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5
- 格式:ppt
- 大小:321.50 KB
- 文档页数:17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楚有祠(cí)者,赐其舍人②卮③(zhī)酒。
舍人相谓日:“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suì)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先或有功德的人的地方。
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②舍人:门客。
③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相当于“壶”。
[1]这个故事概括为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再写出三个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蛇固无足”中“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4]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什么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阅读。
道旁苦李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
看道旁李树多子⑤折枝⑥,诸儿竞⑦走⑧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⑨。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诸:众人。
④游:玩。
⑤子:果实。
⑥折枝:压弯了树枝。
⑦竞:争着。
⑧走:跑。
⑨信然:果真这样。
[1]文中形容路边李子树上李子多的一个词是()A.折枝B.竞C.多子[2]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的原因是()A.道旁而多子B.此必苦李C.取之信然[3]读了故事,我知道王戎是一个()的孩子。
A.仔细观察B.依靠猜想C.故弄玄虚3. 文言文阅读。
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修改病句摸底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
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重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
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把不正确的句子写正确。
(1)这天,妈妈发明自己的餐盘旁放着一份账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情,走近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下面是小明的同学在电话中向他说的一段话,每句都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小明,①你还是为迎接即将马上到来的校庆给我们“幼林文学社”写篇稿件吧!体裁不限,诗歌散文小品都可以。
还请你在班上多发动同学投稿。
你看,②我们班已有十个同学连我在内交了稿子。
你可以直接把写好的稿子交给我,③我给你们点拨点拨。
④请注意交稿日期截止本月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修改病句。
2021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一、课内阅读。
灯光(节选)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
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
这火光()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
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zháo zhuó)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 zhōng zhòng)了。
1.给选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指()A.半个小时后,战斗打响的时刻。
B.后续部队在进攻中受阻,情况非常危急的时刻。
C.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情况极其危险。
4.填一填。
这点微弱的光是__________(谁)点燃的,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5.你认为郝副营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想一想,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原情还清楚地记得我初见草原时的那一份惊喜和感动,竟有种涤荡心灵的感触,也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广袤无垠。
盛夏的草原,缳一片绿色的海洋,无穷无尽地向远方延伸,和天边连成了一片。
一座座蒙古包,宛如海洋中的点点白帆。
草儿青青,一碧千里,悠闲自在的牛羊在草地上流动;天蓝欲滴,白云飘荡,一缕缕野花的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置身其中,仿佛把人带入了一个世外的神圣世界,让人流连忘返。
但充满诱惑力的,却是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宽厚和那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
蒙古族的篝火聚会,真正地让我体验到了那浓郁的民族风情。
欢腾的草原上飘着悠扬豪迈的歌声,马头琴的旋律在草原上回荡。
身着民族服装的蒙古族人民跳着优美的安代舞,强健的摔跤手表演着蒙吉式摔跤。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课外阅读。
推铁圈儿①推铁圈儿是我童年经常玩的游戏,尤其是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身上除了书包,肯定还有套在脖子上的铁圈儿。
②记忆中,最好的铁圈儿,是木桶上的铁箍,扁平,宽窄有食指粗细,推起来平稳跑得快。
那时的木桶已经很少了,铁箍圈儿也不是每个孩子都有。
我就没有。
爷爷屋里倒是摆着两只木桶,一只装玉米面,另一只装的是白面。
一天里,我至少溜进去三次,查看木桶是不是很快就会坏掉,那样的话,我就会拥有最好的铁箍圈儿了。
木桶始终没有坏掉,慢慢地,我便死了那份心。
③推铁圈儿的铁钩比较简单,大多是用粗一点儿的铁丝完成。
钩头有方的,有圆的,圆的只能推钢筋做的铁圈儿。
我没有铁箍圈儿,却坚持用方形的铁钩,可见铁箍圈儿在我心中的位置。
④从二年级开始,放了学,我们都到村东头的小树林里,玩绕树推铁圈儿。
直线向前推,太简单,是一年级那些小孩子玩的,我们很是不屑。
绕树推铁圈儿,手感要好,铁钩的把握不能有丝毫的偏差,还要有速度,加上地面凹凸不平,能经常保持领先,不是一件容易事。
我做到了,把推着铁箍圈儿的小强他们远远甩在了后面。
小强他们垂头丧气,和我商量别参加,当他们的裁判。
最后,他们答应轮流让我推他们的铁箍圈儿,我才答应了。
⑤一个星期天,我们附近几个村的孩子,大概有一百多个,聚到中学的操场比赛推铁圈儿。
项目是事先商量好的,有接力赛、四百米跑、绕砖跑等。
之所以有这个比赛,主要是平时互相到村头挑战,哪个也不服输,才想起以这种形式定胜负。
结果,我们村和陈堡村打了个平手。
⑥这可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要求比最后一场:双手同时推两只铁圈儿,而且铁圈儿还不能一样,一只钢筋圈儿,一只铁箍圈儿。
这是我的撒手锏,我们全村只有我会。
陈堡村商量了半天,还是决定迎战了……⑦后来,渐渐大了,这种游戏没有再玩过。
现在,别说城市,即便是在农村,也看不到这种游戏了。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阅读知识与积累。
饺子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
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
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
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
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
