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教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3
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议论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言之有据,才能让人信服。
什么是有据?有据就是要有论据,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据。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明确“言之有据”的概念。
1.什么是言之有据?明确:言之有据就是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
它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2.什么是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明确:(1)事实论据指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它包括举事例和列数据两个方面;(2)理论论据包括经典性著作中的理论,名人名言,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路线、政策,科学上的公理、原理、定义、法则、定律、格言、俗语、成语、谚语,以及众人皆知并为人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理等。
(二)在写作时怎样使用好两种形式的论据?明确:(1)事实可详细写,也可概述;从事实中要能看出道理,再检验它与文章的论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2)道理就是名言、格言、理论分析、定理公理。
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
切记: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
(三)怎样使用好议论文中的论据?明确:(1)在使用材料时,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
列举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都要真实准确。
在写作时,先确认事例是否真实可靠,然后再使用;引用名言警句,要注意核对原文,保证引述准确。
(2)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
大家也许都积累了不少名言警句和事例素材,但是有些并不能与你的观点相对应,如果选择它们来做材料,就起不到支撑观点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事实论据时,不需要详细记叙事件本身,而要通过概括叙述和对论据的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
(3)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
所用材料的数量和种类可以丰富、多样一些,比如可以用历史故事、生活事例、统计数据等做事实论据,用名言警句、民间谚语、精辟的理论等做道理论据,还可以将两者交替使用。
(四)结合例文,指导技法。
《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教案【教学目标】:1.选择事实论据,掌握选择论据的原则2.会使用论据:①学会合理剪裁②掌握段落结构:论点+论据+分析3、培养学生乐观面对挫折及在挫折中奋起的精神【教学重点】:1. 掌握选择论据的原则 2.剪裁3掌握段落结构:论点+论据+分析【教学难点】:1合理剪裁2、掌握段落结构:论点+论据+分析【教学课时】:1课时一、情境导入全班同学齐唱歌曲《我相信》师:人生充满了烦恼和挫折,就像歌中所唱:“抛开烦恼,勇敢的大步向前,我就站在舞台中间。
”所以,我们应在挫折中奋起,成功才会拥抱我们!今天我们就以《挫折中奋起》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你会考虑哪些论据类型?生:道理论据、事实论据。
使用道理论据比较简单,直接引用并进一步阐述就可以。
但同学们用事实论据证明论点容易出现问题,本节课我们就以“在挫折中奋起”为题,学习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板书:论据选择使用二、选择论据以“挫折中奋起”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议论文。
你会选择下列哪些事实论据?第一组:下面三则事例你会选哪个?1、被誉为中国“西部民歌之王”的音乐大师王洛宾,一生历经坎坷,多次身陷囹圄,妻离子散,长期处于心理压力极大的困境里。
然而他却以“顽强的精神,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
2.名臣杨震,有人半夜送礼,杨震严词予以拒绝。
引导学生得出:论据选择要紧扣中心,有针对性板书:针对性教师分析:意犹帅也,材料及议论是其兵卒,兵随将转。
第二组:下面三则材料说服力强吗?1、邻居家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遇到挫折不退缩,我为他顽强的精神所感动。
2、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不能在挫折中奋起而自刎乌江。
引导学生得出:论据选择要真实、准确,有代表性板书:代表性教师分析:作文中不要写我们班、我们村、我们邻居怎么样的事例,也不要写道听途说的事例。
事例一定要准确,涉及到姓名、国籍、事件、时间等不能出错。
第三组:下面三则材料同时用好不好?1.迁遭受宫刑,忍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而完成《史记》。
议论言之有据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判断并选择论据的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熟悉使用论据的三种标准,并能运用到习作中。
教学步骤:一、论据的类型我们学习了一个单元的议论文,懂了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一般来说,一篇议论文有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接下来需要什么呢?好比我们做饭,锅我们架好了,火点着了,还需要什么?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饭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要做好一顿丰盛的作文大餐,必须要好的材料,我们称之为“素材”,也就是议论文的“论据”,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议论文的选择和使用。
回顾学过的课文,摘录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填入下表:师补充:道理论据包括:名言警句、科学理论、成语俗语;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中外史实、科学数据。
使用道理论据比较简单,直接引用并进一步阐述就可以。
但同学们用事实论据证明论点容易出现问题,本课我们学习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二、论据的选择1、论据选择的标准之一第一组:下面是同学们作文中使用的一些论据,你能看出有何不妥吗?李煜在唱:载不动,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
