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通气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5
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8-01-15T16:19:45.47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4期作者:李洪凤[导读]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黑龙江省第三医院秦皇岛分院 066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治疗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生命体征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不良情绪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积极配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全面、优质的临床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值得推广。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 and effects of non invasive ventilator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in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in acute exacerbation in February 2014 -2015 year in February in our hospital 74 case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disease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of nursing quality acceptance on the basis of the treatment group,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various vital signs,treatment. 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vital sig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ncidence of bad mood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noninvasive ventilator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combin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Comprehensive and high-quality clinical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vital signs of patients,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Noninvasive ventilator;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respiratory failure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病反复、急性发作会诱导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症状,进而出现一系列代谢紊乱、生理功能综合征[1]。
机械通气与非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效果对比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气流受限。
机械通气和非机械通气是常用于COPD患者的两种治疗方式。
本文将比较机械通气和非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效果。
一、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是一种通过呼吸机辅助患者进行气道通气的治疗方式。
它通过给予患者正压通气,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缓解肺功能下降的症状。
机械通气的主要优势是能够提供较高浓度的氧气,并通过正压通气来减轻肺部负担,改善肺组织的通气与血液循环。
同时,机械通气还可以通过控制通气时间、频率和潮气量等参数来帮助患者更好地排出二氧化碳。
然而,机械通气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机械通气需要患者配戴呼吸机,给患者造成一定的不适感。
其次,使用机械通气也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包括感染、肺损伤等。
最后,机械通气的治疗费用相对较高,给患者经济负担增加。
二、非机械通气治疗非机械通气是指通过改善患者的呼吸模式、鼻腔导气和一些辅助技术来帮助患者呼吸的治疗方式。
非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法包括口腔导管、面罩通气、鼻导管等。
非机械通气的优势在于其适应性较强,患者可以比较自由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同时,非机械通气也能够提供一定浓度的氧气,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
然而,非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由于无法提供持续的正压通气,非机械通气不能减轻肺部负担和改善肺组织的通气与血液循环。
此外,由于无法控制通气参数,非机械通气不能有效地调节二氧化碳的排出。
三、机械通气与非机械通气效果对比机械通气和非机械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方面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局限。
机械通气可以提供持续正压通气,减轻肺部负担,改善肺组织的通气与血液循环,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
非机械通气则适应性较强,能够提供一定浓度的氧气,但治疗效果有限。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根据病情及合并症的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机械通气或非机械通气进行治疗。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中国社区医师2021年第37卷第3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慢性疾病,急性加重期和慢性缓解期交替进展,遇呼吸道感染、环境刺激、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可急性发作,进入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表现为气道阻力增大,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呼吸肌疲劳,诱发呼吸衰竭[1]。
常规药物治疗无法快速纠正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属于侵入性操作,对患者的创伤及刺激性较大,限制了临床的广泛开展。
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AECOPD 的治疗中广泛应用,操作简单,将鼻面罩与呼吸机相连,固定在患者口鼻部,可完成呼吸机辅助通气,疗效获得了临床的肯定[2]。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NIPPV 治疗AECOPD 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AECOPD 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AECOPD,既往有COPD 病史,pH 值≥7.25,PaCO 2>45mmHg,符合NIPPV 治疗指征;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精神异常或意识不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等。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积极对症治疗,抗生素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抗炎、支气管解痉剂、β2受体激动剂扩张支气管,辅以止咳、化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
①对照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doi:10.3969/j.issn.1007-614x.2021.03.045摘要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疗效的影响。
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AECOPD 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
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及预后指标。
长期无创正压通气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动脉压100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经长期无创正压通气后肺动脉压降低的可行性和疗效。
方法:选取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接受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治疗组为症状改善后携带家庭型双水平(bipap)呼吸机返家的65例患者,对照组为症状改善后由于各种原因停用niv改用吸氧治疗的患者35例。
观察两组心电图、通气功能指标及动脉血气分析、胸部放射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住院期间至出院前心电图、通气功能指标及动脉血气分析、胸部放射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在实施niv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
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上述检查有所差异,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
结论:长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以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动脉压力,慢阻肺的患者在稳定期仍接受家庭型呼吸机治疗是一项有效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寿命。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动脉压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586【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503-02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其患病率极高。
