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书的文学常识

古书的文学常识

古书的文学常识
古书的文学常识

古书的文学常识

导读:古书第一部

001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002第一部词典《尔雅》。

003第一部韵书《切韵》。004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

005第一部字书《字通》。006第一部诗集《诗经》。

007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00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009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010第一部论语体著作《论语》。

011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史记》。0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013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汉书》。014第一部历史评论专著《史通》。

015第一部兵书《孙子》。016第一部古代制度史《通典》。

017第一部学术论争集《白虎通》。018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文心雕龙》。

019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诗品》。020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021第一部农业生产技术论著《天工开物》。

022第一部植物学词典《全芳备祖》。023第一部药典书《新修本草》。

024第一部医药书《黄帝内经素问》。025第一部地理书《禹贡》。

026第一部茶叶制作书《茶经》。027第一部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

028第一部珠算介绍书《盘珠算法》。029第一部气象史名著《乙己占》。

030第一部栽培学名著《荔枝谱》。031第一部综合农学专著《农政全书》。

032第一部地理学专著《水经注》。

033第一部矿物学专著《山海经五藏山经》。

034第一部教育史专著《学记》。035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古画品录》。

036第一部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记》。037第一部戏曲史《宋元戏曲韵史》。

038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039第一部图书总目录《七略》。

【关于古书的文学常识】

1.文学常识:古书之最

2.小学生文学常识大集合:古书合称

3.中国文学常识之古书统称

4.中国文学常识-古书之最

5.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古书第一部

6.关于冬至的文学常识

7.关于笔的的文学常识

8.文学常识:外国文学常识

上文是关于古书的文学常识,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古书的注释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十三经注疏》 2、掌握古书注释的 常见术语:曰、为、谓之 谓犹之言 之为言读曰(读为) 读若(读如) 一、古注的重要性 1、古注是读懂古书的重要途径 2、古注是注释古书重要依据 3、古注能教我们注古书的方法 4、古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理论 二、古注的发展概况 1、注释的萌芽期——先秦 先秦的注释是非系统性的,且多在古籍正文中。 《孟子离娄上》:”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2、注释的兴盛期——两汉 (1)两汉注释兴盛的原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两汉注释的特点:主要限于给儒家经典著作做注。 (3)两汉时期注释古书的重要书籍 《毛诗诂训传》《古文尚书注》 《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春秋公羊解诂》 《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楚辞章句》 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1)魏晋至隋唐注释的特点:注释范围扩大到非儒家经典著作。唐代开始既注原文,也注前人之注。 (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书籍 《老子注》《庄子注》《春秋外传》《国语注》《五经正义》(《易》《书》《诗》《礼》《左》《周礼疏》、《仪礼疏》《春秋公羊传疏》《春秋谷梁传疏》《论语疏》、《孝经疏》、《尔雅疏》《孟子疏》《经典释文》《荀子注》管子注》《史记正义》《史记索隐》(《史记》三家注)《史记集解》《汉书集注》《文选注》 4、注释的中落——宋、元、明 (1)本期注释的特点:常借注释来发挥自己的政治、哲学等思想观点。 (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书籍 《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 5、古籍整理和古注的高峰期——清朝 (1)原因: 统治者大搞文字狱,文人不敢涉及现实而把精力转向古籍。 (2)清人古注成就体现:注书范围广,注书质量高。 范围广:前人没人整理和注释的古籍,清人作了注解,前人注解过的古籍清人重新作注。质量高:注释详尽可靠,解决了古书中许多疑难问题。 三、古注的内容

古书的文学常识

古书的文学常识 导读:古书第一部 001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002第一部词典《尔雅》。 003第一部韵书《切韵》。004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 005第一部字书《字通》。006第一部诗集《诗经》。 007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00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009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010第一部论语体著作《论语》。 011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史记》。0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013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汉书》。014第一部历史评论专著《史通》。 015第一部兵书《孙子》。016第一部古代制度史《通典》。 017第一部学术论争集《白虎通》。018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文心雕龙》。 019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诗品》。020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021第一部农业生产技术论著《天工开物》。 022第一部植物学词典《全芳备祖》。023第一部药典书《新修本草》。 024第一部医药书《黄帝内经素问》。025第一部地理书《禹贡》。

