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向光性实验
- 格式:ppt
- 大小:801.00 KB
- 文档页数:17
植物向光性实验的验证实验思考: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
向光性使植物的茎、叶处于最适宜利用光能的位臵~有利于接受充足的阳光而进行光合作用。
由此可以设计两组实验进行对比。
第一组植物受单向光刺激,第二组植物不受单向光刺激。
结果应该发现胚芽鞘在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如果将胚芽鞘的尖端用一个锡箔小帽罩起来~胚芽鞘则直立生长。
实验原理: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它的运动方向随刺激的方向而定。
在单侧光刺激下~植物表现出向光性运动。
实验用具:小麦种子、琼脂、清水、培养皿、锡箔纸、天平和砝码、大烧杯、不透光的纸盒(可用黑纸贴在纸盒表面)、塑料小盒、剪刀、解剖针、胶带。
实验步骤:1、实验前一、二天将干燥的小麦种子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浸泡。
2、用天平称量出3.6克琼脂粉~用大烧杯量取400毫升清水~,浓度为0.9%, 将琼脂倒入烧杯~加热至杯中无沉淀物。
3、将熬好的琼脂倒入塑料小盒中~稍静臵~将泡好的小麦种子撒入琼脂中~盖上盒盖~放在不透光的纸盒中~蔽光四天。
4、用锡箔纸围绕解剖针卷成长约2厘米、顶端封闭的小帽~套在已长成的其中一些胚芽鞘顶端,对照组,。
其余胚芽鞘保持原样,实验组,。
5、在不透光的纸盒与胚芽鞘高度相近的地方挖一个的小孔~把塑料小盒放入其中~封住纸盒口。
6、两天后~取出塑料小盒~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植物向光性生长现象不明显。
实验分析:实验失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播撒小麦种子无规则~致使长出的胚芽鞘位臵混乱~不便分组对照。
2 、小麦种子蔽光生长时间过长~使胚芽鞘生长过长并且尖端已长出幼苗~致使后面的向光性实验现象不明显。
对下一轮实验的改进:通过第一轮的实验经验及所犯的错误~我们对第二轮实验的进行有了一些改进。
首先~挑选种子时~挑选一些饱满的种子。
其次~在播种小麦种子的时候~使其之间有一定间距~并且使之横成行、纵成列排列~保证每颗种子的生长空间。
探究植物向光性实验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探究植物向光性实验
观察记录
提出问题:
植物的种子发芽后,生长为什么会发生偏斜?
作出假设:
植物的种子发芽后,朝向阳光存在的方向偏斜生长有可能是因为植物具有向光性。
制定计划:
用小麦做实验,将小麦放到阳光下,观察各阶段小麦的生长方向。
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
为防止无法发芽的风险,所以将小麦种子泡在温水中24小时后,一部分放在湿润的纸巾上,一部分种入土中,等待其发芽。
第二阶段:
纸巾上的小麦已长出发芽,土中的小麦还未发芽。
第三阶段:
土中和纸巾上的小麦都已长出幼苗,并且有轻微向阳光方向倾斜。
第四阶段:
种下的小麦已有较明显的偏斜,于是将余下的种子也浸泡后一并放入盆中。
第五阶段:
纸巾上和土中的小麦皆已长成幼苗,也已有较明显的偏斜,实验结束。
得出结论:
植物的种子发芽后,会发生偏斜,并且是朝向阳光存在的方向,因为植物有向光性。
植物向光性实验报告引言植物向光性是指植物对光的方向性反应,通常表现为植物的茎、叶、花等向光源弯曲或倾斜的现象。
通过研究植物向光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长发育过程。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植物向光性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准备•植物样本(如豌豆苗、小麦苗等)•尺子或直尺•光源(如日光灯或台灯)•实验室或室内空间实验步骤1.准备植物样本:选择健康的植物样本,确保它们的生长状态良好。
2.安置光源:将光源放置在实验区域的一个固定位置,确保光源的高度和角度不变。
3.标记植物:使用尺子或直尺在植物茎或叶片上标记初始位置。
4.安置植物样本:将植物样本放置在实验区域中,使其与光源保持一定距离,确保光照强度均匀。
5.观察记录:每隔一段时间观察植物样本的生长情况,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6.实验控制组:设置一个不受光源照射的对照组,以比较植物向光性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差异。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实验结果的数据和现象。
以下是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1.植物的向光性表现:在光源照射下,实验组的植物样本向光源方向弯曲或倾斜,而对照组的植物样本则没有明显的向光性表现。
2.光照强度对植物向光性的影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实验组植物样本的向光性表现更为明显,说明光照强度是影响植物向光性的重要因素。
3.光源角度对植物向光性的影响:改变光源的角度,可以观察到植物样本的向光性表现也会发生改变。
不同角度的光源可能导致植物样本向不同方向弯曲或倾斜。
4.植物部位对向光性的差异:不同部位的植物样本在向光性上可能存在差异,根、茎、叶等部位的向光性表现可能不完全一致。