由于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之后往往不同程度合并肺动脉压的升高。
而肺动脉高压是一种进行性疾病,最终导致右心室功能障碍、衰竭,右心室功能不全轻者会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死亡率具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并为社会造成巨大经济负担。
因此,加强改善copd的肺动脉压的研究刻不容缓,以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慢阻肺。
近几年来,对于慢阻肺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改善肺动脉压疗效现已得到肯定[1,2]。
我们对长期无创正压通气降低慢阻肺肺动脉压力进行了临床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疗效,明显改善了慢阻肺病人的通气功能,降低了肺动脉压力,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最新诊疗进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为持续存在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慢阻肺的诊疗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一、诊断方法的改进过去,慢阻肺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症状、肺功能检查以及胸部X 光等检查手段。
然而,如今的诊断方法更加多样化和精准化。
1、高分辨率 CT 检查高分辨率 CT 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的细微结构变化,对于早期慢阻肺的诊断以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小气道病变、肺气肿的分布范围等,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2、生物标志物检测血液和痰液中的某些生物标志物,如 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等,有助于判断炎症的程度和疾病的进展。
此外,呼出气体中的一氧化氮浓度检测也逐渐成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3、综合评估工具除了单纯的肺功能指标,现在更强调使用综合评估工具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例如,BODE 指数(包括体重指数、气流阻塞程度、呼吸困难程度和运动能力)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的预后和死亡风险。
二、治疗药物的新进展1、长效支气管扩张剂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和长效β₂受体激动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些药物作用时间长,能够更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新型的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2、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对于症状严重、频繁急性加重的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支气管扩张剂的联合治疗方案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因此用药需要权衡利弊。
3、磷酸二酯酶-4 抑制剂这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活性来减轻炎症反应,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慢阻肺患者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靶向药物治疗随着对慢阻肺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一些靶向药物正在研发和临床试验阶段。
例如,针对特定炎症通路的药物有望为慢阻肺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DOI:10.16662/ki.1674-0742.2021.03.049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呼吸衰竭采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效果高辉,杨丰鹤,高炜北京市仁和医院呼吸科,北京102600[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机械通气在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老年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患者80例,按照随机选取方式进行分组,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87.6±4.5)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5.2±1.1)mmHg、肺功能FEV1/FVC(88.2±3.8)%、PEF(5.9±1.2)L/s 指标及肺动脉压(PASP)(42.9±3.2)cmH 2O 与对照组患者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69.8±2.8)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5.3±1.5)mmHg、肺功能FEV1/FVC(72.6±2.9)%、PEF(5.1±0.9)L/s 指标及肺动脉压(PASP)(54.2±4.6)cmH 2O 数据比较存在显著优势,且观察组患者最终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5.0%,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0%,与对照组指标的80.0%和20.0%存在显著优势,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41、34.341、20.640、3.373、12.754,χ2=4.114、4.114,P<0.05)。
结论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肺功能指标,降低肺动脉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21)01(c)-0049-03Effect of Non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GAO Hui,YANG Feng-he,GAO Wei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Beijing Renhe Hospital,Beijing,1026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failur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Methods A random selection of 80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in the hospital from July 2016to July 2019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s with 40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invasivemechanical ventilation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and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Blood gas analysi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Arterial partial oxygen pressure (87.6±4.5)mmHg,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45.2±1.1)mmHg,lungfunction FEV 1FVC(88.2±3.8)%,PEF (5.9±1.2)L/s index and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PASP)(42.9±3.2)cmH 2O and control group blood gas analysis arterial partial oxygen pressure (69.8±2.8)mmHg,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55.3±1.5)mmHg,lung function FEV1/FVC (72.6±2.9)%,PEF (5.1±0.9)L/s index,and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PASP)(54.2±4.6)cmH 2O data had significant advantages,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final treatm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ached 95.0%,and adverse reactions incidence rate was only 5.0%,which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e 80.0%and 20.0%of the control group indicators.The dat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21.241,34.341,20.640,3.373,12.754,χ2=4.114,4.114,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is significant.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and the patient's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reduce the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It is recommended to be popularized.[Key words]Elderly;Pulmonary hypertension;Respiratory failure;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Effect analysis[作者简介]高辉(1983-),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慢阻肺。
91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10月上第21卷第28期·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作者简介:毛晓娟,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