026第一部茶叶制作书《茶经》。027第一部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 028第一部珠算介绍书《盘珠算法》。029第一部气象史名著《乙己占》。 030第一部栽培学名著《荔枝谱》。031第一部综合农学专著《农政全书》。 032第一部地理学专著《水经注》。 033第一部矿物学专著《山海经五藏山经》。 034第一部教育史专著《学记》。035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古画品录》。 036第一部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记》。037第一部戏曲史《宋元戏曲韵史》。 038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039第一部图书总目录《七略》。 【关于古书的文学常识】 1.文学常识:古书之最 2.小学生文学常识大集合:古书合称 3.中国文学常识之古书统称 4.中国文学常识-古书之最 5.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古书第一部 6.关于冬至的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文学常识与名着阅读 1.(2016·济南改编)下列关于名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中,“武侯”即诸葛亮。B.《简·爱》中女主人公自尊、独立性格的形成,是与她童年的幸福生活分不开的。C.《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D.《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2.(2016·德州)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C.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D.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3. (2016·西宁)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着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认为当时的欧洲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为此他写作了《名人传》。我们在初中阶段还学过其他法国作家的作品,如都德的《最后一课》、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等。B.《水浒》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课文《智取生辰纲》就选自《水浒》。 C.《荷叶·母亲》的作者冰心,是我国现代散文家、小说家。《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奖。这两首散文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歌颂了母爱。冰心的《繁星》《春水》是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而写成的。 D.“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篇幅一般不长。如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的《马说》、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 4.(2016·黔南州)下列文学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中“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里的“六十”和“七十”分别被称为“花甲”和“古稀”。 B.季羡林是国际着名的东方学大师,他的文章《我的童年》介绍了自己的家庭和童年的小伙伴等内容,文中充满了对那段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的依恋之情。 C.《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里的“黄金台”,相传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 D.我国现代着名作家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和汪曾棋的《端午的鸭蛋》,都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民间文化的由衷赞叹。

古代文学常识题目(名词解释 及简述题)

古代文学常识题目(名词解释及简述题)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后的一种新诗。汉武帝时,刘向整理古藉,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从此,“楚辞”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至于后人以《离骚》为代表称之为“骚”,这和后人称《诗经》为“风”一样,虽然名不符实,却是有意把楚辞和汉赋两种文体形区别开来 3诸子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补充答案: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 汉乐府:汉代的乐府。分为郊庙歌辞、鼓吹歌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等类。郊庙歌辞是为统治者祭祀所作的乐章;鼓吹歌辞原是军歌后用于宫廷朝会、贵族出行等场合;其馀两类是从各地采集的民间歌谣其中多有反映人民生活疾苦的作品。 1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标志性艺术手段。简单地说,赋就是把诗人的情志或引用对象铺陈直叙出来;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发端,一般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它可以跟诗歌所抒发的情思有关,也可以无关。赋比兴后来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的一种基本手法。(简单的答发:赋,即平铺直叙,开门见山。比,即比喻。兴,即起兴、发端。先言他物。借它物来引出所要描绘的事物的描写。) 《古诗十九首》,最早是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把这些亡失作者名字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文选》“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世家为传,全

古书的注解

通論古書的注解 第一節古書注解的體例 注解古書的工作開始於漢代。秦以前的許多典籍傳到漢代,由於種種原因,漢代人已經不能完全讀懂,於是有一些人專門爲這些古書做注解,如漢代的毛亨、孔安國、馬融、鄭玄等,他們都是著名的注解家。他們在注解古書時,都有一定的體例,了解這些體例和注解的內容,對我們閱讀古書是非常有用的。我們按照注解的體例分類如下: 一、傳注類 1、傳:本指古代驛站傳遞公文的交通工具,引申爲由此達彼之義,因而遞達古今語言也稱作“傳”。傳,即指闡明經義。 漢代最有代表性的傳是毛亨對詩經做的傳。它以字詞爲訓釋的基本單位。 2、箋:《說文·竹部》:“箋,表識書也”,意思是“在書中有所表記之也”,指在原有注釋旁附記自己的意見。一般是對前人的注有所闡明、補充,或有所訂正。 3、注:也是對經籍的解說。鄭玄曾對《周禮》、《儀禮》、《禮記》作注,鄭玄之後,“注”幾乎取代了“傳”,而成爲訓釋經籍的統稱。二、章句類 章句是離章辨句的意思。這種體式以句子爲基本訓釋單位,通常先解釋詞義,再把字詞的注釋融進句子的直譯之中,串講句意,進而達到對章旨的探討。這種體式的優點是對文獻的注釋更富於整體性,有利於對主題的理解,但不如傳注簡明。東漢時期留下的章句著作很多,

