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7-18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复习课: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课: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史实,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
通过感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是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及其战果和意义。
渡江战役和南京的解放。
难点是挺进大别山对于在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的原因的认识。
教学与方法教法:讲述法、谈话法。
学法:讨论与探究。
教学过程:教师: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些胜利对世界和中国的政治局势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那么,中国的政局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历史的走向将会怎样发展呢?我们今天就学习这部分内容。
由于是复习课,所以首先大家根据大屏幕的问题进行自学。
自学指导:1、学生观察102页插图《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思考回答:A.这幅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什么?B.美国的目的是什么?2、“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近切悬盼这至。
”从字面看,蒋介石“诚心诚意”,“以国家利益为重”实际上真是这样吗?自学指导:3、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为什么还要赴重庆谈判?结果如何?4、课本104页《毛泽东领导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图,思考:面对国民党的疯狂进攻,中共中央和解放军如何应对?5、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教师点拨:1、反映的历史事实是: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美国帮助蒋介石运兵,准备进攻解放区。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单元内容分析]本册书的教学内容涵盖了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及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和中华民主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同时介绍了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而本单元的内容在本册书中占重要的地位。
介绍了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折及胜利从而建立起新民主主义国家。
本单元包括19、20两课,即《内战烽火》、《战略大决战》。
内战烽火介绍了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体现出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以及中共为实现和平作出的努力和斗争。
战略大决战介绍了三大战役发起的背景、过程、意义以及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等史实。
最终结束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一页。
[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1.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培养学生识别图画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通过图画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图画的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3.掌握三大战役发起的背景、过程、意义。
4.掌握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等史实。
5.总体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时期。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政权相勾结,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的资料,认识到美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
2.讨论探究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和毛泽东冒险去重庆谈判的原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问题,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
3..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4.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进行斗争的史实,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
说课材料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教材依据根据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内战烽火》和第18课《战略大决战》设计本课。
二、设计思想(一)指导思想:从素质教育入手,实现新课标规定的三大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历史教学回归学生生活,陶冶学生的精神境界,增强学生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发奋努力的使命感和理性的爱国情感。
(二)设计理念:感悟历史,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与教训,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真正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作用。
设计思路:历史现实三、教材分析1.本单元包括第17课《内战烽火》和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两课内容。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帝反封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推翻三座大山的最后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最后阶段。
这一段历史分为两个阶段,即争取和平民主阶段(主要是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阶段,是历年中考的重要考点。
从辩证唯物史观看,内战是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战争;更是解放战争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解放全国人民的战争,是争取和平、民主之战,实现民族独立解放与社会民主之战。
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与解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但同时也留下了历史的遗憾,国民党内战失败退往台湾,祖国分裂至今。
2.重点、难点分析,突破重点难点:(1).重庆谈判发生在历史的转折时期,是重点内容,其发生的复杂背景与双方目的又是难点。
利用课件及相关材料与图片,通过引导学生综合分析、理解与讨论,来处理这一难点。
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抗战期间的中日民族矛盾为主转为国内阶级矛盾为主,即中国人民同美国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即国民党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与共产党代表的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
初中历史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
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南京、上海解放等知识。
分析理解:中共中央对战略大决战时机的抉择,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胜利的保证。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战役。
难点: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既是战略大决战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又各有作战特点。
讲述时既要连贯一体总揽全局,又要详略得当突出个性,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一轮“红日”昭示着胜利即将来临。
自1946年6月起,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从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到了1948年秋,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抓住有利战机,发动战略大决战。
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内战烽火
1、重庆谈判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但是,蒋介石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他接连三次发电报,
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
(2)经过: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最终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3、转战陕北
(1)背景:1947年3月,国民党进攻延安,中共中央主动撤离。
(2)结果:彭德怀等指挥西北野战部队,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挺进大北山: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
攻的序幕。
二、战略大决战
(1)背景: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国民党军队到长江北岸。
(2)时间:1949年4月20日
(3)概况:解放军兵分三路,占领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垮台,蒋家王朝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4)意义:加速了解放全国的步伐,全国处于革命胜利的前夜。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内战烽火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和内战初期战局的演变掌握美蒋勾结、重庆谈判、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识别插图处理信息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资料,认识美蒋勾结的实质、中共的正确对策,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两手准备)梳理教材分析时局通过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刘邓果断插向大别山等史实,认识中共分析时局的准确性和作战方针方法的正确性讨论探索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原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中共中央为了争取国家的光明前途,灵活机动地应对和处理复杂局势,显示了作为中国革命事业领导核心的风采,她是值得信赖的思想意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必须发扬光大,青年学生必须具备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坚强意志教学重点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教学难点挺进大别山的正确性——战局发生变化、由守转攻时机成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 中共七大的召开,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 中共七大认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哪两种前途?(提示学生根据82页文献资料回答:黑暗的前途——老状态,光明的前途——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支持,想要维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
美国则希望通过支持蒋介石的统治来维护它在中国的利益。
他们勾结起来,阴谋发动内战。