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刎乌江。
总结:第二组:下面这位同学以《中学生不该带手机》为观点,看看他的论据有什么问题?中学生不该带手机.因为中学生身体和心理不够成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加上自控能力差,容易迷恋上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曾经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一件事,说他的儿子因为读书成绩好,为了以致鼓励,就给他买了一部手机.结果他的儿子就痴迷于手机游戏而不能自拔.后来不但耽误了学业,还得了抑郁症,最后发了疯.可见手机虽然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鉴于中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是不该带手机.总结:引导学生得出:论据选择要真实、准确,有典型性总结:确认事例是否真实可靠,尤其是引用名言警句,一定要注意核对原文,保证引述准确;确认事例是否典型。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导入新课议论文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言之有据,才能让人信服。
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教学目标1、明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之分;2、学会搜集和正确使用材料,保证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与观点一致;3、综合运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使议论言之有据。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内容要点1、找出《敬业与乐业》、《论教养》中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2、议论要言之有据的要求【1】使用材料时,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2】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3】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
重点学习议论文中,除了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还应有能够论证中心观点的论据。
1.要善于选择论据。
选择论据一般遵循以下原则:(1)真实性。
这是对论据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文中列举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警句等必须真实准确,不可无中生有、断章取义。
(2)新颖性。
选择论据,首先要挑自己熟悉的素材,同时也要选择新颖的时代感较强的新鲜材料。
也可以对以前使用多次的素材,进行新的解读与分析。
(3)丰富性。
即所用材料的数量和种类要丰富而多样,如:可选用历史故事、生活事例、统计数据等事实论据;也可选名言警句、民间谚语、精辟理论等道理论据;也可以两者交替使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要善于剪裁论据。
论据又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之分。
我们用得比较多的事实论据,又能从不同角度证明不同论点,所以使用时是需要剪裁的。
剪裁论据一般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取舍。
即围绕论点选好典型事例,在使用论据时,要准确把握其重点,要剔除与论点无关的材料和数据,正确选取叙述角度。
即“取其一点”,使事例准确、有力地为论证服务。
(2)适当概括。
在具体论述过程中,对事实论据应适当地舍去材料中的描写部分,只简洁、精炼地叙述材料,使读者了解其主要内容、性质即可。
(3)灵活拓展。
《《以“群文阅读”促进初中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教学设计》《议论文写作如何“取材有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议论文选材的要求,在选材时做到“取材有道”:准确;典型;新鲜。
并将掌握的选材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作中,使论证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掌握的技巧,使论证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师:语文学习学生一般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
现场调查:你们最怕什么?生:……(写作文)师:我猜大部分同学最头疼的是写议论文.议论文写作,不仅要提出论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善于选取有说服力,有吸引力的材料,就像“巧妇”手中有了优质的食材,也一定可以“煮出”一篇好文。
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议论文写作“取材有道”的技巧课。
(板书课题)二、阅读群文,初步感知(一)带着问题分别比较阅读每组群文的三个选段:在选材上哪则取材有道,哪则有失误,理由是什么?(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选最感兴趣的一组,对子互助交流)1.第一组:(1)勤能补拙。
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散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
正是刻苦,才是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常言道:勤能补拙,事实正是如此。
我国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郑板桥,因为天资愚拙,记忆力差,便“笨鸟先飞”,以惊人的毅力刻苦攻读,他躺在床上看书,上厕所的工夫也抓紧看书。
一本书要读几遍、几十遍,直至融会贯通。
多年的励志奋发,终于使他在诗、书和画几方面都有了很高的造诣。
可见,天资愚笨的人,只要勤奋,是可以聪明起来并做出成绩的。
(3)《敬业与乐业》节选……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
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悔,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议论文言之有据的重要性,把握议论文对于论据的基本要求;学会运用合适的论据证明自己的论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时事热点,利用充分有力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证明自己的论点;自主思考,学会让搜集的素材合理地为自己的观点服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多积累素材,丰富自己的材料库,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选择真实典型、充分有力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证明自己的论点。