流傳至今的有王逸的《楚辭章句》和趙岐的《孟子章句》。 《楚辭章句》 是王逸根據劉向的《楚辭》十六篇,再加上他自己作的《九思》,逐篇進行訓釋而成。每篇前都有敘文,說明作者和寫作旨趣。這些序文對於理解原作非常重要。 例一《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屈原放逐,竄伏其域,懷憂苦毒,愁思沸郁。出見俗人祭祀之禮,歌舞之樂,其詞鄙陋。因作《九歌》之曲,上陳事神之敬,下見己之冤結,托之以風諫。故其文義不同,章句錯雜,而廣異義焉。 王逸作章句的體例是:先解釋詞義,再串講文句大意。 例二 《孟子章句》 偏重於分析章節句讀,對詞義的解釋不多。篇首有篇題解釋,每章之末有“章旨”。 例三《孟子章句》:“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章旨:言民和爲貴,貴於天地。” 三、義疏類 義疏即疏通其義,它不僅解釋正文,而且還給前人的注解作注解。義疏有疏、注疏、正義等別稱。“正義”即“正前人之義疏。”內容與義疏相同。 最有代表的是唐代孔穎達的《五經正義》。

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标准答案

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答案

————————————————————————————————作者:————————————————————————————————日期: 2

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答案 1、下边的雅称分别是哪位诗人的?请填写在括号里。 诗仙诗骨诗狂诗杰大李杜小李杜 陈子昂——(诗骨) 王勃——(诗杰) 贺知章——(诗狂) 李白——(诗仙) 杜甫——(诗圣) 李商隐、杜牧——(小李杜) 李白、杜甫——(大李杜) 2、我国古典名著中塑造了众多经纶满腹、智慧过人的艺术形象。一直被

人们视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其“草船借箭等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 闪耀着知识与智慧的光芒;《水浒传》中的“智多星”(绰号)吴用,梁山运机巧,水泊展谋略,识广才高,魅力四射……其实,他们的聪颖与智慧离不开丰富的阅历,更离不开广播的学识。这正应了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的至理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3、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你最喜欢的两个故事是: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 4、能够与“花和尚”形成工整对仗

的一个短语是(C) A、智多星 B、青面兽 C、黑旋风 D、豹子头 5、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的“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中所写的“魏武”指的是《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其中“遗篇”指《观沧海》。 6、古往今来,许多文学作品都写过石头:女娲曾以石补天,精卫曾以石填海,《红楼梦》曾名为《石头记》,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竟是一尊石猴子。 7、《智取生辰纲》出自我国古代名著

《水浒传》。这则故事中因丢失生辰纲后来被逼上梁山的人物是杨志。8、与下列对联、诗文有关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三国演义》①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②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9、《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 王熙凤;还有一个女子,他寄人篱下,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编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编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魏晋南北朝 一、诗歌 (1)三曹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三国时政治家。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建安文学开创者,其诗气魄宏伟、慷慨悲凉,代表建安风骨的特色。代表作《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乐府歌辞等。 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国文学家。作品《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论。 曹植:字子建,五言诗的奠基人。代表作《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南朝谢灵运有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的评价。 (2)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与三曹同是建安风骨的重要代表。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

