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物质构成的奥秘章节知识点总结及练习测试题(word)
- 格式:doc
- 大小:125.50 KB
- 文档页数:10
最新物质构成的神秘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一、物质构成的神秘选择题1.为纪念 Dmitri Mendeleev (德米特里 .门捷列夫)发明的元素周期表出生150 周年,联合国大会宣告2019 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原子结构表示图以下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Na 原子核内有11 个质子B. Na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C.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D.在化合物中,钠元平素显-1 价【答案】 D【分析】【详解】A、 Na 原子核内有11 个质子,该选项说法正确;B、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C、 Na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选项说法正确;D、在化合物中,钠元平素显+1 价,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应选:D。
2.硒被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尊称为“生命的火种”,享有“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心脏守卫神”、“天然解毒剂”等美名。
如图为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及原子构造表示图,据此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B.硒原子的核外有 4 个电子层C.硒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为34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答案】 C【分析】A、由硒元素的名称汉字偏旁“石”字可知,属于非金属元素,正确;B、由原子构造表示图可知,硒原子的核外有 4 个电子层,正确;C、依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得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错误; D、依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得的信息,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正确。
应选C。
点睛:以钠为例:3.2017 年 5 月 9 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 113 号、 115 号、 117 号及 118 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此中一种元素在元囊周期表中的信息以下图,以下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元素符号为C.是非金属元素MC .B.核内有115 个质子D.相对原子质量为403【答案】B【分析】【详解】A 、依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Mc ,应选项说法错误。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答案】D【解析】【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说法错误;B、离子包括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原子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不会再分,而由原子团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可能再分,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中,碳酸根离子分开了,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说法错误;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2017年5月9日,中科院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原子序数中文名称元素符号113鉨Nh115镆Mc117Ts118OgA.四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B.“Nh”可表示鉨单质C.Og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D.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5【答案】B【解析】【详解】A、由题中信息可知,117号元素带有“石字旁”,118号元素带有“气字头”,都不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Nh”可表示鉨单质,正确;C、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是氧元素,错误;D、镆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15,错误。
故选B。
3.下面各种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蒸馏水B.二氧化碳C.空气D.氮气【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A、蒸馏水由水分子构成,B、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C、空气是混合物,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故含有氧分子,正确,D、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故选C考点:物质的微观构成4.如图所示的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物质构成的奥秘章节知识点总结及练习测试题(word)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答案】D【解析】【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说法错误;B、离子包括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原子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不会再分,而由原子团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可能再分,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中,碳酸根离子分开了,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说法错误;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生活中废弃的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等可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A.化合物B.金属或合金C.氧化物D.非金属【答案】B【解析】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都属于废旧金属材料,主要成分是金属单质或合金,与有机物氧化物非金属无任何关系,应属于金属或合金.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废旧金属的考查,属于废旧金属回收的知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3.工业用盐中含有的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
该反应分两步进行:①NaNO2+NH4Cl===NaCl+NH4NO2②NH4NO2===N2↑+2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H4NO2由三种元素组成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C.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D.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四种【答案】D【解析】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 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
A. NH4NO2由氢,氮,氧三种元素组成。
故A正确。
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课题1分子和原子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水(HO)、二氧化碳(CO)、氢气(H)氧气(Q)氮气(N2)氧化汞(HgO等由分子构成。
金属(如Fe、Hg、Mg等)、金刚石、石墨、硅(Si)、稀有气体(He Ne Ar )由原子构成。
氯化钠(NaCI)、硫酸铜(CuSO)等由离子构成。
NaCl由座和Q构2+ 2成。
CuSO由铜离子(Cu )和硫酸根(SQ )构成。
2、分子的特征:①分子的质量、体积_________ 都很小。
②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不管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的分子都在不停运动。
把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无色)的A烧杯和盛有浓氨水的B烧杯用大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A烧杯中酚酞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红,是因为氨分子从A烧杯运动到 B 烧杯形成氨水是酚酞溶液变红。
③分子间有间隔,气态(填“固态”、“液态”分子间隔受热时空大,遇冷时变小。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气体受热膨胀或被压缩)一般也是因为分_ 子间间隔改变,而分子本身的大小、体积、分子数目都不改变。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概念: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其中的最小指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而不是说分子的质量、体积最小)例如: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对于由原子或离子的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其原子或离子保持,如汞(Hg)的化学性质由汞原子保持。
氯化钠(NaCI)的化学性质由钠离子、氯离子保持(填离子符号)。
②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其物理性质。
4、分子由原子构成。
如水分子(HQ)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一个二氧化碳(CO)是由一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一个氨分子(NH3)是由一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
一个过氧化氢分子(H2O)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word)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根据下图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和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及题中信息知,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故A正确。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故B错误。
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
故C错误。
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D错误。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
2.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g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答案】B【解析】【详解】A、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A错误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B正确;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C错误;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D错误;故选B。
