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组合变形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21
《工程力学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5111 学分: 4 (4学时/周) 总学时:68大纲执笔人:陈洁大纲审核人:王斌耀一、课程性质与目的工程力学(Ⅰ)(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两部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各门后续课程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静力学中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问题的分析介绍方法;掌握材料力学中构件在拉、压、剪切、扭转和弯曲时的强度与刚度问题的分析计算方法,构件在组合变形时的强度与刚度问题的分析计算方法,以及构件在受压时稳定性问题的分析计算方法等;掌握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和基本的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初步学会应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习一系列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
同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力的概念、力的投影和力矩的计算;2、掌握力系简化的方法和一般的简化结果;3、掌握刚体静力学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4、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
5、具有将简单受力杆件简化为力学简图的初步能力,具有力学建模的初步概念与能力。
6、能熟练地做出杆件在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图、计算其应力和位移、并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7、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有明确的认识,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
8、理解掌握简单超静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9、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10、对压杆的稳定性概念有明确的认识,能熟练计算轴向受压杆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等计算。
11、掌握质点系的质心、刚体的转动惯量、惯性积、惯性主轴和惯性积的平行移轴公式;掌握截面的静矩,形心的位置,惯性矩和惯性积及它们的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
组合截面的惯性矩、惯性积计算,截面的形心主惯性轴和形心主惯性矩的计算11、对于常用材料在常温下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有初步认识。
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考试大纲
要考的章数为1-14章。
第3章第9节不考弹簧应力和变形不考。
第4章第6节叠加法做弯矩图不考。
第5章第5节弯曲理论对某些问题的扩充不考。
第6章叠加法求弯曲变形不考。
第7章第10节莫尔强度理论和双剪理论不考。
第9章不考。
第10章第3节不考虚功原理不考。
第12章第5节不考。
第13章8节不考弯曲组合构件交变力计算知道公式推算不必计算。
第14章5、6、7节不考。
考试重点
一:画内力图(轴力•剪力•弯矩)
二:组合变形(拉•扭)静不定
三:压杆稳定,弯曲应力
四:应力状态•强度稳定
五:能量法•求位移,变形
六:冲击,动载荷
七:疲劳
八:求变形能(10章能量法)(非必考)(拉分题)(变形能基本公式推倒)
九:推倒公式(拉分题)
十:广义胡克定律
注:考试重点内容考的机率很大。
另外除了考试重点和不考范围之外的内容也要看,只是考的机率没那么大,但并非不考。
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工程力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04科目名称:工程力学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工程力学”是机械类和土木水利类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考查考生对工程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对物系平衡以及对工程设计中有关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问题有明确的认识,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应具备综合运用工程力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生二、基本要求充分理解和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熟练运用平衡的概念和强度、刚度、稳定性的理论对相关力学问题进行分析。
重点掌握:刚体及刚体系统的静力平衡和拉压、扭转、弯曲的基本问题;会求解拉压和弯曲的超静定问题;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基本假设,杆件的基本变形。
静力学: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1、深入理解并掌握刚体和力等概念;2、深入理解并掌握静力学公理;3、熟练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第二章汇交力系1、理解并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和平衡的几何条件;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和平衡的解析条件、平衡方程;第三章力偶理论1、深入理解并掌握力对点之矩;2、了解平面力偶理论;3、平面力偶系合成和平衡条件。