中共中央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局面,为了争取光明前途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在历史上留下了值得细细品味的片段。
(布置学生阅读88——9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事件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重庆谈判1 学生观察88页插图《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思考回答:a.这幅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什么?(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美国帮助蒋介石运兵,准备进攻解放区。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内战烽火【知识目标】1、知识与技能:扎实掌握重庆谈判的背景、目的和结果;熟记内战爆发的标志;了解转战陕北的原因和结果;记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任务和作用。
培养学生识图、整合、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讨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作用”,学会用图画的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在党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必将发扬光大,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重庆谈判难点:正确理解“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
【学习方法】独立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结合学习目标和导学案在课本上标记重点、合作交流、当堂检测。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在课本上划出、标注)(一)、重庆谈判1、重庆谈判的背景2、重庆谈判的时间、地点、中共代表、双方目的3、结果二、转战陕北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2、转战陕北的原因三、挺进大别山1、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历史事件2、挺进大别山时间、领导人、军队、路线、特点3、挺进大别山意义二、【合作探究】1、为了争取抗战的胜利后的和平,中国共产党做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2、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还应不应该赴重庆谈判?谈谈你的看法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想想看,他们谁说的对?P90动脑筋4、周恩来在20世纪30---40年代参加的两次国共谈判是什么?其结果如何?启示是什么?三、【小结】:多媒体展示四、【检测】:多媒体展示1、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最渴望的是()A.民主、自由B.和平、民主C.团结、进步D.自由、和平2、毛泽东在1945年的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
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
”毛泽东谈论的历史事件是()A.重庆谈判B.中共七大召开C.日本投降D.国共北平和平谈判3、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共产党力量强大B.广大人民反对内战C.发动内战的准备不足D.美国主张扶蒋反共4、国共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了()A.《双十协定》B.《停战协定》C.《共同纲领》D.《国内和平协定》5、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A.中原解放区B.陕甘宁解放区C.山东解放区D.上党地区6、全面内战爆发于()A.1945年8月B.1945年10月C.1946年2月D.1946年6月7、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A.收复延安B.挺进大别山C.渡江战役D.三大战役。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内战烽火1、重庆谈判:⑴背景:①国内: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
②国际:美帝国主义为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积极扶蒋反共。
⑵目的:①蒋介石:为准备内战进一步赢得时间,欺骗人民。
②毛泽东: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⑶过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的陪同下,达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⑷结果:国共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⑸影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
2、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战爆发。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等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战略防御)3、1947年夏,率领晋翼鲁豫解放军主力,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他们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从而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进攻) 第18课:战略大决战1、三大战役: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辽沈战役:由林彪、罗荣桓指挥。
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其中首先攻占、起到关门打狗作用的地方是锦州。
淮海战役: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以徐州为中心。
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战役。
平津战役: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是傅作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3、三大战役的意义: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渡江战役: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渡江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23日解放南京。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7、18)
----------问题导引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时:累计课时:编制时间
一、复习目标
二、练一练
1.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全国人民渴望、,但是,以为首的国民党,在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
2
2.蒋介石力邀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目的。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3.年8月,毛泽东在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最终达成了和平建国的。
4.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年月,蒋介石撕毁,
对发动疯狂进攻。
5.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
、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6.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是年和率领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直插地区,开辟根据地。
7.大别山根据地的开辟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和湖北重镇。
8.从年九月到年一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三大战役。
9. 年月,、率领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迅速攻占
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
被围困在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
接着,解放军攻克,解放。
10. 、、、、率领、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以为中心展开,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
11. 战役正在进行的时候,解放军,解放军发起平津战役,年初北平在国民党将领领导下和平解放。
战役的胜利,使
12. 年月,和下达了渡江作战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分路渡江作战。
百万雄师过大江。
日,解放,标志着
三、做一做
1.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真实目的是()
①为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②欺骗人民,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嫁祸到共产党身上③积极争取国内和平④希望同共产党合作,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
A.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2.“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重庆谈判B。
双十协定签订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3.陈毅在某战役结束后深情地说:“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场战役是指()A.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
4.揭开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A.百团大战B。
刘邓大军强度黄河C。
粉碎敌人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5.三大战役按开始的时间按先后排列,其顺序是()
A.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B。
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辽沈战役D。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6.分别有两支解放军参加的主力决战是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7.人民解放军选择千里跃进,直插大别山地区开始战略反攻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解放军具有丰富的山区作战经验 B。
大别山地区易受难攻,容易立足
C.大别山地区敌人的兵力空虚,位置重要
8.“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这首诗写于哪次战役胜利之后()A.挺进大别山 B。
渡江战役 C。
北平和平解放 D。
南京解放
9.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 B。
渡江战役 C。
北平和平解放 D。
南京解放
四、试一试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回答
(1)中国共产党建立于哪一年?
(2)
∣∣∣∣∣︱
1919年 1924年 1927年 1937年 1945年 1949年
①大革命时期,针对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发动的一次著名战争是,时间,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
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标志事件是
,时间,领导人
③上图中的C指的是时期,在此期间国共再次合作建立了
统一战线,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④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同国民党进行了谈判,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虽然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斗争策略,但都遵循了共同的思想路线并最终取得胜利,请指出中共遵循了怎样的思想路线?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