中药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衰的临床效果观察毛晓娟…赵焕…卫钰琳…黄智勇…王天天(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临床价值。
方法: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104例,随机分西医组及中西医结合组各52例,西医组接受常规内科及无创通气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冶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
结果:治疗前血气分析、中医症候积分无差异(P >0.05)。
治疗10天中西医结合组PaO 2、PH、SaO 2高于西医组,PaCO 2低于西医组(P <0.05)。
COPD 主症评分、次症及总积分低于西医组的(P <0.05)。
总有效96.15%高于西医组82.69%(P <0.05)。
呼吸衰竭纠正、无创治疗、住院时间低于西医组的(P <0.05)。
结论:中药联合无创通气治疗COPD 合并Ⅱ型呼衰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中药;无创通气;COPD ;Ⅱ型呼衰;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4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3)28-091-03COPD 为常见呼吸内科疾病之一,随着生活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导致其发病率日渐增加[1],以咳嗽、咳痰、气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呈慢性进展性,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功能,COPD 急性发作期若不进行及时治疗,则较大可能合并Ⅱ型呼衰[2],加重病情及治疗难度,且影响预后,必须实施有效且及时的治疗。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常规治疗方法,如吸氧、化痰平喘、抗感染、舒张支气管、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尽管能暂时缓解患者症状,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3]。
对本科室2021年7月-2022年7月对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中药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满意,报道 如下。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时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
结果 80例中,76例效果满意,顺利脱机;3例因出血病情加重转重症医学科行气管插管,改有创通气;1例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能迅速纠正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重度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从而提高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
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护理要点【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270-02【导读】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作用:借助机械的力量,强行使胸廓扩张,气体流入或被“挤入”肺内,吸气动作完成后靠弹性回缩力实现呼气,从而维持适当的通气量;改善气体交换功能;减少病人呼吸做功;利于患者保持体力;促进疾病好转。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
主要指具有不可逆气道阻塞的慢性气管炎和肺气肿两种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第4位),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由于通气功能障碍,常造成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在急性加重期常出现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称为二型呼吸衰竭,并可由此危及患者生命。
无创间歇正压通气(NIPPV)能非常有效地纠正病人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同时也改善病人的全身状况,减少合并症,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十分有效的措施。
2010年01月至2013年01月,笔者对我院收治的8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治疗及护理进行细心观察及研究,发现疗效十分显著。
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10年01月~2013年01月我院共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均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气流受限、气促和咳嗽等症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COPD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致命疾病,并且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第三大致命疾病。
虽然COPD本身就已经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但是更为危险的是它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肺动脉高压(PAH)。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由肺动脉系统内血管狭窄、肺动脉收缩和肺动脉内血管壁增厚所导致的疾病,其特点是肺动脉内血压升高,最终导致右心室功能受损。
COPD患者并发PAH会导致患者的预后恶化,因此对于COPD并发PAH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对于COPD并发PAH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发病机制COPD和PAH都是复杂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到细胞信号通路、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多个方面。
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探究COPD患者为何容易并发PAH的机制。
研究表明,COPD患者长期暴露于烟草烟雾和其他有害气体中,会导致肺部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加剧,从而引发肺血管内皮损伤和内皮细胞功能异常,最终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COPD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释放也和PAH的发生密切相关。
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预防和治疗COPD并发PAH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 诊断与评估COPD并发PAH的诊断一直是临床难点之一。
一方面,COPD本身就具有气流受限和气促等症状,而PAH引起的症状也类似,因此很容易被忽视。
传统的肺动脉压力测定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局限性。
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更为准确和安全的检测手段和评估方法。
目前,一些新型的影像学技术如心脏超声、磁共振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被广泛应用于COPD 并发PAH的诊断和评估中,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医学信息。
3. 治疗针对COPD并发PAH的治疗同样需要深入研究。
传统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缓解,如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治疗的护理范诗曼;刘叶青;吴丽萍【期刊名称】《华夏医学》【年(卷),期】2016(0)3【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通气治疗并配合针对性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COPD合并症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分别采用无创通气配合针对性护理和常规治疗配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62%)高于常规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采用无创通气配合针对性护理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疗效和护理满意度.【总页数】5页(P121-125)【作者】范诗曼;刘叶青;吴丽萍【作者单位】阳春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阳春529600;阳春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阳春529600;阳春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阳春529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相关文献】1.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J], 吴文娅;2.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护理分析 [J], 乔红艳3.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治疗的护理 [J], 赵明明4.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治疗的护理的效果分析 [J], 王俏芝5.