结论与启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1.植物向光性是一种对光的方向性反应,可以帮助植物更好地获取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2.光照强度是影响植物向光性的重要因素,适宜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3.光源的角度对植物向光性也有一定影响,不同角度的光源可能导致植物样本在向光性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植物向光性实验报告植物向光性实验报告植物向光性是指植物对光的方向性反应。
在自然界中,植物通常会朝向光源生长,这是一种重要的生存策略。
为了深入了解植物向光性的机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一:光线方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室内植物——仙人掌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将一盆仙人掌放置在室内,让它自然生长。
随后,我们将另一盆仙人掌放置在室外,让它暴露在阳光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室外的仙人掌生长得更加健壮,而室内的仙人掌则生长缓慢,叶片颜色也较为苍白。
这说明光线方向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实验二:植物对光线方向的感知为了进一步研究植物对光线方向的感知能力,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
我们选择了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植物——拟南芥。
首先,我们将拟南芥种子播种在含有营养液的培养皿中,然后将培养皿放置在一个黑暗的箱子里。
接下来,我们在箱子的一侧打开一个小孔,让光线从这个小孔射入。
经过几天的观察,我们发现拟南芥的幼苗会朝向光源弯曲生长,这表明植物能够感知光线的方向。
实验三:植物向光性的机制为了揭示植物向光性的机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我们使用荧光染料标记了拟南芥的细胞核和叶绿素。
然后,我们将拟南芥置于一个旋转台上,让它们暴露在不同方向的光线中。
通过观察荧光染料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我们发现光线会引起细胞核和叶绿素的重新定位,使其偏向光源的一侧。
这表明植物向光性的机制与细胞核和叶绿素的定位有关。
实验四:植物向光性的生理响应为了研究植物向光性的生理响应,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
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室内观叶植物——龙舌兰。
首先,我们将一盆龙舌兰放置在室内,然后将另一盆龙舌兰放置在室外,让它们暴露在阳光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室外的龙舌兰叶片颜色更加鲜艳,叶片表面也更加光滑。
此外,室外的龙舌兰还产生了更多的叶绿素,这表明植物向光性可以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和光合作用的进行。
结论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植物向光性是一种重要的生存策略,光线方向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植物能够感知光线的方向,通过调整生长方向来最大程度地接受光线的照射;植物向光性的机制与细胞核和叶绿素的定位有关;植物向光性可以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和光合作用的进行。
解读达尔文的植物向光性实验
达尔文的植物向光性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被称为“生物物理学之父”。
它是1880年由英国著名学者达尔文进行的一个关于植物植株叶轮对光的反应的实验。
实验过程如下:
达尔文将大米植株放置在黑暗的室内,放置了4种不同的草木芽叶轮。
然后,他在植株上照了一束强光,看看叶轮的反应情况。
令人惊奇的是,虽然放置的位置是不同的,但是所有叶子都紧随着光而旋转,这表明植物有一种成长机制可以导致叶子紧跟光源,即向光性植物。
实验结果表明,植物会针对自身需要的光照,凭借叶轮朝向光源发展。
早期的结果已被认为是生物物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发现,也被称为“光敏机制”。
它也带来了植物行为学的新兴发展。
由此可见,达尔文的植物向光性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被认为是生物物理学的重要发现,它也改变了以前的想法,使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了植物朝向光源和行为的机理。
它也为研究光敏应激反应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开展植物行为学的研究,帮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植物与光源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形成的原因。
一、实验背景植物向光生长是一种普遍现象,即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其茎、叶等器官会向光源方向弯曲生长。