尊为典范。 (3)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七人崇尚老庄,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4)陶渊明 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自称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开创了田园诗一体,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饮酒二十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十七首》。 (5)谢灵运 南朝诗人,开创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陶谢并称。诗歌有《登池上楼》、《白门岩上宿》。文赋有《山居赋》。 二、历史散文 (1)《后汉书》 范晔,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编纂了《后汉书》。它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史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2)《三国志》 陈寿,西晋著名史学家,编纂了《三国志》。它是一部记载魏、

古籍基础知识

古籍基本知识 古籍(定义):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定级标准》2。1、《修复技术规范》2.1) 一、古籍版式 定义:古籍版式指古籍版刻的样式(按:即指一块书版内所刻出的模式,反映在书中,就是一张书叶中所看到的样式)。包括版面、大小题名、版框、界行、天头、地脚、行款、字数、鱼尾、象鼻、书耳、书牌、条记、句读、插图等等。 1.版面:原指按一定行款字数并以边栏、界行、版心、鱼尾等形象为装饰而雕刻或排拣活字形成的平面。后世即指一版一版印纸。 2.版框:书叶正面图文四边的围栏,一般指印刷的书。(修复技术规范2.5.1)。也称边栏,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单线的叫“单边”或“单 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常见的术语有四周单边(四周只印一道粗黑的边 线)、四周双边(四周粗黑线内侧再刻一道细黑线)、左右双边(仅左右粗黑线内侧有细黑线)。 3.界行:也称界格,指在版面内分割行字的直线。 4.行款:又称行格,指正文之行数与字数。通常以半叶计算,叫做“半叶×行×字”,有的直接称“×行×字”,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是为大字正文做注解),叫做“小 字双行×字”。同一种书,不同时期有不同刻本,行款也往往不同。故行款可以作 用鉴定版本依据之一。 5.天头:图文或板框上方余幅。(修复技术规范2.5.4),即版框外空白纸的上方。 6.地脚:图文或板框下方余幅。(修复技术规范2.5.5),即版框外空白纸的下方。也称下角。 7.版心:也称中缝,通常指一版印叶的中心比较窄的一行空白行,是书叶对折时的标准。唐末五代,书的装订形式由卷轴装向册叶装发展,雕版出现了两个半版,北宋 和辽时期,两个半版间出现了两道线,在两线之间的空白处,常常刻上书的题名(通 常是简书名)、卷数、叶码、本叶的字数、刻工姓名或者刻书单位的名称。因为这一 行居于两版的中心,所以称为版心。 8.书口:又称版口,就书版(或者书叶)而言,它是版心。对于以包背装或线装的方式装订起来的书籍而言,这部分为书可以翻阅的开口,故称书口。(蝴蝶装无书口?)与 书背相对,可翻叶展阅的开口。(修复技术规范2.8。3)(其含义已经扩大了。)9.鱼尾:版心中间图形,因其酷似鱼尾,故名。刻于距版心上边大约四分之一处,有时版心上下都有鱼尾。只有一个鱼尾,称单鱼尾,两个鱼尾称双鱼尾(有对鱼尾、顺 鱼尾),个别有三鱼尾。花鱼尾:鱼尾刻印出花样的。鱼尾的作用是用来标示中缝线,作为折叶的标准。 10.象鼻:鱼尾上下到版框有一条线,叫象鼻。(这只是一种说法。李致忠先生提出另两种说法,一是我们暂且采取第一种说法,主要说明什么是黑口、白口)象 鼻为一条细黑线的叫细黑口(或小黑口),象鼻为一条粗黑线的称为粗黑口(或大黑口),无象鼻(即无黑线)者为白口。 11.书耳:版框外左上角的空格,里面刻有简单的篇名,因为形状象书的耳朵,所以称书耳。其中的题名叫耳题、耳记。 12.书牌:又称牌记,与现在的版权页类似,常常刻有书名、作者、镌版人、藏版