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治疗的护理的效果分析 [J], 王俏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顾洪忠【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7(036)033【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从2014年3月-2017年8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60例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用常规方法治疗的30例患者为参照组,另外30例用无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两组用不同方法治疗,对治疗后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气水平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呼吸频率(20.41±2.49)次/min以及心率变化(88.34±5.61)次/min情况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气水平PaO2(86.4±7.2)mmHg、pH(7.5±0.2)、SaO2(95.4±6.1)%、PaCO2(47.3±3.6)mmHg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方法进行治疗,取得的治疗效果要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取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呼吸和心率,并能使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在短期内快速恢复到正常水平,疗效显著确切.【总页数】3页(P68-69,80)【作者】顾洪忠【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江苏兴化 225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相关文献】1.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靳开宇2.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邹俊辉;李军3.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J], 周松林;徐文波4.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失败影响因素分析 [J], 王桂芳;刘小兰;李松桃5.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失败影响因素分析 [J], 王桂芳;刘小兰;李松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林俊华;周志堂;李丽纯【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年(卷),期】2006(022)013【摘要】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抗感染、平喘、祛痰的基础上进行NIPPV治疗,另外Ⅱ型呼吸衰竭的35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抗感染、平喘、祛痰和呼吸兴奋剂、持续低流量吸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NIPPV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结束时Ph、PaCO2、PaO2、心率和呼吸频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降低PaCO2、呼吸频率和提高PaO2方面比对照组效果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NIPPV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PaCO2、呼吸频率和死亡率,提高PaO2.【总页数】1页(P1974-1974)【作者】林俊华;周志堂;李丽纯【作者单位】始兴县人民医院内科,广东,始兴,512500;始兴县人民医院内科,广东,始兴,512500;始兴县人民医院内科,广东,始兴,51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65例 [J], 杨华;周志才;奚峰;周伟菊;吴浩;唐志君2.老年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J], 赫红慧3.无创正压通气治疗2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体会 [J], 刘明4.经鼻高流量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比较 [J], 邹荣华5.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和费用分析 [J], 杨华;周志才;奚峰;周伟菊;吴浩;唐志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51卷第1期2021年1月新疆医学XINJIANG MEDICAL JOURNALVol.51 No.lJanuary.2021.短篇论著.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并n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肺功能及预后影响艾合提热木•塔力甫.(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乌鲁木齐市830049)摘要:目的慢阻肺并n型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情况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诊治慢阻肺并I I型呼吸衰竭72例患者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无创呼吸机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与不良事件情况。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97.22%比对照组77.78%高(P<0.05,x2=4.5714);且研究组F E V1 (1.51±0.38)L、FV C(2.50±0.58)L与P E F(58.26±4.35)%等肺功能指标均比对照组(1.18±0.29)L、(1.96±0.51)L及(52.29士3.85)%高(/5<0.05,1 =4.1421;4.1951;6.1662);研究组发生口干、咽痛等不良事件11.11%比对照组30.56%少(/><0.05,>(2=4.1263)。
结论熳阻肺并I I型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降低不良事件,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慢阻肺;I I型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肺功能;临床疗效;不良事件中图分类号:R56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183(2021)01—81—03Study on the clinical effect, pulmonary function and prognosis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in the treatment ofCOPD with type n respiratory failureA ih e t ir e m u T a lifu(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Friendship Hospital, Urumqi, 830049,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on COPD with type II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The data of 72 patientswith COPD combined with type II respiratory failure who were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9 to March 2020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treatment,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noninvasive ventilator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lung function indexes and adverse event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analys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7.22%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7.78%, P< 0.05, 4.5714).The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 of the study group, such as FEV1(1.51 ± 0.38 )L» FVC (2.50 ± 0.58 )L and PEF ( 58.26 ± 4.35 )%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1.18 ±0.29)L, (1.96 ±0.51 )L and (52.29 ±3.85)%(?< 0.05,t = 4.1421; 4.1951; 6.1662).11.11% of the study group had fewer adverse events such as dry mouth and sore throat than 30.56%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x2= 4.1263 ). Conclusions The application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in the treatment of COPD combined with type II respiratory failu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 and reduce the adverse events.Key words: COPD; type II respiratory failure; noninvasive ventilator; pulmonary function; clinical efGcacy; adverse event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iv e p u lm o n-a ry d i s e a s e,C O P D,简称为慢阻肺)属于临床常见呼 吸内科病。
无创通气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目的评估夜间无创通气对COPD所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影响,并寻找改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可行方法。