③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10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④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为扁食。
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扁食包细馅的记载。
至今陕西一些地区仍把饺子称为扁食。
⑤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
人们如果形容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见了煮饽饽也不乐。
⑥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可见这种可荤可素、营养全面的传统饮食,多么受到人们的钟爱,一直流传千年以上。
尽管名称由饼饵到角子、扁食,人们对它的喜爱却从来不变,以致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
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
由于除夕夜是二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
后来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
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还提到了饺子的许多别称,请任意写出其中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③段除了举例子之外,还采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划线的至少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文意,说说除夕夜吃饺子蕴含了怎样的文化色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阅读吧。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附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sān xián hóng liàng qīng cuìchǐ lúnjù juékǒng bùzhèng shíxī shuài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采薇.(wēi huī) 昔我往矣.(yǐ yì)雨.雪霏霏(yùyǔ)莫.知(mò mù)莫知我哀.(āi shuāi) 载.渴载饥(zǎi zài)三、形近字组词。
畔(______)隔(______)暮(______)啼(______)栗(______)伴(______)融(______)幕(______)蹄(______)粟(______)四、填写表示“看”的意思的字,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一(____)如故(____)死如归面面相(____)管中(____)豹(____)尘莫及(____)前顾后耳闻目(____)走马(____)花五、选词填空。
探望观望探视1.听说老师生病了,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来医院(_______)。
2.这次的队日活动是去养老院(_______)孤寡老人。
3.对于这次比赛,很多人都抱(_______)的态度。
宁静安静寂静4.一阵阵号子声,打破了森林的(_______)。
5.夜晚,人们进入梦乡,马路上很(_______)。
6.在这样一个(_______)的夜晚,一家三口坐在一起看电视也很幸福。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
1.小鸟站在枝头,发出了清脆的鸣叫声。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妈妈给我买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练习6一、读拼音写词语。
gùzhìmiáo zhǔn huòhuàn zhūhoúbǐng gào ()( ) ( ) ()()táng láng lián ǒu huǎng rán dà wùchéng xūér rù( ) ( ) ( ) (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提供(gōng gòng )给予(jǐgěi )矿藏(zàng cáng )处分(chǔchù)树冠(guān guàn )兴奋(xīng xìng )三、先补充成语,再解释所填的字。
硕大无()()而不舍变化多()同仇敌()万()俱寂除恶()尽四、句子练习。
1.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学习上的毛病。
(修改病句)2.高山的崖缝里冷得像冰窖一样。
(缩句)3.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改成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五、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死:①失去生命②不顾性命③表示坚决裂④不活动,不灵活1.吴王已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2.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3.这条沟多年没有人清理,曾经哗哗直流的水成了死水。
()4.战士们个个满腔热血,希望同对岸的敌人决一死战。
()六、在下列句子中填入“站立”的近义词。
(1)上海大厦()在黄浦江畔。
(2)伟大的祖国()在世界的东方。
(3)同学们()在烈士墓前。
(4)一排排白杨树像()的哨兵。
七、综合修改。
有一次命题作文写“一件不愉快的往事”,我的情绪分外激动,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个大显伸手的好机会: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屈辱,平时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效果。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划线字注音。
[2]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两小儿辩斗________②我以________日始出时去________人近③及________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④孔子不能决________也⑤孰________为汝多知________乎[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
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执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②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③无所出。
俄④有老父⑤至,日:“吾非圣人,但⑥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⑦入?”遂⑧依而截之。
——选自《笑林》(注释)①鲁:鲁国。
②初:起初,开始。
③计:计谋,策略。
④俄:一会儿,不久。
⑤老父(fǔ):对老年男人的尊称。
苏教版小学语文练习与测试六年级下册答案【篇一:最新修改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与测试答案】习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磅礴选第二个,其余选第一个。
二、将下列能够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健美的臂膀纯洁的清流甘甜的乳汁磅礴的力量母亲的情怀无穷的源泉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生生不息汇集跌宕横贯孕育从青藏高原各拉丹冬雪山开始,长江经过6380千米的里程、5400多米的_______,一路__________,几十条大河,从西到东_______中国,成为________伟大民族的生命之河。
让母亲河________地流淌下来,是我们每个人的神圣责任。
答案:从青藏高原各拉丹冬雪山开始,长江经过6380千米的里程、5400多米的跌宕,一路汇集几十条大河,从西到东横贯中国,成为孕育伟大民族的生命之河。
让母亲河生生不息地流淌下来,是我们每个人的神圣责任。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发展练习一、把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2.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时间早晨的(明丽)中午的(热烈)黄昏的(明亮)夜晚的(朦胧)2.摘抄文中你认为最美的句子。