名著及文学常识

中考课外名著阅读集萃 1、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关羽。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荆州。“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说的是这部名著中另一位英雄人物武松的故事。 2、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请列举有关人物(不少于5人)“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 3、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4、他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在岛上生活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他在成为巨富后派人到岛上继续垦荒。他的名字叫鲁宾逊这部作品叫《鲁宾逊漂流记》。 5、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这个著名的文学形象就是保尔,作品是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6、古代的“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7、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对联称赞了一位借“写鬼写妖”来“刺贪刺虐”的清代名家,请你写出这位清代名家的姓名蒲松龄。他的一部著作《聊斋志异》。 8、《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9、《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 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 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10、“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 设计者: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中计者:蒋干;自作聪明,败事有余。 11、七擒孟获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节?是谁擒了猛获?为什么要七擒? 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是诸葛亮擒的孟获。共七擒七纵,是谈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建议,征服心理,以求南方的长治久安。 12、“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连环计?《三国演义》曹操、庞统,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13、《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斩了谁手下的六将?为何要过关斩将?关羽,斩了曹操手下的六主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 14、“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这个“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15、你怎样评价《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 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 16、《三国演义》中“赔人夫人又折兵”的是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 孙权;诸葛亮_。 17、《三国演义》中,你最欢地的情节是什么?为什么?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从中可见关羽对刘备的一片忠心。 18、《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哪三个人? 刘备;关羽;张飞。 19、《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 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20、“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个人物? <三国演义>_;_关羽_。 21、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人负我”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观点? 反对这观点:因为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自私的人生观;或赞成这观点:要成大业就要在关键时刻忍痛割爱,不能有妇人这仁。 22、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 赤壁之战;曹操、周瑜。 23、《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是哪几位好汉?各自的绰号是什么? 晁盖:晁天王;陆云龙:公孙胜;吴用:智多星;阮小二:立地太岁; 阮小五:短命三郎;阮小七:话阎罗;刘塘:赤发鬼;白胜:白日暑。 24、“风雪山神庙”是哪部书的情节?涉及到哪两个人物,性格怎样? 林冲:逆来顺受;陆骞:阴险狡诈出卖朋友。 25、《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涉及到哪两个重要人物,他们的性格怎样? 鲁智深:性格粗犷,敢作敢当为朋友两肋插刀;林冲:逆来顺受,武艺高强。 26、《水浒传》中写出林冲性格中忍辱含诟,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转变成奋起反抗,杀人报仇,投奔梁山的情节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27、《水浒传》中这样写道:“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请问,上段话中的字是哪两位首领的称谓? 宋江、卢俊义。 28、《水浒传》中宋江率军战胜方腊以后,在回师途中鲁智深坐化、林冲、杨志、杨雄、时迁病死,燕青、李俊、童威、童猛全身退隐。由李俊带头,在太湖小结义。29、《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_元妃省亲_,最有趣的情节是_刘姥姥进大观园_,最凄惨的情节是_黛玉焚稿__。 30、《红楼梦》中提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都有谁?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李纨、秦可卿、巧姐、妙玉。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2016·济南改编)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中,“武侯”即诸葛亮。 B.《简·爱》中女主人公自尊、独立性格的形成,是与她童年的幸福生活分不开的。 C.《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D.《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2.(2016·德州)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C.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D.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3. (2016·西宁)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认为当时的欧洲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为此他写作了《名人传》。我们在初中阶段还学过其他法国作家的作品,如都德的《最后一课》、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等。 B.《水浒》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课文《智取生辰纲》就选自《水浒》。C.《荷叶·母亲》的作者冰心,是我国现代散文家、小说家。《金色花》的作者

古代文学常识

一、先秦文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 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 儒家《论语》及《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 道家《老子》及《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二、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乐府双壁”人称赞,建安文学推“三曹”。 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 班固承续司马意,《汉书》断代创新招。 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 “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三、唐代文学 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 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塞边。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晚唐崛起“小李杜”;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四、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 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 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 《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篇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篇 导读:(一)、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刘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 A、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乐》) B、历史散文。《左传》(编年体) 《战国策》(国别体) 《国语》(国别体)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季氏》《荷》)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庖丁解牛》)

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 ⑦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3、先秦诗歌 A、《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 A、两汉散文①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③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垂史册。 B、乐府民歌和赋。 1、乐府民歌: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