3.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选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元素B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数目减少了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可能含有分子,选项错误;B、化学变化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构成,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选项正确;C、不同的液体混合后体积减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不同的分子大小不同,分子相互穿插形成的,与分子的数目无关,选项错误;D、不同的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选项错误,故选B。
【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和题型总结经典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O和NO,生成物是CO2和N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2CO+2NO=N2+2CO2。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只有生成物的N2分子是由2个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属于单质,正确;B、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将有毒气体CO和NO转化为无毒气体CO2和N2,正确;C、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CO和NO,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正确;D、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D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
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2.2017年5月9日,中科院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原子序数中文名称元素符号113鉨Nh115镆Mc117Ts118OgA.四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B.“Nh”可表示鉨单质C.Og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D.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5【答案】B【解析】【详解】A、由题中信息可知,117号元素带有“石字旁”,118号元素带有“气字头”,都不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Nh”可表示鉨单质,正确;C、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是氧元素,错误;D、镆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15,错误。
故选B。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据()n nA.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B.碳、氮、氧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C.氧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8D.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答案】A【解析】【分析】由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方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中间的字表示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复习及练习测试题(word)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答案】C【解析】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能带g,故错误;B、硼的汉字结构含有石字旁,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C、由图可知,硼原子的原子序数是5,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故核电荷数是5,故正确;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故错误。
故选C。
2.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选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元素B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数目减少了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可能含有分子,选项错误;B、化学变化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构成,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选项正确;C、不同的液体混合后体积减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不同的分子大小不同,分子相互穿插形成的,与分子的数目无关,选项错误;D、不同的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选项错误,故选B。
3.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C中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C。
4.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 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m= x B.m = x –n C.m = n - x D.m = x + n【答案】B【解析】【详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R的原子中质子数为m,R n-离子是表示得到n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所以m═x-n。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经典1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一定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电子质量相对于原子核来说很小,因此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该选项说法正确;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该选项说法正确;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改变,而原子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质量大,每个质子或中子是每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
2.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阴离子D.分子大,原子小【答案】B【解析】【详解】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脱离化学变化,原子仍可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错误;B、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所以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正确;C、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属于阳离子,错误;D、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所以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错误。
故选B。
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属于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C、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故C符合题意;D、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4.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g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答案】B【解析】【详解】A、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A错误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B正确;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C错误;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D错误;故选B。
最新物质构成的奥秘章节知识点总结及练习测试题(word)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A.②表示的是阴离子B.①②③④表示的是四种不同元素C.③属于金属元素D.①③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答案】D【解析】A、②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错误;B、①②③④的核内质子数分别为:8、11、16、11,②④属于同种元素,①②③④表示的是三种不同元素,错误;C、由③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的质子数是16,属于硫元素,元素的名称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D、①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化学性质相似,正确。
故选D。
点睛: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和②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B.③和④均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C.粒子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②③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答案】B【解析】【详解】A、①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有2个电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②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未达到稳定结构。
化学性质不相似,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③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在④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
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在②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由②③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相等,属于同种元素。
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要明确相对稳定结构、质子数与元素种类的关系以及原子与离子的判断方法。
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C.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答案】C【解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分子式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选项原子得到电子变为阴离子或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分子一定大于构成其分子的原子;故答案选择C4.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答案】D【解析】A、酒精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故远处就可以闻到酒香味,正确;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正确;C、醋酸和蔗糖是两种不同的分子故性质不同,故正确;D、将空气液化,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而分子的大小不变,故错误。