教学难点:写一篇议论文,选择与其观点一致的材料,既有事实论据,也有道理论据。
教学方法:点拨法,例文示范法,练习法教具准备:课件PPT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上一次的写作我们练习了如何确定明确的观点,我们也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运用合适的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二、什么是言之有据议论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又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言之有据,才能让人信服。
用来证明的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三、如何做到言之有据1.在使用材料时,要确保材料的准确性,经得起推敲。
列举实例或引用名言警句等都要真实准确。
我们在写作时,应该先确认事例是否真实可靠,然后再使用;引用名言警句,要注意核对原文,保证引述准确。
2.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
注意:使用事实论据时,不需要详细记叙事件本身,而要通过概括叙述以及对论据的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
3.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
比如:可以用历史事件、生活事件、统计数据等做事实论据,用名言警句、民间谚语、精辟的理论等做道理论据。
四、论据分析1.依据观点,选择材料有理有据地阐明观点,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选择论据时首先要围绕中心,论据和论点要有本质的逻辑关系;其次,选择的论据要力求典型,有概括性和代表性;最后,选取的材料要尽量充分,从不同侧面来证明论点。
实践出真知——从古文《河中石兽》中学做人教学目标:1.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3.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挖掘文章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
2.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交流点拨】讲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3、同学们,如果按照我们的常情趣理解,你们会去哪里找?(原地、下游),老师也觉得是,那么文中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观点?结果如何?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下表。
4、我们一一来看看:僧人、讲学家、老河兵僧人:僧人哪里找?僧人没有找到石兽,心情是怎么样的?“竟不可得”沮丧和无助,“竟”是“最后、终了”的意思,最终没有找到,说明了僧人找寻的时间之久,而且“竟”里有着伤心,有着失落,有着苦苦找寻而不得的不心甘为什么心情会如此低落?“求石兽于水中”,不是“找”,它是“寻求”的意思,可见僧人找寻石兽的用心。
5、看来我们的想法都错了,我们来看看其他人物的观点。
讲学家:什么是讲学家?他发表了什么观点?“渐沉渐深耳”这个耳字可以去掉吗?(它的意思是“罢了”,这个“罢了”体现了他看低别人,来显示自己很有才华。
)如果给他加个动作(指指点点),加个神情(趾高气昂)。
他的不屑仅仅就体现在这一个字上吗?①尔辈:只有我才能究物理。
“尔辈”的意思是“你们”,讲学者的意思是“只有我知道,而你们不知道”,“尔輩”体现出讲学者自以为比别人更聪明,更高人一等的想法,好像自己是别人的长辈、老师一样,从而体现其自高自大、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特点。
②从“笑”和“究”可以看出。
这个“笑”是“嘲笑”③“颠”是“癫狂”之意,僧人沿河寻找也是有他们的道理的,他们认为石兽被水冲到了下游,因此沿河寻找,但讲学家不顾僧人的想法,就断定他们是癫狂的。
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学习目标1.学会区别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总结论据准确真实的特点。
2.明确议论文材料与观点一致、概述表达、围绕观点分析论据的写作要求。
3.结合所给材料,运用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什么是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2.如何使得议论文写作言之有据?二、写作实践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对此你怎么看?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不少于600字。
(1)小组间互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
(2)每小组推出一篇优秀作文。
(3)指名朗读选出来的作文,最后全班评议。
三、小组交流4.学习小组内互相批改,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班内交流、点评。
四、自主修改5.根据交流点评中出现的问题自主进行修改。
参考答案1.事实论据指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它包括举事例和列数据两个方面;道理论据包括经典性著作中的理论,名人名言,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路线、政策,科学上的公理、原理、定义、法则、定律,格言,俗语,成语,谚语以及众人皆知并为人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理等。
2.(1)在使用材料时,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
列举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都要真实准确。
在写作时,先确认事例是否真实可靠,然后再使用;引用名言警句时,要注意核对原文,保证引述准确。
(2)使用材料时,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
大家也许都积累了不少名言警句和事例素材,但是有些并不能与你的观点相对应,如果选择它们来做材料,就起不到支撑观点的作用。
(3)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事实论据时,不需要详细记叙事件本身,而要通过概括叙述和对论据的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
(4)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
所用材料的数量和种类可以丰富、多样一些,比如可以用历史故事、生活事例、统计数据等做事实论据,用名言警句、民间谚语、精辟的理论等做道理论据,还可以将两者交替使用。
3.范文示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闪耀着朴素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的话,不是近代和现代人说的,而是九百年前范仲淹说的。
写作(三)议论要言之有据1.能提出正确、新颖、有个人见解和针对性的观点。