古书阅读常识

古书阅读常识 第十章 古书阅读常识 第一节古书的注释 一、古注对于阅读古书的作用 我们学习古文,尤其是学习先秦的文言文,离不开注解。古言语的注解,可以分为今人注和古人注两类。从时间上说,清人和清人以前的注释都属于古人注,简称古注。古注比起今人注来要难读得多,但我们不能不读,因为古注具有今人注所没有的特色,对于阅读古书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古注是阅读古言语的阶梯和桥梁。我们今天读不懂古书,障碍大致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文字方面的障碍,其中包括古今词义的变化,古书中特殊的语法现象,古书在流传、抄刻过程中的讹误,等等;二是知识性的障碍,由于古书记载的事情离我们已很遥远,我们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典章制度、礼仪习俗等各方面缺乏了解。其实,这些障碍古人读书时同样会遇到。为了使人们读懂古书,一代一代学者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为许多古书作

注释。古人作注,大抵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对字词句进行训释,以排除语言文字的障碍;二是对古文中所涉及的诸如政治、经济、军事、礼制、名物、习俗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解说,以排除知识方面的障碍。古人的注释为我们阅读架设了阶梯和桥梁,通过阅读古注,我们既可以通晓文意,又可以从多方面了解古代社会生活,扩大知识面。例如我们读《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下的一段注疏,就可以详细了解古代打猎的具体做法和古人关于保护生物资源的具体规定;读《左传·昭公四年》“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于是乎用之”下的注疏,可以了解古代藏冰的制度以及冰的多种用途;读《诗·小雅·常棣》“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安按:傧,音bìn,陈列;笾,音biān,盛食物的竹器;饫,音yù,私宴)下的注文,可以知道宗族私宴的细节。 其次,古人注释,接近实际,较为可靠。古人注书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他们当时离经典文献成书年代不远,他们生活的社会和前代社会在制度上一脉相承,因此他们对古书所记载的各方面情况有感性认识,比较熟悉。再加上这些注家大多是皓首穷经的著名学者、训诂专家,因而他们作注一般说来切合实际,可信可靠。例如作《春秋经传集解》的杜预,是东晋时代的经学家,深通《左传》,自称有“左传癖”;同时他还是一位军事家,能领兵打仗,人称

古代文学常识考查(答案)

古代文学常识考查答案 班级:姓名:小组:分数: 一、选择题:(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1.下列对文体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为乐府 B.律诗每两句组成一联,共分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律诗首联、尾联可不对仗,但颈联、颔联必须对仗 C.骈文,以四字六字句相间定句,词语朴实,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借景抒情,而于结尾处发表议论 D.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像“念奴娇”“水调歌头”“滚绣球”“叨叨令”等都是词牌名,词牌名一般与词的内容没有多大关系 答案:.A(B.次序应是颔联、颈联C.“词语朴实”应为“辞藻华丽”;“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应是赋的特点D.“滚绣球”“叨叨令”是曲牌名)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文中“令”有善、美的含义,故往往在称呼对方亲属前加“令”表敬辞,如“令尊” B.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第三,季是最小的 C.古人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其中的“社”是指土地神,而“稷”是指五谷之神 D.明清科举考试最高一级是殿试,录取者统称举人,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答案:D (明清科举考试四级分别是科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殿试中的录取者统称为进士) 3.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史”指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即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和西晋陈寿的《三国志》的总称 B.作为中国古典小说之一的历史演义小说,主要以通俗的语言,依正史记载,结合野史杂记及民间传说,加以深化铺陈而成,如《三国演义》 C.“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分析透彻为宗旨人物论、史论等较庄重的内容大多采用这一文体,如贾谊的《过秦论》、苏洵的《六国论》 D.古代作品中,描写王昭君的有杜甫的《咏怀古迹》、马致远的《汉宫秋》和洪昇的《长生殿》;描写杨贵妃的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白朴的《梧桐雨》 答案:D(洪昇的《长生殿》描写的对象是杨贵妃) 4.下列对作家作品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清静无为”和“道法自然”,著有《道德经》;荀子提出“性恶论”和“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主义论,著有《劝学》等 B.《汉书》是班固所作,强调帝王正统,缺乏《史记》那样敢于批判的精神,把项羽、陈涉列入“列传”,对历代帝王也多粉饰之辞 C.青莲居士、少陵野老、香山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白石道人依次是指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苏轼、秦观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 一、为什么要读古注 《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赵歧注:?折枝,案摩,折手节,解罢枝也。 刘熙注:?折枝,若今之案摩也。? 陆筠注:?折枝为磬折腰肢。? 朱熹注:?为长者折枝,以长者之命折草木之枝。? 杜甫诗《戏作俳谐体遣闷》:“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 《梦溪笔谈》:?士人刘克博观异书。杜甫诗有?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克乃按《夔州图经》,称峡中人谓鸬鹚为‘乌鬼’。蜀人临水居者,皆养鸬鹚,绳系其颈,使之捕鱼,得鱼则倒提出之,至今如此。余在蜀中,见人家有养鸬鹚使捕鱼,信然,但不知谓之‘乌鬼’耳。? 古书的注释按时间分可以分为古注和今注两大类(大体清代以前的注释叫古注)。今注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一般说来观点比较正确。科学性较强,而且使用现代汉语,通俗易懂,但我们阅读古书仅仅借助今注是不够的,这是因为: 1、古代的传注家距古书成书时代近,如汉代注先秦之书,也就是几百年,语言变化不大,典章制度尚存,加之他们学识渊博,学风扎实,所作的注解往往比较可靠。这些古注都是今注的基础和依据。今注有的比较简单,各种注本对一些问题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加确切、深入的理解古书的内容,就必须阅读古注。 2、有许多古书至今没有今注。我国的古代典籍浩如烟海,有今注的只是一小部分,对多数没有今注可参考的古书在阅读时必须借助古注。 古人读书非常重视古注。(清)阮元在《十三经注疏》前的《重刻宋版注疏总目录》中说:“窃谓士人读书当从经学始,经学当从注疏始。空疏之士,高明之徒,读注疏不终卷而思卧者,是不能潜心研索,终身不知有圣贤诸儒经传之学矣。”

