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土地信息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25.77 MB
- 文档页数:75
土地分类标准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不同类型的土地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土地进行科学的分类是十分必要的。
土地分类标准是根据土地的不同特性和用途,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便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
本文将就土地分类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以便读者对土地分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首先,土地可以根据其利用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
根据土地的利用功能,可以将土地分为农用地、林地、草地、水域等类型。
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等。
林地是指适宜生长各种树木的土地,包括天然林地和人工林地。
草地是指适宜生长各种草类植物的土地,包括草原、草甸等。
水域是指各种水体所占据的土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土地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需要根据其利用功能进行分类。
其次,土地还可以根据其土壤类型和地形地貌特征进行分类。
土壤是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土壤对于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土壤类型的不同,可以将土地分为红壤地、黄壤地、黑土地等类型。
红壤地适宜种植柑橘、茶叶等作物,黄壤地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黑土地适宜种植大豆、棉花等作物。
地形地貌特征也是影响土地利用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对于土地的利用和管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可以将土地分为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山地地区、盆地地区等类型。
这些不同类型的土地在土壤类型和地形地貌特征上的差异,决定了它们的不同利用价值和管理方式。
最后,土地还可以根据其生态环境功能进行分类。
土地的生态环境功能是土地资源的重要属性,不同类型的土地对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改善有着不同的作用。
根据生态环境功能,可以将土地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恢复区、生态建设区等类型。
生态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维护生态平衡而设立的地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
生态恢复区是为了修复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而设立的地区,包括水土流失治理区、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区等。
第一章土地管理概述1、从土地管理的角度出发,谈谈土地的定义。
答:土地是指地球的陆域表面,含内陆水域和沿海滩涂,而不包包括地球上的大气,植被与人工设施以及地下矿藏等附属物。
大气,水文地质,基础地质等各种自然因素以及人工设施和人类对土地的形成和发展虽有重要作用,且影响土地的质量,但不是土地的组成部分。
2、土地具有负载功能、养育功能、存储功能和观赏功能。
3、简述土地的特性答:土地具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属性。
①自然特性:a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b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c 、土地利用的永续性d 、土地地域的差异性②社会经济特性:土地作为社会资产还具有社会经济特性。
主要体现在其商品属性。
4、我国土地的主要特点5、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答: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
6、地籍的定义答: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督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质量、数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或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7、地籍的分类答:①按地籍的发展阶段,划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法律地籍)和多用途地籍②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③按地籍行政管理层次,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④按城乡土地不同特点分为城镇地籍、农村地籍。
8、地籍管理的内容答: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
9、地籍管理在土地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答:①制定土地政策的科学依据②促进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③保护土地产权不受侵害,避免纠纷④为土地的经济活动提供参考。
10、土地调查的内容答:土地调查纵向来说包括:土地权属状况的调查、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和土地条件的调查,横向来说包括: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查。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严格地说属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范畴。
11、土地调查包括哪三个方面的调查答:①城镇土地调查②农村土地调查③土地利用动态监测12、土地调查的特点答:①土地调查是具有法律特征的②土地调查是定期开展的③真实性是土地调查的生命④土地调查的成果是地籍信息系统13、GIS数据采集与数字化测绘的异同之处答:相同点:对象相同;技术相同。
地理教案二:认识我国的主要土地类型认识我国的主要土地类型一、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土地的资源和利用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因此,认识我国的主要土地类型,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介绍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
二、基本知识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指由地球表面上的岩石、土壤、植被等组成的岩土体,包括地球上陆地表层和海洋底层。
2.土地类型的分类土地类型可以按照地貌、土壤、气候、植被等因素进行分类。
根据土地覆盖类型,我国的土地类型可以分为以下七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用地、未利用地和其他用地。
三、我国主要土地类型1.耕地耕地是我国最重要的土地类型,也是国家的经济基础之一。
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平原地区,其中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人工灌溉区是耕地最为丰富的地区。
耕地利用率高,用于种植粮食、水果、蔬菜等农作物。
2.林地林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如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生态旅游等。
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等地的山区,以及东北的松花江、黑龙江、辽宁等省份。
其中南方的丰富的热带雨林是林地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
3.草地草地是我国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和经济价值。
我国草地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等地。
草地的特点是草种多样,植被厚密,适合放牧和草原旅游等业态的发展。
4.水域水域是指我国的江河湖泊、人工水库、海洋等水体。
作为国家的重要自然资源,水域具有丰富的水产资源、水能资源等。
我国的水域资源分布在各个省份,其中内陆水域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的诸多湖泊,海洋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5.城镇用地城镇用地是指我国的城市和城镇所占用的土地。
我国的城镇用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有更多的土地被用于建设住房、工业、商业等行业,城市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
第一章、绪论明确地籍、地籍测量和地籍调查的概念;了解地籍的种类及特点;理解地籍测量和地籍调查的特点及其内容地籍(Cadastre)---现代地籍(多用途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单元)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数据、表册、文字和图等各种形式表示。
地籍的种类:按地籍的用途划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初始地籍、日常地籍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城镇地籍、农村地籍(城乡一体化地籍)地籍的功能:地理性功能、经济功能、产权保护功能、土地利用管理功能、决策功能、管理功能地籍管理(Cadastral Management)是国家为取得有关资料和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措施,亦称地籍工作。
地籍管理性质:为一定的土地制度服务、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制度:地籍调查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土地统计报表制度、地籍档案管理制度、地籍管理原则保证地籍资料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保证地籍资料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保证地籍资料的多用途和高效性地籍调查(Cadastral Inventory)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采取行政、法律手段,运用科学方法,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是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的技术性工作。
地籍调查内容:地籍调查通常是以土地权属调查为核心内容,也就是查清每块宗地(城镇)或地块(农村)的坐落、位置、地号、地类、等级、所有者、使用者、权属、权源、面积、利用状况、土地质量等,为后续的测量、地籍勘丈等工作提供其权属界线和界址点的位置,为测绘地籍图、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地籍簿册和进行地籍管理提供依据。
地籍调查原则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实事求是;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符合多用途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