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住院及门诊随诊的42例重度-极重度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28例(家庭氧疗)及研究组14例(经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两组肺动脉压力、肺通气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D)、CAT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长期夜间无创通气可降低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力、延缓FEV1下降,治疗后CAT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6MW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重度-极重度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在长期氧疗及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基础上,无创通气可缓解FEV1和运动耐力下降,改善或者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on COPD-induc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and to find a feasible method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COPD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 Methods 42 patients with severe-severe COPD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 cur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Under the approval of the ethics committee and the patient’s informed consent,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28,treated with home oxygen therapy)and study group (n=14,treated with mask bi 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The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pulmonary ventilation function,6 minutes walking distance (6MWD)and CAT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Long-term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at night could reduce the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and delay FEV1 in patients with COPD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CAT score and 6-minute walking distance (6MWD)(P<0.05). Conclusion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relieves FEV1 and decreases exercise toleranc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severe COPD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with long-term oxygen therapy and inhaled glucocorticoid- long-acting bronchodilator.[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Pulmonary hypertension;Noninvasive auxiliary ventilation;Pulmonary function;CAT scor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種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肺气肿和(或)慢性支气管炎,可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9%~1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由于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内膜增厚、肌型小动脉形成从而导致肺血管重构[2]。
气道结构改变,气道阻力增加;肺动态过度充气、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酸中毒、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炎症和肺实质破坏均会导致COPD患者肺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形成[3]。
有实验表明6min步行试验比肺通气功能FEV1更好地预测慢阻肺患者死亡率[4]。
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是由患者本人完成的测试问卷,用于对COPD健康状况进行简便而可靠的评价,便于医生和患者更快捷全面地了解病情,指导和监督治疗[5]。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住院及门诊随诊的42例重度-极重度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28例及研究组14例。
研究组患者年龄66~81岁,其中男9例,女5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64~84岁,其中男21例,女7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对象均满足以下条件:采用肺功能检查FEV1来评估气流受限程度,重度及极重度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PASP>50mmHg。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长期家庭氧疗,常规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160/4.5ug,AstrazZeneca AB,H20090774,1吸,2次/日或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50/250μg,GlaxoOperationsUKLimited,H20090240,1吸,2次/日)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夜间给予无创呼吸机经面罩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通气模式为S/T,自低压力水平开始(吸气压12cm H2O,呼气压4cmH2O),调整至患者自觉舒适压力,使潮气量达到10mL/Kg,备用频率为12~16次/min,无创通气时氧流量4L/min。
每天夜间使用无创通气时间>4h[7]。
1.3 观察指标测定并记录研究组、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PASP、肺功能FEV1、6MWD、CAT评分。
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主要用于对COPD健康状况进行简便和可靠的评价,其不仅简单快捷,而且包含了症状、活动能力等其他各方面信息,便于医生和患者更快捷全面地了解病情,指导和监督治疗。
CAT问卷中只有8个问题,但涵盖了症状、活动能力、心理、睡眠和社会影响各方面问题,分数计算也极其简单,每道问题分数为0~5分,总分为0~40分,分数越高则疾病越严重[6]。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计量资料均以()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研究组14例患者中观察期间1例死亡;对照组28例患者在观察期间2例死亡,此3例患者数据不全,未采用。
2.1 两组患者肺动脉压力以及FEV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PAS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PASP<治疗前PA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PASP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月份PASP研究組0.05),治疗后两组各月份FEV1比较,研究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EV1治疗前与治疗后6、12个月组比较,治疗前>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FEV1成进行性下降。
见表1。
2.2 两组患者CAT评分与6MWD试验比较两组患者CAT评分及6MWD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CAT评分分别>各自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6MWD分别对照组相应月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临床研究发现重度-极重度慢阻肺患者,特别是伴有高二氧化碳分压患者,多伴呼吸困难、白天嗜睡、活动耐力明显下降等症状,以及气体弥散异常和夜间低通气。
并且长期氧疗、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等内科治疗措施在重度-极重度患者中仍难达到理想效果。
无创通气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特别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作为A级证据入选指南,并在实际医疗中得到验证[8]。
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目前的研究无创通气应用指证尚无统一标准,临床多采用“实验治疗-观察反应”的治疗方案[9]。
FEV1作为评估气道阻塞程度及肺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常被用来评估药物治疗有无疗效及疗效对比的重要依据[10-11]。
有实验把FEV1≥30mL/年作为快速下降参照标准并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较晚期更易出现FEV1下降且更加严重[12]。
本实验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比较,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3月份、6月份及12月份FEV1>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考虑长期无创通气能够改善慢阻肺肺功能FEV1,但是进一步比较发现,研究组及对照组6月份及12月份肺功能均较治疗前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考虑无论是常规治疗还是联合长期无创辅助通气治疗,均不能扭转慢阻肺FEV1下降局势,但是无创通气能够明显缓解FEV1下降速度,进一步推测长期夜间无创通气可延长重度-极重度患者生存期,因本课题实验时间较短,尚不足证明该推测;夜间无创通气而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目前暂无推荐意见。
肺动脉高压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后评估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目前对于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动脉高压,目前临床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均效果均欠佳;我们研究发现,长期无创通气治疗后患者肺动脉压力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对肺动脉压力无明显改变,这表明无创辅助通气是减低慢阻肺相关肺动脉压力,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