夜,终于来了。
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只有偶尔驶过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的摇曳。
3.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全长192千米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三、阅读思考。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游览长江的所见所想,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在文章中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层次分明,结构清晰,通俗易懂。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完成问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黑云/翻墨/未遮山B. 白雨/跳珠/乱入船C. 卷地风/来忽吹散D. 望湖楼下/水/如天[2]下列各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B. 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C. 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雨珠吹散。
D. 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晴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3.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关键字词概括全诗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冲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内阅读。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以“好雨”开头,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是从什么感觉来写春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专项练习1. 口语交际。
共享单车随处可见,请你结合生活中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说说你的发现并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2. 口语交际。
小方的爸爸是个名副其实的“烟鬼”,全家人都为他的烟瘾烦恼。
假如你是小方,你准备怎样劝爸爸戒烟呢?3. 口语表达。
小明的妈妈爱唠叨,无论大事小事,都爱过问。
小明为此非常烦恼,便向好友倾诉心声,如果我是小明的好友,我会这样安慰他: 。
4. 解狐和祁午听到祁黄羊的举荐,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用一段话写下来。
5. 口语交际。
某小学为资助贫困山区学生读书,在全校组织一次爱心捐款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标语。
6. 语言实践:相信你最棒!请找出下列广告语中的错别字,并把正确的字写出来。
(1)①咳不容缓,请服用潘高寿药厂的冶咳川贝枇杷露。
______②舒适牌热水器,随心所浴。
______(2)口语交际。
彬彬正在看课外书,他很喜欢在课外阅读书报杂志。
可他的爸爸却反对他看课外书,只是要他读课本,做练习。
现在彬彬的爸爸又在说彬彬了:“你就是不好好复习功课,看起闲书来倒那么起劲……”请替彬彬设计一段话回答他爸爸,要说服他爸爸同意彬彬在课余时间读课外书,以消除父子间的误会。
7. 想想学过的内容填一填。
(1)查字典填空。
“糕”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读音是______。
“糕”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用米粉、面粉或豆粉等蒸烤而成的块状食品;②姓。
“千人糕”的“糕”应选解释______。
(2)1987年4月5日,邓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种下了一棵小柏树。
邓爷爷植树的步骤有:①挑选树苗;②移苗入坑;③挥锹填土;④挖好树坑。
我能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
(填序号)(3)小溪说:雷锋叔叔曾路过这里,抱着______的______,冒着蒙蒙的______。
小路说:雷锋叔叔曾路过这里,背着______的______,踏着______的荆棘。
(4)雷锋叔叔是一名______,他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______。
淮阴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五周周末练习一、按要求写字词句1 认认真真读拼音,端端正正写汉字。
hámɑdùjuān jìnɡzhēnɡzhànɡài()()()()mài lǒnɡtuìshǎi kānɡkǎi púsɑ()()()()2 把词语补充完整。
()失良机乘()而入抱头鼠()顾()思义()大无朋如()如醉大显神()变化多()3 照样子,根据拼音写同音字,使之与另一个字组成词语。
例:chú(厨)房衣(橱)(除)夕xī ()灭()牲()笑hóu 咽()诸()()子4 按要求,写词语。
(1)形容孙悟空有通天本领的词语:(2)形容学习刻苦专心的词语:(3)描写雪景的词语:5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
(1)“望而却步”中“却”的意思是()。
①后退②推辞③表示转折(2)看小沈阳演的小品,演播大厅里总会发出阵阵()。
①大笑②哄笑③微笑(3)“童孙未解供耕织”中“耕”与农具()有关。
①木犁②锄头③耙(4)“食盐酱油香醋味精”这些货物属于()这一类。
①生活用品②食品③调味品(5)《半截蜡烛》和《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两课所记述的故事都发生在()期间。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②第二次世界大战③解放战争(6)《记金华的双龙洞》中依次写了外洞、孔隙、内洞,其中内洞的特点是()。
①宽、大②黑、奇、大③窄、小6 按提示填空。
(1)《林冲棒打洪教头》、《刘姥姥进大观园》、《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分别出自《水浒传》、《》、《》、《》。
其中,我最熟悉《》中的(特点)的(人名)。
(2)默写《夏日绝句》()7 照样子,把句子写生动有趣。
(1分)例:小溪哗啦啦地流着。
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往前跑。
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祖国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让泱泱中华无愧于“文明古国”的美誉。
瞧,白居易《忆江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浓郁江南风味的春景图;夏日,看到“锄头”,我们就会想到古诗“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霜叶红于二月花”,点出了秋天的无限风光;在一片银装素裹的冬日世界里,我们更会由衷地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__ _ ___”。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选择正确读音同步专项练习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挨揍.(zhòu zòu)肃穆.(mò mù)迥.然(jŏng jiŏng)豁.开(huò huō)俨.然(yán yăn)笨拙.(zuō zhuō)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在后面。
