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习题3(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53.59 KB
- 文档页数:23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2019·江苏仪征期中)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两宋时期,南方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A)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皇帝崇尚节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9·辽宁沈阳期中)今江苏苏州和浙江湖州一带,历史上曾因统治者兴修水利、自然条件优越,再加上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成为南宋时期的重要粮仓。
下列说法与之相关的是(D)A.天下谁人不识君B.安得广厦千万间C.水能载舟,亦能覆舟D.国家根本,仰给东南3.南宋时期,一位商人沿江而下去江东看一个乡下的朋友。
沿途他会看到哪些经济作物(C)A.茶树、烟草B.棉花、大豆C.棉花、茶树D.棉花、玉米4.在我国封建王朝中,有一个王朝大力推广占城稻,其造船业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这个王朝是(B)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5.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瓷都”。
宋朝时期的“瓷都”是(C)A.河北曲阳B.河南汝州C.江西景德镇D.河南开封6.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
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叫作(D) A.夜市B.驿站C.会所D.草市7.(2019·陕西西安期中)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
他抵达泉A.都护府B.市舶司C.礼部D.市舶使8.(2019·江苏宿迁期中)“南海1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材料反映了宋代(C)A.农业繁荣B.手工业兴旺C.海外贸易发达D.文化昌盛9.(2019·江西南昌期末)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习题3(含答案)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A.占城稻B.玉米C.甘薯D.向日葵2.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3.宋代时发明的新农具是()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秧马4.“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5.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6.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①南方战乱少②许多中原人南迁③自然条件优越④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7.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
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小小的城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8.XXX同学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研究。
不属于该主题的是()A.B.C.D.9.农具的改进和发明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图农具中,宋朝时发明的农具是()A.B.C.D.10.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XXX11.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2.南宋诗人XXX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南宋手工业进步C.南宋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D.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13.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度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基本出路则在科技立异。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在南宋后期,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A.辽河流域B.黄河流域C.淮河流域D.长江以南2、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
宋代纸币(纸币铜版拓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铁钱太重使用不便B. 活字印刷术发明C. 江南经济的发展D. 北宋商业活动频繁3、宋朝政府在泉州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A.蕃市B.蕃学C.市舶司D.蕃坊4、假如你七世纪时居住在长安,你要到哪里去购买日用品()A、宫域B、坊C、行D、市5、小明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不符合史实的是()A、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B、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C、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D、从唐朝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明朝最后完成6、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7、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宋代江南某大户人家做客,你不可能遇到()A.主人盛上占城稻米饭B.主人家桌子上摆着瓷器茶水壶C.主人告诉您有些商人用纸币做买卖D.主人的儿子们正在谈论马可·波罗8、“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一经济格局完成于A.南北朝 B.北宋 C.五代十国 D.南宋9、以下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这三幅图相对应的大致时期依次是A.宋朝、唐朝中后期、魏晋时期 B.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宋朝C.魏晋时期、宋朝、唐朝中后期 D.宋朝、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10、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海船制造中心分布在什么沿岸的大城市()A.渤海地区B.黄河流域C.长江沿线D.东南沿海11、某一朝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当时生产精品瓷器的有汝窑、钧窑、哥窑、官窑、定窑合称五大名窑。
这一朝代指的是()A. 陏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12、“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宋代经济的发展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农业的发展1.原因:( 1 )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 2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2.表现( 1 )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从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由于宋朝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扩广。
( 2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 3 )宋代的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 4 )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向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知识点2 手工业的兴盛3.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4.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5.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
知识点3 商业贸易的繁荣6.城市商业( 1 )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
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
( 2 )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部编⼈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含答案)宋代经济的发展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前⾃主预习知识点1农业的发展1. 原因: ( 1 ) 从唐朝中晚期⾄两宋时期, 北⽅⼈⼝⼤批南迁, 带去了先进⽣产技术, 使南⽅农业发展速度加快, 逐渐超过北⽅。
( 2 ) 两宋时期, ⼈⼝增加, 垦⽥⾯积扩⼤, 耕作技术提⾼, 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2. 表现( 1 ) 南⽅的⽔稻种植⾯积迅速增长。
由越南传⼊的占城稻,成熟早, 抗旱⼒强,北宋时推⼴到东南地区。
南⽅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从⽽⼤⼤提⾼了⽔稻的产量。
由于宋朝朝廷的⼤⼒提倡, 南⽅的⽔稻在北⽅也得到较⼤扩⼴。
( 2 ) 宋朝时, ⽔稻产量跃居粮⾷作物⾸位。
当时,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 天下⾜”或“苏常熟,天下⾜”的谚语。
( 3 ) 宋代的经济作物, 在南⽅有很⼤的发展。
南⽅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 4 ) 北宋⾄南宋初, 植棉地区向限于⼴东和福建; 到南宋后期, 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带。
知识点 2 ⼿⼯业的兴盛3. 纺织业:北宋时,南⽅的丝织业胜过北⽅。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产发达。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具, 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4. 制瓷业: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 给⼈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
5. 造船业:⼴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的⽔平, 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 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 不仅规模宏⼤, 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