第四章平面一般力系1、深入理解并掌握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力系的主矢和主矩、力系简化的各种结果、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2、熟练掌握物体系统的平衡求解;3、理解并掌握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第五章空间一般力系1、理解并掌握空间汇交力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2、熟练掌握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3、了解空间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和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4、了解平行力系的中心与重心。
材料力学第六章轴向拉伸与压缩1、熟悉内力和应力(横截面及斜截面上)的计算;2、掌握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变形计算;3、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质,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力学性能的比较;4、熟练应用超静定概念和简单拉压超静定计算;5、理解应力集中的概念;6、掌握工程剪切、挤压问题的实用计算方法。
12-4 图示边长为a 的正方形铰接结构,各杆的E 、I 、A 均相同,且为细长杆。
试求达到临界状态时相应的力P 等于多少?若力改为相反方向,其值又应为多少?N BB CN B AB CC D解:(1)各杆的临界力222..222cr BD cr EI EI P P aaππ===外(2)求各杆的轴力与P 的关系。
由对称性可知,外围的四个杆轴力相同,AB BC CD DA N NN N ===。
研究C 、B 结点,设各杆都是受拉的二力杆,则与结点相联系的杆施与背离结点指向杆内的拉力,C 、B 结点受力如图所示。
第一种情况:C:)02450CB CB X P N cos N =→--=→=-∑ 压杆B:()02450BD BC BD BC Y N N cos N P =→--=→==∑拉杆 令2,.2=C B cr C B cr EI N P P P aaπ=-==↔外第二种情况: )C B P N =拉杆 ()-BD BC N P ==压杆22.22-==22BD BC cr BD EI EI N P P P aaππ===↔12-6 图示矩形截面松木柱,其两端约束情况为:在纸平面内失稳时,可视为两端固定;在出平面内失稳时,可视为上端自由下端固定。
试求该木柱的临界力.解:(1)计算柔度:①当压杆在在平面内xoz 内失稳,y 为中性轴。
0.57101.04xz xz yl i μλ⋅⨯===②当压杆在出平面内xoy 内失稳,z 为中性轴。
27242.490.200xy xy zli μλ⋅⨯===③λ越大,压杆越容易失稳,故此压杆将在在平面内先失稳。
m ax(.)242.49xz xy λλλ==(2)松木75242.49P λ=<,故采用欧拉公式计算P cr 222112(0.110)(0.1200.200)40.28242.49cr cr E P A Aπσλπ=⋅=⋅⨯⨯=⨯⨯=N kN12-7铰接结构ABC 由具有相同截面和材料的细长杆组成。
复合材料力学答案【篇一:材料力学】教程第二版 pdf格式下载单辉祖主编本书是单辉祖主编《材料力学教程》的第2版。
是根据高等工业院校《材料力学教学基本要求》修订而成。
可作为一般高等工业院校中、少学时类材料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多学时类材料力学课程基本部分的教材,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回到顶部↑本教村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本教材仍保持第一版模块式的特点,由《材料力学(Ⅰ)》与《材料力学(Ⅱ)》两部分组成。
《材料力学(Ⅰ)》包括材料力学的基本部分,涉及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与组合形式,涵盖强度、刚度与稳定性问题。
《材料力学(Ⅱ)》包括材料力学的加深与扩展部分。
本书为《材料力学(Ⅱ)》,包括非对称弯曲与特殊梁能量法(二)、能量法(二)、静不定问题分析、杆与杆系分析的计算机方法、应力分析的实验方法、疲劳与断裂以及考虑材料塑性的强度计算等八章。
各章均附有复匀题与习题,个别章还安排了利用计算机解题的作业。
..与第一版相同,本教材具有论述严谨、文字精炼、重视基础与应用、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专业面宽与教学适用性强等特点,而且,在选材与论述上,特别注意与近代力学的发展相适应。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多学时类材料力学课程教材,也可供高职高专、成人高校师生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以本教材为主教材的相关教学资源,尚有《材料力学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与教学参考》、《材料力学学习指导书》、《材料力学网上作业与查询系统》与《材料力学网络课程》等。
...作译者回到顶部↑本书提供作译者介绍单辉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
1953年毕业于华东航空学院飞机结构专业,1954年在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结构专业研究生班学习。
1992—1993年,在美国特拉华大学复合材料中心.从事合作研究。
.历任教育部工科力学教材编审委员、国家教委工科力学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科评审组成员与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