歼.灭(qiān jiān)粗糙.(zào cāo)作.料(zuòzuó)勉强.(qiǎng jiàng)和.青稞面(huó huò)抽噎.(yīyē)三、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强.迫(qiǎng qiáng) 模.样(mómú) 倒.映(dǎo dào) 晕.车(yùn yūn) 提供.(gòng gōng) 内蒙.古(měng méng)四、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歉疚.(jiū jiù)擦拭.(shìsì)缥缈.(miǎo mǎo)批评.(pín pínɡ)肿.胀(zhǒnɡzǒnɡ)汤匙.(chící)五、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笨拙.(zhuōzhuó)渲.染(xuān xuàn)蒙.古(méng měng)参差..(cēn cīcān chā)鸣啭.(zhuǎn zhuàn)婆娑.(shāsuō)六、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汤匙.(chí cí)都囔.(nánɡ nanɡ)肿.(zhǒnɡ zǒnɡ)胀兴.(xīnɡxìnɡ)旺批评.(pín pínɡ)李大钊.(zāo zhāo)七、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苏教版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5《卢沟桥烽火》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共6题;共43分〕1.看拼音,写词语。
fēnɡ huǒwànɡ túwěizhuānɡyān hóu línɡ chén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nà hǎn jiānmiètiǎo xìn zhèn ěr yùlónɡkū diē hǎnniánɡ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组词。
烽________ 喉________锋________ 候________凌________ 呐________棱________ 纳________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事故事变事件①经过有关部门的调查,这起恶性交通________是由于超载造成的。
目前,司机已经被刑事拘留。
②“七七________”后,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③我们遇到突发________时,应该保持头脑清醒。
继续连续陆续持续④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球赛________进行。
⑤她________四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⑥战斗一直________到第二天凌晨,日军被打得鬼哭狼嚎。
⑦战斗开始了,伤员________从火线上抬了下来。
严厉严峻严格严肃⑧教练对运发动十分________,决赛前,他________地对运发动说:“决赛对我们是________的考验,希望大家努力拼搏,为国争光。
”4.填空。
〔1〕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所以又叫________事变。
卢沟桥事变是中国________的开始。
在卢沟桥事变中抗击日军的是中国________。
〔2〕日本侵略者要侵占卢沟桥是因为________〔3〕卢沟桥事变拉开了________,从此,一场________地展开了。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古文我也懂。
南辕北辙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③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④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②之:动词,往,到。
③用:资用,即路费。
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君之楚,奚为北面?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2]成语“南辕北辙”比喻__________。
2. 古文阅读。
《伯牙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
”钟子期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把原文补充完整。
[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______________的来历。
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然后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我上?”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察天际,惟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我上?”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按要求写句子同步专项练习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句子天地。
1.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通过几个月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我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我兴奋地仰起..了楼门。
(仿写包含多个动作的句..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脱下雨衣。
(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没见到爸爸。
没人告诉我要炖肉。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变得透明、光亮。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课时同步练习-5卢沟桥烽火(1)附答案轻松做做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课文中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展示的是( );第二幅插图展示的是( )。
A.英勇的中国守军手握大刀向日寇的头上砍去,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的画面B.经过岁月洗礼的卢沟桥如今的风貌2.请你抓住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来理清这个故事的发展脉络:“九一八”事变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天晚上→________________。
二、拼音写字我能行。
línɡ chén nà hǎn jiān miè三、我能用“√”选出括号中正确的字或读音。
(妄忘)图喝(hēhè)问(畜蓄)谋咽(yān yàn)喉(为伪)装调(diào tiáo)集四、我会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1.英勇的中国守军( )起明晃晃的大刀,( )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 )出了县城。
2.在南非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中,德国队的克洛泽( )队友从左边路( )过来的球,用右脚轻轻一( ),球( )入了球门。
五、读句子,判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感情色彩。
1.爸爸一边用手摸.着我的头,一边轻声地安慰伤心的我。
( )2.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 )3.中国守军真厉害..,把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消灭了。
( )4.日本军官真厉害..,说起话来气势汹汹的。
( )六、填字组词,对号入座。
同( )敌忾( )羞成怒震耳欲( )如火如( ) 猝不及( ) 万籁俱( )1.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
( )2.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 )3.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 )4.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
( )七、轻松选择趣无穷。
连续继续持续陆续1.他( )三年获得“三好学生”的称号。
2.洪亮的钟声( )响了五分钟。
3.战斗开始了,伤员被( )从火线上抬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