浅析古籍句读

摘要:句读之学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读书的基本方法之学。《礼记?学记》中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 关键词:摘要:句读文学含义 句读的含义 据考证,我国早在汉以前就已经有了这种符号。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第五篇中有言“:|[zh俪]有所绝止。|而识之也。”清人段玉裁注称“:凡物有分别,事有可不,意所存主,心识其处者皆是,非专谓读书止,辄乙其处也。”|音主,古音与豆同部,即句读[dòu]之读,也就是今天的逗号。段玉裁所称“非专谓读书止,辄乙其处也”的意思是说明|的用途不仅只作逗号,还有其他作用。但这说明汉时至少已用|作读书时的符号了。《说文解字》第十二篇下部说“:[ju佴]钩识也。”段玉裁对此注释说“:钩识者,用钩表识其处也。褚先生补滑稽传:东方朔上

书,凡用三千奏牍,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二月乃尽。此非甲乙字,乃正字也。今人读书有所钩勒即此。”清人王筠在其《说文句读》中认为是分章的标识。音厥,即句读之句,也就是今天的句号。关于句读在不同时期人们赋予不同的称谓。清人梁同书在《日贯斋涂说》中说“:句读,法华经作句逗。马融长笛赋:观法于节奏,察度于句投,音如逗。亦作句度,《唐摭言?切磋》一条:书字未识偏旁,高谈稷契;读书未知句度,下视服郑。又支同诗:驱联以大语,句度实奔放。于此可知度曲度字之义,即俗所谓板眼是也。”古时对文献的标点工作,称为“章句”。所谓章,《说文解字》第三篇音部说:“乐竟为一章”,意思是凡陈义已终,说事已具者皆能称为章。所以章句之义,便是分析古书章节句读的工作,亦即后世的画段分句工作。这种工作,古代是用文字来表明的。如《诗?关雎》篇后题云“:关雎五章,章四句。故言三章,一章章四句,二章

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答案

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答案 1、下边的雅称分别是哪位诗人的?请填写在括号里。 诗仙诗骨诗狂诗杰大李杜小李杜 陈子昂——(诗骨) 王勃——(诗杰) 贺知章——(诗狂) 李白——(诗仙) 杜甫——(诗圣) 李商隐、杜牧——(小李杜)李白、杜甫——(大李杜) 2、我国古典名著中塑造了众多经纶满腹、智慧过人的艺术形象。一直被

