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7.10 KB
- 文档页数:8
《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自主学习、实践体验、思维能力的培养等。
在此过程中,设置情境、创设问题,巧妙地将历史学习的方法与教学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基础知识、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是单元教学的第3课,是前面两课的继承与发展。
课文线索比较清晰,但略显枯燥,故在教学中要突出主题——代议共和制建立的背景与内涵。
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一种政治体制都是一定社会历史背景的产物,都是一定国情决定的,只有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才会有生命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中历史必修Ⅰ已经学习过《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的内容,对邦联制、联邦制、总统制、代议制等概念,以及《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内容、影响有所了解,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应着重放在分析美国对宪政建设的重大贡献,即制度创新(包括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联邦制、共和制、选举制等内容)和健全法治中表现出来的与时俱进的精神上来。
其他方面,诸如邦联条例的内容及影响、谢司起义等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四、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和联邦制结构,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必然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点。
2、知识与能力(1)了解《邦联条例》和1787年宪法的背景、目的。
(2)结合材料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基本内容,理解美国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的内涵。
3、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课堂呈现提供的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史料解读、归纳比较的能力。
(2)比较美国民主共和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国,认识民主制因国情各异而必然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点。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根据美国从邦联到联邦制的演进过程基本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主权的统一与完整、政治民主法治的不断完善,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进步潮流。
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课标要求】1.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必然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点。
2.说出《独立宣言》中体现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化进程要有一个从思想理论到制订法律的准备阶段。
3.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评价其历史贡献。
【高考考纲】1.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2.1787年宪法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美国两党制。
4.华盛顿【考纲解读】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主要过程、成果;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主要原则、评价;两党制;华盛顿【考点考情分析】【预习导学】一、美国独立战争1.背景:经济基础:民族基础:思想基础:直接原因:2.过程:开端:建军:建国:《独立宣言》:A.时间:B.背景:C.内容:D.意义:转折:结束:胜利:归纳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事迹:3.独立战争的意义:①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资产阶级革命;②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③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④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联邦政府的建立1.背景:政治:经济:理论:2.标志:3.内容:(1)(2)(3)画出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归纳华盛顿在美国建立后中主要事迹:4.评价《1787年宪法》:【知识链接】【习题精练】一、选择题1.(09年广东卷B)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
这种思想A.促成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B. 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D. 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2.(09年海南卷)9、《独立宣言》曾被马克思称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与法国《人权宣言》不同,《独立宣言》还提出()A.生命权B.自由权 C.财产权 D.反抗压迫权3.(2009天津卷)1787年宪法是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权益的要求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4.(2009上海卷)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三权”是指A.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B.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C.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 D.监察权、考试权、行政权5.(2009全国卷一)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
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制定《邦联条例》,1787年《联邦宪法》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的背景和目的探究1787年宪法产生的背景、规定的政体以及产生的影响史料解读概括阐释问题探究美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贡献,政治制度因国情差异而呈现多样化特点,近代代议制的典型国家是英国和美国美国的政治体制1787年美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的政体,三权分立与制衡,意义与修正史料解读归纳比较问题探索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美国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难点美国宪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教材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讲述了美国1787年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背景、宪法的制定、宪法的内容和意义。
需要引导学生探究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美国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二是美国宪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是什么?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明确的主要概念有两个: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和三权分立。
在讲《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制定一目时,需要学生明确以下两个问题:① 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在学习此目之前,可引导学生简要回忆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及其战争的爆发。
目的是为讲战争的需要联合等作铺垫。
抗英斗争迫切需要13个殖民地进一步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全国性的政府。
为此,1777年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例》(见教材《邦联条例》封面)。
《邦联条例》正式定名“美利坚合众国”,邦联国会是惟一的中央政府机关。
邦联政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它不是有效的全国性政府,各州的结合仅由一根“沙土做成的绳索”所联系。
当时有的州已开始单独与外国谈判,并建立自己的陆军和海军。
各州发行的纸币在流通中异常混乱,并且很快就贬值。
战争结束后,社会矛盾激化。
1786年发生的“谢司起义”(根据“历史纵横”栏目简介谢司起义)向新生的国家发出了警信。