这种现象被称为植物的向光性。
为了验证植物向光生长的存在,本实验采用两组植物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其生长方向的变化。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植物:玉米苗、小麦苗、豆苗等2. 实验器材:塑料盆、土壤、光源(如台灯)、尺子、记录本等三、实验方法1. 准备工作:将实验植物分别种植在塑料盆中,浇足水分,确保植物生长环境适宜。
2. 实验分组:将实验植物分为两组,每组5盆。
一组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
3. 设置光源: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塑料盆分别放置在相同的位置,实验组的光源朝向植物生长方向,对照组的光源背向植物生长方向。
4. 观察记录:每隔一段时间,用尺子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植物的生长方向,记录数据。
5. 实验周期:实验持续进行7天,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实验组植物在光源照射下,茎、叶等器官逐渐向光源方向弯曲生长。
(2)对照组植物在光源背向照射下,茎、叶等器官基本保持直立生长。
2. 结果分析:(1)实验组植物向光源方向弯曲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
(2)对照组植物在光源背向照射下保持直立生长,说明植物在无光照条件下不会发生向光性弯曲。
(3)实验结果表明,植物向光生长是由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分布不均,导致植物器官向光源方向弯曲生长。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植物向光生长的存在。
实验结果表明,植物在光照条件下会向光源方向弯曲生长,这种现象被称为植物的向光性。
实验结果与相关理论相符,为植物向光性生长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六、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可适当增加实验组数量,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及时记录数据。
4.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植物的向光性
植物的向光性
你知道植物的向光性吗?你知道植物为什么会向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吗?我在《我们爱科学》杂志上提到植物会向着有光的方向生长,为了证实这个说法,我决定亲自做实验来验证。
首先,我准备了一颗绿豆种子,一只装有泥土的植被、一个小纸箱和三块硬纸板,接着把绿豆种子埋进泥土中,再用硬纸板在纸杯里隔几个方格,形成一个简单的迷宫,在纸箱的一面开一个窗口,把纸杯放在纸箱里面远离窗口的一角,最后把纸箱封好并放在阳台上。
两个星期后绿豆芽从小纸箱窗口探出头来了!我急忙打开纸箱,被那一幕给惊呆了,原来,绿豆芽竟弯弯曲曲地绕过围成迷宫的硬纸板到达窗口。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植物是具有向光性的。
植物的向光性是因为生长素不均匀。
生长素也指植物体内的生长激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速度,可它不喜欢阳光,所以总是藏在植物背光的一面。
背光的一面生长素过多,植物的生长速度就加快,植物就会向光弯曲。
还有些植物自己会“追”着阳光生长,如向日葵,它的茎上的叶子就能得到更多阳光,加速光合作用,花追着向光的一面就能让自己更加鲜艳芬芳,吸引更多的昆虫来传授花粉。
植物身上对光最敏感的部分是嫩茎尖,胚芽梢和幼苗。
哪怕在我们肉眼里看起来那点点微弱的光线,他们也能捕捉到。
这就是植物向着阳光生长的秘密!
南宁市北湖路小学五(3)班周玢孜
指导老师:刘蓓霖。
幼儿园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展板
植物有向光生长的特性,通过以下这个简单实验,能看到叶子绕开障碍物而朝向盒子开孔的方向生长。
你可以设计其他形状的障碍物,看植物是否都有向光生长的现象。
植物向光性生长实验
材料:豆子(或其他能快速发芽生长的种子)、土壤、小杯子、鞋
盒或不透光的纸盒子、卡纸、胶带、剪刀、尺子
植物向光性生长实验步骤
1、这次实验种子选择豆子,因为它长得快。
将豆放在土壤表面
以下约2.5厘米处,盖上泥土后浇水至泥土湿润。
再将放有豆子的杯子放在窗台上,等待几天,直到豆子发芽。
2、现在准备盒子部分,先在鞋盒顶部剪开一个大洞。
3、然后准备分隔板。
先测量盒子内部的尺寸,再剪下一张黑色
卡纸,卡纸的大小为盒子内部尺寸的基础上,在其三条边上各增加约1.2厘米的边框。
一定要选择不透光的厚厚的卡纸。
如果使用白色卡纸,因为它无法挡住光线,实验就无法成功。
4、在黑色卡纸的一侧画一个圆并剪下。
5、现在把杯子放进盒子里,再用胶带把黑色卡纸粘在杯子上方(卡纸上的圆孔和盒子上的大洞不在同一侧)。
6、盖上盒子的盖子,再将整个盒子连同杯子一起放在靠近窗户
的地方。
观察植物成长期间要确保其保有充足的水分。
几天之后(一
般半个月左右),将会看到豆子长出叶子,从左侧攀延到右侧,从黑色卡纸的圆圈中穿出后,再次往左拐,并向着盒子的大洞方向生长。
7、植物的整个叶子呈现蜿蜒曲折朝向盒子大洞方向生长的路线。
原理
植物的向光性是一种生态反应,茎叶向光生长能使叶子处于吸收光能的最佳位置进行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