人们视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其“草船借箭等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知识与智慧的光芒;《水浒传》绰号)吴用,梁山运机巧,水泊展谋略,识广才高,魅力四射??其实,他们的聪颖与智慧离不开丰富的阅历,更离不开广播的学识。这正应了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的至理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3、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你最喜欢的两个故事是: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 4、能够与“花和尚”形成工整对仗 的一个短语是(c) a、智多星 b、青面兽 c、黑旋风 d、豹子头 5、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的“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中所写的“魏武”指的是《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其中“遗。

6、古往今来,许多文学作品都写过石头:女娲曾以石补天,精卫曾以石填海,,子。 7、《智取生辰纲》出自我国古代名著 《水浒传》。这则故事中因丢失生辰纲后来被逼上梁山的人物是杨志。 8、与下列对联、诗文有关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三国演义》①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②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9、《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王熙凤;还有一个女子,他寄人篱下,

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一)名家作品及称谓 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初唐四主: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李杜:李杜:李白和杜甫的合称。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的合称。 4.韩柳:韩愈和柳宗元的合称,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5.书法四大家: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元代的赵孟頫。 6.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7.苏辛:苏轼、辛弃疾。 8.苏黄:苏轼、黄庭坚 9.三苏: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10.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简称关、白、马、郑。 12.诸子百家:是指我国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着作,目前流传中 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12家。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一一韩非子;道家一一庄子、列子;墨家一墨子;兵家一孙武。(2017资阳) 13.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14.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客啬鬼:葛朗台(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人物)、夏洛克(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泼留希金(俄国作家果戈理《死魂灵》中的人物)、阿巴贡(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吝啬鬼》(又译《悭吝人》)中的主人公)。

15.“四书”“五经”:“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6.“三吏”“三别”:指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三吏”指《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指《新婚别》《垂别》<无家别》。 17.永州八记:指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在永州时写的八篇游记散文,依次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18.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19.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20.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1.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二)称谓名号 1.年龄的称谓

文言文常识大全

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应该说就具备了读懂文言文的基本条件,并且也的确能通部分文句,因为古今语法差异不大,句子的组合次序基本相同,如果真的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并能熟练地分析各种句子,那么文言百分之七十的常见句式也就能触类旁通了。但古今毕竟有异,例如,若不懂古汉语宾语前置的知识,就译不通“宋何罪之有”(《公输》)、“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章》),用现代汉语语序“硬译”,则会译成:“什么罪的有?”“一支羽毛的不能举起,是不用力气。”这使人想起日本人说中国话。因此古汉语语法不但要学,而且要认真学。力量要放在古今语法歧异之处,即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所谓特殊句式。这些特殊句式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一些固定格式等等。这些知识,随中学语文教材的学习,均能逐一接触到,这里强调几点: 1、可以借助虚词知识掌握文言句式。如“者”、“也”常用在判断句里;“哉”、“夫”常用来表感叹;“乎”、“与”、“邪”、“何”、“盍”、“孰”常用表疑问;“之”、“是”常用来表疑问;“之”、“是”常用来作句子倒装的标志等等。 2、要从与现代汉语的比较入手,掌握各种特殊语序句式的表示方法,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住这些形式。每一种形式要记一两个典型例句,以便类比判断。 3、背记一些固定的句式结构。如: “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是……吗?”(其中“亦”只起加强语气作用,可不译); “无乃……乎?”表推测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恐怕……吗?”或者“莫非……吧?”; “得无……乎(耶)”表猜测、疑问语气,可译为“莫不是……吗?”“能不……吗?”或者“恐怕……吧?”; “如……何”、“若……何”、“奈……何”都表示疑问的格式,都可译为“把……怎么办?”、“拿……怎么样?”、“对……怎么样?”; “……孰与……”表示“与……相比,谁……”,常可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其……乎?”表猜测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大概……吧?”、“难道……吗?”; “何……为?”表询问或反问,可译为“为什么……呢?”或“有什么……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