维护祖国的统一保护独立战争的成果,已是北美人民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说课稿人大附中分校张子琴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市人大附中分校的张子琴,今天展示的这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这是一节基于初高中跨学段教学研究而设计的研究课。
我想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谈谈这节课首先是教学背景分析:通过对比初高中的课程标准,我确定将“体现初高中知识和能力的进阶”作为本课设计的一个突破点。
课标中对本课的要求是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通过对比初中课标,我决定将“体现初中到高中知识和能力的进阶”作为本课设计的一个突破点。
我对课标的理解是考虑到初高中知识衔接和能力提升的需要,要适当补充材料帮助学生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通过对1787年宪法主要内容和联邦制权力结构的认知以及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要能客观评价1787年宪法;进而理解美国的政治体制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选择。
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理论依据是唯物史观和文明史观教学内容分析:对本课教学内容我的理解是:美国的立国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外来压迫(这是初中的教学重点);第二步是通过1787年宪法,构建了符合历史和现实的民主共和政体(这是高中的教学重点),但贯穿其中的应该是美国的政治传统和立国精神。
考虑到初、高中的衔接,我对教材内容做了调整:一方面补充材料,简略回顾了独立战争,增加了对美国政治传统和立国精神的探究,以利于学生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选择(就是刚才展示的这个教学片断);另一方面考虑到课时,将两党制和英美政体的比较放到下一节课讲。
(示意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课,上承《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下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扩展》,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学情分析:我校高一的学生知识储备比较丰富,认知能力渐趋理性。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了解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中世纪封建专制,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法国议会制共和制等主要政体形成的条件,探讨各种政治制度的特征,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西方政治体制的产生和演变》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西方政治体制的产生和演变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中世纪时期法国和英国等国君主制形成的原因,了解近代西方国家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产生的背景,认识其特点及局限,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通过西方政治体制产生及演变的脉络,认识到西方政体政体产生、发展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阶级力量变化、地理环境、民族传统等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政治体制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政治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时代担当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近代西方各阶段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条件及特征2.难点:西方政治体制产生和演变的脉络及其评价教学过程【课堂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反映古代雅典陶片放逐法,右图是英国议会大厦。
大家思考一下,两者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对!古代西方奴隶制民主制度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那么,西方政治体制是如何产生和演变的?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雅典城邦的国家机构组成及其权力状况如何?雅典城邦制度的特征有哪些?自主学习(1)政体及国家机构、权力:A.政体及主要机构:雅典是古典民主城邦的代表,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
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基础达标(36分)1.独立后的美国,邦联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联盟松散、州权过大②国家没有元首③中央政府软弱无能④各州自治,不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可用排除法。
④不符合实际,因为邦联制下,邦联国会不得干涉地方内部事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发挥。
答案 A2.观察右图,图中的历史事件反映出()。
A.北美殖民地人民渴望实现民族独立B.独立后的美国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C.美国人民渴望制定宪法来保障民主D.美国1787年宪法并未带来真正民主解析独立战争结束后,邦联政府对内不能解决经济、社会问题,贫富分化明显,社会矛盾激化。
1786年发生的谢司起义,就是社会矛盾激化的反映。
答案 B3.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此项规定的实质意义在于()。
①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②以法律条文维护了国家统一③防止国家出现严重的分裂④保证了美国的政治统一与稳定,成为美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政治前提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规定了美国宪法的至高无上性,以法律的方式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保证了美国的政治统一与稳定,成为美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政治前提。
答案 A4.有人指出:无论是美国的开国元勋杰斐逊,还是美国总统威尔逊、罗斯福等都有强烈的“大国使命感”,都认为美国对世界负有特殊“责任”。
就杰斐逊而言,他认为1787年初的美国要想担负“大国使命”和“责任”必须首先()。
A.消灭奴隶制B.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C.实行邦联制D.实行君主立宪制解析美国在1787年初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邦联制下美国的松散,加强中央集权成为时代的需要。
初中历史美国的建立的教案
年级:初中
时间:2节课
教学目标:
1. 了解美国的建立过程;
2. 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3. 掌握美国建国时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4. 能够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种族与宗教背景
2. 殖民地时期的矛盾
3. 美国独立战争
4. 美国宪法的起草和颁布
教学过程:
第一课:
1. 播放视频介绍美国的建立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美国建国的背景和重要事件。
2. 讲解殖民地时期的种族和宗教背景,引导学生思考种族和宗教因素在建国过程中的作用。
3. 分组讨论殖民地时期的矛盾和冲突,让学生总结殖民地矛盾的主要原因。
第二课:
1. 简要介绍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引导学生理解美国独立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结果,讲解美国宪法的起草和颁布。
3. 了解美国建国时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让学生做简要的报告或展示。
作业:撰写一篇关于美国独立战争及其影响的作文。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评价。
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知识记忆理解1787年宪法的制定1.制定的背景。
(1)政治前提:独立战争的胜利。
(2)《____________》实施后,_________政府的弱点日渐显露,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3)启蒙思想的影响。
2.制定概况。
(1)制定机构:麦迪逊等参加的________。
(2)通过及生效:1787年9月通过了《联邦宪法》草案。
1788年6月,宪法正式生效。
1787年宪法对美国政治体制的基本规定1.确立了以“________”为宗旨、以代议制为基础的__________体制。
总统和国会议员都是民选。
2.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1)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_________。
国会的立法程序是:由国会议员提出议案,经国会两院审议后表决通过,再经________签署,才能成为法律。
(2) ________权属于总统。
总统是_________,负责施政,并任三军统帅。