知识点 3 商业贸易的繁荣6. 城市商业( 1 ) 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
最⼤的是开封和杭州, ⼈⼝多达百万。
( 2 ) 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 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 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A.占城稻B.玉米C.甘薯D.向日葵2.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3.宋代时发明的新农具是()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秧马4.“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5.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6.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①南方战乱少②许多中原人南迁③自然条件优越④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7.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
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8.小宋同学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不属于该主题的是()A. B. C.D.9.农具的改进和发明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图农具中,宋朝时发明的农具是()A.B.C.D.10.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A.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C.行省D.宣政院11.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2.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南宋手工业进步C.南宋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13.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题(有答案)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1.两宋时期,我们可以在南方地区看到的经济作物有哪些(C )A.茶树、烟草B.棉花、小麦C.棉花、茶树D.棉花、玉米2.下列反映我国经济重心难移的诗句是(A )A. “苏湖熟,天下足。
”B. “闭关锁国”C.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根据表格中的相关内容,你认为在“原产地”栏目中应该填写(B )品名原产地传入特点占城稻宋朝成熟早,抗旱力强A.日本B.越南C.印度D.朝鲜4.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C )A.开封B.广州C.临安D.泉州5.宋朝“神舟”是中国宋代为使节出使外国而专门建造的大型豪华海洋客船,显示出宋朝卓越的造船成就。
下列对当时中国造船业的评价最准确的是(C ) A.领先于日本 B.落后于欧洲C.居世界前列D.比阿拉伯发达6.下列哪个朝代能看到人们穿棉衣的场景(D )A.春秋初期B.隋朝后期C.唐朝初期D.北宋后期7. 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C )A.定窑B.钧窑 C.景德镇D.哥窑A.唐朝中后期、北宋B.北宋、南宋C.南宋、元朝D.唐朝中后期、南宋17. 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B )●江西景德镇瓷窑逐渐成为瓷业中心●交子、会子等纸币与铜钱等并行使用●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定局B.宋朝C.汉朝D.秦朝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1)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趋势?经济重心南移。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A.占城稻B.玉米C.甘薯D.向日葵2.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3.宋代时发明的新农具是()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秧马4.“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5.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6.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①南方战乱少②许多中原人南迁③自然条件优越④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7.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
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8.小宋同学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不属于该主题的是()A. B. C.D.9.农具的改进和发明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图农具中,宋朝时发明的农具是()A.B.C.D.10.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A.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C.行省D.宣政院11.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2.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南宋手工业进步C.南宋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13.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1.农具的改进和发明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
下图农具中,宋朝时发明的农具是()2. 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A.唐朝B.宋朝C.汉朝D.秦朝3.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宋代手工业进步C.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4.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
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是()A.南京B.松江C.广州D.景德镇5.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一过程最后完成于()A.西汉B.唐朝C.南宋D.明朝6.北宋时,为了适应大宗买卖的需要,方便商人交易,四川地区使用了纸币()A.圆形方孔钱B.五铢钱C.开元通宝D.交子7.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
关于题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A.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B.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C.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D.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8.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最终完成于()A.唐朝B.两宋C.元朝D.明朝9.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B.“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苏湖熟,天下足”10.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A.主持变法B.监察百官C.管理海外贸易D.执行削藩政策二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含答案)1. “苏湖熟,天下足”表明了两宋时期某个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它是()A.太湖流域B.长江流域C.黄河流域D.淮河流域2. 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A.蕃坊B.蕃市C.蕃学D.市舶司3. “苏湖熟,天下足”这个谚语,表明什么地方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A.黄河流域B.太湖流域C.淮河流域D.珠江流域4. 两宋时期,关于我国的经济格局说法正确的是()A.北方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兴盛,经济重心在北方B.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C.经济重心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D.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5.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占城稻是从朝鲜引进的B.北来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C.宋代商业繁盛,出现了早市、夜市和草市D.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6. 中国古代民间出现“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这一谚语说明()A.全国的粮食只有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能够成熟B.太湖流域苏州、湖州的粮食熟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就解决了C.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当时全国重要的粮仓D.太湖流域苏州、湖州的粮食不容易成熟7. 下列关于唐宋时期的手工业说法错误的是()A.唐代时世界工艺的珍品是唐三彩B.唐代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C.宋代的造船业居于当时世界的首位D.宋代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8. 宋朝时,为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政府设立的机构是()A.都护府B.市舶司C.宣政院D.都督府9. 宋朝时期一位阿拉伯商人乘船来到泉州购买瓷器,他的商业活动应受到下列哪一机构的管辖()A.海关B.总理衙门C.户部D.市舶司10. 学习宋元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
你认为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C.封建国家陷入危机D.封建国家分裂,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11. 填空题。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1.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A.市B.瓦子C.勾栏D.邸店2.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以下谚语能反映这种转移完成的是()A.“扬一益二”B.“苏湖熟,天下足”C.“无徽不成商”D.“湖广熟,天下足”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中国的()A.北宋时期B.南宋时期C.元朝时期D.明朝时期4.下列的三幅图片最能直接地反映了宋代哪一方面的繁荣?()A.农业繁荣B.手工业繁荣C.商业繁荣D.文化繁荣5.1087年,北宋政府在泉州设立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是()A.市舶司B.瓦舍C.司农司D.宣政院6.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的落后状态。