2.学习选取准确、典型、新鲜、有说服力的论据。
1.学会围绕观点来筛选论据。
2.学会运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引导法、案例分析法。
1课时一、新课导入1.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要注意有理有据,说话如此,写作文也一样,所以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就是议论要言之有据。
(板书课题)2.那么什么是“据”,我们今天的学习首先就要搞清这个问题。
二、理解什么是论据1.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论据应典型、确凿。
2.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事实论据包括:①现实事例;②确凿的史实;③统计数字;④经典著作中的故事。
道理论据包括:①经过实践和证明了的真理;②自然科学中的原理、定律、公式;③在历史或现实生活中做出贡献的仁人志士的言论;④流传于世的谚语格言。
三、探究议论要言之有据的方法1.论据的选择必须真实。
在使用材料时,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
列举事例应先确认事例是否真实可靠,引用名言警句要注意核对原文,保证引述准确。
2.论据的选择必须与观点一致,做到典型、充分、具有概括性。
同学们也许积累了不少名言警句和事例素材,但是有些并不能与你的观点相对应,如果选择它们来做材料,就起不到支撑观点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事实论据时,不需要详细记叙事件本身,而要通过概括叙述和对论据的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使用道理论据,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发,注意内在的逻辑性。
3.论据的选择必须丰富多样。
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我们在选择材料时,可以用历史故事、生活事例、统计数据等做事实论据,用名言警句、民间谚语、精辟的理论等做道理论据,还可以将两者交替使用,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今后我们在写简单的议论文时首先要确立一个鲜明正确的论点,然后要学会引用名言警句证明论点,更要学会用事实论据证明论点。
事实论据之后或者之前,不能缺少了分析,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理有据,言之有物”。
议论文要言之有据——《为人民服务》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特点,积累演讲知识。
2、理清各段的内容,弄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3、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村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实践论》等等。
毛泽东的诗词也很有名,如《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长征·七律》等。
【时代背景】1、张思德生平张思德小名谷娃子,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是个孤儿。
苦难的生活,磨砺出他坚韧的性格。
1933年10月第一个报名参加仪陇县的少先队,后加入红军,在战斗中立过功,因在战斗中浑身是胆,被战友们誉为“小老虎”。
1935年5月跟随红军长征。
1937年因伤病被编到警卫连,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春调往延安,在中央警卫营任通讯班长。
1942年10月担任中央警卫团战士。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带领战士挖窑烧炭,窑洞即将完成塌方,他奋力救出战士,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
张思德的一生是短暂的,他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党和人民。
2、写作背景这篇演讲词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议上的讲演。
1944年9月8日,即张思德牺牲后3天,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下午1时以后,毛泽东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祭台,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在本文中,毛泽东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严密的逻辑论证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主张。
【文体常识】演讲稿也叫演说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词的特点是:㈠针对性,听众是什么人,听众兴奋点在哪里;㈡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㈢鼓动性,内容要丰富、深刻,见解精辟,语言富有感染力,洋溢激情。
中考议论文常见考点及基本答题模式一、知识梳理(一)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及解答基本原则梳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议论文的要求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 ( 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 ) ,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2019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要求:阅读材料包括一般的科技作品、简单议论文和文学作品,以课外为主,文质兼美、难易适度,为典范的白话文。
1、理解 B(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3)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析综合 C(4)搜集、整理文章中的有用信息(5)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7)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及作用(8)把握文章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的联系3.欣赏评价 E(9)体验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10)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4.探究 F(11)对文章的某一方面能提出疑问或有自己的感悟和看法[解读考点]:根据课标精神,议论文阅读考查的内容是:正确理解、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辨析不同类型的论据及其与论点的关系;概括论据和为文章补充恰当的论据;理解和分析文章使用的论证方法、论证过程;探究文章的内容及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意义;能从文章的观点中获取有益的启示,并进行切合实际的拓展。