总统由人民_________产生,任期四年。
(3)司法权属于各级_________。
所有的联邦法官由总统提名,经____________同意后任命,终身任职。
(4)规定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部门间相互制衡。
3.确立____________:联邦的地位高于各州;当州法律与联邦宪法相抵触时,以____________为准;各州有权制定州宪法和法律。
温馨提示:从国家结构形式上说,美国是联邦制;从政体上说,美国是共和制。
在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分权原则不是美国独有,而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性特征,只是美国的“分权与制衡”原则尤显突出。
对1787年宪法的评价1.积极作用。
(1)宪法将欧洲启蒙思想与美国的现实相结合,在美国建立起了____________、联邦制、代议共和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度。
(2)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____________、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200多年间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2.局限性。
《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自主学习、实践体验、思维能力的培养等。
在此过程中,设置情境、创设问题,巧妙地将历史学习的方法与教学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基础知识、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是单元教学的第3课,是前面两课的继承与发展。
课文线索比较清晰,但略显枯燥,故在教学中要突出主题——代议共和制建立的背景与内涵。
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一种政治体制都是一定社会历史背景的产物,都是一定国情决定的,只有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才会有生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中历史必修Ⅰ已经学习过《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的内容,对邦联制、联邦制、总统制、代议制等概念,以及《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内容、影响有所了解,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应着重放在分析美国对宪政建设的重大贡献,即制度创新(包括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联邦制、共和制、选举制等内容)和健全法治中表现出来的与时俱进的精神上来。
其他方面,诸如邦联条例的内容及影响、谢司起义等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四、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
?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和联邦制结构,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必然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点。
2、知识与能力
(1)了解《邦联条例》和1787年宪法的背景、目的。
(2)结合材料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基本内容,理解美国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的内涵。
3、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课堂呈现提供的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史料解读、归纳比较的能力。
(2)比较美国民主共和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国,认识民主制因国情各异而必然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点。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根据美国从邦联到联邦制的演进过程基本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主权的统一与完整、政治民主法治的不断完善,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进步潮流。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必然趋势。
(2)通过美、英政制结构异同的对比,懂得政治制度因国情的差异而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五、教学思路
1.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使之为教学目标服务。
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时,要结合主题思路做大胆地取舍。
美国的民主是西方民主的一个典型范例,美国人因其独特身份和个性对西方民主制度做出过杰出的贡献,这些贡献中最重要的就是首先实现代议共和制民主。
而代议共和制民主的建立实际上就是与《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制定息息相关。
另外,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代议制的完善的内容,作了少许补充。
2.充分运用史料和课本中提供的各种信息,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史料是学生认识历史的一种重要途径。
其他信息,比如导言、“学思之窗”、“历史纵横”、图、表等都是本课的有机组成部分。
各部分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启发,教会学生把握史料和各种信息的内容和主旨,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3.围绕主题补充或重新整合课本提供的历史信息,比如用卡通画“要么联合,要么死亡”来说明美国宪法制定的迫切性;漫画“总统与国会”来诠释美国总统和国会之间的关系。
4.渗透“研究性学习”精神,通过学生自主体验、合作交流等手段突出主体地位,重在引导学生用联系、比较、问题探究等方法体验和学习历史。
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提高。
5.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具有探究性意义的学习。
美国代议共和制的建立与完善
一、确立的标志:《1787年宪法》的颁布
(一)背景
1、必要性:独立后的美国是松散的邦联制国家,
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2、可能性:A、理论来源: 17-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发展了英国思想家洛克的分权学说,提出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学说,成为1787年美国宪法的理论来源。
B、历史借鉴:18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二)内容
(1)确立代议共和制:以“主权在民”为宗旨,
以代议制为基础
(2)、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立法权归国会
行政权归总统
司法权归联邦法院:
(3)确立了联邦制:对联邦和州的权利做了规定,联邦的地位高于各州
(三)评价
A:历史意义
(1)、建立了不同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总统制,联邦制和代议共和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度。
(2)、维护了独立战争的成果,从制度上保证美国稳定发展。
(3)、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为其他国家所效仿(如中国P55历史纵横)。
B、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
(1)阶级局限性:在奴隶制合法性问题上
(2) 时代局限性: 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
二、完善(宪法修正案、地域上的扩展:西进运动与民主建州、种族上的扩展:南北战争)
附件:
一、资料
1、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不同评价
肯定态度:
“我支持这部宪法,尽管它有很多缺憾…..因为我不指望会有比它更好的宪法……..因为我不能肯定地说它不是一部好的宪法。
”——美国富兰克林“这是迄今为止,在特定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的最美妙的杰作。
”——19世纪英国政治家格莱斯顿
“如果估计到当时世界上包括欧洲在内正在盛行郡主制度而惟独美国实行共和制这一点的话,不能不说美国联邦宪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也是可以说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中国一位学者
否定态度:
“最后形成的文件绝非完美。
它最大的不足是对奴隶制度的妥协”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
“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事给予非洲认字有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马丁.路德
“可以表明这种人权的特殊资产阶级性质的美国宪法,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恩格斯
2、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1963年)
我今天对你们说,我的朋友们,尽管眼下困难重重,颇多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
它深深植根于美国梦。
?