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
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A.纸币“交子”的出现B.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C.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D.筒车的广泛应用7.宋朝政府在泉州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A.蕃市B.蕃学C.市舶司D.蕃坊8.小宋同学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不属于该主题的是()9.在某学校的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出示了中国古代几个历史阶段和概括历史阶段特征的词组。
下列词组,概括了宋元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A.诸侯并立争霸B.经济重心南移C.统一国家建立D.盛世潜伏危机10.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不属于宋代已完成南移史实的是()A.太湖流域的苏州、扬州成为重要的粮仓B.东京是当时最大的城市,商业繁荣C.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D.广州等地造船业发达二非选择题1.海洋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有着巨大的影响,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一直与海洋息息相关。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十一至十三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
……宋朝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以百分之十的税率计算,可以推算出,宋代每年的进出口总额约为二千万贯。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后精练含答案【单项选择】1.下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A.政治中心南移B.城市生活繁荣C.中央集权加强D.南方经济发展2.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
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阶梯的田地。
南宋时南方梯田的开垦()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3.(2019·湖北咸宁·15)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A.开封B.景德镇C.苏州D.泉州4.某一朝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当时生产精品瓷器的有汝窑、钧窑、哥窑、官窑、定窑合称五大名窑。
这一朝代指的是()A. 陏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5.宋元时期,城市发展起来。
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市不下十个。
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 广州B. 开封C. 泉州D. 临安6.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 开封B. 北京C. 南京D. 临安7.南宋时,临安城周围有一批具有卫星城的功能的市镇,如下图,这些市镇各具特色,如湖州是著名的米市,其他还有水市、菜市、柴市等,由此可知当时()A.文化发达B.手工业兴旺C.商业繁荣D.海外贸易发达8.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A. 蕃市B. 市舶司C. 蕃学D. 蕃坊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秦朝圆形方孔钱B.汉朝五铢钱C.唐朝开元通宝D.北宋“交子”10.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
如下图所示纸币(纸币铜版拓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铁钱太重使用不便B. 活字印刷术发明C. 江南经济的发展D. 北宋商业活动频繁【材料解析】11.小华的学习小组搜集了很多中外学者关于宋朝的评价: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在一书中说:“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
宋代经济的发展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农业的发展1. 原因: ( 1 ) 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 北方人口大批南迁, 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 逐渐超过北方。
( 2 ) 两宋时期, 人口增加, 垦田面积扩大, 耕作技术提高, 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2. 表现( 1 ) 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 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从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由于宋朝朝廷的大力提倡, 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扩广。
( 2 ) 宋朝时, 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当时,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 天下足”或“苏常熟, 天下足”的谚语。
( 3 ) 宋代的经济作物, 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 4 ) 北宋至南宋初, 植棉地区向限于广东和福建; 到南宋后期, 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知识点 2 手工业的兴盛3. 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4. 制瓷业: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 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5. 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 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 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 不仅规模宏大, 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
知识点 3 商业贸易的繁荣6. 城市商业( 1 ) 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
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人口多达百万。
( 2 ) 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 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 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1.下列粮食作物的产量居宋朝首位的是()A. 小麦B. 水稻C. 粟D. 玉米2.从宋代《耕获图》可直接得到的结论是()A. 北方人口的南迁B. 棉花的大量种植C. 耕作技术的提高D. 苏湖熟,天下足3.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最早创作于()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4.“苏湖熟,天下足”表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A. 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B. 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C. 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D. 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5.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A. 景德镇B. 邢窑C. 哥窑D. 越窑6.“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A. 秦都咸阳B. 唐都长安C. 陪都长安D. 宋都东京7.南宋时,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那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几十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
宋朝政府给他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A. 市舶司B. 澎湖巡检司C. 宣政院D. 广州十三行8.南宋都城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这反映了当时()A. 农业发达B. 手工业发达C. 商业发达D. 对外贸易繁荣9.纸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A. 唐朝B. 元朝C. 北宋D. 南宋10.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A. 秦朝的圆形方孔钱B. 汉朝的五铢钱C. 北宋的交子D. 南宋的会子11.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 (宋代中国) “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 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B. 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C. 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D. 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12.《文献通考》记载:“(北宋时)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A.占城稻B.玉米C.甘薯D.向日葵2.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3.宋代时发明的新农具是()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秧马4.“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5.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6.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①南方战乱少②许多中原人南迁③自然条件优越④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7.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