议论文选文一般来自课外,具有教育性、文学性和时效性。
作品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取向,有利于考生与之产生共鸣,并引发思考,从而准确地检测考生议论文的阅读水平。
二、文体知识及方法归纳(一)、议论文的概念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议论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言之有据,才能让人信服。
什么是有据?
有据就是要有论据,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据。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一)明确“言之有据”的概念。
1.什么是言之有据?
明确:言之有据就是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
它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2.什么是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明确:(1)事实论据指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它包括举事例和列数据两个方面;(2)理论论据包括经典性著作中的理论,名人名言,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路线、政策,科学上的公理、原理、定义、法则、定律、格言、俗语、成语、谚语,以及众人皆知并为人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理等。
(二)在写作时怎样使用好两种形式的论据?
明确:(1)事实可详细写,也可概述;从事实中要能看出道理,再检验它与文章的论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2)道理就是名言、格言、理论分析、定理公理。
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
切记: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
(三)怎样使用好议论文中的论据?
明确:(1)在使用材料时,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
列举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都要真实准确。
在写作时,先确认事例是否真实可靠,然后再使用;引用名言警句,要注意核对原文,保证引述准确。
(2)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
大家也许都积累了不少名言警句和事例素材,但是有些并不能与你的观点相对应,如果选择它们来做材料,就起不到支撑观点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事实论据时,不需要详细记叙事件本身,而要通过概括叙述和对论据的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
(3)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
所用材料的数量和种类可以丰富、多样一些,比如可以用历史故事、生活事例、统计数据等做事实论据,用名言警句、民间谚语、精辟的理论等做道理论据,还可以将两者交替使用。
(四)结合例文,指导技法。
1.明确内容
《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
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
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提出要求
(1)关于“诚信”,可说的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多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
(2)关于“诚信”的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
3.例文导航
谈诚信
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孔子早在2 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
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
他认为这才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
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
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
说着,就把猪杀了。
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诺言,讲信用。
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最终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信任与尊重。
旧时中国店铺的门口,一般都写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八个大字。
自古在商品买卖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诚实待客、不欺诈、不作假的行业道德。
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发扬光大。
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真诚待人,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
【名师点评】
作者选取了两个事例进行事实论据,引用名言警句做道理论据,充分阐释了“诚信”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可怕性。
能围绕自己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
有理有据,行文流畅。
4.限时当堂作文。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评讲作文:
1.佳作推荐。
2.美文共赏。
(1)作者朗读。
(2)小组评:推荐组说出推荐理由。
(3)自由评:听众点评,不超过三人。
(4)自评: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自评。
在本次作文中,我最想谈论的主题是______;我写作本文最成功的地方是______;最大的失误是______;经过本次写作,我在下次写作文时一定做到______。
(5)老师评:如果学生点评不到位,老师补充。
3.小结。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修改自己的本次习作并做成电子稿,然后将各组推荐的佳作打印出来在班级作文园地展览,其余同学把电子稿传到班级QQ空间,供大家欣赏交流。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通过本次写作的教学,我认为学生们对议论文的论据部分掌握得很好,明白了论据的基本形式和写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