我梦见总有一天这个国家将站立起来,实现它的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自明:人人生而平等。
”
我梦见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原先的奴隶的儿子们与原先奴隶主的儿子们坐在一张桌子旁共叙手足情。
我梦见有一天甚至密西西比州遭不公正和压迫的酷热煎熬的沙漠将变成自由和公正的绿洲。
??我梦见有一天自己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对他们的评价不是根据肤色,而是根据品格。
我今天有一个梦。
??? 我梦见有一天亚拉巴马州——其州长最近大谈干预,鼓吹拒绝执行国会的法令——将会大变样,黑人儿童与白人儿童携手并肩,亲如手足。
??? 我今天有一个梦。
二、经典试题
(一)
(二)材料题
1、(04年南京高三质量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0年一位90岁的加州老太太桃莉丝·汉道克,徒步横穿5100公里到达华盛顿,以普通游客的身份进入联邦国会大厦,发标政治演说,立即被警察当场逮捕。
因为“国会大厦是立法重地,在那里立法的国会议员们,只要在这个屋顶下说什么都可以,怎么说都不犯法,都不会被逮捕定罪。
它有立法豁免权。
而只要你不是国会议员,就不得在这里发表任何政治演说,不能有任何政治示威的行动……那是为了保障立法者,能够在绝对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把他所代表的选区的民众意见,顺畅的说出来……如果让议员们身处狂热民众的实际包围之下,……甚至用武力驱赶议员,……所谓民主当然就玩完了。
”
——-摘自丁林《九旬老太的长征与被捕》
材料二1789年,经过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努力,美国宪法增加了十条修正案(政府不得立法等。
)……华盛顿当选为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任总统,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
材料三据报道,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任期内来华访问时,曾参观西安兵马俑。
当他步出展馆时,发现了一个小女孩站在高处观望他,双方招呼并对话:
克:你为什么站那么高?
孩:可以看清楚美国总统。
克: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孩:管美国人(民)。
克:(略为思索后)准确的说,是美国人民在管总统。
(1)材料一中美国队国会大厦使用的规定,在英国历史上可以找到哪部法律文献的规定与之相似?
(2)试就材料一所述立法议员受到压力的情况,从中外历史上各举一例。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美国宪法、选民、国会、总统、政府之间相互关系如何?
(4)你认为克林顿和中国小女孩的认识为什么会有差异?
答案:(1)《权利法案》
(2)拿破仑称帝或波拿巴称帝,袁世凯当选大总统
(3)选民选举产生议会和总统,议会制定宪法,总统组织政府并遵循宪法。
(或答三权分立亦可)
(4)此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
(三)问答题
1、美国某民意调查机构在中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一位在本国早期历史上共献最大的总统。
结果,下列总统得票相近:华盛顿、杰斐逊、林肯。
请思考(1)这三种选择,你认为哪一种更有理?为什么?
(2)另外两种选择是否也有可以理解之处?简要说明理由。
2、17—19世纪正是欧美主要国家英法美等确立和完善新型政治体制的历史时期。
中国正处明清之际。
现假设你是一位清末自费赴欧美留学的进步学生,于1876年专门考察了英法美三国的政治体制,请你在回国后围绕中国与英法美政制的不同写一份简短的上交清政府的改制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