最新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word)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如图是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甲和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C.甲和乙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D.乙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X是12号元素,是镁元素,故是金属元素,故正确;B、X、Y两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错误;C、X是镁元素,Y是氯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是MgCl2,正确;D、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大于7 ,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正确。
故选B。
2.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阴离子D.分子大,原子小【答案】B【解析】【详解】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脱离化学变化,原子仍可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错误;B、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所以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正确;C、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属于阳离子,错误;D、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所以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错误。
故选B。
3.吸烟有害健康,是导致肺癌最广泛及作用最强的因素。
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被动吸入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不比吸烟者低,今年开始我省已经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造成被动吸烟的原因是()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的大小不随温度改变而改变C.分子的体积很小,非吸烟者不易觉察D.分子在不断运动【答案】D【解析】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烟气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烟气分子向四周扩散,造成人们被动吸烟,故选D。
4.按右表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依次救增多B.第二周期的Li、Be和B均为金属元素C.Mg2+、H+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0D.Na+和Al3+的核外电子数相同【答案】D【解析】【详解】A.由图示可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都是3层,故选项说法错误。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C.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据.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B.碳、氮、氧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C.氧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8D.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3.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一部分。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1 Na 22.912 Mg24.3113 Al26.9814 Si28.09A.A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 g B.Si的元素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 C.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4.如图所示的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2B.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C.氧属于非金属元素D.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是A.B.C.D.6.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中不但描绘了一个如画的意境,也从化学角度说明了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7.对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C.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不存在间隔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8.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甲物质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D.甲的化学式可能为CH2O9.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B.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D.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10.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有趣的结构和性质。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________。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________。
3.分子间有________。
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间隔﹥液体分子间间隔﹥固体分子间间隔。
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________。
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________。
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________,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________。
第2课时分子可分为原子)一、分子与原子1.分子的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子的概念: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4.联系:(1)分子由原子构成。
(2)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1.物理变化:分子种类________,如水的三态变化只是分子间间隔________。
2.化学变化:分子种类________。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结构原子⎩⎪⎨⎪⎧原子核⎩⎪⎨⎪⎧ (带 电)中子( ) (带 电)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注意:①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结构示意图2. 原子结构与原子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原子______个(氦为______个) 不易得失稳定金属原子一般小于______个易______最外层电子不稳定非金属原子一般大于______个易______电子不稳定结论:原子的化学性质与__________________关系密切二、离子1.定义:__________原子(或原子团)称为离子。
最新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经典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对于图示理解错误的是 (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B.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由上图可知,氢原子可结合成氢气分子,理解正确;B、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理解正确;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理解错误;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理解正确。
故选C。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所示,由该图示不能得出的的结论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氟气比氧气更活泼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改变D.丙不是氧化物【答案】C【解析】根据反应条件和图中信息知,A、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活泼的置换不活泼的,氟气能把氧气置换出来,说明氟气比氧气更活泼;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4个分子,反应后5个分子,反应前后应分子数目已改变;D、丙是氟化氢,不是氧化物。
故选C。
点睛∶对于金属来说,活泼的置换不活泼的;对于非金属单质来说,同样是活泼的置换不活泼的。
3.近日,我国企业成功研发圆珠笔笔头用新型不锈钢材料,标志着笔头用材料的国产化、自主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
笔头不锈钢材料中含有碳、铁、钨等元素。
如图是其元素的部分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元素只能形成二种单质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一个钨原子的质量为183.84gD.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据题中的图示,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
A、根据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故A错误。
【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和题型总结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如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B.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C.图中n的值为10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答案】C【解析】【详解】A、由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11=2+n+1,n=8,故选项说法错误。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钠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位于第3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
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③和④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B.②和⑥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C.①和②、⑤和⑥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D.①③④是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答案】B【解析】【详解】A、③的元素属于第三周期,④的元素属于第二周期元素,故A选项错误;B、②的元素是镁元素,⑥的元素是氧元素,故形成的化学式为MgO,故B选项正确;C、①是稀有气体元素、②是金属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故C选项错误;D、③是离子结构示意图,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3.固体碘受热升华,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碘分子质量变大B.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碘分子体积变小D.碘分子运动速率不变【答案】B【解析】物质由固态→液体→气态,分子间隔在变大,但分子的大小不变。
