、海誓山盟、长吁短叹”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创作的艺术风格。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培养在朗读中想象的能力。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角度拟人手法的妙处。
3.仿写文章精彩的语段,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作闪烁的理性光辉,培植学生的博爱心灵。
教学重、难点1.感受语言的形象美。
2.理解文章丰富的情感内涵。
3.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突破方法: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借助形象感受诗歌意境,进而在朗读品析、语段仿写中深入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感受诗歌语言的形象美、凝练美。
第一首诗由歌咏爱情到歌咏对其他更广泛事物的爱,最后坚定地表明“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抒情层层深入。
第二首诗多角度比拟,表现“雨”为他人而生活的崇高品质,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中间以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对人生的思索,更坚定了奉献的信念,最后竟然与其他事物融为一体。
这样的构思学生不易把握,可以采取学生质疑、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的方法进行处理,必要时教师集中讲解。
教学方法1.诵读想象法: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想象诗歌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组歌(节选)》笔记
一、文章主题
《组歌(节选)》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通过描绘海浪和雨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和思考。
二、重点词句
1.“海浪”与“诗”的比喻:作者将海浪比喻为“一篇未完的诗”,形象地描绘出海浪
的美丽和神秘感。
2.“雨”的拟人化描写:作者将雨赋予了人的形象,通过描写雨的温柔、慈爱、勇
敢等品质,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思考。
3.“吻”的比喻:作者将海浪与海岸的接触比喻为“吻”,形象地描绘出海浪的柔美
和温情。
4.“雨”的象征意义:作者通过描写雨的牺牲和奉献,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思考,
同时也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珍贵。
三、写作手法
1.拟人手法: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将海浪和雨赋予了人的形象,使得文章更加生
动形象,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象征手法:作者通过海浪和雨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思考,使得
文章的主题更加深刻。
3.优美的语言:作者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海浪和雨的形象,使得文章的语言
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四、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组歌(节选)》,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和思考。
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要珍惜生命、热爱大自然,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