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报道CBT 35% 具有家族性, 是一种外显 率与年龄相关的常染色体疾病。它们中间多 发性神经节瘤的发病率高出很多,含有此类 基因突变的个体若经历慢性缺氧就可能在较 早的年龄出现肿瘤,但易感基因也可以在无 家族史的情况下自发出现并引起CBT。
Page
4
临床表现
CBT常见于50~70岁的患 者,女性发病率稍高于男性, 多数患者因为发现颈部下颌 角处肿物而就医。 国外1743年VOII Hailer首 次描述了颈动脉体瘤,该肿 瘤生长缓慢,多数没任何症 状,少伴局部不适,晕厥、 耳鸣、视力模糊、声音嘶哑、 血压下降等。
经颅多普勒检查(TCD)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颈动脉压迫训练
术前血管栓塞 术前备血
Page 10
(1)Matas试验 它是Matas于1914年首先应用临床,是一种经典 的测试和训练大脑动脉侧支循环开放的方法,又名“指压试验”。一 般用手指压迫颈总动脉于第6颈椎横突上,时间从10~15min/次, 逐渐延长到30min/次以上,每天5~6次,最后达到无头昏、眼花 及肢体活动障碍时为合格,此时可以从容的进行颈总动脉结扎和切 除手术。 (2)经颅多普勒检查(TCD) 能客观、准确地预测脑枝循环的建立 情况,压迫初期大脑前动脉、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降低,频谱图像 恢复正常,血流方向逆转,文献报道颈内动脉残端压大于50mmHg 对于非选择性动脉结扎才安全。Hay于1972年提出阻断颈总动脉后, 颈内动脉残压大于6.6kpa可耐受总动脉阻断,脑并发症为6% 。 (3)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DSA是术前评估颈动脉体瘤的金标准, 它可直观地观测到双侧脑动脉前后交通吻合情况,Willis环是否有 畸形,前后交通是否开放,颅内动脉是否狭窄,有无动静畸形存在。 术前单纯结扎或栓塞大的血管对控制术中出血基本无效,而DSA用 于术前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栓塞病灶的小血管床能有效地减少术中 出血,减少颅神经损伤及颅脑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