本题中由于受热,因此内能增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剧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2)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如: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金刚石和石墨等是由原子构成的。
三、原子的构成: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原子电子(一)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四: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表达式: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实际质量×1/12)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2)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五、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氧O 硅Si 铝Al 铁Fe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O ,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铝Al3、元素、原子的区别(1)概念: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②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区分:①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1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硫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元素,含硫矿物在工业上常用于制造硫酸、肥料、纸张、橡胶制品等根据如图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硫属于非金属元素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D.硫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由汉语名称“硫”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6,都可判定它为非金属元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题目中的元素周期表中的硫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说法正确,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题目中的元素周期表中的硫元素,可知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硫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B.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生成物只有一种,是化合物;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3.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选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元素B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数目减少了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可能含有分子,选项错误;B、化学变化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构成,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选项正确;C、不同的液体混合后体积减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不同的分子大小不同,分子相互穿插形成的,与分子的数目无关,选项错误;D、不同的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选项错误,故选B。
完整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和原子考试要求:1.了解物质的微粒性,认识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
3.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4.能够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化学变化。
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等物质。
4.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考点二、分子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不断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如: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态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距减小。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该物质由分子构成)例如: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若该物质由原子构成,则对应的原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如:铁原子是保持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答案】D【解析】【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说法错误;B、离子包括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原子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不会再分,而由原子团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可能再分,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中,碳酸根离子分开了,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说法错误;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阴离子D.分子大,原子小【答案】B【解析】【详解】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脱离化学变化,原子仍可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错误;B、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所以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正确;C、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属于阳离子,错误;D、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所以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错误。
故选B。
3.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 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m= x B.m = x –n C.m = n - x D.m = x + n【答案】B【解析】【详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R的原子中质子数为m,R n-离子是表示得到n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所以m═x-n。
故选B。
4.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正确;B、在阳光下,湿衣服更容易晾干,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即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word)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C.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答案】B【解析】【分析】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
【详解】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正确;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相同,都是8,错误;C.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正确;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正确。
故选B。
2.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g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答案】B【解析】【详解】A、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A错误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B正确;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C错误;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D错误;故选B。
3.西山公园有丰富的负氧离子,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2-)。
一个O2-离子与一个O2分子比较,不相同的是A.质子数B.电子数C.含氧原子个数D.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2-)。
一个O2-离子与一个O2分子比较,二者只是发生电子的得失,所以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含氧原子个数都没有变化。
故选B.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C.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答案】C【解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分子式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选项原子得到电子变为阴离子或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分子一定大于构成其分子的原子;故答案选择C5.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下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C.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答案】B【解析】A、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B、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故B正确;C、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故C错误;D、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其次是硅元素,故D错误。
【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章节知识点总结及练习测试题(word)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答案】C【解析】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A正确;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故B正确;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故D正确。
点睛∶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