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8.小宋同学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不属于该主题的是()A. B. C.D.9.农具的改进和发明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图农具中,宋朝时发明的农具是()A.B.C.D.10.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A.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C.行省D.宣政院11.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2.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南宋手工业进步C.南宋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13.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
下列属于两宋时期在农业发展上取得的成就是()A.B.C.D.14.在探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课题时,某学习小组得出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A.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最终完成南移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北宋时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15.查理先生对中国的瓷器非常感兴趣,因此当他来到中国的时候,你应建议他去访问()A.洛阳B.景德镇C.西安D.绍兴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加以管理.17.宋朝的海上贸易超过前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机构),加以鼓励,当时的商船最远到达(地区)和非洲东海岸。
18.宋朝时,农业得到大幅度发展,原产北方的、、和豆类得到广泛种植,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
三.解答题(共6小题)19.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是先进还是落后?(2)材料二中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3)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三,说明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具体变化?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4)从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0.江南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抹亮丽的风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变化。
材料二两宋时期,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盛产水稻的苏州、湖州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
南方商业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看也超过了北方。
与此同时,南方赋税收入增加,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材料三从东晋开始,北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更北的游牧民族侵扰,居住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汉族人开始迁往江淮一带。
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没有停留,共计数百万。
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指的“世界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它出现在何时何地?纸币的出现有什么重大意义?(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什么影响深远的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3)从材料三可知,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21.中国是一个历悠久的文明古国,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
材料一:南宋时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朝在一些重要的海港(如广州)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宋代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
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
(1)根据材料一请回答南宋时期的谚语表明了什么?结合所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最重要原因。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宋代的海外贸易兴盛,请根据所学知识思考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答出一点即可)?(3)因海外贸易兴盛而成为全国第一大港的泉州,当时这里出口的主要货物可能有哪些(举出两个例子)2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
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机构管理贸易。
高宗末年,市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的两倍多。
《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回答:(1)材料一中哪句原话反映了开封城的商业发达?(2)“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说的是什么现象?(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空前活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说明了什么?23.图示内容说明了两宋时期经济中心的南移,请根据所学,撰写历史小短文。
具体要求:(1)题目自拟。
(2)内容包括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两宋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各写一点即可).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对于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一点即可)(3)史实准确,表述成文,表达清晰流畅,字数为200字左右。
24.关于南方经济开发的作用,下面二人展开争论:(1)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请你简单列举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你认为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3)结合中国正在进行的西部开发,谈谈经济开发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17•莒县模拟)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A.占城稻B.玉米C.甘薯D.向日葵【考点】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解答】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在江南推广是在宋代,不是在明朝引入中国的.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占城稻的引进时间.2.(2017•莒县模拟)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考点】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分析】本题以瓷都的发展为依托,考查的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知识.【解答】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期,北宋时期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故选A.【点评】本题以瓷都的发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3.(2017•莒县模拟)宋代时发明的新农具是()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秧马【考点】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分析】本题以宋代新农具的发明为依托,考查的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知识.【解答】宋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了北方,当时发明的新式农具有秧马等.故选D.【点评】本题以宋代新农具的发明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4.(2017•莒县模拟)“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考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解答】题干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苏湖地区的粮食丰收,足于解决全国人口的吃饭问题,据此分析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5.(2017•莒县模拟)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考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史实.【解答】从唐朝中晚期由于南方战乱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加上南方自热条件好,政府比较重视农业和手工业,南方的经济渐渐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故选D.【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本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史实.6.(2017•莒县模拟)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①南方战乱少②许多中原人南迁③自然条件优越④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考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中心南移的表现.【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南方社会安定,战乱较少;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较优越.统治者重视江南经济的发展说法不符合史实.④说法错误.排除包含④的选项.故选B.【点评】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即将包含错误说法的组合排除,就能选出正确的答案.7.(2016•大庆)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
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