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2.富硒大米中的硒元素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
右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硒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中x = 18 B.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C.硒属于非金属元素D.硒原子在反应中易失去6个电子【答案】D【解析】A、2+8+x+6=34,x=18,正确;B、由图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正确;C、硒字的偏旁是石字,故是固态非金属元素,正确;D、硒原子在反应中易得到6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错误。
故选D。
3.西山公园有丰富的负氧离子,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2-)。
一个O2-离子与一个O2分子比较,不相同的是A.质子数B.电子数C.含氧原子个数D.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2-)。
一个O2-离子与一个O2分子比较,二者只是发生电子的得失,所以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含氧原子个数都没有变化。
故选B.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4.生活中废弃的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等可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A.化合物B.金属或合金C.氧化物D.非金属【答案】B【解析】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都属于废旧金属材料,主要成分是金属单质或合金,与有机物氧化物非金属无任何关系,应属于金属或合金.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废旧金属的考查,属于废旧金属回收的知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5.下面各种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蒸馏水B.二氧化碳C.空气D.氮气【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A、蒸馏水由水分子构成,B、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C、空气是混合物,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故含有氧分子,正确,D、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故选C考点:物质的微观构成6.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用符号表示为NB.等质量的三种物质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碳C.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D.质子数由小到大依次为C<X<O【答案】C【解析】A、7号元素是氮元素,其元素符号为N,正确;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实际质量是成正比,由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是氧>氮>碳,真实质量也是这一关系,故等质量的三物质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碳>氮>氧,正确;C、三种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都是2个电子层,错误;D、质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由小到大依次为C<X<O,正确。
故选C。
7.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X>10,则该微粒属于阳离子B.氟元素为金属元素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D.氟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若X>10,则该微粒属于阳离子,故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氟,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故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原子序数为9,氟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故正确。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8.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为非金属元素B.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C.钠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2.99g D.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答案】B【解析】【分析】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A、钠是“钅”旁,为金属元素,错误;B、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单位符号是“1”而不是“g”,通常省略不写,错误;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示意图中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一个,此示意图是钠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不是原子结构示意图,错误。
故选B。
9.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m=10C.该原子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核外电子的运动空间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g【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B、m=22-2-8-2=10,该选项说法正确;C、该原子的大小主要决定与核外电子的运动空间,这是因为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说,占据的空间很小,该选项说法正确;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7.8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睛】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
10.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
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C.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答案】B【解析】【详解】A.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A选项正确;B.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B 选项错误;C. 铼的元素符号是Re,C选项正确;D.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D选项正确。
故选B。
11.下列对相应微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易失电子B.易形成阴离子C.带正电荷D.化学性质稳定【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由该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选项A正确;B、由该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选项B正确;C、由该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其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带负电荷,选项C错误;D、由该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其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选项D正确。
故选C。
12.某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B.该粒子为阴离子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0D.该粒子为Na+【答案】D【解析】氖的核电荷数是10,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以知道氖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又由于该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个电子,其核电荷数为11.A、该元素核电荷数为11,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故选项错误.B、该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1,故选项错误.D、该粒子为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故选项正确.故选D.1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分子间间隔变大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答案】B【解析】【详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正确;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错误;C、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说明分子间间隔变大,正确;D、空气中含有不同物质的分子,所以空气是混合物,正确。
故选B。
1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答案】D【解析】【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说法错误;B、离子包括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原子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不会再分,而由原子团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可能再分,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中,碳酸根离子分开了,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说法错误;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5.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钟是以锶做钟摆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值为8B.锶属于非金属元素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A.x的值为∶38-2-8-8-2=18.故A错误。
B.锶属于金属元素。
故B错误。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
故C错误。
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故D正确。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
16.最近,我国研发出了“发电玻璃”,又名叫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其原理是在绝缘的普通玻璃上涂抹上4微米厚的碲化镉光电薄膜,由此制成可导电、可发电的半导体材料。
镉元素的信息如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x=8B.镉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镉原子的中子数是64D.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2.4g【答案】C【解析】由题中信息知,A、图中x=48-18-18-8-2=2,故A错误;B、镉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B错误;C、镉原子的中子数是112-48=64,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故C正确;D、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2.4,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